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闽大早年的兴教育思路

闽大早年的兴教育思路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习近平任闽江大学期间,从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内涵式发展等关于发展地方特色职业教育思想,为当下闽江学院紧紧抓住福建、福州发展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的战略机遇,大胆设计“十三五”发展美好蓝图,实现再次腾飞指明了方向。可见,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既是习近平任闽大校长期间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他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

蔡桂珍

习近平任闽江大学期间,从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内涵式发展等关于发展地方特色职业教育思想,为当下闽江学院紧紧抓住福建、福州发展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的战略机遇,大胆设计“十三五”发展美好蓝图,实现再次腾飞指明了方向。

新兴的闽江学院在原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58年)和原闽江职业大学(创办于1984年)基础上,经过5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是初具规模、富有地方特色的多学科应用教学型本科大学。它不仅凝聚了一代代闽大人的心血,还与时任福州市委书记、兼任闽江大校长习近平的教育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尽管习近平当时并没有系统地阐述过其教育思想,但却深深地蕴含在他任职期间的一系列讲话中。当我们再次梳理这些讲话时,其中字里行间渗出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发展地方特色职业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不仅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而且对当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对当下闽江学院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期,很有启迪作用。

一、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不能例外。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这种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特殊地位,使得它既是知识人才密集地,担负着传承人类文明、创造知识的历史使命,又是各种新思想、新理论、新信息的交融集汇和集散地,从而成为各种意识形态的生产地、集散地和斗争地。因此,高校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风向标”的作用。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的若干意见》所强调:“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去占领”。所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任何一所高校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担任闽大校长6年间,习近平以他特有的政治敏锐性,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并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学校教育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1990年9月22日,才刚履新不久的习近平就来到闽大,在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上作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闽江大学办得更有特色”的讲话。他不仅通过标题直接表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决心,而且在内容中更是强调有加,突出表现在他给师生提出的几点希望中,第一点就是“教书育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肯定闽大师生政治表现好、教学秩序稳定的同时,习近平还不忘提醒他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培建反渗透、反颠覆、反和平演变的意识”,指出“学校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阵地,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住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两天后的9月24日,习近平又前往闽大看望师生员工,再次强调“要把闽大建成一所政治方向正确、规模达标、独具福州特色的地方高等学府。”他在给学校建设与发展提出的三条意见中,第一条就提出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也正是闽大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才使它在建校初期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能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对此,习近平在1994年4月28日给闽大建校10周年庆典大会的致辞中做了很好的总结,把“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归结为闽大在10年建设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正因如此,1996年4月3日,即将离任的习近平专程来到闽大与师生们进行最后一次、具有告别性座谈时,仍然语重心长地要求闽大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

在当前我国进入改革的转折期和深水期之际,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再次来聆听习近平的这些讲话,我们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对一所高校,乃至一个国家将意味着什么。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仪式上重要讲话就是最好的回答。他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所以,“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这虽然是对共产党员提出的要求,但对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摇篮的高校,尤其是对闽大这样一所为地方培养各种急需人才的职业大学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现实告诉我们,正确的政治方向犹如在茫茫大海中航行轮船的指南针,失去了它将会迷失方向,后果不堪设想。可见,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既是习近平任闽大校长期间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他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

二、坚持以准确的办学定位彰显特色

相对于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大方向,办学定位则是一所高校自身发展的小方向。因此,被视为大学使命具体化的办学定位,实质上是指一所高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恰当位置。实践表明,一所高校只有做好准确的办学定位,才能在办学思路、发展规划、办学措施等方面进行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也才能“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最体现学校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专业建设上,以凝聚学校的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培育更是对办学定位做了形象生动的比喻,他说:“如果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看作是横坐标,把学校自身的优势看作是纵坐标,那么两个坐标的相交点,就是学校定位的最佳选择。”不难看出,对一所高校而言,办学定位是它的“基础设计”部分,在其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这所高校办学特色的立足点和前提。

