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把握上门时间及案例分析

如何把握上门时间及案例分析

时间:2022-09-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把握上门时间一要掌握对象的行踪规律,二要考虑当事人的情绪和各种牵扯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会使工作效率打折扣,贻误最佳工作时机。老社工们还有许多好的上门办法,但这三个例子已经给小王和小李很大启发。为了迎合案主的行踪规律,社工应作出一定牺牲,调整自身的工作节奏和时间,并借助社会辅助力量,共同实现社区工作目标。

Q14 如何把握上门时间

社区工作面向千家万户,社工在很多时候要上居民家联系工作或为居民服务,但居民家门多数是紧闭的,他们并不希望随时有人来打扰,有的时候他们甚至不想接待任何人,这就给社工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把握上门时间。

实践告诉我们,社区生活人群是有一定属性特征的,概括起来基本可分四个大类,即上班族、学生族、闲散族和退休族。不同族类是有不同的生活规律的,因此正确掌握这些规律,是保证上门不扑空并有利于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譬如上班族你只能在他们下班后方可登门拜访,若赶在上班前,他们根本无心接待你。而访问学生族一般只能是双休日和寒暑假,有些学生甚至双休日也要出去补课。闲散族虽看似不上班,但多数人也有他们的活动规律,如有的人几乎每天下午去棋牌室活动,有的人定时接送小孩,有的要去做一两小时的钟点工等。退休族的生活规律相对稳定,如早睡早起,上午基本都在家料理家务,下午老年人都喜欢聚在一起,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地方打打牌,聊聊天,或是在老年活动室唱歌习舞等。掌握这些情况,能使我们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找到特定的工作对象,避免无功而返。然而,光把握各族群的活动规律是不够的,还得区别情况分别对待,如有些上班族虽傍晚五六点钟到家了,但忙于做饭和辅导小孩,很不希望这段时间有人来打扰,因此,利用他们双休日上门更加适宜。学生也是如此,晚上几乎连作业也来不及做,没有心思与你多谈,倒不如趁他们放学后在小区玩耍的时候与之接触更有效。而一些闲散族在牌性正浓或连连受挫时,还是不同他们打招呼为妙,免得自讨没趣。对于退休老人的工作最好是在他们与子女同在的时候,因为他们的意愿和决定往往要考虑子女的意见和想法,为什么老人的想法经常飘忽不定,就是这个原因。

总之,把握上门时间一要掌握对象的行踪规律,二要考虑当事人的情绪和各种牵扯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会使工作效率打折扣,贻误最佳工作时机。

案例

老社工的上门经

社工小王和小李于同一年踏进社区工作,小王是大学生,小李是复员军人,两人工作都十分努力。但一年下来,他们都感到与居民接触存在困难,一是踏不准节拍常扑空,二是接触很勉强,谈话无法深入,于是社工负责人专门安排了一次工作交流会,让几位老社工介绍工作体会。

社工老张先开了口:“去年社区团支部换届,我物色了302室杨杰同学,他品学兼优也很活泼,很适合做这方面工作,但其母亲担心社会工作会影响儿子学习,不予支持。于是我上门做工作,但两次均被其母亲以儿子正在做功课为由挡了回来。后来我发现杨杰几乎每天晚饭后有陪他妈妈出来遛狗的习惯,我抓准机会与他们边走边聊,讲清社区团支部工作并不会占用很多时间,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的道理。也许是被我的执著所感动,杨杰最终参加了社区团支部换届改选,并当上了团支部书记。”

接着社工小邱谈起了她的体会:“我块里3号601室养了一大群鸽子,鸽粪和羽毛常影响到楼下居民晒衣,大家反映极为强烈。我一直想上门做601室居民的工作,但他上班我上班,他下班我下班,很难碰上头,后经打听他只有星期天一天休息,于是我特地同人调班,星期天去找他。第一次他态度很蛮横,强调很多理由,最后还两手一摊,让我拿办法。我后来又利用两个星期天去他家,耐心帮他分析利弊关系,并提出将鸽笼门由南调向东,这样鸽子飞出去不再经过楼下的衣架不就没矛盾了嘛。他后来采用了我的办法,效果确实不错,邻里矛盾得到了妥善解决。”

社工大李说:“我块里的冯老太是个独居老人,儿子住在浦东,偶尔来看看她,冯老太深居简出,生活很困难,但她拒绝帮助。一次有个社区单位主动提出要与一位困难老人结对,我们自然想到了她,好不容易同她接触了两次,她就是闭口不表态。后打听下来,她一切都听儿子的,所以我拜托了周边邻居,一旦她儿子来,请他们立即打电话告诉我,即使休息我也赶过来。有一天她儿子来了,我接了冯老太邻居的电话立即赶了过去,将社区和这个单位的好意耐心向她儿子作了说明,她儿子同意了。后来每个季度社区单位都给她送来营养品,还派单位职工帮她打扫卫生,冯老太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

老社工们还有许多好的上门办法,但这三个例子已经给小王和小李很大启发。后来他俩在工作中开动脑筋,不断探索,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工作开始得心应手起来。

点评:如何把握上门时间是一项工作艺术,事前作好调查研究掌握案主的行踪规律是基础。为了迎合案主的行踪规律,社工应作出一定牺牲,调整自身的工作节奏和时间,并借助社会辅助力量,共同实现社区工作目标。

(俞逸青文 俞逸青提供案例素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