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动画电影《花仙子》:类型的显现与悬念的设置

日本动画电影《花仙子》:类型的显现与悬念的设置

时间:2022-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9年的《花仙子》是这一类型动画作品的再度辉煌。魔法动画及少女动画两个类型的特性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花仙子》的魔幻色彩主要体现在奇幻的背景与宿命的人物两方面。在《花仙子》中花之国呼拉瓦星与人类的渊源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花仙子》是魔法变身故事的开山之作。《花仙子》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精灵。《花仙子》的每一集都以一个明确健康的

《花仙子》:类型的显现与悬念的设置

日 文 名:花の子ルンルン

中 文 名:花仙子

原  作:神保史郎

企  画:春日东、山口康男、碓冰夕烧

制作担当:佐佐木章

脚  本:城山升、曾田博久、吉田义昭

导  演:演设乐博

人物设计:姫野美智

音  乐:筒井広志

配音演员:小蓓——冈本茉利

     咪咪——白石冬美

     来福——神山卓三

     李嘉文——水岛裕

     娜娜——喜多道枝

主题歌作词:千家和也

主题歌作曲:小林亚星

主题歌演唱:堀江美都子

播出时间:1979年2月9日—1980年2月8日

长  度:50集

制作发行:东映动画

img16

相关资料

1986年《花仙子》由广东电视台从台湾地区引入中国内地,使用的是台湾地区的翻译和国语配音。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部进入中国内地的少女魔法动画,《花仙子》在中国刮起了一阵风潮,与《咪咪流浪记》、《聪明的一休》一起成为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最流行的日本动画。

少女魔法类动画作品在日本有着悠久的传统。从1966年的《魔法师莎莉》开始,东映动画就不断推出“魔法少女系列”。1975年《魔法少女MEGU》后,“魔法少女系列”进入了休眠期。1979年的《花仙子》是这一类型动画作品的再度辉煌。

东映动画为《花仙子》提供了充足的准备,如得到了广告商和玩具社的充分支持;起用了以《手势是V》出名的神保史郎担当原作;选择了日本动画歌曲女王堀江美都子演绎主题歌……

内容介绍

居住在法国南部的少女小蓓心地善良,开朗活泼,她从小失去了父母,由经营花店的爷爷奶奶带大。在12岁生日当天,流有花仙血脉的小蓓遇到了花仙使者被选为花仙子,得到了一把能随意变换魔法衣服的“花钥匙”,并开始和花国使者咪咪、来福一起开始了寻找“七色花”的旅程。“七色花”是爱与真诚之花,它不仅能带给人幸福,而且是花之国呼拉瓦星国历代统治者继承王位的必需之物。荆棘族花精娜娜小姐企图篡夺花国王位,她也尾随小蓓和自己的助手狸猫波琪一起踏上了寻找“七色花”的旅程。小蓓和同伴们为了寻找“七色花”几乎穿越了大半个地球:她们由法国到西班牙,经巴塞罗那至鹿特丹,沿莱茵河穿越德国,坐飞船到达挪威,渡过地中海来到西西里……小蓓凭借非凡的毅力、智慧与勇敢,在朋友们的帮助和祝福下,借助“花钥匙”的神奇力量,一次次化险为夷。历经千辛万苦,小蓓终于在充满了大家的爱与真诚的花园中找到了七色花,圆满地完成了国王交给的任务,也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部动画片在每一集的最后都要介绍一种花的花语,如代表独立的蓟、代表爱情羁绊的金银花、代表重获幸福的铃兰等。这些浪漫又充满温情的花语,让观众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作品分析

