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波三折”的新课改

“一波三折”的新课改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波三折”的新课改案例6-6 “一波三折”的新课改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某中学在结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实行新课改。最终,该中学的新课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学效果明显好转。拓展阅读三级课程管理的职责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一波三折”的新课改

案例6-6 “一波三折”的新课改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某中学在结合学校自身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实行新课改。学校领导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教师与学生的态度差别极大。教师们通过培训学习后,对教学活动信心满满,非常投入、认真,但学生的反应却令人担忧,学习自觉性不高,成绩也不是很理想。为此,学校领导班子组织全校教职工召开专题研讨会,对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进过研讨学校得出结论,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较好学生身上,在他们的学习常规管理上下一番功夫,并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新举措:①加大作业量,要求家长督促学生作业,并在作业本上签字;②自习时间学生必须都在教室自习,不许去图书馆和其他地方,并由班主任打考勤;③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出详细要求,由教师进行督促、检查。

在这些措施出台后,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了严格执行,短期内效果非常突出,学生的自觉性在教师的督导下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没过多久问题再次出现。由于超负荷的运作,教师和学生都出现了疲惫,学生感到巨大的学习压力、没有任何的自由感,同时晚上睡眠质量不高,常出现失眠;老师们也由于机械化、超额的工作,感觉身心疲倦,不仅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也影响了他们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

面对新问题的出现,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学生中了解具体情况,和老师们沟通交流。于是,学校改变了之前的做法,对之前的措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修改,拿出了新的举措。例如,鼓励学生加大课外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取消强制性的预习、复习要求和家长签字的做法;让每一个学生介绍自己在学习上的做法,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等。最终,该中学的新课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学效果明显好转。

■思考问题

1.该学校新课程改革“一波三折”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2.该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过程,给我们的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什么启示?

3.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拓展阅读

三级课程管理的职责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校课程管理的主要任务

学校是课程管理的重要主体,这是新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学校的地位、权利与责任。所谓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础教育课程的政策文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为实现国家基础教育目标而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的规划、实施、开发、设计和评价的自主管理活动。相对学校教学管理而言,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对学校课程管理显得相对较为陌生,因此有必要对此有更多的认识。

提升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意识。长期以来,我国课程管理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外控式管理,“上级制订课程,学校负责实行”的意识根深蒂固。为了更好地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必须提高课程管理的主体意识、增强课程开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便真正将国家课程标准落到实处。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一方面要通过外在力量(如宣传与培训)来唤醒、培养和建构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者则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主人翁的姿态来看待学校课程的组织、开发及建设。

(1)明确学校课程管理的核心职责。学校课程管理的核心职责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其首要目标是执行国家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需要。学校必须依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合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从而有力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2)建立学校课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基础教育课程不仅对课程目标与课程标准作了重大调整,同时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设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评价等方面赋予学校和教师较大的自主权。针对这种变化,学校原有的教学管理系统不足以满足相应的要求,因而需要建立新的学校课程与学校管理制度。当然,在建立新制度的时候,需要把握一些原则:一是要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保证国家课程的统一性,并配以必修课的教学设施来保证;二是地方课程要突出本土性和区域性,实施形式可以是必修课或选修课;三是校本课程要从学生和社区的需要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修权利,强调多样化和个性化。无论哪一类课程建设,都要以学生和教师为主要服务对象,将学校的现有条件和教师及学生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符合课程建设规律,又具有可延续性和可操作性。

校长与教学管理

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校长的教学领导也是学校教学管理成败的关键。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校长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教学管理是校长管理的工作的核心。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中各种非教育功能的不断膨胀,校长的管理工作日益纷繁复杂,许多校长的时间与精力不得不陷于各种事务性工作之中,也有的校长从思想上认为校长在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作为校长,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真正将教学管理摆到学校管理的中心。

作为学校的教学领导,校长理应是教学专家。校长的教学专家身份既不同于教学理论方面的专家,又不同于某一学科教学的专家(学科教师)。教学理论是校长进行教学领导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校长来说,需要学习、把握和通晓中外各种教学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的改革有较全面的认识,善于运用教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校长要掌握领导和管理教学的主动权,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特别是听课等方式,了解各个教研组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了解各学科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了解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情况,从而对学校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与评价。对于校长自身来说,也有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校长作为学校教学领导的发展,更包括校长作为一名专家型教师的发展。因此,校长不能脱离自己的专业教学实践,应适当地兼授一些课程。当然,对于校长来说,与其亲自授课相比,指导教学可能更能体现其专业角色的特征。校长学习和掌握教学理论,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研究学校教学实际,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领导和指导教学,改进教学,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校长对于教学工作的指导,要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投身教学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指导的时间过程中,校长应坚持教与学相统一的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坚持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问题与讨论

1.你认为校长在提高学校教学和改善课程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2.你认为在学校中应如何进行教师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

3.学校应如何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4.调查一所学校有哪些教学管理制度?哪些是科学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5.试分析课程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