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状况分析及其思考

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状况分析及其思考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也可以看作有系统的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活动的起始。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要素的本身就是一种目标、一种高度,进行评价对参与者的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在促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同时完善和发展了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

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状况分析及其思考

黄春荣

一、绪论

以适应应试教育的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考试所评价的往往以记忆与理解为中心,即学生对教师按教学目标传授的知识掌握的情况。这种主要只进行课内知识的评价完全是在极其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的。但是,它的评价结果却被视为学生整体的表征,或是当作学生整个人格价值的表征。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把考试成绩与教学效果等同起来、把考试分数与学生整体价值等同起来。这种小学教育学业成绩单维评价结果及使用模式,必将导致教育目的可能产生异变而带来的种种弊端。以此决定学生的升留取舍,造成师生共同以追求分数为目标的教与学的运行态势。迫使学生步入题海,负担沉重,步履艰难,疲于奔命,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与学生无缘,严重影响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即各方面的素质提高。

二、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回顾

早在战国时代的《礼记·学记》中便记载有对学生管理考核的规定和要求。这也可以看作有系统的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活动的起始。然而当20世纪初期西方兴起了以教育测验形式出现的教育评价运动时,古代中国所萌发的学业成绩评价思想的嫩芽,却因种种原因,未能率先成长起来。

1905年我国废止了承袭已1 300年的封建科举制度,西方教育测量的理论很快就传入了中国,并进而在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中国的教育测量(评价)运动。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理论引进阶段、探索比较阶段(1900—1949—1977年)、理论修订、研究反思阶段(1977—1993年)和理论创新、改革实践阶段(1993— )。

(一)理论引进探索比较阶段

在这一时期的开始,我国引进了西方学业成绩评价理论,并以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量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教育教学中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试图用测量的方法解决。这个时期的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观受泰勒(Tyler,R.W,美国)影响很大,泰勒在对学力测验的研究和教育成就定量化、客观化、标准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由于当时的课程和测验教师都是围绕教科书,以教科书为中心加以编制,测验内容只是要求学生记诵教材的知识内容,因而十分片面。泰勒模式在历史上占据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统治地位之后,开始遭到众多的批评和反对。为使人们注意到学业成绩评价的全部作用,克龙巴赫(Lee J.Cronbach,美国)的观点:学业成绩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育过程之中,对教育决策给予必要的改进,而不是只关心教育过程结束之后目标到达的程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认定苏联的教育就是社会主义教育,此时我国的学业成绩评价,实际上只是以五级分制为代表的苏式成绩考评法。后又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探索过程后,逐渐形成了我国主要对学习者的考试评价。1966年开始的“文革”,原因复杂、背景深刻,原发生在文化教育领域内的不少事件被一些人正好利用,做足了文章。比如张铁生在高考答卷上的“自白”、黄帅的“读书无用论”、“马尾巴功能的故事”等,这些只要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记忆犹新的事件,起因与教育内部日益突出的问题以及在学业成绩评价研究上的种种困惑是分不开的。

(二)理论修订研究反思阶段(1977—1993年)

1977年8月,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会议确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这是时隔11年之后我国再度实行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这一制度的恢复,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研究的发展,它对我国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理论研究的发展提出了需求,提供了动力。学业成绩评价工作得到制度化的保证。由于社会大局的稳定,与前阶段相比,本阶段突出的特点是发展的持续性和研究的社会性、开放性。20世纪80年代末前后,开始了大量教育人才的国际交流,使我们似乎同时看到了过去、现在和将来,原先的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人们彷徨着,思索着,实践着,显然也是在不断地前进着。

(三)理论创新改革实践阶段(1993— )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体系,以保证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概念、作用、功能、类型、标准、模式、基本程序、基本原则、搜集与处理教育评价信息的方法和对评价的再评价的方法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基本上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实践模式。

三、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现状

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国的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构成标准的扩展

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不仅评价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要评价教育活动的过程;不仅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要评价情感、意志、个性、人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发展。现在参加考试的学生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知识整合的能力,将很难在学业成绩检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授之学生于渔,不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将很难教育出优秀的学生。

(二)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素质教育主张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例如定性与定量,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力图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和公正。有一位学生他的数学成绩最后分数和另一位学生差不多,但分析他们解题过程时发现:前者是粗心造成,后者则是由于不懂的原因,一旦试卷难度增加,结果将大不一样。根据这样的了解,接下来的补差方法将采取不一样的方法。

(三)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由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学业成绩评价转变为参与教育教学的教师、学生自身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评价主体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这十分有利于教师、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四)日益注重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

