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六届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获奖作品综述

第六届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获奖作品综述

时间:2022-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克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了解影像、表达观点、参与影像制作与展示的良好平台。本届“中国移动4G杯”甘肃省第六届大学生DV创作大赛由甘肃省文明办、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高校工委联合中国移动甘肃省分公司共同举办。迤逦6年,中国电影终于全面复兴;而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见证和陪伴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迎来了6岁生日。

李克

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为大学生搭建了一个了解影像、表达观点、参与影像制作与展示的良好平台。大赛为大学生和影像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大学生与影像亲密接触。六年成长,一步一个脚印,每一年,都有新进步,都有所发展,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重视。第六届大赛继续以“践行核心价值观、激发青春正能量”为主题,依托“甘肃省教育网”网络平台,立足甘肃,辐射全国,鼓励大学生用手中的DV观察、反映和思考社会生活,创作出优秀的影视作品。本届“中国移动4G杯”甘肃省第六届大学生DV创作大赛由甘肃省文明办、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高校工委联合中国移动甘肃省分公司共同举办。

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创办于2010年,当时正值DV产品以其机器小型、轻便、廉价、容易操作等特点深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而DV的高科技含量又使它成为专业影视创作的新工具,更成为当时我国高校培养影视人才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高校大学生作为最活跃的创作群体,将DV作为影视创作的最主要工具。大量的大学生DV作品带着独特的个性和风格纷至沓来,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应运而生。迤逦6年,中国电影终于全面复兴;而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见证和陪伴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迎来了6岁生日。

本届大赛最终入围的34部影片是在240余部报名影片中遴选出的。随着近年来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影的“黄金机遇期”终于到来,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得益于国产电影的繁荣,可选影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极大提升,大学生原创短片大赛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励年轻作者的目的。

大学生影像创作的平民化是在网络语境下发展的产物之一,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显示了它登堂入室与构建话语权的能力。当大学生影像创作如同个人写作一样成为表达的工具,大学生影像的创作就不再是纯粹技术层面上的影像复制,而成了一种建构意识形态的手段,其创作过程是一个观照对象世界并重新建构过程。纪录片《信仰》深入清真寺探求穆斯林信徒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不仅生动描摹出穆斯林信徒对信仰的无比虔诚,而且投射出在如今信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穆斯林信徒们所面临的困惑与思考,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信徒的关照,提出信仰的传承与革新的时代命题。

剧情片《无栖之地》描述在北京一家小型汽修厂打工的陕西渭南农民马兴,在如今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怀揣简单物质梦想而打拼的故事。不仅表现今日中国的农民工生态,而且折射中国城市社会变迁所带来的观察与思考,用影像的方式探讨如何整合各种有生力量构建城市和谐社会。剧情片《暴雨将至》聚焦日本以二战神风特攻队名义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并援引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驳斥日本神风特攻队申遗的荒唐举动。还对日本右翼缅怀日本二战神风特攻之精神,拒不向世界人民谢罪的行为进行揭露,警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作者远赴贵州滇缅公路现场,访问抗战家属及战史研究者,以诚意与心血呈现出一部融抗战剧情与现实思考为一体的战争短片,值得关注。

纪录片《黄土谣》在重重叠叠的山梁上呈现出一眼眼洞开的窑洞,那不仅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留存着的人类古老独特的居所,而且是时代变更留下的遗迹。作者在感叹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也为另一个时代的逝去唱起了一首挽歌。《老人的水稻》讲述了湖南怀化深山里一位老人与他坚守稻田的故事。感慨于那份安之若素的情怀,乐天知命的恬淡,以及浓郁的乡间人情味。深山里的生活构成了工整的画面,攒下了浓郁厚重的情感。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深山里的一隅,将以何种方式存在?

