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国留学生语言态度调查和思考

外国留学生语言态度调查和思考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留学生汉语语言态度及汉语使用情况将有利于留学生汉语学习效率的提高。关于语言态度的构成因素,说法众多。仅有1.4%的学生认为汉语不太好听,没有人认为汉语不好听。有5.4%的留学生认为母语没有用,4.1%的留学生认为英语没有用,没有留学生认为汉语没有用。有意思的是,这与有用程度的支持率正好相反,留学生认为英语更为有用,但却对汉语抱有更大的发展期望。

▲邹 颖

作者简介:邹颖,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本文以北京交通大学非英语国家留学生为个案,从中抽取了74个有效样本,分别从情感、认知、目的和行为倾向调查他们对母语、汉语和英语的语言态度,探讨影响他们语言态度的相关因素,寻求如何从加强语言态度的措施上,促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

【关键词】留学生;非英语国家;语言态度

一、引言

现代语言学中,语言态度(language attitudes)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它指的是“不同语言(或变体)的说话人对自己的语言和彼此的语言的态度”。戴庆厦在《社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定义为:“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语言使用价值的看法,其中包括对语言的地位、功能以及发展前途等的看法。”游汝杰和邹嘉彦在其《社会语言学教程》中也指出,语言态度是指个人对某种语言或方言的价值评价和行为倾向。张伟《论双语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影响》一文中指出:“语言态度是指个人对某种语言的价值评价及其行为倾向,它包含着认识、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北京大学高一虹、苏新春、周雷在《回归前香港、北京、广州的语言态度》一文中认为:语言态度是社会心理的反映。人们对某种语言变体(语言或方言)的态度,反映了该语言变体的社会地位, 以及与其相关的社群成员在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王远新著《中国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一书对语言态度的定义:“在双语和多语(包括双方言和多方言)社会中,由于社会或民族认同、情感、目的和动机、行为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人们会对一种语言或文字的社会价值形成一定的认识或作出一定的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通常称为语言态度。语言态度属于语言的社会心理范畴,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个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语言态度是一种比较的态度,是在比较不同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一种语言表示正面或反面的情绪有可能反映一个人对语言的难度、语言的重要性和语言的社会地位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使用和对语言存在与发展的认识。语言态度越好,人们使用该语言的频率也相应较高;而语言使用频率又通过语言使用的效果改变着人们的语言态度。研究留学生汉语语言态度及汉语使用情况将有利于留学生汉语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针对北京交通大学非英语国家留学生,共收回问卷76份,其中有效问卷74份。样本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构成

(二)调查问卷

本次研究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具有操作便捷、信息量大等优点。问卷内容涵盖对母语、汉语和英语的感知、评价、期望等。

(三)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包,引入平均值(Mean),1≤Mean≥5(3为平衡点)。在这个区间内,Mean数值越大说明被调查者同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三、研究结果和对比分析

关于语言态度的构成因素,说法众多。陈松岑将语言态度分为感情方面和理智方面两类。感情方面的语言态度指的是说话人或听话人在说到、听到某种语言时在情绪、感情上的感受和反应;理智方面的语言态度指的是说话人或听话人对特定语言的实用价值和社会地位的理性评价。王远新则从情感、认知、目的和行为倾向三方面研究语言态度,获得较高的认可度。本文将从这三方面因素出发,调查留学生的语言态度。

(一)情感因素

表2 构成语言态度的情感因素(好听)

从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个国家的留学生,都对自己的母语比较热爱,对母语的语言态度最为积极,79.7%的留学生认为母语非常好听,没有人认为自己的母语“不太好听”或是“不好听”。

对于汉语的语言态度上,认为汉语非常好听31.1%,比较好听33.8%,一般33.8%。仅有1.4%的学生认为汉语不太好听,没有人认为汉语不好听。对于英语的语言态度上,认为英语非常好听39.2%,比较好听33.8%,也有9.5%的留学生认为英语“不太好听”或是“不好听”。

表3 留学生汉语和英语语言态度的情感因素对比(Mean)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对母语的情感因素方面,留学生有着较为积极的语言态度,均值为4.71,远远高于3这个平衡点;在对汉语和英语的情感因素方面,留学生的语言态度基本一致,前者为3.95,后者为3.99,也都高于3这个平衡点。总体上来说,留学生对母语、汉语、英语在情感方面都还是比较认同的,情感认同顺序依次为:母语、英语、汉语。

(二)认知因素

表4 构成语言态度的认知因素(有用程度)

