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与保育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与保育

时间:2022-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育员在儿童的发展中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个性、情感等各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不只是保育员和幼儿教师的工作,它更需要卫生保健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后勤管理人员、保安人员的参与及全体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能做好儿童保育工作。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等应共同参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第五章 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卫生与保育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内容有:保育的基本概念,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实施原则;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教育活动、体育锻炼的组织方法、卫生要求与保育技能。

第一节 保育概述

学前儿童的保育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重要保证。

一、保育的概念

“保育”从字面上的释义为,“保”:保护、保健,儿童身心尚未成熟所被给予的保护、保健,让其能自由发展;“育”:生育、养育、教育。根据《人口科学大辞典》的解释,保育是指成人(家长或保育人员)精心照管儿童,使之在身心与环境适应等方面健康成长,包括抚养。其目的在于帮助儿童获得良好发育,逐渐提高儿童独立生活能力。保育由家庭保育和托幼机构保育构成。

传统的保育,主要是指对儿童的身体方面进行保护和照顾。随着健康概念的日趋完善以及人们对儿童生理、心理和教育的研究与探讨,有关儿童保育的概念也在不断扩展。保育的观念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扩展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从“安全保护与卫生”扩展到“实施教育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保健”。现代意义上的保育是指既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又促进儿童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发展。树立全面的保育观十分重要,它是做好现代幼儿保育工作的基础,更是维护和增进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和条件。

案例

4月的一天,我带学生到郑州市某幼儿园实习。上午10点钟中班幼儿在楼顶平台户外活动,孩子们正在开心得玩着。突然,有个小女孩从队伍中出来,双腿屈曲地朝楼梯口跑去,后面的实习生边喊边追,我问实习生“那个小女孩怎么了?”,“老师,她尿裤了”。听后我快步冲到小女孩的面前,用双手抱住小女孩,在她耳边说,“让新老师带你去把裤子悄悄地换掉,不让其他小朋友知道”。小女孩听完,不再挣扎,把手递给了实习生。不一会儿,小女孩回来了,蹦蹦跳跳地回到了队伍中。

分析:幼儿园的孩子总免不了偶尔会出现尿床、尿裤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是责备幼儿,还是理解和爱护幼儿?幼儿都有自尊心,如果这时幼儿教师能对幼儿表现出理解和关心,帮助幼儿悄悄地换下尿湿的裤子,把尿湿的褥子悄悄地拿出去晒一晒,并且帮助幼儿逐渐改掉尿床、尿裤的毛病。这样做,不仅对幼儿的身体进行了保育,而且也对幼儿的心理进行了保育,即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帮助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的生活。

“保育员”,在《保育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保育员的职业定义为:在托幼园所、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他保育机构中,辅助教师负责婴幼儿保健,养育和协助教师对婴幼儿进行教育。保育员在儿童的发展中扮演着照顾者、教育者等多种角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以及个性、情感等各方面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二、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保育工作是幼儿园各项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已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一)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生活环境

良好的生活环境主要包括:良好的、符合安全与卫生要求的物质环境和良好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设施、设备要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环境布置要温馨、童趣。保教人员不仅要保证自身具有良好、健康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还要为学前儿童营造一个尊重、自由、宽松、亲切的心理氛围。

(二)做好日常生活的保育工作

为学前儿童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提供合理、均衡的膳食,对学前儿童的进餐、饮水、睡眠、起床、穿脱衣服、盥洗、排泄等各个生活环节给予精心照顾。

(三)做好教育过程中的保育工作

要注意教学环境的安全与卫生,合理调整活动室的通风、保暖、照明,关注儿童的坐、立以及阅读、书写、握笔的姿势是否正确,玩具、剪刀、铅笔等的安全卫生。

儿童绘画活动通常属于教育活动,教师在组织儿童幼儿进行这一活动时,应提醒孩子要注意用眼卫生、坐姿与握笔姿势是否正确、光线来源与亮度是否合理。

(四)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预防为主、保教结合的工作方针。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为儿童提供合理的营养膳食,制订与儿童生理特点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建立健康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协助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加强日常保育护理工作,建立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卫生保健工作主要由保健医负责,但也需要全园保教人员及其他人员的共同配合。

(五)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做好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工作;做好学前儿童的安全教育工作,如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告诉陌生人自己家的住址、电话和姓名等;做好药品和危险品的管理,如药品、消毒液、危险品应放在孩子拿不到地方;做好学前儿童入园和离园时的管理工作,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六)做好组织学前儿童体格锻炼工作

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及生理特点,每日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格锻炼,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保证运动量,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每天保证学前儿童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时间,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和器械,有计划地进行儿童体格锻炼。