正是基于对办学定位重要性的足够认识和预期,习近平充分利用自己担任闽大校长的有利条件,立足于闽大的职业大学性质,始终坚持闽大办学初期确立的“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宗旨,在准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出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大学等方面,从指导思想到实际行动上,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落实,并取得很大的成效,也为今天闽江学院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多学科应用教学型本科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在指导思想上,要求要坚持闽大特有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

1990年担任校长后,首次在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讲话中,习近平就把“特色”二字体现在他的讲话题目中,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他指出,闽大的职业大学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把他们造就成多功能应用型人才,他充分肯定了闽大在这方面“已经初具特色”。而习近平深知,闽大既然是一所地方性职业大学,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重点在于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来,关键在于必须明确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据此,习近平指出,学校目标规划应做到“向更高标准努力,保证最低要求”,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他希望闽大要坚持创办初期确立的宗旨,在建设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新路子。遵循这个思路,习近平认为,闽大要真正办出特色,出好人才,及时补充福州市双文明建设人才,不追求华丽,更多是出一些科班出身工程师、经济师、管理人才、紧缺的实用人才。不贪大求洋,不与人比教学设备、师资,真正培养实用人才。为了更准确办学定位,习近平同志又进一步细化了闽大的办学方向。他说:“关于闽大的办学方向,我的观点是: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比大是比不过人家的……学历不求最高,但求适应”,认为“学校再建设也盖不出一个清华园来,职业大学要走的路子就是要因人而异适应市场的需要、人才的需要和福州经济建设的需要。”习近平这些关于闽大办学定位的指导思想,既与当前闽江学院提出的“立足福州、面向全省上、辐射全国、逐步走向国际”的目标一脉相承,又与时下不少学者反对把地方院校建成高大全的观点不谋而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2.在实际行动上,要求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落到实处

习近平认为,闽大首要之处就是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要立足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办学中的资金困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努力把闽大办成颇具特色的新型大学。他明确提出,要办好闽大,就必须落实各项扶持措施,特别是要舍得花钱,尤其是社会集资。在此基础上,市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争取投资逐年增加。各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闽大师生要继续发扬抗大精神,勤俭办学,勤工助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为此,他大胆地提出重新组建闽大教育基金董事会,明确指出原有人员无贡献与作用者应自然除名,提出董事会重组的原则是,凡对闽大建设和发展有贡献与作用者均可入选,并视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地位待遇,以最大的限度发挥教育基金董事会在办学中的优势和作用。而对于如何解决资金这一问题上,习近平认为,政府既不当甩手掌柜,也不包办代替。他说:“职业大学是新鲜事物,是需要付出辛劳,与老大学不一样,要办好它需要调动地方的力量来办,任何靠国家来办学,都不是唯一一条要走的路。我们的国情,单靠国家的钱是办不好大学的,要靠社会的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对闽大市财政拨款这条路要走下去,市委书记当闽大校长就是要把握这一点,至于发展建设的拨款,我们不能撒手不管。闽大也绝不是靠财政拨款这一条路,要有多种积极性,应该积极去走别的路子。你们应该朝这一思路去努力,与阳光集团联办学院我是支持的,学校出地也可以的,但我们要看对方的资信,看清有对方的企图。”显然,在解决地方职业大学办学资金的实际行动中,习近平这些富有创新性的见解是很值得借鉴的。