1.类型的显现

《花仙子》播出后,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被誉为“新时代的魔法少女动画”。魔法动画及少女动画两个类型的特性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花仙子》首先具备了魔法动画的魔幻、变身、精灵等几大类型特征。《花仙子》的魔幻色彩主要体现在奇幻的背景与宿命的人物两方面。在《花仙子》中花之国呼拉瓦星与人类的渊源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在这种宏大的时空中,《花仙子》的故事背景成为了以人物、事件、国家等要素编织的一段超越现实与虚幻的历史存在。深重的历史与魔法、争斗、言情等因素一起构成了《花仙子》中厚重的叙事景深,这是魔法动画魔幻色彩的最直接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中,人物往往具有无法摆脱的“宿命感”。正是因为有了花仙后代的身份,才使寻找七色花成为小蓓义不容辞的责任。小蓓与嘉文的相遇、相识、相知、相许也因此虽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

《花仙子》是魔法变身故事的开山之作。《美少女战士》、《魔女宅急便》等都沿袭了其类型的特点,如华丽的变身、同伴之间的情意、平凡的日常生活……通过种种变身,变得成熟和美丽,是女孩的自我投射与认同。[1]在片中,小蓓凭借神奇的花钥匙穿过包括晚礼服、淑女装、剑士服、水手服等在内的61套服装,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华丽的变身。值得一提的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日本时装业最辉煌的时期,出现了高田贤三和三宅一生两位世界级时装设计大师,《花仙子》中世界风格的时装设计正表达了日本人的这种骄傲。

日本魔法动画中总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精灵,这些精灵能给观众带来新奇的感受和神秘的吸引力,代表着日本本国的民间传说和他们所信仰的神灵崇拜。《花仙子》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精灵。咪咪和来福在地球的时候分别呈现为一只小白猫和一条大笨狗。他们可爱的形象奠定了日本魔法类动画作品中Q版动物或精灵的造型。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魔法精灵、陪伴主人公、可爱的小瑕疵等。甚至连小蓓、嘉文、娜娜等人也因为花仙或花精的身份具有了些精灵的意味。

img17

《花仙子》具备了少女动画中爱情展现、成长过程、偶像设置等几大类型特征。少女动画是以少女为主要对象进行创作和表现的,因此爱情就成为了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少女动画在承载爱情梦想的同时,也反映了同时代女性恋爱价值观。嘉文和小蓓放弃王位,双双为爱离去的身影就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幸福的代名词。

嘉文的设置不仅为小蓓提供了一个幸福的完美结局,他的出现还标志着少女动画的深层社会意义。战后日本女性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越发重视,对生活也更有主见,这种改变与流行文化产生了同构,投射到动画作品中就出现了小蓓这样的新女性。她们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不再单一地幻想着爱情的来临,而是如小蓓一样凭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扭转劣势,完成使命。这是女性寻找自我、探索成长的一个新的视野。少女动画在诠释少女情怀的同时,也是对女性成长或觉悟过程的记录。

少女动画还为观众提供观赏的偶像,包括外表偶像、性格偶像、生活方式偶像三方面。[2]少女动画的一个准则是男的俊美,女的漂亮。小蓓、嘉文、娜娜甚至片中的过场人物都达到了这一标准。日本动画很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片中人物接近生活原貌,性格复杂,而非简单的符号式人物。小蓓的勇敢、智慧、宽容、机智;来福的忠诚、怯懦;咪咪的聪慧、机灵等都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动画作品有时会引导观众在想象营造的世界中寻找虚拟的现实,就需要承担起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留痕迹地影响观众的责任。友情、关爱、团结、互助……《花仙子》的每一集都以一个明确健康的主题为观众树立了生活方式的偶像。

img18

2.悬念的设置

影视作品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吸引观众,做不到这一点的作品永远不算好作品,达到这一点的主要手段就是制造悬念。《电影艺术词典》是这样定义的:“悬念,处理情节结构的手法之一。利用观众(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心情,在剧作中所设置的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悬念在动画电影中有三种构成方式:总体悬念、层叠悬念和细节悬念。[3]以下,笔者将以这三种构成为脉络分析《花仙子》中悬念的设置。