(七)做好特殊儿童的保育工作

对体弱儿、残疾儿以及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提供特殊照顾、帮助与指导等。

三、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实施原则

(一)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保育和教育相结合,是儿童健康成长不可缺少又不可分割的条件。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并将其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的各个环节是保教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保育与教育必须互相结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因此,保教人员在组织实施各项活动中要树立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意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保教并重”。

(二)坚持全员参与原则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不只是保育员和幼儿教师的工作,它更需要卫生保健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后勤管理人员、保安人员的参与及全体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能做好儿童保育工作。

(三)坚持家园同步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做好儿童的保育工作,还需要得到儿童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家长与保教人员应密切配合,培养儿童良好的进餐、饮水、盥洗、排泄、睡眠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生活活动的卫生与保育

幼儿园一日生活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在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包括入园、晨检、晨间锻炼、进餐、饮水、盥洗、如厕、睡眠、起床、散步、户外活动、离园等。幼儿教师、保育员、保健医生等应共同参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一、入园环节

入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第一个环节,保教老师和保健医生应做好入园前的准备、晨检及接待幼儿入园的工作。

(一)入园前的准备

幼儿入园前保育员应做好开窗通风、清洁卫生及准备饮用水等工作。

1.开窗通风

冬季室内开窗通风的时间应为10~15min,而且至少每半日通风1次,夏季则执行全天通风制度,在使用空调的房间里应保持每半日通风1次,每次10~15min。在呼吸道传染病易发时期,应增加通风次数和通风时间。一般冬季室温不低于18~20℃,夏季室温应不超过28℃。盥洗室全日开窗通风。

2.清洁卫生

活动室、寝室和盥洗室是儿童每日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卫生状况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卫生清洁工作主要包括擦拭窗框、窗台、玩具柜、桌椅、扶床栏;拖地;摆放桌椅;冲刷便池、水池;准备香皂、卫生纸、擦脸油或护肤霜。

(1)擦拭

擦拭顺序应为从上到下,面、边棱、腿、各拐角等都要擦到,使之无灰尘、无擦拭痕迹。

(2)拖地

拖地时要压住拖把,从左向右横拖,到两端时不要抬起拖把,可将拖把用力一转,把脏物带走;雨天干拖,晴天湿拖,油腻地板用热水、碱水拖。

(3)准备香皂、卫生纸

将香皂放入一个小网兜内,每个或每两个水龙头下都要挂或放一块香皂(图5-1);卷状卫生纸剪成20cm长,放入纸筐中备用,卫生纸放在儿童易发现、易拿到的地方。

图5-1 盥洗池

3.准备饮用水

为儿童准备充足、清洁、温热的饮用水及经消毒的水杯。

(二)晨检

晨检是幼儿园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晨检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摸,二看,三问,四查”。一摸,摸幼儿的额头、颌下和腮部。判断是否发烧、下颌部淋巴结、腮部是否有肿大的现象;二看,看幼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咽部有无异常,皮肤有无皮疹及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表现。对可疑者应立即隔离、观察或去医院诊治;三问,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中的饮食、睡眠、精神状态和大小便等方面的情况;四查,查看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如小刀、玻璃片、小珠子等),发现后要及时处理,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三)接待来园

迎接幼儿入园,主动与幼儿及家长问好。拉拉幼儿的小手、摸摸他的头或抱一抱,让幼儿的情绪受到感染而高兴得入园。与家长简短交谈,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做好个别幼儿带药记录;帮助幼儿放置所带书包、衣物;对托班、小班哭闹的幼儿要安抚以稳定其情绪。

二、晨间锻炼

晨间锻炼是儿童入园后的第一个集体性活动,开展晨间锻炼可使儿童一天的生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使精力更加充沛,注意力更加集中。晨间锻炼多以集体游戏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但要注意形式多样,激发每个儿童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保教老师要提供合适、安全的运动材料,根据活动的需要设置相应的环境。对活动场地进行清理、合理安排,防止儿童在活动中相互干扰。晨间锻炼的运动量应从小开始,不宜过大,让儿童在活动中逐步由安静状态过渡到一定程度的兴奋状态。运动量过大时会使儿童很快产生疲劳,影响一天的正常生活。

三、进餐环节

进餐环节的组织是在保育员、教师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共同完成。

(一)进餐环节的组织

1.餐前准备

(1)保育老师的准备在餐前20~30min应擦桌子、分发餐具、分发食物。

1)擦桌子 采用“几”字形的擦拭方法。餐桌需要擦拭2~3遍,先将抹布对折成长方形,第1遍用清水毛巾擦拭,擦半张桌子后翻一个面。第2遍用消毒毛巾擦,第3遍用清水毛巾擦。再按以上顺序擦拭桌子四周边沿(图5-2)。

图5-2 擦桌子

2)分发餐具 按座位的次序发放,保证一人一碗一盘。碗摆放的位置应对着椅子的中间,离桌边一横拳的距离,盘子应摆放在碗的前面;分发勺子和筷子时,手应捏在勺柄处或筷子的尾端,勺子或筷子应放在盘子上,摆放整齐。每张桌子的中间摆放一个杂物盘。小班由保育老师分发,中班、大班由值日生在保育老师的指导下分发。

