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网络条件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网络条件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对广大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过去,传统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局限在课堂教学,传统校园文化对民族大学生的影响占主导部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艺术感染力,更具时效性。所以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这些负面的信息对民族大学生思想意识造成的不良影响。

石迎春 张立辉 黎万斌 郭 镭

网络作为一个新颖而富有生命力的信息传播媒介,已日益与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同汉族大学生一样,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成长的环境、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思想观念、政治态度、道德风貌、价值取向等方面也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身处网络时代,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的发展和普及,既给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舞台,又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挑战。作为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民族高校,其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机遇,直面挑战,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新的重要阵地,因势利导,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条件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网络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高度的开放性、交互性、广泛性、便捷性和隐匿性特点,赢得了当代大学生的普遍青睐。2000年四川省在做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教育调研报告的时候,发现对网络有兴趣和很感兴趣的占到了73.84%。[1]

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因生活环境所限,自幼对网络知之不多,一旦跨入大学校门后,以年轻人特有的对新事物的敏感,对知识的渴求,而勃发出对网络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网络也越来越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据2003年10月西南民族大学学生处的抽样调查,该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少于2小时的仅占34.7%,介于2~7小时的占46.0%,介于7~14小时的占11.3%,在14小时以上的占5.1%。在调查学生的信息主要来源途径的问题时,电脑网络则占到了39.8%。总之,网络作为一个集信息沟通、学习娱乐为一体的功能强大的现代化信息工具,已成为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对广大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1.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为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工作信息和教育素材

随着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全面实施和高校网络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得互联网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政策文件和工作经验成为可能。

2.网络使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2]

过去,传统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局限在课堂教学,传统校园文化对民族大学生的影响占主导部分。网络作为一种充满时代气息的传播媒体,它的出现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少数民族大学生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可以进行跨时空、跨民族文化传统甚至跨国家的交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网络化的今天,可以更充分地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扬光大,从而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扩大覆盖面提供了便利条件。

3.网络有助于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动态,提高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网上交流可以不见面、不留真实姓名,便于民族大学生大胆地袒露自己的思想,特别是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网帖,从而找出对策,进一步拓宽民族大学生与学校、教师的交流渠道。

4.网络宣传功能的多样化,通过电子信箱、信息公告栏、留言板、BBS、聊天室等,为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网络不但使得跨地区跨时空的交流成为可能,而且网络的交互性又极大地有利于改变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促进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从集中统一的“一刀切”模式,转变为分散的多样化形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从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多媒体并用、生动活泼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从工作周期较长、效果反馈较慢,转变为跨越时空障碍,周期短,见效快。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艺术感染力,更具时效性。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面临的挑战

1.网络信息呈现多元文化的特点,西方价值观内容占了主导地位,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网络阵地构成挑战

尽管计算机网络既不姓社也不姓资,但与网络发展相伴相随的是西方文化的渗透。网络的开放性,既可以给我们民族大学生带来大量新鲜而真实的信息和发达国家的先进观念,但同时也使西方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长驱直入,可能消解我们有价值的应当保留和弘扬的意识形态。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对网络高技术的垄断,推行网络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通过网络大量宣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兜售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人权。青年民族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发展期,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外部社会相异思想的冲击,并与头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观念、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冲突。“目前互联网上英语内容约占90%,法语内容约占5%,而包括中文在内的其他语种内容只占5%。互联网加剧了国际新闻传播的不平等状况,出现了信息强国与信息弱国之间的‘信息位势差’,甚至造成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和文化侵略”[3]。这就意味着发达国家垄断着网上的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网络向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

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量掺杂着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反动言论等内容,民族大学生抵御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据调查,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许多内容与色情有关。虽然黄毒自古以来就已经存在,但可怕的是电脑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而一些自制力较弱,长期生活在偏远闭塞环境中的民族大学生又往往会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刻意地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信息。这些信息造成部分民族大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失去理性思维,迷失方向。所以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这些负面的信息对民族大学生思想意识造成的不良影响。

3.网上巨大的信息量和各类娱乐功能影响了部分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网络以其独特的连接方式和功能使其本身成为一个复杂的缤纷多彩的虚拟社会,不少的民族大学生因好奇心强和网络独特的魅力而沉迷于其中,影响了学习。据笔者在部分网吧的调查发现,在网上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的几乎占上网人次的95%以上,只有个别学生到网上查资料、学知识。部分民族大学生还因无法正视网络的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虚拟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他们把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虚拟社会之中,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容易使其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际关系疏远,耽误学业,基本生活困难,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等不良现象,患上“网络疏离症”“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不利于他们承担本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严重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

