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年湖北省教师电教作品大赛课件综合组综述

年湖北省教师电教作品大赛课件综合组综述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湖北省教师电教作品大赛课件作品的评审工作在湖北省电化教育馆的严密组织与指导下顺利展开,评委们本着替每位作者负责的态度,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据评审标准,对全省469件课件作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共评出 A类作品65件,B类作品137件,C类作品 229件,D类作品38件。综合评委们的意见,笔者对本次评审工作进行简要的综述。

2009年湖北省教师电教作品大赛课件综合组综述

2009年湖北省教师电教作品大赛课件作品的评审工作在湖北省电化教育馆的严密组织与指导下顺利展开,评委们本着替每位作者负责的态度,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据评审标准,对全省469件课件作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共评出 A类作品65件,B类作品137件,C类作品 229件,D类作品38件。综合评委们的意见,笔者对本次评审工作进行简要的综述。

一、本次参赛作品呈现的特点

1. 段全

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职教各阶段均有作品参赛,同上一届相比,本次初中、高中和职教学校作品上报数量有所增加。小、初、高的作品数量比例约为1∶1∶1,改变了以往3∶2∶1的结构形式。初中、高中(包括职教)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提高。

2. 面广

本次参评作品不仅有语、数、外等考试大学科的作品,还有小学的音、体、美、综合实践,初中的理、化、生、政、史、地及体育等学科均有一定数量作品参赛,这充分说明课件使用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3. 量大

除了职教课件、ScienceWord和主题网站外,综合组参评课件数达到了469件,作品数量较前几届有了较大增长,仅十堰郧西县店子镇初级中学就送交作品13件。农村学校和实力较薄弱的学校亦开始参与大赛。

二、课件质量呈现的特点

1. 理念更新,焕发了新课改的生机

课件不是课堂,也不是课例,它是资源、是手段。从本次参赛作品的设计来看,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在不断更新。过去的课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教学目标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设计,突破重难点,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本次参赛作品从教学目标来看,考虑得更全面,更有深度,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目标,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潜江市园林一中谭贤菊老师的《沁园春·雪》、孝昌县实验小学胡波和罗建明老师的《线的秘密》、《整理房间》、安陆棠棣镇中心小学王庆勇和周博老师的《海底世界》等作品,在设计上均凸显了全面的教学观和学生发展观。

2. 方式变革,激活了传统单向的课堂

前几年,有的学校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整合课,老师们说是叫好不叫座,其主要原因就是一般学校的条件达不到,老师水平跟不上,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不到。本次参赛作品不仅有基于网络环境的资源型积件作品,还有大量课件、学件作品;不仅适用于网络环境,同时也适用于普通的多媒体环境。这些作品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这些作品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思考、操作、体验和表达的空间。

3. 技术突破,彰显课件的独特魅力

狭义的课件仅指辅助教师教学的信息技术手段;广义的课件应该包括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资源、积件等。我们这里的课件是指广义上的课件,因此课件的制作除了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外,还要尽可能彰显其资源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充分展示信息技术的多媒性、网络性、互动性、智能性和共享性,让技术找到最佳的作用点和作用时机,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潜江市园林第三小学杨德钧老师的《数与算》、安陆市陈店乡初中张学立老师的《探索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安陆市陈店乡中心小学黄耀东老师的《电动机》等作品,在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交互性和智能化等方面均有很好的突破,发挥了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评审的四点反思

尽管今年参赛作品总的数量比较多,经过两天的评审,也挑选出了一些融思想性、教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作品,但从整体来看,作品的水平和质量并不高。归纳起来其主要原因是“四缺”。

1. 缺灵魂

课件设计缺乏教学思想与理念的支撑。同一个内容、同样的素材,若指导思想不一样,则制作出来的课件的教学价值就大不一样。如有的课件在设计时,只考虑教师怎样“教”,而不基于学生的“学”进行考虑;有的课件在设计时,只关注知识的传授与呈现,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2. 缺创意

课件在设计、制作和使用时,缺乏教学创意、技术创意及艺术创意。教学实用性应是课件的第一属性,但是当课件独立于课堂之外时,它应该是一件具有思想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这件作品不仅应能完成教学认知的功能,还应让人获得精神或情感上的冲动与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在课件制作时除了使课件起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基本任务的作用外,还要追求作品的个性和使人眼前一亮的那种感觉。

3. 缺技术

课件是用技术力量实现课堂辅助教学的功能,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找到课件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发挥技术的最大优势。本次课件类参赛作品中,近一半是PPT课件,而且多数使用了线性设计,很少使用非线性技术、超链接、动画和视频素材,PPT页面变成承载授课提纲和图片讲义的载体;有的课件尽管使用了网页、Flash、Authorware、电子书等专业制作工具,但设计仍为线性式,呈现无交互性,多媒体、网络的资源性、开放性、交互性和智能化未充分体现。

4. 缺包装

有的作品缺乏最基本的报送要件,如课件名称、报送单位、作者群和相关信息;有的课件作品有引导页,但无结束退出页;还有的课件作品主题内容和画面的色彩搭配极不和谐。作为竞赛课件作品,首先要规范,其次要精致,特别是在包装上,无论是画面色彩的搭配、音效的渲染,还是动画的设计等都要精心安排,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以上是笔者对于本次评审活动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由于主、客观原因,有可能顾此失彼,考虑不周,谬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