总体悬念是指某种悬念自始至终贯穿于整部动画片,它用于作品的总体构思,旨在揭示作品的主题。[4]在《花仙子》的第一集《奇怪的访问者》中对立的两组人物分别出场,他们是:寻找七色花的小蓓、咪咪、来福和嘉文;争夺七色花的娜娜和波琪。在情节展开之前,全片的总体悬念就已经显现:到底是谁能夺得七色花?情节的发展就已经和人物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img19

在电视动画系列片中,因为结构的特点及播出方式的限制,剧集中的情节一般都采用比较固定的模式,相似的故事在不断重复。这就使人物成为了剧本元素中最突出的部分。在这种强调人物,淡化情节的创作前提下,人物的简单出场是不足以担负起设立总体悬念、引发情节脉络的全部任务的,因此人物在第一集中还需要展露性格。

小蓓的第一次出场,以一个打扮成男孩比赛滑板的动作流露出勇敢、坚毅、不服输、热爱鲜花、关心小动物等性格。嘉文第一次出现时正在给车轨上的鲜花拍照,他的性格标签是热爱鲜花、乐于助人、团结同伴。娜娜一出场就在密谋抢夺七色花,她的性格是:阴险、不择手段。这些性格是主人公命运的脉络,也成为了情节起承转合的发展曲线。为了刺激观众对冲突爆发的期待心理,总体悬念会一直延续到作品结尾处才揭示。这样的技巧会吸引观众们遵照创作者的思路来体会故事。

总体悬念并不能支撑起全部故事的框架,这就需要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派生出一些新的矛盾,这就是层叠悬念。《花仙子》中,每一集都包含着一个或多个层叠悬念。观众不断被类似的层叠悬念所吸引:小蓓会遇到什么挫折?娜娜小姐施了什么诡计?嘉文会怎样出场?离七色花还有多远?在总体悬念抛出以后,这些与情节相关的层叠悬念确保了故事主线始终扣人心弦,保证了观众对总体悬念的关注度。

细节是塑造悬念的重要手段。细节悬念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它能够引导观众进入作品的规定情境。《花仙子》的第七集《比利牛斯山的花》中就设置了这样的一个细节:小蓓因为羡慕当地的民族服装,就滥用花钥匙为自己变出了一套好看的衣服。上一集中娜娜想要抢夺花钥匙时对小蓓的威胁就成为这一细节悬念的伏笔。此处,主创们用镜头进行了暗示:小蓓刚犯错误,镜头就转向了隐藏在一边的波琪,使镜头的连接充满了张力。当小蓓的花钥匙被抢走时,设置的种种铺垫就不会使观众产生疑惑了。

img20

3.借鉴的可能

日本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国家,本土的事物几乎都带有浓厚的日本“特色”,但出产的动画片却很少这样。《花仙子》中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都没有一点日本“特色”。音乐处理上也有意摒弃了日本特色的“4”和“7”音,而是在美国的音乐元素中串上了马来西亚的音乐。日本在走向世界之前,“脱亚论”的呼声很高,为了进入世界秩序,他们宁愿抛弃传统。从这点来看,动画作品中有意淡化日本“特色”也许正是为了争取日本本土之外的市场吧。从深层内涵上看,无论是过去的《花仙子》,还是现在的《海贼王》、《死神》,不管日本动画作品进行了怎样的修饰,它们的核心却仍然是典型的日本精神。

《花仙子》的流行不仅在于该片成功的类型显现与悬念设置,也在于它作为一种曾经的文化现象走向国际时的一些借鉴。我们是否也能够将自己的民族化内核掩藏在国际大同的外衣之下,从而赢得更多的观众,宣扬更多的民族文化呢?

(左亚男)

【注释】

[1]李彦、曹小卉:《日本动画类型分析》,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页。

[2]李彦、曹小卉:《日本动画类型分析》,海洋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119页。

[3]李建强等著:《影视动画艺术鉴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页。

[4]同上,第12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