3)分发饭菜 应本着公平对待、少盛多添的原则。饭菜分别装在碗和盘中,先盛少量的汤再盛饭菜。对饭量小、吃饭慢、身体弱的幼儿可先盛先吃,饭菜的量要少一些,多添几次,可以让他坐在食欲好的幼儿旁边。对肥胖儿可少添主食、多添蔬菜和粗纤维的食物。

(2)教师的准备

进餐前20~30min让儿童做一些安静的活动。组织儿童如厕、盥洗后两只小手扣合着回到座位,在等待进餐时,教师可组织儿童进行手指游戏,介绍当天的食谱等。

2.进餐过程

包括营造适宜的进餐氛围、促进食欲、指导进餐、培养文明良好的进餐姿势与进餐习惯。

(1)营造良好的进餐氛围

如整洁、明亮的教室或餐厅,摆放整齐的餐具,播放轻松悦耳的轻音乐等,保教老师应态度和蔼、亲切、周到地照顾儿童进餐。

(2)促进食欲

当饭菜端出来后,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儿童的食欲。如用猜谜的方式让幼儿猜猜饭菜的名称,还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幼儿产生对某种食物的想象,老师也可故意用夸张的语言说:“好香呀,黄瓜炒鸡蛋、胡萝卜炒肉末,有绿有黄,有红有白,真好看,太香了,我都忍不住要吃了。”

(3)指导进餐

1)指导儿童正确使用餐具指导托班、小班的学前儿童正确使用勺子,指导中班、大班的学前儿童正确使用筷子。对托班、小班平时可用“喂娃娃吃饭”等游戏引导幼儿逐步掌握正确的用勺方法;对中班可用“筷子夹物”等游戏引导其掌握筷子的正确拿法。

2)指导幼儿正确咀嚼食物鼓励幼儿细嚼慢咽,一口一口地吃,一口咽下后,再吃另一口;告知幼儿吃每一口食物时不能过多,口中食物过干时可喝一口汤。

3)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姿势进餐时要求幼儿将脚平放在地面上,身子可略微前倾,不向左、右倾斜,不佝腰,不耸肩,前臂自然地放在餐桌的边缘处。左手扶碗,右手拿勺或筷子,若要将碗端起,应双手端。保教老师应随时纠正幼儿不良的进餐姿势,如托腮、趴在餐桌上、身体倾斜倚靠着餐桌、身体后仰靠在椅子背上、蹲坐在椅子上等。

4)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进餐要定时,让幼儿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餐,正餐间隔时间3.5~4h,进餐时间20~30min/餐;进餐要定位,幼儿在自己的座位上进餐,不可端着碗四处走动,走到哪,吃到哪;进餐要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进餐要专心,幼儿的进餐应该是情绪愉快、平静、注意力集中地进餐,幼儿在进餐时玩耍、看书、看电视等,都会降低食欲,影响食物的消化;进餐要文明,咀嚼和喝汤不出声,餐具相互碰撞不应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夹菜不挑挑拣拣,餐桌上礼让,不应独占好吃的食物等。

3.进餐结束

餐后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整洁。请幼儿将用过的碗、盘、筷子(勺)分别放在教师指定的容器内。督促幼儿漱口、擦嘴、洗手。将自己的椅子放于固定位置,餐后安静活动或散步时间10~15min。

(二)进餐卫生

培养幼儿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吃饭时尽量做到不撒饭、不剩饭、不用手抓饭、不吃不洁食物、不吃汤泡饭,餐前可先喝两口汤,湿润口腔,刺激消化液的分泌。

(三)注意事项

在进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幼儿说笑打闹,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不在进餐中批评幼儿,不催促进餐,不比赛进餐;及时解决进餐中出现的意外问题,如呕吐、打翻饭碗、牙痛、肚子疼、哭泣等;对于挑食的幼儿,应进行耐心细致地引导,可让幼儿少量尝试该种食物;当幼儿吃带骨、带刺的食物时,更应密切观察,进行必要地指导。

四、饮水环节

(一)饮水环节的组织

1.饮水准备

在幼儿园内,每个班级要配备一个保温桶,内盛清洁、温度适宜的开水,每个幼儿配备一个专用的、定期消毒的杯子,保温桶和杯子放置的高度应方便幼儿取放。

2.饮水组织

(1)小班幼儿教师应将温度和水量适中的饮水倒入幼儿杯中,放置在幼儿面前,嘱咐幼儿轻轻端起水杯,缓慢地倾斜水杯,一口一口地将水喝下。

(2)中班、大班幼儿能够有秩序地到饮水桶处接水。先接半杯水,端水杯回自己的座位,坐下安静地喝水,喝完可再喝。

(3)幼儿喝完水后将水杯放回原处、杯口朝上。

(4)保证幼儿按需饮水。

每日上午、下午各1~2次集中饮水,1~3岁儿童饮水量50~100mL/次,3~6岁儿童饮水量100~150mL/次,并根据季节变化酌情调整饮水量。也可结合实际情况,随时饮水,如户外活动结束后、午睡起床后、教育活动结束后、活动区活动结束后等。

