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产业结构,协调人口分布和生产力布局

优化产业结构,协调人口分布和生产力布局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过去10年,浙江省的常住人口均增速为1.52%,环比最低增速为0.3%,最高增速为1.9%,截至2010年底,浙江省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5446.51万。假设浙江省人口以1%的速度增长,2030年人口为6645.71万,假设浙江省人口以0.5%的速度增长,2030年的人口为6017.82万。
优化产业结构,协调人口分布和生产力布局_2010浙江省人口普查重点课题及优秀论文集

(三)优化产业结构,协调人口分布和生产力布局

在产业布局上,浙江境内东北部为环杭州湾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属城市密集区,未来的发展战略应以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东南部沿海地区属丘陵地区,对外贸易和民营经济发达,未来应侧重人力资源与技术水平的提升,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在对外贸易的同时开拓国内市场;西南和中部地区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可以引导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以人口和劳动力配置的省域统筹方法,来实现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协调。建议对山地、丘陵地区的农民向城镇聚集进行适当补贴,鼓励浙中丘陵盆地生态区、浙西南山地生态区、浙西北山地丘陵生态区的人口迁出,这样有利于浙江人口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浙江区域结构的优化。在客观上,可以缩短省内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距离,不仅有利于浙江的均衡发展,还可在最大程度上达成全省居民收入均衡化的提高。

为调控省内相对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浙江应对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较低、城镇化率比较低的县区优先扶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以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和从事各类行业等。杭州、宁波、温州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市应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引擎的作用,吸引各类人才的聚集,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推动全省的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样,发达地市的城镇化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同时带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尤其是丽水、衢州等地区的城市化的发展。

在未来的人口调控及产业布局中,应加快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将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而且对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行业淘汰或转移,从而降低对低层次劳动力的需求,降低流动人口的规模,使总人口规模尽可能符合适度人口的要求。

附录 各指标数据

表1.1 经济系统数据(一)

img506

表1.2 经济系统数据(二)

img507

表1.3 社会系统数据(一)

img508

表1.4 社会系统数据(二)

img509

表1.5 资源环境系统数据

img510

二、各系统极值估算

(一)经济系统

1.GDP

1978年以来,浙江省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18.42%(2),2010年浙江省GDP 为27722.31亿元,占全国的6.9%。2011年,浙江经济再创新高,达到32000.1亿元,比去年增长9%。

表2.1 各年度环比经济增长速度

img511

2000年—2010年,浙江GDP年均增速为14%。

2000—2012年浙江省最低增速为2.02%,可能是受到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在2003年浙江省的经济增速达到了22.36%(3)

2010年浙江省人均GDP已经达到了51711元,相当于8206.54美元,达到了日本1979年的水平(8483.86美元),在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速可能逐渐变慢。以日本经济为例,1987年至2010年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6.3%,1996、1997、1998年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负增长(-13.39%,-8,93%,-10.5%),可能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而韩国2005—2010的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3.72%,2008年至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韩国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负增长(-12.56%,-11.67%)(4)。可见在未来,长三角的增速会逐渐变慢,第一,因为经济本身基数较大,第二,可能受到经济周期影响,第三,通货膨胀引起实际GDP增长率下降。

从其他相似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20世纪60年代亚洲的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推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日本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模式。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分别在1978年、1998年、1988年、1990年达到人均GDP8000美元的水平。

img512

图2.1 日韩新及台湾省人均GDP8000美元后环比增速

数据来源:联合国数据库,世界发展指标(5)

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波动,甚至偶尔会出现负增长。日本较早到达人均GDP为8000美元阶段,在1996年以前,虽然有波动,但是基本上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尤其是在1986年居然出现了近50%的增长,90年代后经济一度疲软。但32年间日本的年均增长速度依旧能够保持在5%左右,韩国在达到人均GDP8000美元后的12年中,经济增长率保持在9%,而新加坡在此阶段后的22年中平均增长率为10%。台湾地区则在此阶段后的17年中保持5%的增速浙江省2010年的GDP基数(4100亿美元)和韩国1998年的水平(4543亿美元(6))相近。随着经济增长,经济基数逐渐增大,增速下降。我们可以假定未来20年浙江省的GDP最低年均增长率为5%,最高年均增长率为8%。据此可以得到可能度为1的GDP73555.54亿元,可能度为0的GDP129212.49万亿元。

