首页 理论教育 行政技术的类型及行政管理中常用的技术性方法

行政技术的类型及行政管理中常用的技术性方法

时间:2022-09-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仅简要介绍行政管理中常用的技术性方法。行政管理中运用的主要数学定量技术是运筹学。因而,对定量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势必成为行政管理方法系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走向。系统分析方法的作用:将系统的方法引进行政管理,有助于顺利实现行政目标。运用网络规划的方法,有利于控制行政管理的进程,有助于评价行政管理的工作成效。

(四)行政技术的类型

在20世纪80年代,仅国家教委推荐的管理技术方法就有18种:(1)系统工程;(2)价值工程;(3)投入产出工程;(4)网络技术;(5)预测技术;(6)决策技术;(7)控制技术;(8)ABC技术;(9)线形技术;(10)滚动计划法;(11)目标管理法;(12)可行性研究;(13)盈亏平衡法;(14)全面质量法;(15)正交设计法;(16)看板管理法;(17)群众技术;(18)计算机技术。

随着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引入的市场化方法,如委托—代理方法、合同招标方法、伙伴协作方法、绩效评定方法开拓了行政管理方法技术性方法的一个新境界。现仅简要介绍行政管理中常用的技术性方法。

1.定量技术

行政管理的定量技术是在系统分析和运筹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是指管理过程中所借助的“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行政管理中运用的主要数学定量技术是运筹学。

(1)数学规划。

数学规划又称规划论,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数规划等。线性规划研究在资源与目标之间存在线性约束的条件下,如何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资源以最优化实现目标。非线性规划处理的是在目标与约束条件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变量,是一次函数的状况。整数规划研究对某些具体问题必须是整数解的可行性与最优方案。动态规划力求在时间推移过程中,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中通过每一决策的最优化达到整体策略的最优。

(2)实用随机理论。

实用随机理论包括排队论、库存论、搜索论、可靠性理论等。排队论亦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研究在出现排队现象时,如何使得增加的服务量最大以减少排队现象,同时又不发生空置浪费。库存论研究如何使存贮量减至最经济合算的程度又能保证需要及与存贮相衔接的过程不中断。搜索论指当预期所需目标不明朗、不确定时,如何快速、经济、有效地寻找到预期所需目标。可靠性理论是通过比较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和地位,找到地位最关键的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要素,并将两者对应结合,以保证系统结构稳定和最佳运行。

(3)决策分析理论。

决策分析理论包括决策论、决策树技术、博弈论、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决策模型等。决策论研究如何使决策最优。决策树技术是把决策的不同方案和每种方案可能产生的几种自然状态表征为树状分枝结构,再逐枝求出不同方案的损益值,从中选出收益最大的方案。博弈论研究在博弈或竞争的双方或多方中,是否存在及如何找到一方制胜另一方的最优方案。模型论是指研究在决策前,如何把研究对象表征、抽象为相应模型(包括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运用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从而分析得出最优决策。

(4)预测研究理论。

预测研究理论包括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法等。时间序列分析法是一类利用预测目标的历史时间序列,通过统计分析或构造出数学模型,进行外推定量的预测方法。回归分析预测方法属因果分析预测法,它是在具有统计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找出回归方程建立起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预测。

(5)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包括诸如价值分析理论等。价值工程就属于价值分析理论,它以功能分析与评价为手段,追求以最低损耗实现最优目标及功能。这些方法运用于行政管理领域,成为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有力工具,如动态规划、模型论、决策论、博弈论对行政决策最优化的作用;搜索论在确定行政目标、制定行政计划时大有裨益;讲究以最小费用获取最大效用的价值工程运用于行政管理领域,便可大大提高行政效率与效益。因而,对定量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势必成为行政管理方法系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走向。

2.系统分析

系统是相互区别、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各内在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边界。按照哲学的观点,系统的概念是物质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宇宙间一切相互关联的物质都可以构成系统。

系统分析方法的特征: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

系统分析方法的作用:将系统的方法引进行政管理,有助于顺利实现行政目标。行政管理也就是一个社会管理系统,行政管理中的组织、人事、领导、财务等各个要素都是围绕着实现行政职能派生出来的。各个行政要素要讲究合理衔接,避免摩擦。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要理顺行政体制,从上级到下级各个行政层次都要明确职责权限,防止越俎代庖。行政管理要从手段方式、行为准则到思维模式不断趋向现代化,行政要素要不断改革,行政功能要不断发展。

3.网络规划

网络规划方法是将管理对象各项任务的各个阶段和逻辑顺序通过网络图的直观形式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来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网络规划源于19世纪末美国学者甘特创制的甘特图表,也叫条影图。20世纪40年代,这种方法曾发展为横条图形规划法,50年代后期才正式形成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规划方法。