在中国电影产业大发展,票房火爆的同时,唯市场、唯票房的倾向十分明显,真诚关注现实和民生的作品日渐缺乏。与此相反,许多大学生作者以民族历史与社会现实为题材讲述着有担当的故事。这些作品表现出高远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和一定的见解。纪录片《血战高台》拂去历史的尘埃,清晰地展现出半个世纪前红西路军血战河西的画卷,重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证明人生的事迹,将观众带入雄浑粗犷的荒原和雪山,为人们呈现出红西路军别样的人生与生命的光芒。

《将军之死》用动画的形式讲述明正德年间嘉峪关游击将军芮宁率部血战入侵敌军的事迹。该片以精密构建的顺序,严谨完美的逻辑,配合收放自如的剪辑,建构出一气呵成的故事。实验片《愿孩子的噩梦不再重现》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苦难记忆或者惨烈的场景再现上,而是从客观公正回顾历史的角度,反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伤害。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一个女孩雕塑身上得到灵感,选择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女孩为拍摄主体。在她与妈妈参观纪念馆的时候,受到庄重肃穆的气氛感染,恍惚间梦见大屠杀发生时的可怕情景。富有感染力的音响音效,充满设计感的画面,行云流水一般,讲述了这游走在真实与虚幻边缘的奇异故事。

《丢掉你的iPad丢掉你的无聊》以动漫形式形象地展现出人类沉溺iPad的局面,思考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全方位覆盖,揭示其捆绑创造力、热情与好奇心奇的事实,警醒世人切勿成为iPad的奴隶。在《笑忘书》中,赵亮的助盲APP项目约见了很多投资商,但没有一个人愿意给该项目进行投资研发,这让赵亮失落至极。赵亮无助的时候,忽然想起自己曾经和爷爷相依为命的日子,从爷爷的教诲中,赵亮重新找回坚持这个项目的勇气和信念,于是重整旗鼓。

纪录片《爱的痕迹》描述“爱的痕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甘肃农村开展的情形。大学生们走进寻常巷陌,走向田间灶头,以理想主义的眼睛,以人文关怀的深度,去观察、体验这个他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社会,向我们描绘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乡村世界的真实镜像。剧情片《春晖》讲述了一个母亲寻子的故事,剧情曲折动人,主题积极向上。影片镜头语言简洁有效,构图工整,结构紧凑。恰到好处的微光,主人公细致生动的表情特写,用心捕捉的画面,带观者沉浸于电影营造的氛围中:焦灼、压抑、紧张,显示出良好的专业素养。

在剧情片《碰瓷brother》中展示了一场碰瓷,两次反转,呈现出出人意料的剧情走向与结局。荒诞中存在着真实,疏离感中包含着内心碰撞的冲动;你能感觉到独有的情绪,能看出导演的大胆和很强的控制力;懂得这部别致的影片传达出的深沉情怀。纪录片《逐水而居》讲述70万生计无着衣食艰难的甘肃定西与宁夏西海固农民移民河西走廊的故事,影片展示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开始的新生活。独特的视角、熟稔的技艺、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创作的无限激情,共同成就了这部独一无二的影像。纪录片《秦缘》呈现一个90后女大学生坚守秦腔的故事。醉心于秦腔学习与演唱是她找到自我的最佳方式,她那孤独的身影似乎向我们发问:谁来坚守秦腔这种民间戏曲?倘若它触动了你,希望今天的你我不仅仅是看客。

本届入围作品中,反映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作品占了一定比重。这些作品或思考处在变迁中的民族如何进行文化的传承,或尝试民族心理的调试,以便跟上现代化的步伐。作者在反映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时,不再拘泥于仅仅记录其生活状态,进而开始关注社会变迁对民族心理与成长所产生的影响。

纪录片《行走日喀则》以田野调查队在樟木受灾群众日喀则安置点的工作为起点,呈现了樟木受灾群众日喀则安置点的社会生活,记录了拉孜藏刀制作技艺、扎年琴制作技艺、扎西吉彩金银器制作技艺藏靴制作技艺和卡点制作技艺等国家级、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多得的影视人类学影像。