(二)饮水卫生

使幼儿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须要时会主动取水喝。不喝生水,喝水时不说笑,不边走边喝水,剧烈活动后不要马上喝水,可喝一些淡盐水。

五、睡眠环节

(一)睡眠环节的组织

1.睡前准备

(1)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育员应提前做好寝室的通风换气,调节好寝室的温度,确保寝室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拉上窗帘,使寝室内光线柔和;托班、小班幼儿由老师事先摊好被子,中班、大班幼儿上床后自己摊好被子;两位相邻的幼儿交叉各睡一头,避免口对口呼吸。睡眠前可组织学前儿童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如户外散步、桌面游戏等。睡前不喝刺激性饮料,不看惊险故事片,教师应提醒幼儿上床前排尿,检查幼儿的衣袋,防止幼儿将小物品带到床上玩耍。

(2)指导幼儿正确脱衣服

脱衣服时,坐在床边或小椅子上,按顺序脱:先解上衣扣子,再解鞋带,脱鞋,脱裤子,脱袜子,脱上衣,即解上衣扣子→鞋→裤子→袜子→脱上衣。请幼儿把衣裤、鞋袜放在固定的地方。女孩将自己头饰、皮筋放在指定的小筐里,散开头发午睡。

2.睡眠中的巡视

幼儿入睡后,教师不能擅自离开,不做私事,不闲谈。每隔15min巡回观察1次,随时给幼儿盖被子;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睡姿;提醒个别幼儿小便,以免尿床;安慰无法入睡的幼儿。发现有遗尿、在被子下玩玩具、拆弄被褥、玩弄生殖器等现象要及时帮助与引导。密切关注感冒、咳嗽的幼儿,若有发热及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保健医。

3.起床与整理

(1)指导幼儿穿衣

起床后保教老师要提醒幼儿及时小便,并指导幼儿正确穿衣。

幼儿穿衣服的顺序:上衣→袜子→裤子→罩衣→鞋。大班幼儿可自己穿衣,小班、中班幼儿由老师指导并帮助。老师检查及帮助幼儿整理领口、袖口、裤口、扣子、鞋子、鞋带。

(2)整理床铺

整理床铺顺序:翻(晾)被,叠被,铺平床单和枕巾,检查、整理床铺。

叠被子的方法:先将被子靠近自己的一端向中间折,再折另一端。将折好的长条形被子的两端向中间折,然后再对折,叠好被子的宽度应与床铺的宽窄相一致,叠出豆腐块形的被子。小班由老师叠,中班由老师指导并帮助叠,大班幼儿自己叠被子。

铺平床单和枕巾后检查幼儿是否将异物放在床上(褥子下、枕头下、被子里),检查出尿湿的被褥应及时拆洗晾晒。

(3)午点

老师为女孩子梳头,其余盥洗后的幼儿在座位上喝水、吃点心和水果。

(二)睡眠卫生

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时间,3~6岁儿童保证每天睡眠11~13h,午睡时间根据季节以2~2.5h/d为宜,3岁以下儿童日间睡眠时间可适当延长。培养幼儿独自入睡、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的良好习惯。引导幼儿不趴睡、跪睡、蒙头睡等,鼓励幼儿采用右侧卧或仰卧的睡姿。

六、盥洗环节

盥洗环节是幼儿园过渡性的生活环节,盥洗不仅是为了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健康,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谦让意识、讲卫生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的盥洗内容包括:洗手、洗脸、漱口、刷牙、洗澡、洗脚等。

(一)盥洗环节的组织

1.组织盥洗的原则

保育员应明确地向婴幼儿说明盥洗的规则,提出盥洗的要求。要求幼儿互相谦让,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认真清洗。

2.组织盥洗的方法

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5~6人。组织一部分幼儿进入盥洗室,以保证盥洗时不等待、盥洗室不拥挤为度。保育员应站在盥洗室的门口,既能了解盥洗室的情况,又能组织未盥洗的幼儿。要及时发现幼儿在盥洗、如厕中出现的问题,如帮助幼儿提裤子、擦屁股、卷衣袖等。幼儿盥洗后要检查幼儿的手洗得是否干净,检查的部位是手指缝、手背、手指甲、手腕等。在冬季还应督促婴幼儿涂抹护手霜。