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要素的本身就是一种目标、一种高度,进行评价对参与者的教育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在促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同时完善和发展了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学业成绩评价是一根指挥棒,唯识记的学业成绩评价将导致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注重教育、发展的学业成绩评价将导向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

四、存在问题

(一)学业成绩评价的片面性

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片面性,使人们对教育领域的一系列观念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如很长一段时间的学校教学活动只能算是一系列的灌输活动,只要求知其然,不要求知其所以然的“满堂灌”、不求甚解的大量背书、机械反复地作业操练等。其与“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以影响的有目的的有计划活动”相去甚远。

又如“知识”,人们把追求知识视为高尚,因为它是人类认识的成果、结晶,无疑它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但知识的价值在哪里,什么是最有用的知识,从哪儿获取?本来是很清楚的事情,在传授知识的学校,却弄得糊涂起来,直到20世纪末,通过“素质教育”的提出,才勉强形成了一致的舆论:书本知识的价值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在市场经济中检验和体现。它的获取应该是人类全部感官工作的总和。

还有“学校”,学校也被看作做规矩的地方,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几千年来就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规矩也是框框,弄不好就框死了人的聪明,而且再过一点就变成了牢笼。

(二)学业成绩评价的单一性

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对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顾将近一个世纪我国的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走过的历程:一方面由于以知识本位为核心理念的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在促进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也通过监控产生的质量保证作用,使得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发展是健康的,是符合国民对教育的基本需求的,整个教育系统的运作使受教育者最基本的愿望——获得知识得以较好地实现;另一方面也由于这样的教育评价关注的是知识而不是教育主体的本身,评价要素主要针对学习者,评价方式又强烈地偏重于考试,这样长时间引导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与初衷大相径庭。这些负面效应大致观念和实际两个方面起作用,致使人们某些认识的模糊,也使受教育者人数最众多的中间层面综合素质未得到相应提高。

(三)学业成绩评价影响了学生的素质

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实际导向作用比理论研究时确定的强烈得多,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学业成绩评价,就是以教育测量的形式出现的,留下了考试就是测量的强烈印象。尤其是升学考试,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关注。这大半个世纪的以测验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已经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具有某种特征的读书人和劳动者。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他培养目标直指传统的美德循规蹈矩、个人服从、理想憧憬、知识追求等。他们可能拥有很多知识和技能,尤其在基础方面相当扎实,上学时追求成绩优秀,工作时追求任务的完成,即使有闲暇也不忘提醒自己和要求子女应当珍惜时间。在社会生活里,他们推崇勤奋刻苦、规矩自律、清心寡欲,长期以来这些是作为优秀品质加以弘扬的。不过当国门打开,把世界拉近到眼前,人人都可以进行比对思考时,这些优秀品质的缺陷也由于太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暴露了出来。

五、原因分析

(一)社会发展对人们观念的影响

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应该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由于历史的沿革加之“文革”的影响,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理论在实际应用上长期明显地偏向对考试的研究。而对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更应是大量日常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道理,则是极为忽视的。其与克龙巴赫的观点:“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育过程之中,对教育决策给予必要的改进,而不是只关心教育过程结束之后目标到达的程度”恰恰相背离。将分数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的理念一度充斥校园甚至整个社会,这是教育评价过于侧重考试带来的最坏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学生、教师、家长还是校长;无论是教育机构、大中院校、用人单位还是人才市场,在涉及教育质量、能力判断、价值取向等方面,关心分数的程度几乎高于一切。比如高校的录取方式在公众期待中就表现出了“最公平”的姿态——以高考的成绩——考分为准。上下差一分考进的学校或许优劣迥异或者甚至是进与不进的落差,难怪会有那种“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说法。其实“分,分,教师的命根”实际上也可以套用,因为对教师的考核要看年级统考的成绩,对学校的评估也要看校际统考的成绩,而此类考核和评估直接关系着相关方面的利益。各层次的人们陷入了围着分数转的怪圈。那么,为分数拼搏,为分数走“后门”,为分数自杀等现象的出现就见怪不怪了。曾记得我系统某学校有个五年级的学生,因为升学考试没达到理想分数受到父母责怪,就去跳了河。而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这样的事例,怎能不令我们痛心疾首,又怎能不令我们深刻反思呢?