一般来说,人均GDP增长速率低于GDP增长速率。

过去10年,浙江省的常住人口均增速为1.52%,环比最低增速为0.3%,最高增速为1.9%,截至2010年底,浙江省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5446.51(7)万。假设浙江省人口以1%的速度增长,2030年人口为6645.71万,假设浙江省人口以0.5%的速度增长,2030年的人口为6017.82万。可以得到低增长速率下的人均GDP水平为110680.11元,高增长速率下的GDP水平为214716.28元。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到GDP的可能满意度曲线。

2.财政收支

根据财政收入与GDP的关系

Y=-604.2175+0.2003875 X

其中Y为财政收入,X为GDP,R2=0.99,t=65.83。得出可能度为1的财政收入为14135.39亿元,可能度为0的财政收入为25288.35亿元。根据人口数据可得满意度为1的财政收入水平为4.2万,满意度为0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为2.12万元。

根据财政支出与GDP的关系

Y=-405.0787+0.124751 X

其中Y为财政支出,X为GDP,R2=0.97,t=20.63得出可能度为1的财政支出为8771.04亿元,可能度为0的财政支出为15714.30亿元。与此对应,可能度为0的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为1.3万元,可能度为1的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为2.6万元。财政支出应与财政收入相协调,因此我们假设满意度为1的人均财政支出为3.4万,满意度为0的人均财政支出为1.7万。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消费品零售额。该指标对研究居民生活水平、社会零售品购买力有重要意义。

img513

图2.2 GDP及社会零售总额及其增速

GDP及社会零售总额大体同方向变动,但是增长速度不同。

根据GDP与社会零售总额的关系,可以得到

Y=328.6546+0.3414209 X

其中Y为社会零售消费总额,X为GDP,R2=0.9803,t=22.33。可能度为1的社会消费品总额为25442.05亿元,可能度为0的社会消费品总额为44444.50亿元。与此对应的可能度为1的人均社零售额为3.82万元,可能度为0的人均社会零售额为7.38万元。据此,我们假设满意度为1的人均社会零售额为8万元,满意度为0的人均社会零售额为3.6万元。

4.二、三产业产值

随着经济发展,二、三产业所占比例会增加。

与2010年相比,浙江省经济中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减小,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与整个长三角地区比较,浙江省的经济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但是是发达成熟的经济体,如德国和美国相比,第三产业比重依旧偏低,一、二产业比重较大。

如果设可能度为1的产业结构为1%,25%,74%。可能度为0的产业结构为1%,40%,59%。对应的可能度为1的第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18388.88亿元和43397.76亿元,可能度为0的第二、三产业产值为51685亿元和95617.24亿元。高可能度下的第二、三产业人均产值分别为7.77万和14.39万,低可能度下二、三产业人均产值分别为3.05万和7.21万。

img514

图2.3 经济结构对比

因此,设满意度为0的人均第二产业产值为3.05万,满意度为1的人均第二产业产值为7.77万。对于第三产业,满意度为0的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为7.21,满意度为1的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为13万。于是可以得到经济系统的极值(总量单位为亿元,人均值单位为万元,见表2.2)。

表2.2 经济系统极值

img515

据此可以得到GDP的可能满意度曲线

img516

图2.4 经济系统极值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人口超过4487万,GDP的可能满意度就低于及格线0.6,而目前浙江省2011年浙江省常住人口为5463万,对应的GDP可能满意度为0.31。

(二)社会系统极值测算

1.教师总数及每万人教师数

2010年,浙江省教师人数已经达到了43.63万,每万人教师数位71.59人。2010年浙江省学生总数达到753.25万。生师比为17.26。2010年浙江省,大学生师比为18.29,中学为14.96,小学为19.39。一般来说,知名的教育机构一般保持着较低的生师比,如普林斯顿的生师比为5,哥伦比亚大学的生师比为6,美国排名前10的大学的平均生师比为7.9。假设满意度为1的整体生师比为10,对应的教师人数为88.57万人,相应的每万人教师数是98,78人;满意度为0的整体生师比为14,对应的教师人数为62.54万人,对应的每万人教师数是145.5人。

10年,浙江省教师人数增加了10.86万,年均增速为2.9%。假设未来20年教师人数以2%的速度增长,那么可能度为0的教师人数为64.83万人;假设未来教师人数以1%的速度增长,那么可能度为1的教师人数为53.23万人。