三、立足社会、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一所高校的生命线,是它立足社会的根本。而通常情况下,一所高校走向成熟的历程,往往是要经过以规模化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后,才会渐渐进入以提升办学质量、水平为首要内容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在实践中,新办的高校一般会把主要精力花在基础设施、配套设备等办学条件的硬件建设上,至于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师资水平等办学条件的软件建设上,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实际上,能让一所高校拥有持久魅力的,归根结底在于其软件上,这就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大学,乃大师,非大楼也”的意蕴。因此,习近平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闽大刚刚起步阶段,就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以立足社会。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习近平认为,要突出闽大的办学特色,就要在大好的形势下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在他看来,一个学校能否在社会上立足,创出牌子,关键是它的教学质量。秉承这一理念,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方面要求:一是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他说:“社会需要什么,就补什么”,“缺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人才,这是地方职大的生命力之所在”;二是要求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他强调要按照现代教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三是要求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他认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习近平同志总结闽大在其短短10年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时,特别强调要结合新时期的特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构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网络,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此,他要求继续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不断强化学校内部管理,重在建章立制,贵在疏导落实,建立各种责任制,并实行国家工资与校内津贴双轨制,使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四是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习近平同志认为,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不断探索,闽大作为地方性职业大学,需要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努力去探索教育改革,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而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和综合改革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福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科技兴市”、加大教育投资的战略机遇,要求作为福州市教育改革产物的闽大,在这当中要继续起带头作用,提高办学的实效性。

2.不遗余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大到关系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因为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小到关系其所在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为他们既是学校的一张名片,也是学校创办品牌的代言人。因此,单就学校而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切身利益。习近平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未雨绸缪。6年的闽大校长,尽管还肩负福州市委书记的重任,但他从未忘掉作为一校之长所应担当的责任,总是尽可能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亲临闽大,要么与师生座谈,倾听他们的心声,要么现场办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他在为闽大倾注了不少心血的同时,也对闽大师生寄予很高的厚望,这种厚望集中体现在他给闽大校庆10周年的“崇尚科学,博览群书”的题词上。从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讲话中,我们不难领会到这八个字也是他分别从思想道德和专业技能这两方面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的要求。

首先,“崇尚科学”要求大学生必须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担任闽大校长,恰逢面对的是刚刚经历过1989年春夏之交事件的严峻形势,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他一上任就来到闽大,对闽大学生在事件中的理智表现进行充分肯定同时,殷切地“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强调要注重传统、国情教育,要“多形式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活跃学生的课外活动,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他不仅用闽大自身的“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来勉励学生,还非常注重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来感染他们。为此,他特邀老同志张传栋(原福州市委书记、中纪委委员)担任闽大的高级顾问,请他为大学生专题做革命传统教育的报告,对国情教育进行指导。同时,习近平还十分重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强调要努力把大学生“培养具有正确思想观念、健康人格、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能为社会有所贡献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指出:“培养怎样做人很重要,毕业生到社会上去,不应‘待价而沽’,一味向社会索取,而应该持回报社会的积极态度,所以说对人的培养成为学校的重要一课。”对此,习近平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地起表率作用。1991年,当时马江分校部分学生写信向他反映宿舍、生活等存在的问题,他一收到信马上就批示市和校的相关领导(市长王文贵和副校长孙芳仲),要求他们抓紧调查了解,并尽快采取改进措施,一要关心,二要求稳定。在他的批文上还特别标明“急”的字样,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让人印象深刻。

其次,“博览群书”要求大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习近平独到之处就在于他充满忧患的心理。在当时职业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毕业生还是供不应求成为抢手货的时候,他就很冷静地告诫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任务是搞好学习,学好本领,提高自身素质。他强调:“当代大学生面对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把自己置身于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完善,大学生要有紧迫感,树立竞争意识,发扬创业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创新路,敢创新业。”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习近平为大学生指明方向,那就是“要讲求实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实践的能力和勇气,在实践中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闽江大学是职业大学,学校性质本身决定了要注重强化的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把每一位学生造就成多功能应用型人才。闽大教改的重点,首先就应该以此入手,要切切实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服务生产,只有这样,闽大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竞争优势。”在具体理论联系实际上,习近平以他丰富的阅历提出自己的见解,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认为这是知识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他对即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栋梁之材的大学生语重心长地说:“一入校门,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应当学好科学知识、学好理论,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你们来自工农,绝不能一登‘龙榜’,便脱离了工农,高高在上,那样将一事无成。”他进一步强调:“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工农大众则是你们好老师。”他希望闽大继续发扬已形成并初具特色的“多次实习,重点实践”的好校风,使学生“既开阔视野,又增长才干”,“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按照“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感觉”作为衡量标准,保证闽大培养的学生能受到社会欢迎而成为“抢手货”。这些真知灼见今天仍是掷地有声。