网络规划方法的直观形式是网络图,网络图的绘制通常要经过确定目标、开列清单、画出草图、修改完成等几个阶段。网络图由工作、节点和线路三部分组成。工作又称工序或作业,工作分为实工作和虚工作。实工作指消耗时间、资源的具体活动过程,用实线箭杆表示。虚工作是逻辑关系的指示,一般用虚线箭杆表示。节点也叫事件或事项,是描述工作开始或结束的符号,表示工作内容的变换及工作之间的互相衔接情况。节点作为工作的分界具有控制进度的功能。表示每项工作的箭杆具有方向性,箭杆箭头节点的标号必须大于箭杆箭尾节点的标号。节点按照在网络图中的排列顺序可分为最初节点、中间节点和最终节点,表示一项工作的最初状态、中间状态和最终状态。线路是指由最初节点到最终节点一系列首尾相连的箭杆所组成的通路。几条线路可以同时通过同一节点,但一条线路不能在同一节点重复通过。某条线路上各部分工作作业时间的总和构成该线路消耗的时间,在一张网络图的多条线路中,时间消耗最长的那条线路称为关键线路,这条线路上的所有工作都是关键工作,为了醒目起见,常用双线箭杆或红色箭杆表示。关键工作完成时间程度,决定了完成整项计划的总工期。

运用网络规划的方法,有利于控制行政管理的进程,有助于评价行政管理的工作成效。通过网络图,可以直观地看清某项行政管理工作的全貌,主要子工作的位置以及各项子工作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有助于抓住重点、理清顺序、统筹全盘。利用网络图可以发现各项子工作在时间上的潜力,通过安排调整,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缩短周期,降低费用。借助于网络图,将复杂的行政工作分解为具体项目,由分别控制、局部优化最终达到总体优化,当客观情况发生变化需要部分变更工作时,还可利用网络图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4.戴明循环

美国统计学家戴明首创“戴明循环”方法(又称PDCA循环方法)。P、D、C、A分别是英语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置)的缩写。这种方法虽然是在企业管理意义上提出来的,但作为一般管理中共有的对制定和实现计划过程进行控制的原理,它同样适用于行政管理过程。

戴明循环方法的运作程序。戴明循环方法的效应要通过行政管理的整个运作过程体现出来。PDCA循环经过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四个阶段即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计划阶段是先导,包括制定目标、明确任务、确定步骤,它是整个循环过程的关键。实施阶段是循环过程的实体部分,实施要求务求实际、全面铺开。检查阶段是控制阀门,要求认真分析、严格把关。处置阶段通过行政评价,总结提高,是循环过程的自我完善阶段。

八个步骤是:第一步,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资料。第二步,在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确定目标。第三步,按已确定的目标为导向,找出影响大的原因。第四步,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编制实施计划。这四个步骤实际上也就是第一阶段的具体化。第五步,组织实施计划,将分工要求、时间进度、数量和质量标准具体落实到承受机构与人员,这个步骤与第二阶段内容相同。第六步,检查与了解计划实施情况,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这个步骤与第三阶段内容相同。第七步,对执行中发生的问题提出诊治意见,并为防止再度发生此类问题采取预防措施。第八步,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对下一个阶段计划的改进意见。这两个步骤包含于第四个阶段之中。

戴明循环方法的规则要求:(1)PDCA循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流程,既不能跨越阶序,也不能止步不前;(2)循环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要通过一个紧接一个的循环过程,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运作都是一个运作过程,它们共同构成循环大系统;(3)循环是一个可以量化的过程,要广泛灵活地运用统计方法,尽可能地依据数据说话

5.帕累托分析

“帕累托分析法”又称ABC重点管理方法,其原型是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所创的库存理论。帕累托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分析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概括出一种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理论,并根据统计数字画成排列图,后人把它称为“帕累托曲线图”。这种排列图把累积百分数在0~80%的那些因素称为A类因素,是主要因素;累积百分数在80%~90%的为B类,是次要因素;累积百分数在90%~100%的为C类,在这一区域内的因素是最次要因素。帕累托的库存理论是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角度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概括,从社会属性方面看,这种理论有不可克服的阶级局限性,是为资本主义统治方式作论证的。20世纪50年代,这种理论被引入经济领域,形成ABC管理方法,最早是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使用,后来在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ABC重点管理方法强调运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把管理对象按照影响程度、地位构成分为A、B、C三类,要求对A类因素特别注意,慎重处理;对于B类因素要比较慎重地去处理;对于C类因素则一般处理,以保证重点、抓住关键,经济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此时,ABC重点管理方法已从一种社会理论转而成为一般的管理方法了,这种方法也就更多地具有自然的属性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ABC管理方法可以被引入行政管理领域作为一般的管理方法使用。运用这种以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方法,行政管理可以对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的行政事务进行分析排队,根据一定的数量标准划分类别,把主要精力集中于重点问题上,同时兼顾其他问题,保证行政管理有序、顺利地进行。

6.目标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就是把组织的经营目标层层分解,转化为组织的各项方针和各层次的目标,最终化为个人的目标,以激发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目标管理强调计划的系统性和过程的激励性,强调成果和贡献即作出了什么样的工作。

目标管理来自德鲁克1954年《管理的实践》“一切组织都要用目标进行管理”。目标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控制方法。

组织的目标就是一个行政组织努力争取达到的未来状况。组织目标可以划分为官方目标、经营目标和业务目标三类。“手段—目的链”方法就是在分析一个组织的具体目标时,往往还需要确定怎样来实现这一目标,即采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各个层级目标与手段纵横交错而归属明确。目标的制定应该从三个基本方面来进行通盘考虑并实现目标一致性:环境层、组织层、个人层。

目标管理具有四个特点:满足总目标、强调自觉性、联系每个人、提高主动性。

目标管理是一个过程,主要包括六个基本阶段:上下协商、目标分解、复审授权、实施进展、检查评价、更新目标。简略地说,就是制定目标、实现目标、评价工作成绩三个基本步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