这些挑战提醒我们,网络将从根本上改变当代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网络传播的单向性、易逝性、隐蔽性、全球性特点以及网络文化的直接化、形象化会造成信息泛滥,各种信息垃圾会弱化民族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将导致民族大学生中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淡薄。对此,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应回避,而是要主动出击,趋利避害,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这个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在网络条件下加强对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弘扬主旋律,向广大民族大学生传递新世纪的最强音,使他们在网上有自己清醒的选择、思考和判断。

三、网络条件下加强对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上述种种挑战,使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但同时也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乘势而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对此,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主动、积极、超前地应对新的挑战,开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天地。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较之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网络有着更大的吸引力,更快的传递速度和更高的工作效率以及更为广阔的应用范围。但是网络问题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也给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网络文化渗透如何发挥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作用,如何有效地运用网络拓宽领域、增强实效,以及如何利用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民族高校自身的教学、科研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等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民族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优势、人员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对网络的研究、管理、开发和利用,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积极主动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新路子和新机制。

2.正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虽然网络发展迅速,并逐渐渗透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理念、学习方式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现实社会生活,他们对网上信息的鉴别取决于不断接受的教育和积累的经验。所以,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为关键,要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良好氛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对民族大学生进行教育,对历史和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做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帮助他们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和网络道德,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识别信息,分辨信息,选择信息,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3.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网络行为,积极教育民族大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等法规的相关规定,目前建立网站的民族高校都制定了一套校园网管理办法,对于网络管理和及时了解民族大学生动态有很大帮助。这包括校园网管理制度、检查制度、筛选制度、值班制度、汇报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等。通过充分调动校园网络管理中心和各信息板块版主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加强对校园网络的日常管理,保证校园网信息传播的有序性。如对校园网电子公告牌(BBS)采取实名登记,对个人主页的信息发布、传播进行定时监控,及时过滤过时的和不真实的信息,防止信息垃圾、非法信息、骚扰信息及病毒信息的传播,避免在民族大学生中产生消极影响。对违反规定的信息一是及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加以删除、制止,防止进一步扩散。二是对信息发布人及时给予处理,以保护健康信息在校园网上发布,限制非法信息进入校园网,保障校园网络能够正常、健康地运行。同时不断增强民族大学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道德。通过设立层层“关卡”,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输入学校,为民族高校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4.用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占领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

民族高校网站建设是一个高品位文化系统工程,而不仅是校园网络管理者运用相关技术挂几个网页而已。要组织好人力物力,调动起专家学者、编辑人员、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乃至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共同努力,搞好民族高校网站的特色化建设。因此,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建设中。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途径扩展到校园网络上,就是要通过网络传播主流价值文化,发布各种信息,以精彩的动感画面和丰富的内容来吸引民族大学生的参与,并利用网络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以获得他们的信任。在校园网的开发和维护的基础上,积极制作并收集适合民族大学生使用的网络信息。具体可以将党的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输入网络,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流动站”,提供给学生一些与国家、民族或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的讨论;可以在网上开设弘扬民族精神、展示民族风情和习俗的知识板块,传播介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使他们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拓宽视野,增强网络教育艺术感染力;围绕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还可建立相应网页,构筑活跃开阔、积极先进的“思想网”,互动沟通、温馨融洽的“情感网”,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学习网”,及时全面、准确实用的“信息网”,管理规范、科技创新的“技术网”;开展网页制作竞赛,网络道德问题辩论,网上论坛,对重大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形势教育、先进典型宣传,开通民族大学生与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甚至学校领导的交流热线,解答他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把网络武装成为一种重要的宣传工具,成为学校党组织的重要喉舌,成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由此引导当代青年民族大学生在网络中汲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营养,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欣赏民族优秀文化的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自身抵制各种不健康思想的能力。

5.积极建立一支民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兼职队伍

在信息时代,要开展好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养一支既懂政工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高素质政工队伍。面对网络带来的新问题,民族高校可以将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术骨干、班团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研究生等人员的力量凝聚起来,建立一支网上辅导员队伍。同时这支队伍也应努力去研究网络,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去开发适合民族大学生使用的新网站、新软件。只有这支队伍不断地使用并研究网络,才能在新形势、新问题下提出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引导民族大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

[原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9期]

【注释】

[1]殷建中主编:《互联网与大学生》,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页。

[2]黄星榕:《试探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络化》,载《情报探索》2001年第4期。

[3]张昌旭、万晓娟:《网络舆论阵地主动权的掌控》,来源:http://www.cnhubei.com/200503/ca693059.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