3.想方设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教育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也只有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了,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质的人才。正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习近平历来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他任闽大校长期间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思想,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首先,充分肯定老师的地位和作用。恰如习近平指出的,教师不仅是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而且也是承担着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成长的成长的责任,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其实,早在1990年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讲话中,习近平就引用古人的“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学校”来强调老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说:“大学生处于未知阶段,他们的模仿性、可塑性非常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会给学生很强的感染和影响。所以教师不但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让他们学到为人民服务、建设‘四化’的本领,还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模范的行动感染他们,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他勉励教师应当树立奉献精神,在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人才的工作中寻找充实感,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他鼓励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书育人,努力为福州市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纪律严明、有开拓精神和竞争能力、能适应经济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其次,积极创造条件以充实师资队伍。正是居于对教师重要地位和社会责任的充分认识,习近平一直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并把它上升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指出:“师资队伍稳定与建设也很需要,读什么书,这是教改,什么人来教,这是师资的修养与素质,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习,三个问题解决好了,教育质量就能提高上去”。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人才,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创造更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使闽大越办越好。面对因师资短缺成为影响闽大进一步发展严重瓶颈的这一事实,习近平以他一贯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仅在1990年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先后为这个问题两次亲临闽大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并就充实师资问题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学校可以着眼于本市范围内的师资交流,抓紧选调合格人才。对此,市教委、人事局应“开绿灯”给予支持。对确需从外地调入的师资,其户口指标问题由市场人事局审订办理;二是要求专门机构、专人负责解决教工宿舍紧缺问题,解除教师员工的后顾之忧。他多次强调党和政府要积极帮助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逐步改善教职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急教师之所急,行动是最好的语言。1993年,吴东奋老师因住房困难特地给习近平写信反映。三天后收到信,习近平就立马批示相关校领导给予解决。不仅如此,习近平还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他反复强调,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职教师为主、兼职和聘用为辅的、素质良好、结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为办好闽大提供有力的保障。

解读习近平任闽大校长期间的教育思想,必将有利于闽江学院紧紧抓住福建、福州发展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的战略机遇,大胆设计“十三五”发展美好蓝图,加快推进建设成为东南区域知名的综合性应用大学,努力提升自身的内涵,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全面融入福建发展为抓手,争取尽快增列为省重点建设高校,跻身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从而实现自身的再次腾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志在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的讲话.校刊,1990年12月1日第13、14期第一版.

[2]中共福州市委办公厅.会议纪要(47),1990-9-1428.

[3]郑新胜.勇探改革路子,办出特色水平——市委书记习近平我校与师生座谈[N].闽江大学校刊,1993-6-12(1).

[4]习近平.在闽江大学建校十周年庆典会上的致辞[J].闽江大学学报,1995,5:1.

[5]张思强,卞继红.论办学定位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耦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2):48-52.

[6]赵一枫.定位:民办高校生存之基[N].中国教育报,2005-02-25(3).

[7]习近平.努力办出特色再创辉煌业绩[J].闽江大学学报,1994,10:3.

[8]习书记、金市长莅校现场办公,解难题、注活力闽大又有新发展.闽江大学信息与动态,第4期(总34期)1995-3-31.

[9]李晖.习近平在闽江大学座谈时强调:努力适应福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闽大办成更具特色的职业大学[N].闽江大学校报,1996-4-20(1).

[10]孙晓泉,郑觉华.习近平在同闽江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树立竞争意识学好建设本领[N].闽江大学校刊,1993-6-1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