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五兴了一兴波最后笑了

五兴了一兴波最后笑了

时间:2022-05-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奇诺奋力与厄运抗争,争得一个又一个顺势,结果还是不断被逆势所击倒。最后,他只得将这颗给他带来无穷灾难的珍珠重新扔回大海。小说围绕保护和劫夺珍珠这一中心事件,安排顺逆,制造波澜,使作品产生出巨大的艺术魅力。继而流下了眼泪,最后笑了。纵是为了擒,欲擒先纵,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意义全在这一纵一擒中显示了出来。

五、兴波

(一)兴波概述

1.兴波的含义

兴波是造成文势起伏曲折的技法总称。人的大脑中枢有一个特性:只有当人的肌体和感官有希望得到满足又暂时未能获得满足,需要大脑中枢去探索时,大脑中枢才感到充实和愉快。“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了满足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获得快感,写作主体应避免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写法,而采用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文势。写作理论中,把这种造成文势起伏曲折的技巧称为兴波法。它包括顺逆、蓄势、巧合、擒纵、藏露、离合、阻畅、张弛、断续、疏密、抑扬、铺垫、误会、计谋、智慧、错误、意外、悬念等多种具体方法。

2.兴波的作用

自古谈文章做法,无不强调“文章要有曲折,不可作直头布袋”、“文似看山不喜平”,若文章写得像流水账一样,直溜溜没有变化,让人一览无遗,读来必定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毫无刺激感。变化的刺激原是人心理的爱好,在文学创作中当然是不可忽视的。陈望道从人的心理特征上,阐述了文学艺术结构形式多变的必要性,他说:“大抵唤起意识需变化,保持意识的觉醒状态也是需要变化的。若刺激过于齐一无变化,意识对它便将有了滞钝停息的倾向。”故此,高明的作家在进行创作时,都能充分使用兴波技法,把文章写得波澜起伏,在变化中避免乏味。就像是公园的路径总要曲曲折折、遮遮掩掩一样,给人神秘感。为什么《水浒》中武松打虎,只打了一只,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被人称为打虎英雄;而李逵虽然杀死了四只虎,却没有人颂扬?原因是前者写得曲折有致,而后者写得平铺直叙。

(二)兴波的方法

1.顺逆法

对事物有利的发展方向,即为顺势;与顺势相反的方向,即为逆势。将这两种趋势交替安排,即可造成文势的曲折起伏。

例如,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倍克的《珍珠》,写一位贫穷的印第安人奇诺获得一颗特大珍珠,从此便不得安宁:他的家一而再、再而三遭到抢劫,他赖以生存的小船被砸破,房屋被烧毁,他全家被迫逃亡,还是有人追踪不放,儿子也遭杀害。奇诺奋力与厄运抗争,争得一个又一个顺势,结果还是不断被逆势所击倒。最后,他只得将这颗给他带来无穷灾难的珍珠重新扔回大海。小说围绕保护和劫夺珍珠这一中心事件,安排顺逆,制造波澜,使作品产生出巨大的艺术魅力。

2.蓄势法

先写顺势的直线发展,似乎文章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结束,但当顺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掀起高潮,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蓄势法与顺逆法有相似之处,主要区别在于:顺逆法是把顺势和逆势交替错落地加以安排,使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蓄势法则是先写出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涌出一个动人肺腑的高潮来”。蓄势法成功的关键在于:前面的“势”要蓄得足,后面的突转要来得有力而别致。

例如,欧·亨利的《一个忙碌的经纪人的浪漫史》写一个为生意忙得不可开交的经纪人利用一分钟空闲,向他的秘书作闪电式的求婚。秘书先是睁大了眼睛。继而流下了眼泪,最后笑了。文章结尾处突然转折,让女秘书说出了下面的话:“难道你忘记了吗?哈维,我们昨晚八点钟在街角那个小教堂里举行过婚礼啦!”这突然的使人哑然失笑的转折,使作品顿生狂涛,令读者惊奇思索。

3.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有时写作主体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产生文势的起伏曲折。

例如,莫泊桑的《海港》写青年水手杜克洛在一个变相的妓院——咖啡馆与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尽情狂欢之后,发现他们原来是失散多年的兄妹俩。这个巧合使作品顿生波澜。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作品中巧合来自生活中的巧合,生活中存在着无意义巧合和有意义巧合。如某人的小车的牌照刚好是“12345”,这是无意义巧合,如用在作品中,会使读者产生做作和不可信的感觉,因此,在写作中应尽量避免。而有意义的巧合则应以某种重要的认识价值作为灵魂,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的产物。