全社会从业人员数及从业人员比例: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各类人员,从业人员比例是指从业人员与适龄劳动人口的比例。2010年,浙江省有从业人员3636.02万,适龄劳动人口4215.36万,从业比例为0.86。由于适龄劳动人口中包含学生、自愿失业者等,从业比例相对较低。大学和大专生占全部适龄劳动人口的1.7%。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这一比例将继续上升。因此我们假设满意度为1的劳动人口从业率为92%,对应的从业人员为4511.91万人;满意度为0的从业比例为82%,对应的从业人员3822.07万人。10年来,社会从业人员的增长速率为2.9%,大部分年份保持在3%。假设可能度为0的增长速率为2%,那么可能度为0的从业人员数量为5402.93;假设可能度为1的增长速率为1%,那么可能度为0的从业人员数为4436.63万人。

2.医生总数及每万人医生数

医生数量是医疗水平的体现,每万人医生数可以体现医疗资源的丰裕程度。2010年浙江省的医生人数为11.445万人,每万人医生数为21.54人。假定满意度为1的每万人医生人数为35人,对应的医生人数为232602人;假定满意度为0的每万人医生人数为25人,对应的医生人数为150446人。2000年至2010年,浙江省医生人数增长了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4%。最快的年环比增速达到7%。医生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有成为医生资质的人也非常有限,因此我们不能够对医生的增长速度过于乐观。假设可能度为0的年增长率为3%,对应的医生人数为20.67万;可能度为1的年均增长率为1%,对应的医生人数为13.96万。

3.卫生技术人员及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

卫生技术人员指除医生以外的卫生工作者,包括护士、药剂师等。2010年,浙江省有卫生技术人员28.21万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3.1人。假设满意度为1的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位70人,满意度为0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位55人。可知满意度为1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44.32万人,满意度为0的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为34.82万人。2000至2010年,浙江省卫生技术人员增长了8.18万,年均增长率为3.4%。假设保持3.4%的增长速度,可能度为0的值为55.06万人,保持2%的增长速度,可能度为1的值为41.92万人。

床位数:床位数也是一个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2010年浙江省的总床位数位18.4万,每万人床位数34.64张,而2010年,高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为59.4张,韩国达到了122.8张。我们假设满意度为1的每万人床位数位80张,满意度为0的每万人病床数为0张。可得满意度为1的病床数位50.65万张,满意度为0的病床数为36.10万张。2000—2010年浙江省的床位数增加了7.04万张,年均增长速度为4.9%,环比最快增速为8%,最慢为1.4%。假设床位数保持5%的年均增长,得到可能度为0的床位数为48.84万,假设床位数保持2%的速度增长,得到可能度为1的床位数为27.35万。

4.公路里程数

公路里程数体现了一个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2010年浙江省的公路里程数为110177公里,每万人公路里程数为20.73公里。假设满意度为0的每万人通车里程数位30公里,满意度为0的每万人通车里程数为50公里。满意度为1的每万人通车里程数为31.66万公里,满意度为0的万人通车里程数为18.05万公里。

表2.3 各国和地区公路里程数

img517

近10年来,浙江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10年间公路里程增加了68207公里,年均增长速度为10%,最低增速为1.2%,最高增速为9.6%。假设未来20年,浙江省的公路建设能够保持3%的增长速度,可能度为0的公路里程数位24.14万公里,假设能够保持1%的增长速度,那么可能度为1的公路里程数为万公里。

科研人员数:科研人员是一个地区科技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2010年,浙江省的科学技术人员数已经达到了73.84万人,每万人科学技术人员数为138.97人。从数量上来说,科研能力不会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短板。假设满意度为1的万人科研人员为150人,满意度为0的万人科研人员数位140人。可知满意度为1的总科研人员数为94.97万人,满意度为0的科研人数为84.24万人。2000年至2010年,浙江省科研人员增加了20万,年均增速为3.38%。假设浙江省科研人员以3%的速度增长,可得可能度为0的科研人员数为133.36万;假设浙江省科研人员以1%的速度增长,可得可能度为1的科研人员数为90.09万。

表2.4 科研人员数

img518

由此可得社会系统指标的极值

表2.5 社会系统极值

img519

(三)资源系统极值确定

1.废气排放量

废气,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出的有毒气体。生产工艺不同废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也不同,包括氮氧化物、重金属、二氧化硫、碳氢化物等。2010年,浙江省的废气排放量为20403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长了13925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2.12%,2000—2010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4.05%。