3.指导幼儿盥洗

盥洗室地面保持清洁干爽,防止幼儿滑倒。在水池前的地上铺设渗水地垫;准备若干小块香皂,数量与水龙头数相同或隔一个水龙头一个。

(1)洗手(图5-3)

卷袖子→拧开水龙头→将手打湿→关水龙头→搓肥皂→搓手心、手背、手指、手指缝、手腕→打开水龙头→冲洗干净→捧水冲水龙头→关水龙头→在水池内甩小手→取毛巾擦手→挂毛巾。

附:《洗手儿歌》

卷起小袖子,打开水龙头,洗洗小手;

关上龙头,打肥皂,

肥皂肥皂像块糕糕,

搓在手中冒出白泡泡;

手心手心搓一搓;

手心手背搓一搓;

五指交叉搓一搓;

指背指背搓一搓;

拇指指根搓一搓;

指尖指尖搓一搓;

手腕手腕搓一搓;

打开龙头冲小手;

哗哗流水清又清,

小手洗得真干净。

捧捧水,冲龙头,

关上龙头甩小手,

一、二、三;

取毛巾擦小手,

手心手背擦干净,

挂上毛巾扣小手。

图5-3 七步洗手法

(2)洗脸

洗脸前提醒幼儿擤鼻涕,将毛巾浸湿拧干。

先用毛巾擦里眼角→外眼角→然后擦前额→脸颊→鼻孔下方→口周→下巴→脖子及耳朵。其间应清洗毛巾1~2次,以保证毛巾的清洁,在冬季洗脸后应涂抹幼儿护肤品,以保护幼儿的皮肤不粗糙干裂。

(3)漱口刷牙

1)漱口 口中含一口水,不能咽下,应用力鼓腮,做“咕嘟”的动作,然后吐漱口水。

2)刷牙 ①冲洗牙杯和牙刷,将牙杯接满清水。②挤牙膏,双手持牙膏缓慢地用力挤压,待牙膏挤出约黄豆粒大小后,拿起牙刷,将牙膏涂在牙刷上。③漱口。④顺着牙缝竖着刷,先刷门牙(前牙),再刷两边,上牙由上向下刷,下牙由下向上刷,先刷牙的外侧面,再刷牙的内侧面,最后横着刷牙的咬合面,每次刷牙的时间不能少于3min。⑤接水漱口。⑥冲洗牙刷,将牙刷在牙杯里反复振荡,并用水将牙刷洗涮干净。⑦将牙刷头朝上放入牙杯,以便风干。

(二)盥洗卫生

培养幼儿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手脏时主动洗手的习惯;培养幼儿每天洗脸、洗脚、洗屁股的好习惯;培养幼儿定期洗头、洗澡、换衣的习惯;培养幼儿经常剪指(趾)甲,男幼儿勤剪头发的习惯。

七、如厕环节

如厕环节是幼儿园过渡性的生活环节,幼儿控制排便能力较弱,保教人员要根据情况允许幼儿随时大小便。如厕环节组织是否到位,它直接关系到幼儿情绪是否愉快,也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契机。

(一)如厕组织

1.给幼儿营造安全、卫生、方便并富有童趣的厕所环境

如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提供便于幼儿取用的便纸、便于幼儿使用的废纸篓和纸袋;便池旁贴有小脚印,安装小扶手等。

2.分组组织幼儿如厕

教育幼儿不推不挤、先下后上、互相谦让、爱护厕所卫生和设施、遵守如厕秩序。

3.培养幼儿如厕的自理能力

(1)引导幼儿独自正确如厕

脱裤子→排便→正确使用手纸擦拭→提裤子→冲洗便池→洗手。

(2)教幼儿擦屁股的方法

幼儿排完大便后要从前往后擦。对折、叠好后再擦1次。

教师要帮助小班的幼儿便前脱掉裤子,便后为其擦屁股并帮助其穿上裤子,将内衣塞入裤子里,不露肚脐和后背。对于中班、大班的幼儿,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擦屁股、整理衣裤等。

(3)督促幼儿冲厕、洗手

幼儿大小便后,要指导幼儿及时冲厕,督促幼儿洗手。检查幼儿是否尿湿裤子,并及时更换和清洗。

(二)如厕卫生

1.培养幼儿用语言表达大小便的习惯,有了尿意、便意要及时排尿、排便,不憋大小便;排便时不弄脏便池外边。

2.培养幼儿专心排大便的习惯,避免幼儿在蹲坑或坐便时玩耍。

3.培养幼儿便后及时冲厕、洗手的习惯。

4.厕所和便器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5.保教人员应观察了解幼儿的排便情况,发现异常后应及时解决。

八、户外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h,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h,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h。在高寒、高温地区可相应增减。

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应日照充足,地面平整、防滑、排水通畅。户外游戏场地面积人均应不小于4m2。活动器材安全性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活动设施与儿童接触的部位无锐角。

