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帮助案主继续社会化及案例分析

如何帮助案主继续社会化及案例分析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Q25如何帮助案主继续社会化有些案主因某些特殊原因,中断了社会化,以致无法按照社会的期望行事,与他人格格不入。要恢复社会介入功能,最好的方法是帮助其继续社会化,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在帮助案主社会化的过程中,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协助案主融入某个团体,让案主多参加些群体的活动。帮助王伯伯融入社会,以及形成端正的处世待人态度是社工的终极目标,但当务之急是帮助王伯伯打破僵局,解除病痛,住院治疗。

Q25 如何帮助案主继续社会

有些案主因某些特殊原因,中断了社会化,以致无法按照社会的期望行事,与他人格格不入。要恢复社会介入功能,最好的方法是帮助其继续社会化,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可用的手段有劝说宣传法、榜样模仿法、团体影响法、工作转变法

劝说宣传法,指通过说服宣传把正确的处事规则传递给案主,是改变案主态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劝说宣传必须建立在夯实情感基础的前提下,与案主的专业关系密切程度、心理情感距离远近直接影响劝说效果。在劝说宣传中还要注意采用非批判原则,勿使案主产生抵触情绪。不急于求成,逐步提出要求。此外,劝说宣传者自身具备的特点对劝说宣传有着极大的影响,例如专家身份、社会地位、职业背景等等,意见领袖能够影响受众“怎么想”,从而使受众发生态度、行为的变化。所以社工除了自己承担宣传者的角色外,还可以聘请一些专家进行教育工作。

除了言传还有身教,榜样模仿法也是不错的方法。榜样,特别是受到人们尊敬的榜样,具有替代强化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而产生自我强化的作用。社工无需对案主采取说教的方式,只要以言行引导,也可以让案主通过模仿学习正确的处世之道,完成继续社会化。

“团体影响法”是通过团体对个体所具有的影响改变人们的态度的方法。人们在社会化的生活中,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会组合成各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群体,比如同事圈、朋友圈、同学圈、亲戚圈等等。对于加入群体的成员,群体的规范、目标、组织形式、信仰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以致影响成员的态度。其影响力取决于成员与群体的关系,成员与群体的关系越密切、归属感越高,其受群体影响而改变态度的几率越大。在帮助案主社会化的过程中,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协助案主融入某个团体,让案主多参加些群体的活动。或者运用小组工作的方式,通过帮助案主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新的价值观、知识、技巧,来改变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扮演更适应社会生活的积极角色,实现再社会化。

“工作转变法”则是案主通过参与工作实现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鼓励案主在参与工作中改变自己,是实现案主社会化的好办法。除了正式的工作外,让案主多参与一些公益性的工作同样可以达到效果。

案例

七旬孤老初次当新郎

王伯伯,家住卢湾区,70年孤身一人,年轻时因“目无领导”,被送到江西的深山老林,与一大批劳教分子一起辛苦劳作,受到很多的社会歧视。平反时已经54岁,离开大山的他难以融入现实的社会环境,因与社会管理机构人员发生过矛盾,而对此类人员产生了全面的抵触和不信任。加上错过了最佳的婚娶年龄,不完整的家庭生活以及配房时遭遇的种种不愉快,让他处理矛盾总爱走极端,邻居鲜有人与他交往。

2006年春季王伯伯因前列腺发作住院治疗。临手术开刀前,王伯伯因不满医院收取352元自费手术用药费用而与医生闹僵。王伯伯身上挂着满是血丝和尿液的尿袋到处告状,手术之事陷入了僵局。

社工小倪在了解事情原委后感到,王伯伯处世待人常常与社会约定俗成的规矩和做法格格不入,其实是与他的正常社会化中断有关。平反后的“再社会化”又因他与邻居关系不和睦而困难重重。帮助王伯伯融入社会,以及形成端正的处世待人态度是社工的终极目标,但当务之急是帮助王伯伯打破僵局,解除病痛,住院治疗。

王伯伯因没有储蓄的习惯,拿不出住院手术需付的1200元,他也不肯启口向单位求助。社工小倪主动和王伯伯单位联系,单位答应暂借,王伯伯住院治疗才得以实现。

为缓解王伯伯与医院的关系,一方面居委会研究决定破例为王伯伯补助352元自费药费,一方面社工小倪前往医院,劝解老王不要言行过激,并代王伯伯向院方和医生赔礼道歉。使开刀风波平息,手术顺利进行。

社工小倪真情实意的帮助,以及像王伯伯小辈一样向医生道歉和求医的做法,向王伯伯示范了正确的行为模式,同时也深深地温暖了王伯伯冷冰冰的心灵。通过此事,王伯伯彻底改变了对社工的看法,和社工说话多起来,语气也温和多了。

社工趁热打铁为王伯伯安排一位较为年轻的邻居作为他的结对助老志愿者,双方签订协议,在老人有突发事件时及时予以帮助,平时坚持一天两照面,王伯伯开始感受到社区和邻居的真情相待。

居委组织居民外出参观游览活动时,社工总是不忘邀请王伯伯参加。慢慢地王伯伯自己也会主动前来居委报名参加活动。

王伯伯对时事爱大发议论,社工就向王伯伯建议参加社区老年活动室每周一举办的读报小组活动。王伯伯欣然前往,高谈阔论,乐在其中。

一年后的端午节,王伯伯带来一箱粽子送到社工办。他一改往日衣着随便的模样,穿得山清水绿,花白的头发染得乌黑,梳得整整齐齐。原来王伯伯在宁波老家与一位丧偶、子女已成家的女士结婚了。从此王伯伯摘掉了孤老的帽子,有了家庭,有了夫人,有了子女,七旬孤老第一次当上了新郎!

点评:本案案主由于“继续社会化”的中断而难以融入现实的社会环境,“再社会化”进行得困难而缓慢。社工真诚介入,和医生共同努力医治好案主身心的创伤,并通过榜样示范、团体影响,让案主融入群体,改变处世待人的态度,使案主走上了组织家庭融入社会的正常生活轨道。

(刘华文 武卫强提供案例素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