纪录片《马鹿沟》讲述了天山北麓草原生态恶化给牧民们带来痛苦与无奈,哈萨克族牧民不得不退出草场迁往城镇的故事。该片以一个小学生的角度,凝视一个正处在变迁中的族群,故事包含着一个民族成长的寓言。作品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将观众带入了难以解答的生存困境,给予本片以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深度。

纪录片《念》从人文情怀,自然风貌,民俗景观和宗教信仰多角度展现了藏民族的能歌善舞和藏区的大美风情。没有刻意的设计,没有猝不及防的跌宕,只有时间不着痕迹地左右它的轨迹。这是一段记载、一个询问、一次深入至藏区内核的探究与拷问。纪录片《发现兰州伊斯兰》着力挖掘兰州伊斯兰风俗文化,呈现出别样的独特景观。镜头冷峻,画面干净,叙事利落。一位汉族学生坚持用探索的镜头书写对伊斯兰世界的理解,让我们看到一个学生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执着,这也正是大学生影像需要的底气与魄力。

一直以来,描绘小人物在世俗烟火中的挣扎与奋斗,是大学生作者情有独钟的选题。致力于挖掘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聚焦他们虽然徘徊底层生活的十字路口上,却每天都在为未来的希望而奔波与奋斗的现实处境,不仅让大学生更好地观察社会,更体现出强烈的人道关怀和社会责任

本届大赛中入围的作品中不乏这样的类型,纪录片《山野里的守望者》讲述了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红岘小学一位老师30年默默奉献的故事。不拘泥于使用主人公视角讲述一个好人好事的常规故事,而是探求人性的善良与真诚,内容丰厚,镜头饱含深情,不失为一部佳作。纪录片《彳亍》用满含情感的镜头跟踪一群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展示了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东营村留守儿童的艰辛生活,呼吁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的上学与心理健康问题。该片以白描的朴实叙事,在晃动的影像中还原了真实的留守儿童生态,深刻而动人。

纪录片《宽巷》中固守小弄堂的老人舍弃繁华都市的诱惑守护着内心的一份情感,这种坚守让儿子发生了改变。该片精心设计取景构图,描绘了一幅上海老弄堂的市井风俗画,温情清新而不失历史变迁的时光质感。一个老人和他的儿子,故事虽简单,却唤起了我们心底深处的悸动;在这个情感缺失、迷茫无措的时代,能够打动人的作品更显得弥足珍贵。剧情片《浮生》中小人物的命运就像大海中微小的树叶,漂泊不定。一对生活在上海底层的普通老夫妻陈大叔和刘阿姨,本以为可以在京剧老师家里忆苦思甜,不料却被流放到大街上禹禹独行。纵然是渺小、孤单,甚至有点悲凉,但总还有作者为他们寄予深深的同情,也不失为人间的一股暖流。

纪录片《我的爷爷奶奶》以孙女的视角展现两个普通老人的生活,通过“回忆”“讲述”等方式讲述故事。在这个亲情缺乏的年代,体现细腻的感情和亲情在平凡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尤为可贵。剧情片《遗忘电台》提出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如果我们失去了记忆,那些曾经存在的时光还有意义吗?该片讲述一位普通的快递员寻找父亲的故事。他的父亲因为患了阿斯海默症而走失,他每天在送快递的路上寻找父亲。在寻找的过程中,却发现父亲的一个秘密。该片节奏把控到位,张弛有度,牢牢地把控住观众心理,悬念设置扣人心弦,场面调度从容不迫,锋芒毕露又不失沉稳,其锐度和果敢,正是青年创作者充满活力的代表。纪录片《老有所乐》展示了老年人群的种种休闲娱乐方式,试图通过对老年人生活休闲方式的描述,呼吁社会对老年人生活的关注,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够“老有所乐”。

