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第六代导演创作的思考

对第六代导演创作的思考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第六代导演创作的思考第六代导演的话题已经不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中国电影市场的特殊性使得进口大片和香港、内地合作大片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是,第六代导演的创作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不过,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中保持创作高频率的少数几位导演之一。

对第六代导演创作的思考

第六代导演的话题已经不再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中国电影市场的特殊性使得进口大片和香港、内地合作大片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但是,第六代导演的创作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是对中国现状的体察,对生存状态、生命体验的表现。贾樟柯就坚持这样的表达方式,围绕着汾阳这个小城市,表现身边的人和事。《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东》、《无用》,几乎表现的都是民工或是游手好闲的青年。即使是在纪录片《东》和《无用》中,小城镇的生活也是表现的中心。《东》中,画家刘小东在船上逼仄的空间中描摹三峡工程中那些在拆房子的民工,又因为一个民工的暴死镜头随着画家进入民工的家,一群朴实的村民经受着家里男主人死亡的大悲痛而故作正常地面对前来探望的画家,看照片,孩子拿着画家以女儿名义送的玩具和文具,显得很高兴。在女服装设计师马可为主角的纪录片《无用》中,除了衣服工厂所在的东莞、马可工作室所在的广州以及时装展示会所在的巴黎,导演竟然也穿插了汾阳的生活。镜头中是生意萧条的裁缝、没有生意而下井的裁缝、一群做小混混。在贾樟柯的系列作品中,《小武》和《三峡好人》是最为接近的两部作品,表现转型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人群被分化、重新安置,情感被抛弃。小武在有意无意间寻找爱情;三明寻找自己的媳妇;护士沈红寻找丈夫签离婚协议。但是,十年时间中,导演个人对生活的认识也有了变化或者说是更为深切的感受。《三峡好人》中,三明的媳妇是买来的,山西的煤窑是要死人的,但是也比三峡拆楼的日子要强,三峡工程的分包也是有黑社会组织参与的。在《三峡好人》中有三个平行的故事,影片展示的生活也更为丰富多彩,那些被暗示的细节使得影片成为中国现状的一幅写实巨作,比《东》中的巨幅油画《温床》更为宏伟、更为震撼。王小帅导演也是通过《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二弟》、《左右》这一系列作品建立了个人完整的创作风格,并且将转型中国时期,努力寻找生路的青年的悲剧清晰地呈现在银幕上,从而成为时代的备忘录。

中国现实的丰富性可以为创作提供许多素材,像王小帅一样通过媒体新闻取材是一种方式;像娄烨一样从自己熟悉的都市经验中寻找灵感也是一种方式;而从德国回来的李杨,竟然将视线投向那亘古不变的山村,描绘山村中发生的残酷故事,则也是一种方式。对于现实中国,即使是最富有想象力的诗人,也难以想象会有什么样“惊人”的故事发生:负面的有暴力拆迁、矿难、贩卖人口和器官,火爆的地下娱乐业,打而不死的黑社会组织,不屈不挠的上访“部队”,苦难深重的民工飙车,还有震惊中外的群体性事件,扎针……也有令人欢欣鼓舞的,如探月计划的科学家们、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们、时有闲愁的都市男女们、甘于清贫的战士们、充满爱心的白领金领们、南方雪灾抢险、四方援手的汶川地震、奥运题材、红火的股市……如果说,好莱坞电影可以提供一种普遍的视听享受,让观众迷失在梦幻世界中,那么第六代导演就提供了一种对现实的真切体认,从而让观众获得生存的勇气和智慧。

霍建起导演是一位坚持个人艺术理想,关注现实,在创作中逐渐积累个人风格的导演。从《那山·那人·那狗》到《蓝色爱情》、《生活秀》、《暖》,他的作品始终显得清新沉静又有些飘逸。随着对生活认识的深刻以及自我表达的强烈,作品中所呈现的生活也更具有典型性。《生活秀》中的来双喜以及她那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展示,很有感染力。《暖》对一个水乡女孩暖成长过程的清晰描述,依稀可以看到第四代导演的影响以及现实中对农村青年人命运的思考。而路学长导演与其就有很大不同,经常表现的是现实血淋淋的一面以及挣扎于斯的人性的光亮。从《长大成人》、《非常夏日》、《卡拉是条狗》到《租期》,影片展示的始终是底层人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们的精神依托,尤其是原名为《租妻》的影片《租期》,无论是题材还是主题都是与主流相抵触的,但在观众的眼中又是真实的,人物的经历实在是平常不过的。

img24

路学长《租期》(上图)和王超《江城夏日》(下图)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女主人公“孕育下一代”结尾的方式表达希望。

第六代导演生逢其时,社会转型,“导演”更多的也是一种职业,如何生存已经是一个迫近的话题。对于他们来说,一方面有了创作的巨大自由空间,在体制外创作的王小帅、贾樟柯、娄烨、李杨、李玉、吴文光、陈为军、甘小二等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去表现,如“文革”、社会阴暗面、人性的恶、宗教的绝望中的救赎等,并且可以找到国际电影节的参赛和参展机会,甚至还能不断地得到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拍电影也意味着要挣得票房,回报投资方。于是,即使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过重要奖项的张元、王小帅、王全安、贾樟柯、霍建起、王超等导演也对国内市场寄予了深深的期望,在创作中不断进行调整。比较典型的有张一白拍摄的《好奇害死猫》,陆川拍摄的《南京,南京》。但是,采取多种方式经营自己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成功的如贾樟柯,故事片、纪录片、广告片,撰写时尚杂志专栏,甚至参与纪录片制作培训,一切都显得游刃有余。尤其是纪录片《无用》、故事片《二十四城记》具有明显的广告性质,引来许多非议。不过,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中保持创作高频率的少数几位导演之一。也有导演开始接拍电视电影、电视剧,像管虎就比较成功,他导演的电视电影《上车,走吧》、电视剧《黑洞》,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在国内,虽然多方力量都对第六代青睐有加,中影集团一直有扶植青年导演创作的计划,北京紫禁城三联影视发行公司也有过在全国建立一条艺术院线的设想[61],只是总会无疾而终。在这个大片时代,一些曾被寄予厚望的第六代导演如张元、路学长、阿年、金琛、施闰玖、李虹等鲜有令人惊艳的作品出来,这份尴尬不仅是第六代的处境,其实也是整个中国电影的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