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达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研究发达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和特点,目的在于借鉴他国经验,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目前“灌输式”教学仍是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我们发现,发达国家可能并没有在高校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却并不妨碍它们在校园推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因为日本的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发达的大众传媒每天向受众灌输大量时事政治信息,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行为和思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研究发达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和特点,目的在于借鉴他国经验,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通过对东西方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状况的研究比较,我们尝试归纳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注重教育内容的时效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及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但课程内容往往呈现出理论性过强,缺乏层次性,一定程度上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具备相当的思辨能力,空洞或过时的教学内容容易使他们从内心忽视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就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没用”,“因为要考试,不能不学”,上课时要么学习别的学科,要么睡觉、玩手机。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细,却没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果是付出了大量劳动却收效甚微。当代大学生思想愈加活跃,自我意识觉醒,不愿意被动地接受“灌输”,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是很难使他们真正从内心接受并喜爱这些课程的,教育效果也难以实现。所以,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实事求是地分析解答他们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思想上的困惑。教师不妨改变严肃的说教面孔,尽量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二、变革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灌输式”教学仍是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前文对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往往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设计上花心思,下功夫,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一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也开始尝试教学方式的转变,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各小组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做引导性评价;有的教师让学生做课后调研,然后制作课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调研成果和自身风采;还有的通过模拟情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都收到较好效果,提高了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当然,所有有关教学方式的变革尝试都要务求实效,力戒流于形式。而且教师必须控制教学流程,并在价值导向上发挥引导作用,只是在评价时要注意技巧,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或打击其积极性。

三、通过社会实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以至于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会联想到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和道德说教源源不断从老师口中蹦出的画面。学生被动学习,不仅起不到实际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在政治道德、价值观念上出现知、信、行分离的倾向,考试写一套,嘴上说一套,平时做一套,这绝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我们应重视实践对思想认识的重要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使其在实践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促进自身素质的完善。社会实践有各种形式,一类是服务性实践,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让学生运用自身的智力、体力和具备的知识、技能,为他人提供帮助,解决困难。如生活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等,服务地点可以是社区、街头、乡村、敬老院、孤儿院等等。通过服务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价值存在感,也能培养其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奉献精神。一类是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克服轻视劳动的思想,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还可以让学生从事社会调研活动,这类工作既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提高对调研对象的理性认识,并通过教师指导、同学间相互讨论等方式达到深层次理解社会问题的目的。

四、重视学科渗透和校园文化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我们发现,发达国家可能并没有在高校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却并不妨碍它们在校园推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学科渗透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通过大学语文课,可以让学生领略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通过历史课,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曾经历过的光荣和屈辱,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树立为祖国复兴而奋斗的志向;通过艺术类和自然、地理等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形成乐观豁达的性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还能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五、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东西方的发达国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本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无论任何时期、任何民族,都必须高度重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否则就等于丢掉了民族之魂,失去了国家认同的文化基因。然而在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部分大学生盲目崇尚西方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怀疑爱国主义的价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真切感受祖国文化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进而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和感情,自觉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六、积极利用大众传媒和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日本,大众传播媒介(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信息载体)被视为政治领域除官僚、政党、利益集团之外的“第四种势力”。这是因为日本的大众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发达的大众传媒每天向受众灌输大量时事政治信息,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行为和思想。在中国,随着电视、电脑、手机,尤其是网络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使得大众传媒和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应以更强的责任感,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发挥正向引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不断提升自身对网络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在新的阵地上有效开展工作。如建立网络互动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开设博客、微博、微信、QQ群,形成师生平等沟通渠道等。高校网站也应及时丰富和更新内容,吸引学生点击,并在校园网站上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七、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我们看到,发达国家都特别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发挥全社会力量,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是学校和社会的纽带,是孩子政治态度、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念形成的摇篮,家长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应以身作则,在道德和行为上为孩子做出榜样。社区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李光耀曾提到“在20世纪80年代里,社区扮演着重大的角色,它使原本陌生的邻居结合在一起,沟通感情,从而促进睦邻精神”。社区应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利于青年人思想道德成长的活动。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场地的投入和宣传,吸引大学生走进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革命纪念地、历史文化遗迹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精神境界和个人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