在本届大赛入围作品中,涌现出一批特征鲜明、立意精巧的短片,分别涉及文艺片、爱情片、伦理片、动画片、悬疑片等类型。这些极具风格化的叙事手法与影像表达,呈现出一种恣意洒脱、激情洋溢的艺术形态。剧情片《一茶一水》具有文艺片的特质,该片跨越时空回溯“文革”时期,讲述上一代人的爱情故事。但是并未停留在对逝去岁月情感的缅怀,而是让上辈人的爱情在年轻一代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续。故事具有大格局,令人回肠荡气;学生作者尝试如此大跨度作品,结构打破传统叙事方式,将传统电影元素改良后转化为自己的风格,影片镜头沉稳,演员控制得当,对学生作者来说实属难得。

颇有科幻片元素的《樱花树下》讲述了一个关于牺牲的故事。凭借无意中获得的一块能穿越时空的手表,刘磊一次次穿越时空试图拯救女友,最终却发现只有牺牲自己才能拯救爱人。该片从不同的角度和价值观出发探讨一个进退维谷的哲理。《献礼母亲节》拥有实验电影的探索性质。该片以新颖的叙述手法与独特的切入角度,从就业问题入手,引出母爱主题。情节虽突兀转折,但入情入理,宣泄流畅。预先设定的方案在现场拍摄时遭遇无法控制,被访者的真实反应凸显学子们人生第一次直白的表达,尽管充满了生疏,但拙朴中已然激发潜藏的心曲。

动画片《贪吃龙》以绚丽的色彩蕴含着一个隽永的人生哲理。流畅的笔触勾勒出一只贪吃龙与几只蜜蜂的命运。目睹追求贪婪却收获残酷下场,从此被坍塌的不仅是肉体,而且是思想。坍塌的背后是无言的结局,一只贪婪的小虫尚且逃脱不了的命运,何况于人?《谢谢你,书包》用简单的线条和单调的动作,勾勒出一个常常为人们忽略的深刻哲理,呼吁人们不要沉浸在对现实的抱怨中;而要从中提炼出能够令人振奋的元素,让励志的光芒照亮你向前的途程。动画片《梦境之战》讲述了一个关于上课的故事。该片以课堂为场景,以想象与梦境为舞台,以老师为对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是与老师斗,更是与自己斗,与自己的毅力与坚持做斗争。该片从寻常事件入手,聚焦教与学、上课与反对上课这一对矛盾,将上课事件演绎得妙趣横生,构思奇特,令人拍案叫绝。

全片在国外拍摄的Round Pound讲述一个年轻流浪汉在收到一枚蕴含着神奇力量的硬币之后,用它换来很多财富,原本蓬头垢面身无分文的流浪汉摇身一变成为西装革履,容光焕发的高富帅。最后,他将这枚好运硬币传递给了下一个即将改变命运的人。镜头流畅而爆发力十足,一个黑色幽默的故事,凭藉唯美的镜头语言演绎得精彩绝伦。剧情片《一天》讲述一个男生在睡梦中回忆他和一个女生从邂逅到相爱、分手的过程。可是现实中他并不认识这个姑娘,他们只是陌路而已。本片用一种现实与记忆穿插的方式勾勒了男女主人公似真似幻的情感纠葛,叩问大学爱情的真假虚实,具有明显的奇幻色彩。

当然,大学生作品缺乏想象力与新鲜感,选题范畴较多限于自我和家庭,缺乏对世界与自我冷静客观的认识,缺乏对变动中现实社会的透彻理解,使其作品往往流于肤浅化与表面化。如何增强对历史与社会的反思,提高自己研究社会与人生的兴趣与能力,更加有效地使用视听语言讲述故事,还需要师生双方做出不懈努力。

注:第六届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作品报送情况分析图表为甘肃省教育厅电教中心教研培训部主任、第六届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林芃制表。

34

图1 作品上报情况

35

图2 院校比重情况

36

图3 作品数量比重情况

37

图4 作品类型分布情况

38

图5 作品类型比重情况1

39

图6 作品类型比重情况2

40

图7 作品类型比重情况

(李克,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甘肃省大学生DV创作大赛评委)

注释

[1] 注: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哈萨克族大众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13BXW045)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