根据废气排放与GDP关系可得

Y=2275.343+0.6848608 X

其中Y为气体排放量,X为GDP,t=25.21,R2=0.986

据此可以求得可能度为1的73555.54亿立方米,可能度为0的废气排放量为129212.49亿立方米。从废气排放量的增减情况来看,近年来废气排放量增速较快,但是根据刘铁鹰(2011)研究的我国存在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库兹涅茨曲线,其中说到,随着经济发展,污染物排放的增速会减小,甚至为负。目前人均废气排放量为3.75万立方米;在较低废气增长水平下,未来人均废气排放量为11.06万立方米,在较高废气增长水平下,未来人均废气排放量为21.47万立方米。假设满意度为1的废气排放水平为11万立方米,满意度为0的废气排放水平为20万立方米。

2.废水排放量

废水一般指没有利用价值的水,包括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等。不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地表水,影响动植物生长,有些有害物质甚至会通过食物链积累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2010年,浙江省的废水排放量为394828万吨,占全国废水排放量的16.62%。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相关关系,可得:

Y=173118.8+8.108771 X

其中Y为废水排放量(万吨),X为GDP(亿),t为16.27,R2=0.9671可得可能度为1的废水排放量为769563.84万吨,可能度为0的废水排放量为1220873.36万吨。较高废水增长水平下,人均废水排放量为202.87吨;较低废水增长水平下,人均废水排放量为115.79吨。随着经济增长,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将逐渐减少,因此我们设定满意度为1的人均废水排放量为105吨,满意度为0的人均废水排放量为200吨。

3.碳排放总量

在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规定了各国温室气体排放减排计划,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更是引起了全球各界的关注。

CO2的排放与经济发展相关,德国、日本和美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CO2排放量趋于稳定,德国的CO2排放量在每年9亿吨左右,日本在每年CO2排放量在12亿吨左右,美国能源消费量比较大,每年的CO2排放稳定在55亿吨左右。而中国的碳排放量增长较快,1991年碳排放总量为25.84亿吨,2006年的排放量为36.94亿吨,2008年的排放量更是达到了70.31吨。2010年长三角地区CO2排放总量为10.77亿吨,人均碳排放量为6.9吨。而2010年浙江地区碳排放量为3.52亿吨,人均CO2排放量为6.47吨。未来20年随着经济发展CO2排放量还可能会继续上升。

根据回归可得GDP与CO2排放量的关系:

Y=5403.696+1.204 X

其中Y为碳排放量(万吨),X为GDP(亿元),t为13.1,R2=0.9502。据此可得可能性为1的碳排放量为93963.17万吨,可能性为0的碳排放量为160973.08万吨。对应的人均CO2排放量分别是16.92吨和38.21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单位GDP的碳能耗逐渐下降,所以我们假设满意为1的人均碳排放量为19吨,满意度为0的人均碳排放量为28吨。

img520

图2.5 国际CO2排放量

数据来源: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Database,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

表2.6 碳排放量

img521

数据来源: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 Database,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中国单位GDP碳排放数据运用《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数据和1¥=0.1571$估计。

4.生活用水

水资源是限制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活用水供给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浙江省总体上生活用水还算充裕。2010年浙江省生活用水量为122841万吨,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85.43升。2009年国际日人均用水量为170升。假设满意度为1的日人均用水量为220升,满意度为0的均用水量为150升。2000年至2010年,浙江省产水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24%,近两年来的环比增长仅仅为0.08%,可见产水量的增长存在着自己的极限。假设可能度为0的增长率为1%,对应的产水量为329504.99万吨;假设可能度为1的增长率为0.5%,对应的产水量为298370.4吨。

5.社会用电量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电力又是其中的重点。2010年浙江省社会用电量为2701.7亿千瓦时,人均社会用电量为4963.64千瓦时,高于世界人均水平,接近南非人均水平。

表2.7 各国和地区人均用电量

img522

假设满意度为1的年人均用电量为13616千瓦时/年(美国水平),满意度为0的人均用电量为5251千瓦时/年(南非水平)。发电量受到装机容量,电力输送的影响,但是与经济也有着紧密的关系。根据郗小林(2003)中国的弹性系数可能保持超过1的水平,假设电力弹性系数为1.1,得出低增长水平下的社会用电量为7168.44亿千瓦时,高增长水平下的用电量为12592.56亿千瓦时。

