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语言学家对语言人文属性的思考

当代语言学家对语言人文属性的思考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2 当代语言学家对语言人文属性的思考胡壮麟教授指出:所谓语言,是一个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由语音、语法、词汇、语义四大部分组成,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交际工具。潘文国教授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和过程”。他强调语言研究应结合社会与文化的传统,这个定义就是要引起人们对语言的人文属性的研究。

1.1.2 当代语言学家对语言人文属性的思考

胡壮麟教授指出:所谓语言,是一个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由语音、语法、词汇、语义四大部分组成,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交际工具。(胡壮麟,1993:3)徐通锵教授认为(2000:21)语言是现实的一种编码体系,不同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编码方式、编码原则的差异,汉语是直接编码的语义型语言,而英语是一种间接编码的语法型语言。潘文国教授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和过程”。(潘文国,2001)他强调语言研究应结合社会与文化的传统,这个定义就是要引起人们对语言的人文属性的研究。

所谓语言的人文属性,就是指语言结构系统(含语音、语法、词汇、语义)通过自身的生存环境、存在状态、运作方式等诸方面所展现出来的与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文化传统与认知心理相适应的各种特征。语言的人文属性特征主要透过两个方面得以显示:一是认知系统——主要是语言符号,一是价值系统——主要是一个民族的哲学精神。丁金国教授指出(1999),依据皮尔斯(Peirce)的符号学理论,人类共同的认知系统由语言符号表征(representation)、所指对象(object)和符号解释者(interpreter)三者组成,这三者构成一个三角关系:

皮尔斯语义三角图(T01):

img1

可见,符号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它代表了对象与解释者之间的某种约定俗成的关系。只有当符号和它所指称的对象建立了一种受文化制约的心理联想,语言符号和客观所指对象之间才具有心理现实性,语言符号才具有交际功能。从上述三角关系图中使我们看到,符号的产生和活动过程始终是在人类认知系统控制下运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既是人类认知的产品,又是人类认知的过程,所以我们赞同潘文国先生的认知语言观。

实际上,徐通锵教授和潘文国教授都继承了洪堡特关于“语言是一种世界观”的人文主义语言学思想,他们承认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特征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映,赞同洪堡特关于语言的内蕴形式就是语义和语法的结合体的思想。潘文国教授一直呼吁英汉对比研究要以语言世界观为哲学基础,语言研究“必须联系民族文化和心理背景,以语言的内蕴形式为重点”,加强宏观语言学的研究,即侧重于“语言结合文化、社会等各种背景的研究,包括带连字符的语言学的研究”,从而在宏观上把握英汉两种语言的性质。(潘文国,1997: 42~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