(一)户外活动前

在户外活动前,保教老师应做好场地、器械的准备工作。检查户外场地是否安全。协助幼儿做好进行户外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如:饮水、如厕、增减衣物、系好鞋带、整理装束、为每个儿童背后垫一条汗巾等。提醒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走,队伍前、中、后都应有教师。

(二)户外活动中

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动静交替,幼儿的运动量要适宜、不过度活动、防止疲劳;提醒幼儿在分散活动中,不随意奔跑、打闹,注意活动中的安全;根据活动量的大小、儿童身体出汗的情况及时增减衣服;户外活动中,时刻注意观察儿童,发现问题后应及时处理。照顾体弱儿和因身体不适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活动的儿童。

(三)户外活动后

做好户外活动结束后的整理工作。保教老师和儿童共同收拾器械并摆放整齐,整理场地;督促幼儿按顺序排好队;回到室内后协助并指导儿童脱外衣、盥洗、擦汗、饮水等活动。

九、离园环节

(一)离园前的准备

离园前保教人员要提醒幼儿如厕,引导幼儿做好清洁、整理工作,如脸部的清洁,衣服的整理,鞋是否穿得正确,书包、用具是否归整好等;在等候家长时教师可组织一些较为安静和有趣的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以分散其等待家长的不安情绪,让离园活动安全有序。

(二)幼儿离园时

教师应亲自将幼儿交给家长并亲切地与幼儿道别,对晚接的幼儿要妥善安排好活动,不要让幼儿独处或坐“冷板凳”。家长接幼儿时,教师可与家长简单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对个别有特殊情况者,如发生冲突的、身体不适的、有磕碰现象的、进食量发生变化的等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免产生误解。

(三)幼儿离园后

保育员可做清洁、消毒、整理班级物品工作。离开前要巡视厕所、卧室,确保没有幼儿留下。最后检查窗户是否关好、水龙头是否拧紧、电灯是否关闭、电源是否切断等。一切检查合格后将门锁好。

第三节 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的卫生与保育

一、教学活动的卫生与保育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教育内容与方法手段等基本要素构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遵循卫生学原理,保证学前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教学活动应安排在幼儿精力最充沛、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一般在上午9点开始。不同的年龄班级教学活动的时间、次数、内容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小班1节∕d,10~15min;中班2节∕d,20~25min∕节;大班2节∕d,25~30min∕节,大班下期可适当延长5min左右,为入小学做好准备。教学内容要浅显易懂,积极结合教具运用直观手段和游戏教学法。

在进行教学活动前,要完成教学活动场地的准备,如环境应清洁、室内应通风、光线要充足。按教学内容和光线的要求,摆放设备和桌椅,若光线来自幼儿身体的左前侧,则幼儿的座位不能背光。按照教学活动的内容与要求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如美术活动的材料,纸、笔、颜料、擦手布等。做好音乐活动座位的安排,做好音响、各种小乐器、头饰及各种辅助材料的准备。

在教学活动中,要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的姿势,注意用眼卫生。如果提醒后仍无改正,保教老师应进行个别辅导,甚至是示范。在教学活动时,保教老师还要注意观察幼儿需要,如个别幼儿需要小便,应悄悄带其上厕所;个别幼儿情绪不愉快时,应及时稳定其情绪;个别幼儿阅读有困难时,保教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阅读;个别幼儿绘画时不敢大胆入笔时,可以悄悄用语言、眼神或表情给予鼓励。总之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

教学活动后,保教老师与幼儿一起收拾和整理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及时把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特别是有保留价值的作品)进行归类、整理,标上日期再放到档案盒中。最后做好活动场地的清洁卫生工作。

二、游戏活动的卫生与保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游戏活动可分为室内和室外游戏活动。室内游戏活动要保证活动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采光和照明充足,有较大的活动空间,游戏材料要丰富、卫生、无毒、无害。室外游戏活动场地要平整、清洁、无污染、无噪声、周围环境安全,游戏活动设施不存在安全隐患。

在游戏活动前,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活动的内容及气温情况及时给幼儿增减衣服,以免着凉或受热。在游戏活动中,要为儿童游戏提供充足的时间,要经常观察幼儿游戏情况,适时适宜照顾幼儿的活动,满足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需要,如适时地对材料进行调整、补充,照顾幼儿小便、喝水等。对游戏中幼儿的不安全行为要及时制止。游戏结束后应与儿童一起收拾、整理玩具和材料,归类摆放好。

三、劳动中的卫生与保育

劳动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之一,通过劳动使幼儿学习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初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幼儿的劳动按内容分为:为自我服务劳动、为他人服务劳动、种植饲养、手工劳动四种。

