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质的思考

经典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质的思考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堡特的人文主义语言观主张把语言置于具体民族文化背景之中,进一步考察语言在人们认识世界和处理事物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语言学不但在研究个人言语时应依据个人心理,而且在研究民族语言时,还应研究民族心理,最终建立语言类型同民族思维和精神文化类型之间的联系。

1.1.1 经典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质的思考

什么是语言?不同时代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看法,语言观的不同决定语言研究方法的不同。“两千年来,人类对语言的研究至少已经历了四个时期: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赵世开,2000)现代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自足封闭的符号系统,人们应该为语言而研究语言。布龙菲尔德认为人类的语言过程由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构成,乔姆斯基则提出了语言的本质是普遍语法的观点。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Wihelm Von Humboldt)提出了“语言世界观”和“语言共性论”。一方面,洪堡特认为语言结构的差异就是不同民族精神的自我显现,每种语言作为民族精神的产物都是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他又把语言的发展理解为人类的某种内在需要,语言发生的真正原因在于人类的理性本能之中。洪堡特的人文主义语言观主张把语言置于具体民族文化背景之中,进一步考察语言在人们认识世界和处理事物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语言学不但在研究个人言语时应依据个人心理,而且在研究民族语言时,还应研究民族心理,最终建立语言类型同民族思维和精神文化类型之间的联系。

20世纪初,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owski)开始从功能角度分析语言,他认为语言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应该在“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中分析人类的语言。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认为语言不是一个任意的符号系统,而是一种文化模型,“语言是一种心灵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陈嘉映,2003:2),语言是人认识世界的钥匙,同时也是阻碍人认知世界和其他文化的桎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