由此可见,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确实是一根指挥棒。指挥棒稍有偏差,其危害大过洪水猛兽。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二)学业成绩评价侧重于知识考试

适应应试教育的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成绩,非常着重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掌握,忽视与掌握知识相关的诸种能力的考核,结果使学生的能力状况在考试成绩中得不到正确的反映,迫使广大学生单纯追求对具体知识的占有,因而限制了学生智力结构的整体发展。

适应应试教育的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单纯采用闭卷式笔试;在试题编制上,要求复述书本和教师讲授内容的说明题;在试卷评阅上,总是按照与某一种答案的一致程度来确定答卷的优劣。这种做法是以某种顺从为前提,否则,就可能受到减分的惩罚。从而对学生学科智力发展人为制造了严重障碍,压抑或限制了学生创造力和特长的发展与发挥。

适应应试教育的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在成绩使用上,常把分数看得特别重,甚至把它绝对化。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是以分数为依据,对学生进行优劣关系的排序,并以此决定学生的升留取舍,造成师生共同以追求分数为目标的教与学的运行态势。迫使学生步入题海,负担沉重,步履艰难,疲于奔命,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与学生无缘,严重影响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及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方向的,这是遵循历史的必然。全面发展作为人的发展的必然,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过程中。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社会要求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性。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就业状况显著差异性的特点,决定、扩大和强化了教育目的选拔内容,抑制和弱化了教育目的的发展方向和基础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的功能,结果是超水平发挥教育的选拔功能,学校教育一切围绕着选拔,从而使我国的教育目的发生了异变,并且一直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异变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危害。当然,这也不是我国的独有现象,“许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教育强调了一种选拔功能,教师与行政人员的许多精力都用于确定在教育计划的每个重要阶段应淘汰的学生,由于教育目的被扭曲而使百分制的使用问题十分突出。百分制本身如同等级制一样不存在什么问题。科学地说,人们要告别的是单维评价模式,而不是百分制。当然,告别百分制也有利于人们对学业成绩评价模式及方法改革的新思考、新探索。当然,这种方法并不影响百分制在选拔考试中的继续运用,但也有个改革的问题。

六、思考

(一)学业教育评价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理念

由于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指导思想尚未从“升学选拔的尺度”上完全转变过来,“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为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而评价”虽成共识却远未成为大多数人的实践活动。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如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与教育一样存在着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问题,如对学生个体素质的测评仍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方面的测评,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手段。

还有,各种教育评价指标的设计形式差异很大,还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操作有困难。而且体系过于庞杂,有一种这要评那也要评的冲动,影响了教育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倡导的对学生的评价是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不仅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要合理解释和利用考试的结果,减轻学生们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未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力,包括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感情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新课程的学科目标中除了“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求关注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不把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重视过程评价,采用开放式的质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学业教育评价要与自然、社会科学相融合

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方向的,这是遵循历史的必然。全面发展作为人的发展的必然,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过程中。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社会要求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性。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就业状况显著差异性的特点,决定、扩大和强化了教育目的选拔内容,抑制和弱化了教育目的的发展方向和基础教育为提高全民素质的功能,结果是超水平发挥教育的选拔功能,学校教育一切围绕着选拔,从而使我国的教育目的发生了异变,并且一直没有真正认识到这种异变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危害。

总而言之,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于养成学生合作的精神,发展与人合作的技巧。评价不仅有终结性、测试性评价,也要有形成性、非测试性评价;评价的内容不仅有对知识与技能的检测,也应有对过程和方法的评价,还应有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评价;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通过评价,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给学生提供反馈,鼓励和帮助学生增强信心,调整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不断进步;通过评价,可向家长提供学生有关学生学习、进步的信息,学校、家庭的互相支持,促进学生的进步;通过评价,可向教师提供综合信息,随时改进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三)学业教育评价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

当前,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看,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技术,都有了本质性的变革。小学教育学业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改变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改变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状态,重建学校文化。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消极的方式所控制,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要为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要方法多样,探索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另外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完全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应是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及受教育者本人的共同责任。小学教育学业成绩评价的高低不单是某一方的责任。因为教育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受经济的制约,但同时又可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学生成绩的好坏同样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社会的大环境、家庭教育、父母素质、遗传基因、经济条件、学校教育、教师素质,还取决于学生本人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专职人员,因此学校、教师起主导作用。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各个环节都要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形成合力,这才是学生健康、和谐、协调发展和成长的优良环境。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七、结论

综上所述,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这种制度奖励强者、幸运者和顺从者,而责备和惩罚不幸者、迟钝者、不能适应环境以及那些与众不同和感到与众不同的人们。”这种学业成绩单维评价模式“牺牲了学生真正的成长与发展”。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实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和学会生活,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实施科学的小学教育学业评价是一个重要保证,它很值得我们一起来关心、研究。

(作者系崇明县长江小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