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脏血管狭窄高强度运动后休克

心脏血管狭窄高强度运动后休克

时间:2022-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脏外科手术、大块肺栓塞也是心源性休克的原因。低血压或休克由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所致,原则上不应认为是心源性休克。病因治疗是心源性休克治疗时不可忽视的关键措施之一。但其舒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更为强大,对心源性休克,应用硝普钠带来的好处超过窃血现象带来的坏处,净效应仍有利于心肌代谢。应用本品治疗心源性休克,发现可改善血液动力学,使心功能状态及休克征象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第三节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指指心脏泵功能损害引起的综合征。常由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弥漫性心肌炎、严重心肌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丧失,还可由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急性心包填塞等所致的心脏机械功能障碍引起。心脏外科手术、大块肺栓塞也是心源性休克的原因。低血压或休克由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所致,原则上不应认为是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发病的中心环节是心输出量迅速降低,血压可显著下降,多数患者外周阻力增高(低排高阻型),这是因为血压降低使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冲动减少,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增多,引起外周小动脉收缩,使血压能有一定程度的代偿。少数患者外周阻力降低(低排低阻型),这是由于这类病人心输出量显著降低,血液淤滞在心室,使心室壁牵张感受器受牵拉,反射性地抑制交感中枢,使交感神经传出的冲动减少,外周阻力降低,引起血压进一步下降。

【诊断】

(一)病史

有诱发休克的病因如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包填塞等。

(二)临床表现

①低血压:收缩压≤8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来水平下降20%以上;②尿少:尿量<20mL/h;③意识异常,如烦躁不安、意识蒙胧等;④末梢循环灌注不足:如畏寒,皮肤苍白、湿冷,尤其在手足末梢足趾末端出现青紫,胸骨部皮肤指压阳性(压后再充盈时间>2s)等。

(三)辅助检查与监测

1.心肌酶学及心肌钙蛋白测定 急性心肌梗死时患者的心肌酶及心肌钙蛋白显著升高。

2.动脉血气分析 应定期分析动脉血pH值、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碱储备等,以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了解肺通气与换气功能。

3.血乳酸浓度测定 动、静脉全血的血乳酸浓度正常值分别为0.33~0.78mmol/L和0.56~2.2mmol/L,其浓度升高提示组织灌注不足。

4.监测 立即进行心电图和动脉内压监测,有条件时必须插入Swan-Ganz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心脏指数和肺楔嵌压(PWP)。同时插导尿管,监测尿量。

5.其他 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尿比重,拍床旁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

【治疗】

(一)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是心源性休克治疗时不可忽视的关键措施之一。如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给予止痛、吸氧、溶栓等治疗;急性心包填塞立即行心包穿刺放液或切开引流。

(二)纠正血容量不足

心源性休克可因伴有各种明确的原因(如出汗多、呕吐、利尿等)而使血容量减少,但有些患者并无明显减少血容量的因素亦存在低血容量。因此,经静脉补充血容量也是治疗心源性休克的首要步骤。

补液时可根据中心静脉压(CVP)水平,一般<10cmH2O时即可补液,如<5cmH2O,为血容量不足,输液可稍快些;如>15cmH2O,则需测定PWP,如PWP<15mmHg,仍可继续补液;如PWP>15mmHg或补液后PWP迅速升高,则应停止输液,给予血管扩张剂。如无条件做CVP和PWP监测,可密切观察呼吸或肺部听诊,如有新产生的啰音或原有啰音增多,必须减慢或停止输液,并给予血管扩张剂。

补液种类和容量,取决于循环状态。近年来倾向于先用晶体液(生理盐水或平衡盐液),然后用胶体液(右旋糖酐或血浆代用品)。低分子右旋糖酐既可补充血容量又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亦可改善微循环和防止血栓形成,但用量过大、时间太长,可引起血小板破坏及出、凝血功能异常。706代血浆扩容效果较右旋糖酐强2倍,副作用少,亦可选用。维持阶段可用葡萄液。液体量24h一般控制在2 000mL左右,右室梗死低血压休克时(无左心衰)可用至3 500~4 000mL。