从表4可以看出,留学生对三种语言有用程度的支持顺序依次为:英语、汉语、母语。认为英语非常有用的达到81.1%,认为汉语非常有用为75.7%,认为母语非常有用为60.9%。有5.4%的留学生认为母语没有用,4.1%的留学生认为英语没有用,没有留学生认为汉语没有用。

表5 构成语言态度的认知因素(发展期望)

从表5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留学生希望汉语和英语在将来成为最重要的语言,分别达到52.1%和50.7%,仅有1.4%的留学生希望汉语越来越不重要,5.5%的留学生希望英语越来越不重要。

表6 留学生语言发展期望对比(Mean)

从表7可以看出,留学生在对汉语和英语的发展期望方面,都有着较为积极的语言态度。其中对汉语的发展期望均值为3.45(3为平衡点),对英语的发展期望为3.29(3为平衡点),二者都高于平衡点,对汉语的发展期望略高于对英语的发展期望。这说明汉语正在不断发展,在世界范围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有意思的是,这与有用程度的支持率正好相反,留学生认为英语更为有用,但却对汉语抱有更大的发展期望。这与他们现在正在学习汉语或者是正在使用汉语有关,尽管目前认为汉语不如英语有用,但是希望自己掌握的这门汉语在今后能大有用武之地。

(三)目的和行为倾向

表7 构成语言态度的目的因素

从表7中可以看出,留学生学习汉语最主要是因为上中国的大学容易,其次是因为兴趣爱好,再次是有助于找工作;学习英语最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国家可以用英语,其次是有助于找工作。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留学生学习英语主要还是因为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实用性比较高。而学习汉语一方面与自己将来的前途有关系——通过HSK(汉语水平考试)四级即可申请进中国的大学学习,不再需要其他的考试或者考核,相对于上本国的大学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另一方面,兴趣爱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非亚洲国家的学生,本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很多留学生觉得中国很神奇,具有独特的魅力,因此,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对世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吸引了不少留学生学习汉语。

表8 构成语言态度的行为倾向因素

从表8中可以看出,高达97.3%的留学生选择了还会学习汉语,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但都认可汉语的重要性,对汉语具有积极的语言态度。

四、调查结论和思考

(一)调查结论

1.留学生对母语普遍有着积极的语言态度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留学生都很热爱自己的母语,尽管在有用程度这一认知因素方面对母语的支持率较低,但是多数留学生在问卷上注明了原因——与本国人交流之外不大有用,尤其是一些小语种,更是如此,所以才学习别的语言,有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但是这并不影响对母语的感情。

2.留学生对汉语和英语普遍有着积极的语言态度

对留学生来说,汉语和英语在情感因素方面尽管和母语有较大差距,但语言态度还是积极的,在认知因素方面,对二者也持有积极的态度。留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时基本也是使用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欧洲学生之间普遍使用英语,其他国家之间或是与欧洲学生之间则更多使用汉语。在调查中发现,有一些蒙古学生不会说英语(有不少蒙古学校是让学生学习俄语),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对英语的认同,对英语具有积极的语言态度。

3.留学生对汉语的语言态度目的因素集中在主观方面

留学生学习汉语主要是因为“上中国的大学容易”“兴趣爱好”“有助于找工作”,都与自己对汉语的认识有关,是出于看到了汉语的作用和好处而进行学习;而学习英语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国家可以用英语”这一客观事实,由于主观的原因特别是由于兴趣而进行学习的还是少数。

(二)结论思考

从本次调查的结论可以看出,留学生对汉语有着积极正面的语言态度,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在初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变得懈怠,学期中开始出勤率就会不断下降,甚至有时候影响到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持续保持对汉语的兴趣,同时增加实用性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多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和体验的课程,让学生不仅仅是学习汉语,同时把文化结合起来,避免课程的枯燥性。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发音和书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留学生对于汉字的畏难情绪是难以避免的,如何降低这种情绪并使其变得有趣易学,也是今后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

[2]张伟.论双语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影响[J].民族语文,1998(1).

[3]高一虹,苏新春,周雷.回归前香港、北京、广州的语言态度[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 (2).

[4]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4).

[5]王远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6]冯广艺.论语言态度的三种表现[J].语言研究,2013(2).

[7]沈依青.语言态度初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2).

[8]陈松岑.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

[9]王君英,宋兴川.语言态度对华文教育发展的启示[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6).

[10]倪传斌,王志刚,王际平,等.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 (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