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影画面与声音的构思(画面造型)

电影画面与声音的构思(画面造型)

时间:2022-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 画面与声音的构思第一节 构成因素第二节 构成规律每一位导演大概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用老导演的话说,叫做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电影”。视觉构成是视听艺术的核心要素,至今为止,绝大部分视听作品依然是用摄影机和摄像机进行写作的,主要呈现为画面和声音的构成,其中视觉构成又是最重要的。图4-1 《红高粱》剧照图4-2 《孔雀》剧照图4-3 《集结号》剧照图4-4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电影画面是一个复杂的造型系列。

第四章 画面与声音的构思(画面造型)

第一节 构成因素

第二节 构成规律

每一位导演大概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用老导演的话说,叫做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电影”。黑暗中渐渐浮现出一组画面,静寂中隐隐传来一串声音,那画面和声音相互融汇、互相碰撞,又和另一些画面和声音串联起来,时而异常清晰,时而又变得有些模糊;光、色彩、音乐、表情、对话、动作、环境、一场戏、一段情节,越来越复杂,乱了,不行,重来!又开始,画面、声音……

导演和观众之间唯一的媒介是画面和声音组合成的视听综合影像。也就是运用画面和声音来感染观众,让观众接受导演所要传达的意念。导演想表达的一切意思只有通过可见可闻的银幕形象让观众感知。电影的物质存在形式所带来的这一审美特性,既是对导演的一种限制,又为他提供了一片独有的创作天地。他把自己化作了影片中那个活生生的世界,那是他的眼睛和耳朵所发现的生活。就像画家在调色板上挤出了第一抹颜色,作曲家在钢琴上弹出了第一个音符,导演创作的真正开始是对于画面和声音的构思。导演要认真考虑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音符,每一句人声,每一种资料效果、动作效果等等,来把握全片的造型形式。

电影发明之初就是人们借助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视觉效果。19世纪中叶照相术问世,而电影的史前史几乎从照相术诞生的第二天就开始了。电影的先驱者们经过整整50年的试验,运用“视觉暂留”原理——人的眼睛在观看运动形象时,每一瞬间的视觉印象都会在视网膜上滞留一个短暂的时间(大约零点几秒),通过连续快速闪现的胶片影像实现了使照相活动起来的梦想。当人们第一次看到如同现实一般的银幕幻象,它的视觉新奇感使它迅即传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视觉构成是视听艺术的核心要素,至今为止,绝大部分视听作品依然是用摄影机和摄像机进行写作的,主要呈现为画面和声音的构成,其中视觉构成又是最重要的。

电影的视觉性是人类造型艺术丰厚传统的一个延续。爱迪生最早为他的电影胶片确定尺寸和画幅的时候,依据的就是从古典绘画作品中统计出来的画幅长宽平均比例。1∶1.33(3∶4)这个沿用至今的银幕画面制式,跟人们研究了世界各大城市博物馆所藏名画(横幅)的长宽所得出的比例完全相符。然而中国画的画幅比例是很随意的,如《清明上河图》的画幅长约十来米,宽只有几十公分,完全是按表现内容而定的。西方绘画的画幅比例是有明确规范的,所以电影的画幅比例借鉴了西方绘画的画幅比例。早期电影在画面构图、光色影调等方面的特征,更是直接吸取了绘画、照相和舞台美术等造型艺术的丰富经验和规律。当时很多导演本人就是画家、舞台美术家出身。而作为电影视觉语言特性的运动性、造型空间转换和二维平面展示三维立体影像等,则是造型艺术在新条件下的拓展。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以画面构成为核心的镜头美学和由画面相互关系产生的电影蒙太奇才得以形成。在电影头30年的无声黑白片时期,电影的发展甚至仅仅表现在视觉语言方面。

1928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出世,又开始了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历程。各国电影制作者借鉴音乐、歌舞等声音艺术的传统,创造出更为完善的视听综合银幕形象。30年代彩色感光材料的问世,使电影再现物质世界的条件全面成熟,电影的造型形式和语言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又过了20年,宽银幕电影出现以及随后形成的多种银幕形式并存,还有与此相应的立体声技术,更丰富了电影视听艺术的表现可能性。正是这一新型传播媒介的日益丰满,才使电影成为了几门古老艺术之后在新的层次上满足人类艺术需求的一种形式。

电影的魅力清楚地表明了声画语言的意义。就像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感受着大千世界的丰富和美妙那样,每一个导演都必须为他的银幕世界寻找到生动而独特的视听构成。这就是说要有特点、有特色,正如我们在导演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中讲到的,导演要有独特的艺术创作思维个性。这就要求导演在声画构成上要显露真实的个性,要有独特的视点、独特的切入点、独特的观点来创作影片。比如:张艺谋的《红高粱》,开篇以孙子的旁白讲爷爷奶奶的故事,选取后人的独特视点。这里“我”的旁白不仅串联起“我爷爷”和“我奶奶”的人生片段,而且成功地营造出一种逝去了的时代的传奇色彩。顾长卫的《孔雀》,也是运用旁白,以弟弟的讲述作为大段落的过渡。冯小刚的《集结号》,运用客观的字幕作为大段落的划分方式。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更是以一封信来构建全片,信中“我”的诉说贯穿始终,所有的“他和她的故事”都因为“我”的诵读而充满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在这个寻找——构思的过程中,检验着导演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也融汇着他对电影表现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图4-1 《红高粱》剧照

img36

图4-2 《孔雀》剧照

img37

图4-3 《集结号》剧照

img38

图4-4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

电影画面是一个复杂的造型系列。从形态上说,它是一种画面序列,既包括银幕上每一个瞬间的视觉印象,也包括一个多小时变化不息的视觉流程;从构成上说,它是多种不同层次的造型因素和造型手段的组合,光、色、影调、构图勾画出每一幅画面,景、人物和其他造型细节组成画面的具体内容,镜头调度产生了画面的运动和组接,全片的造型形式和基调又决定着画面的整体风格。其中,光、色、影调、构图属于造型手段,景、人物和其他造型细节属于造型因素,造型手段是为造型因素服务的,全片的造型形式和基调要有整体性,不能是凌乱的。这个庞大的创造工程虽然是由摄影师、美工师率领造型部门的众多创作者跟导演一起完成的,但一切都开始于导演的画面构思,围绕着导演的造型意图。

下面,我们循着电影画面一步步创造出来的程序,分别认识导演在画面构思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