(三)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儿茶酚胺类药物 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用儿茶酚胺类药物,维持收缩压在90 ~100mmHg,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常首选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多巴胺从小剂量开始至中等剂量可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大剂量(>20μg/kg·min)时因兴奋α受体使血管阻力增加,后负荷增加后抑制心脏功能并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加重冠脉缺血。常用量以20~40mg溶于250~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开始按0.5~1.0μg/kg·min,逐渐增至2.5~10μg/kg·min,滴注速度不宜太快。多巴酚丁胺选择性激动β1受体。对β2及α受体作用轻微,可直接兴奋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并降低左室充盈压和外周血管阻力,扩张冠脉,增加肾血流量。据上海市多巴酚丁胺协作组观察的经验,常用剂量为2.5~5.0μg/kg·min,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0μg/kg·min。多巴酚丁胺与多巴胺相比,对心脏的正性肌力作用较强,可增加心排血量,降低PWP和改善心功能,但对外周血管的作用不明显,故有心力衰竭或以心力衰竭为主时宜选用,而有休克或以休克为主时,宜选用多巴胺。

对于血压较低,单用多巴胺无效,宜选用间羟胺,它刺激α-受体使小动脉收缩的效果较强,血压升高较明显,常用量10~30mg加入250~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近几年来,通常联合应用多巴胺和间羟胺。升压效果不明显或开始血压很低时,亦可选用去甲肾上腺素,常用量0.5~1.0mg加入100~250ml液体中静脉滴注。因其增加心脏后负荷较明显,必要时可加用酚妥拉明5~10mg,以减轻或对抗去甲肾上腺素的α受体兴奋作用,减轻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心脏输出量。

2.扩血管药物 心源性休克是扩血管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和扩张微循环。应用扩血管治疗的最佳适应证是低心排出量、高左室充盈压、心脏急性扩张和有肺水肿,但无严重低血压的患者。

最常用的血管扩张剂是硝酸甘油和硝普钠。两药比较,硝酸甘油有扩张心外膜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的优点,而硝普钠则可能引起“冠脉窃血”现象。但其舒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更为强大,对心源性休克,应用硝普钠带来的好处超过窃血现象带来的坏处,净效应仍有利于心肌代谢。两药的剂量接近,开始剂量通常为5~10μg/min,然后每5min左右增加5~10μg/min,直到出现良好的效果。

(四)1,6二磷酸果糖(FDP)

FDP是一种生物物质,进入人体后与细胞膜互相作用,能加强细胞内高能基团的重建,提高细胞内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力,促进葡萄糖代谢,提供细胞能量,促进钾内流,增加细胞内K浓度,恢复细胞内的极化状态,减轻细胞内酸中毒,从而加强心肌收缩力。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直视手术及心力衰竭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应用本品治疗心源性休克,发现可改善血液动力学,使心功能状态及休克征象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剂量与用法:FDP每瓶5g,包装内配有50mL无菌注射用水,使用时将本品(粉剂)充分与无菌注射用水溶匀成10%溶液静脉滴注,每日2~6瓶(10~30g),分2~3次注射,应用5~7d。

(五)机械辅助循环

1.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 从股动脉穿刺插入,将球囊放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下的降主动脉中,舒张期气囊充气,升高主动脉内压,以增加冠脉灌注,收缩期将气囊抽瘪,以帮助左室射血,从而增加心排血量。本法对稳定病情极有帮助,但不宜用于合并中、重度主动脉返流和主动脉瘤患者。

2.体外反搏及其他辅助循环 体外反搏是按顺序向四肢气囊轮换充气和放气,增加冠脉血流、降低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功效不及IABP。与血管扩张剂合用可提高疗效。禁忌证同IABP。其他辅助循环包括静动脉转流术(veno-arterialbypass)和左室辅助装置,但在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均远不如IABP。

(六)其他治疗

如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及水电解质失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和防治并发症等。关于洋地黄的应用尚有争议,一般认为对心源性休克无益,但在合并心房颤动、急性肺水肿或右心衰竭伴心室充盈压升高者可以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