4.擒纵法

擒,是抓住;纵,是放开。先放纵让事物按某种方向发展,然后出乎意料地从相反的方向将其擒住。在这纵与擒中显出文势的曲折起伏。

例如,美国作家西德尼·谢尔登的《女强人》第一卷写杰米去南非寻找金刚石,遇见好心的综合商店老板,供给他全套装备,并用杰米所不认识的荷兰文签订了合同,言明挖到金刚石,两人平分。杰米靠着老伴的指点和资助,历尽艰辛,还算顺利地找到了大量金刚石。这是纵。杰米回到综合商店,把金刚石全给了老伴,盼望老板履行合同,分给他应得的那一半。老伴告诉他,除了微薄的工资,杰米什么都得不到。这是擒。纵是为了擒,欲擒先纵,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意义全在这一纵一擒中显示了出来。

5.藏露法

先把“底”藏起来,最后才出其不意地抖露出,把文章推向高潮,造成文章的波澜。藏露法也是为了适应大脑中枢的探索快感特征而采用的。只“露”不“藏”,平铺直叙,读者失去了探索的乐趣,然而只“藏”不“露”,也会使人不知所云,产生误会。所以,要有藏有露,“藏”得自然合理,“露”得新颖别致,这样才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例如,前苏联作家克拉夫琴科的《母亲的来信》开头一句话就说“母亲来信了”,信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有意把这个“底”藏起来,却写接信人文卡母亲来信感情的前后变化和他怎么样盘算着给母亲寄养老费,结果却是一个子儿也抽不出来,直到文末才让文卡伸着懒腰,打着哈欠,扯开母亲的信,信中飘出一张三卢布的纸币……如果一开头就露出母亲信中的三卢布,再回头来写文卡的感情变化和自私盘算,内容未变,波澜尽失,文章就没有吸引力了。

6.离合法

离,指放开笔墨;合,指收拢笔墨。行文中,时放时收,忽离忽合,远近交叉,变化错综,也可使文势呈现波澜起伏的动态感。运用离合法关键在“离”,切不可离题万里,言不及义。要似离非离,时时与题旨一脉相通,这样,合文时才能水到渠成,自然贴切,全文浑然一体,既有跌宕之势,又不失和谐之美。

例如,杨朔的《茶花赋》,作者先引出一个话题,写“我”盼望能得到一幅绘有祖国新貌的画挂在眼前,以寄托思念之情,但接着又搁下这个话题,把笔墨转到似乎不相干的茶花上去,到文末才又把两个话题连到一起,把祖国欣欣向荣的面貌合到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上去,使文章意境深远,读起来也有起有伏。

7.悬念法

在文章的开头和中间提出问题,摆出矛盾,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使读者产生急于知道结果的念头,而写作主体却不把结果告诉读者,让读者的念头“悬”在那里,以吸引读者往下看。在适当的时候,解开悬念,揭示谜底,波澜顿生。有时一个悬念解除另一个悬念又生,文章因而波澜起伏。悬念的运用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有新奇性。不能让人观其头而凭经验就能知其尾。第二,要有隐约暗示性。要悬而不玄,不可故弄玄虚,让人摸不到头脑,这样,悬念就“悬”不起来。第三,要有诱饵性。它诱导读者进入最佳探索状态。悬念切不可悬得太长久,不然,读者的神经中枢已由兴奋转向抑制,此时再来解开悬念,读者已丧失兴趣,悬念就失去了价值。

例如,《一个包厢服务员的报复》,题目就是悬念,文中写“我”出高价买了一张票欣赏惊险侦探剧《公园谋杀案》,一个包厢服务员为了取得小费,多次殷勤地向我请求服务,因为“我”全身心地关注谁是凶手,于是厌烦地将他斥退。他怎么报复呢?直到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才揭晓。他伸手指着舞台,凑近“我”的耳朵,压低嗓门,深恶痛绝地说:“瞧,那个园丁,他就是凶手!”

除以上七种主要兴波法外,还有阻畅法、张弛法、断续法、疏密法、抑扬法、铺垫法、误会法、意外法、错误法等多种具体兴波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