小班幼儿劳动的要求要简单、份量要轻、时间要短。劳动内容应以自我服务为主,也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为集体服务的劳动,比如游戏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收拾玩具、图书等;种植一两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或饲养一些小动物。中班幼儿在自我服务方面要提高他们劳动的质量,如要求他们独立穿衣服,独立洗脸、洗手,而且要洗得干净。在为集体服务方面可以要求他们做值日生工作,比如分发餐具,照料动、植物,定期种植一些花草、蔬菜等。大班幼儿在生活方面不仅能熟练地自我服务还能帮助同伴。为集体服务、做值日生是大班幼儿劳动的主要任务;在种植方面可以种一些需要仔细照料的植物。

组织幼儿劳动时,必须注意劳动的安全与卫生。幼儿应当在空气新鲜、光线明亮的条件下劳动,不能在严寒、酷暑、噪声、污染的环境或危险地域进行。不宜让幼儿参加清除垃圾、收集废品的工作;为幼儿准备的劳动工具应符合儿童年龄、体力、动作发展的水平;劳动时间不宜过长,4~5岁儿童以10~15min为宜,5~6岁也不要超过30min;劳动强度不能太大;要保持劳动的连续性、经常性,尤其是自我服务、值日生工作,更应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四、大型活动的卫生与保育

幼儿园组织幼儿参加大型文娱演出、联欢会、运动会、旅游、参观和节日庆典等活动时,应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要注意每年不宜频繁举办大型活动;幼儿参加人数不宜过多,提倡以班、年级为单位分散进行;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如全园性的娱乐活动以不超过1h为宜,小班幼儿若不能坚持,可提前退场。外出活动地点离幼儿园要近;要为幼儿准备安全、充足的玩具;所有活动都要认真组织,确保安全。传染病流行期间,禁止举行任何大型活动。

第四节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与保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功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培养勇敢坚强的心理素质。

一、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学前儿童体育锻炼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每天至少有1h以上的户外体育锻炼;学前儿童的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动作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时间由短到长,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提高锻炼强度;学前儿童体育锻炼要注意个体差异,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的学前儿童选择锻炼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活动中注意对体弱儿进行特殊照顾(如活动量、衣着、持续时间等);要结合年龄季节变化,安排内容多样化的体格锻炼,创造条件开展日光浴、水浴、空气浴锻炼,开展各年龄组的体操锻炼;学前儿童体育锻炼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大运动量的锻炼后,要进行一些整理活动(如慢跑、散步、放松体操等)。

二、学前儿童体育锻炼的保育

全面了解儿童健康状况,患病儿童应停止锻炼;病愈恢复期的儿童运动量要根据身体状况予以调整;体弱儿童的体格锻炼进程应当较健康儿童缓慢、时间缩短,并要对儿童的运动反应进行仔细观察(表5-1)。

(一)运动前的准备

在运动前,保教人员先要检查场地的安全情况,如场地要平坦、防滑、无积水,要打扫干净,不乱堆杂物,要除去枯枝嫩叶或碎石等杂物。再检查运动器械有无损坏,如滑梯是否有开裂、发毛等情况,并擦干净运动器械的表面。同时,备好运动器具和玩具,如皮球、绳子、飞镖、沙袋等,事先检查皮球是否有气、是否打足气等。然后准备好干毛巾、水等。最后提醒婴幼儿大小便,协助教师帮助幼儿脱去外套,将内衣束于裤内,使裤脚不拖地,系好鞋带等。

表5-1 运动量与儿童生理反应观察一览表

(二)运动中的保育

在运动的过程中,要及时提醒和帮助儿童增减衣服,擦去脸上和颈部的汗水,提醒儿童喝水;要关注活动中儿童的安全和场地周围环境的安全,加强运动中的保护,避免运动伤害。提醒儿童不玩危险的物品,不做危险的动作,不打闹,不吵架,不狂奔乱跑等。运动中要注意观察儿童精神、情绪、面色、呼吸情况、出汗量等,如发现儿童出汗量多、精神略有疲倦、气喘吁吁,要提醒儿童休息或减少活动量,提醒或帮助儿童用干毛巾擦汗。对个别身体不适的儿童及体弱儿、肥胖儿,更要注意掌握活动时间,及时提醒休息,应特别加强护理和照顾,如运动前在背上垫干毛巾,运动后抽去毛巾,使衣服不湿。儿童常用物品要求,如表5-2所示。

(三)运动后的整理

运动结束时要收拾好玩具,归类摆放;要将生活用品也放回原处;要提醒帮助儿童将衣服带回教室,穿上外衣,确保儿童不受凉。做好儿童的清洁整理工作,如洗手、擦脸、休息、喝水等。运动结束后还要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食欲、睡眠等状况。

幼儿园保育员的职责与工作细则,请见本章末的附件。

表5-2 儿童常用物品要求

实训练习

(一)按时间顺序观察记录保育员一日工作流程。

(二)观察记录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

1.幼儿进餐、盥洗、如厕、午睡等环节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2.幼儿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体育锻炼等环节的卫生要求?