6.人均绿地

绿地面积是居住环境的重要衡量指标。2010年,浙江省绿化总面积达,人均绿地面积达到了16.57平方米,总绿地面积达到了91111公顷。假设满意度为1的人均绿地面积为35平方米,假设满意度为0的人均绿地面积为15平方米。近10年来,绿地面积年均增长率为13.1%,2010年增长速度保持在5%。假设为将来20年保持3%的增长速度,2020年可能度为0的绿地面积可以达到11172.73公顷;假设保持1%的增长速度,2020年可能度为1的绿地面积可以达到164556.6公顷。

表2.8 资源环境系统极值

img523

课题负责人:米 红

课题组成员:周 伟 张文宣 封 宁 杨明旭 贾 宁

      任正委 张田田 周丽苹 班茂盛 李 皓

课题承担单位: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IPCC.气候变化2007:综合报告.http://www.ipcc.ch/pdf/assessment-report/ar4/syr/ar4_syr_cn.pdf,2007.

[2]OECD.Environmental Outlook to 2030.http://oberon.sourceoecd.org,2008.

[3]UNDP.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http://www.un.org/chinese/esa/hdr20072008/hdr_20072008_ch_complete.pdf,2007.

[4]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39(8):1009—1027.

[5]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05,45(6):850—853.

[6]潘家华.碳预算方案:一个公平、可持续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9(5):22—27.

[7]蒋正华,米红.人口安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8]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课题组.浙江省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2,4.

[9]周伟,米红.中国碳排放:国际比较与减排战略[J].资源科学,2010(8):1570—1577.

[10]魏一鸣,范英,王毅,刘兰翠,梁巧梅.关于中国碳排放问题的若干对策与建议[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1):15—20.

[11]任保平,高煜.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2]Sinton JE,Levine M D.Changing energy intensity in Chinese industry[J].Energy Policy,1994(17):239—255.

[13]齐志新,陈文颖.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中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2):8—16.

[14]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32):75—85.

[15]张子珩,濮励杰,康国定,雷敏.基于可能-满意度法的城市人口承载力研究—以乌海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

[16]余万军,吴次芳.基于生态足迹和农业生态区域法的土地人口承载力比较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33(4).

[17]徐国泉,姜照华,薛宏雨.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以大连市为例[J].资源调查与评价,2004(3).

[18]张芳,徐伟锋,李光明,赵修华.上海市2003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

[19]穆光宗.中国可以养活多少人口?[N].南方周末,1999-10-15.

[20]陈卫,孟向京.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J].市场人口分析,2000(1).

[21]黄劲松,吴薇,周寅康.温州市粮食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J]研究农村生态环境,1998,14(3).

[22]尚新明.定西地区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7,13(4).

[23]唐曲,姜文来,陶陶.民勤盆地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及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5).

[24]迟道才,赵红巍,张伟华,任庆生.盘锦市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32(2):137—140.

[25]王玉平.矿产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9).

[26]徐德成.森林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初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3(12).

[27]李振福.城市交通系统的人口承载力研究[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28]李丽娟,郭怀成,陈冰,孙海林.柴达木盆地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环境科学.2000(3).

[29]朱宝树.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区域匹配模式探讨[J].中国人口科学.1993 (6).

[30]刘建栋,周秀骥,于强.FAO生产潜力模型中基本参数的修正[J].自然资源学报.2001(5).

[31]叶伟,赵善伦,孙静.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

[32]米红,李晶.人口文化素质对人口数量安全和结构安全的影响[J].人口学刊,2009(5).

[33]王浣尘.可行性研究和多目标决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34]王浣尘.社会经济模型体系和决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35]王浣尘.人口系统工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36]张中祥.美国拟征收碳关税,中国当如何应对[J].国际石油经济,2009,8:13—16.

[37]杜立民.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南方经济,2010(11).

【注释】

(1)蔡莉、穆光宗:《人口承载力指标系的建立及量化》,《人口学刊》,2008年第5期。

(2)据浙江省统计年鉴计算,几何平均,2000—2010年经济数据调整为以2010年价格。

(3)据价格指数调整为2010年价格后进行比较。来自联合国数据:unstats.un.org。

(4)据价格指数调整为2010年价格后进行比较。来自联合国数据:unstats.un.org。

(5)http://data.un.org/Handlers/DownloadHandler.ashx?DataFilter=Indicator_Code:NY.GDP.MKTP.CD;Country_Code:JPN,KOR,SGP&DataMartId=WDI&Format=csv&c=2,4,5&s=Country_ame:asc,Year:desc.

(6)根据联合国UNdata数据库GDP估算。

(7)根据联合国UNdata数据库GDP估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