(三)观察记录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方法与保育技能。

1.观察保教人员如何接待幼儿入园?入园、离园活动时保教人员与家长交谈的内容、方法是什么?

2.如何组织幼儿进餐、盥洗、饮水?

3.如何指导幼儿使用餐具?如何指导幼儿洗手、漱口?

4.如何指导幼儿穿脱衣服、鞋袜,叠衣服、整理床铺?

5.如何进行晨检?

思考练习

1.现代保育的含义是什么?

2.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3.如何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睡眠环境?

4.在组织幼儿进餐的过程中,为什么不要处理幼儿行为上的问题?

附件

幼儿园保育员的职责与工作细则

一、保育员职责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工作人员应当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具有良好品德,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和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素养,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心健康。幼儿园保育员除符合规程规定外,还应当具备高中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幼儿园保育员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二)在教师指导下,照料和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三)在卫生保健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

(四)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

在上述保育员的职责中除了有保育员的专门性职责(一)(二)(三)(四)项外,还有配合教育活动的有关职责,保育员应在教师和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二、保育员在幼儿园各项活动中的工作细则

(一)接待来园

1.开窗通风,准备好饮用水;

2.做好室内卫生;

3.调节室温及采光;

4.准备好擦拭幼儿用桌的消毒液和抹布;

5.了解和观察幼儿的情绪;

6.给患儿服药;

7.组织值日生有序、认真地摆放餐具;

8.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

9.主动和幼儿及家长打招呼。

(二)盥洗

1.协助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按正确方法洗手;

2.照顾幼儿学会使用毛巾擦手及用护肤油;

3.做好幼儿口杯及毛巾的清洗并消毒;

4.教育幼儿节约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

(三)如厕

1.允许幼儿随时如厕;

2.协助教师帮助自理能力差的幼儿;

3.对遗尿及遗屎的幼儿,耐心地为他们更换与清洗衣物和被褥;

4.协助教师培养幼儿大小便的好习惯,如:会按需要小便、按时大便,便后自己擦净,便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等;

5.观察幼儿大小便情况,并报告给教师。

(四)进餐

1.做好开饭的准备工作和饭后的结束工作;

2.照顾幼儿进餐,根据幼儿的食量,及时为幼儿添加饭菜,让幼儿吃饱吃好;

3.掌握好身体不适及病愈后幼儿的食量;

4.关照吃饭慢的幼儿;

5.培养和教育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和进餐时的正确姿势;

6.创设安静和愉快的进餐环境;

7.协助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如:不挑食、不浪费粮食、保持桌面和衣服的干净和专心吃饭等。

(五)午睡

1.为幼儿准备好午睡所用的床铺和被褥;

2.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的温度,掌握好开窗和关窗的时间;

3.协助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如睡前上厕所、将脱下的衣物放在固定的地方并叠放整齐、进入睡眠室要安静、不大声说话、不带玩具上床等。

(六)起床

1.协助教师照顾幼儿起床,并在幼儿离开寝室后整理床铺及开窗通风;

2.根据气候的变化为幼儿增减衣服;

3.协助教师帮助幼儿穿好衣服,鼓励并教会幼儿自己会穿衣服和叠被。

(七)喝水

1.全天备足温度适宜的饮水,供幼儿随时饮用;

2.集体饮水时,协助教师照顾幼儿取水及饮水。

(八)户外活动

1.协助教师为幼儿做好场地、运动器具等准备工作;

2.协助教师为幼儿做好户外活动前的必要准备。如:如厕、增减衣服、整理装束、系好鞋带等;

3.照顾因身体不适不能参加活动的幼儿;

4.协助教师在户外活动时对幼儿的照料。

(九)游戏活动

1.游戏前配合教师准备游戏场地和玩具材料;

2.保持游戏环境的安全与卫生;

3.教师组织集体游戏时,照顾个别幼儿参加游戏活动;

4.配合教师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教育。

(十)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根据不同教育活动的需要,配合教师做好准备工作;

2.在活动进行中观察幼儿的身体、情绪及参与活动的情况,必要时给予个别照料;

3.在幼儿活动时,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帮助和鼓励,避免过度帮助和代替;

4.教育活动结束后协助教师整理环境。

(十一)预防接种

1.预防接种前向教师和保健大夫反映幼儿的身体状况;

2.预防接种过程中协助教师做好组织工作,稳定幼儿情绪,鼓励幼儿勇敢地接受预防接种;

3.注意观察幼儿预防接种后的身体反应,有异常者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和照顾。

(十二)离园

1.协助教师检查或帮助幼儿整理衣装及带回家的物品;

2.稳定幼儿情绪,与教师配合做好交接幼儿的工作,确保幼儿的安全;

3.整理活动室,做好结束工作;

4.照顾好个别迟接的幼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