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的实施与评价

中小学教育实验研究的实施与评价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行一项教育实验研究,在确定了设计方案,制订出实验计划后,只是完成了实验的准备工作。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实验研究中,实验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确保实验结果客观地反映教育过程的规律。贯彻客观性原则要注意以下要求。一项系统的教育实验研究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作才能完成。学校教育实验研究的领导机构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和学校行政部门三方人员共同组成。

进行一项教育实验研究,在确定了设计方案,制订出实验计划后,只是完成了实验的准备工作。具体的实施工作还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安排,形成实验研究成果并对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实验过程,严格地按照实验方案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实验,消除实施过程中的随意性。贯彻科学性原则要注意以下要求。

(1)要科学地实施实验处理

对于实验设计中所规定的实验处理,要按照具体的操作方式在实施阶段科学、准确地落实,实施过程中不能任意改动或增减。

(2)要科学地安排实验时间

在实验设计中,一般都对实验所用的时间做了明确的规定,这里的时间有两个含义:一是实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总量;二是进行每一个实验步骤的具体时间。所需的时间总量不能随意延长或缩短,要按计划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的具体时间也应按规定加以严格的控制。总之,在时间上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是保证实验研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3)要科学地运用各种测量方法

标准化的测验都规定了测验的程序和方法,对实验的程序和指导语都有具体的规定,运用时应该按照规定进行测量。对于自编的测验题目,也应该按一定的规范编制和实施。

总之,实验研究的科学性既反映了实验人员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研究者的职业道德,研究过程中应充分注意遵循科学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实验研究中,实验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确保实验结果客观地反映教育过程的规律。贯彻客观性原则要注意以下要求。

(1)要正确对待实验结果

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研究者正确地对待研究的结果,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

(2)要客观地观察被试的各种表现

在研究过程中,对于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方面内容,无论是否有利于研究者观点的内容,都应该认真地观察,以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3)要客观详细地记录各种数据

数据是说明实验结果的重要依据,实验中必须按照实验目的,客观地做好各种记录。记录的内容一定要符合研究过程的实际,准确地记录各种情况。

3.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要创造性地执行方案。任何研究方案都不一定是完美的,在实施过程中,实验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进行一些具体的操作。

创造性并不等于随意发挥,而是在遵循实验研究基本程序的前提下,发挥实验者本人的主观能动性。许多成功的实验研究都表明,只有研究的设计者和研究人员共同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取得实验研究的成功。

一项系统的教育实验研究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在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要建立实验研究的组织,协调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切实保证实验研究方案的落实。

1.建立教育实验领导机构

学校教育实验研究的领导机构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和学校行政部门三方人员共同组成。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规划管理和对实验研究的政策、制度等支持,以保证各项实验措施的落实;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技术指导,或直接参与实验研究;学校负责协调各方人员的活动安排以及具体组织实验方案的实施。

2.建立教育实验研究机构

为了对实验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还应成立实验的研究机构。研究机构的任务是具体地设计、组织、落实实验研究计划,负责理论上的研究和论证,实践上的实施和协调。研究机构的组成包括专门的理论工作者、负责教学或实验工作的学校领导、主要的实验教师

3.组织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

实验教师是落实具体实验措施的关键,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是实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习与实验有关的理论资料;第二,深入学习和研究实验方案,领会实验研究设计的实质和具体实施方法;第三,熟悉实验的具体操作程序,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操作方法和技术等。

掌握充分的资料是研究者论证实验假设的依据。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收集与实验研究目标任务有关的各种资料,并及时地进行整理。

1.收集资料的一般方法

(1)收集各种原始资料

如前测验成绩资料、学生平时作业、学生作品、学生活动的音像图片资料等。收集这些资料时要注意资料的真实性。

(2)观察

即直接观察处于实验研究中的对象的各种表现记载资料。收集这类资料时要注意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即保证观察过程的科学规范性。

(3)问卷与访谈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式获取资料。

(4)测查各项指标

研究中根据实验方案要求进行的各项阶段性检测和终结性检测得到相应资料。

(5)记录实验日志

研究人员在实验研究中,每天根据实验要求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的连续细致的记录,是获取研究资料的重要方法。

2.整理资料的主要方法

实验研究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整理资料。

(1)初审、精选和补救

研究者要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审理资料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

首先,要对资料进行筛选,对平时积累的资料要定期进行初审,审查资料获取途径的科学性、资料本身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去掉一些无效或重复的资料,精选有价值的,值得保留的资料内容。最后,对于计划中需要收集的资料,发现还未收到的,就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及时补上所需资料。在较长周期的实验中,实验研究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做好阶段性资料的收集和补救工作,如果时间过去很久以后再补救资料,就会影响资料的真实性。因此,在实验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审查、选择和补救工作。

(2)分类归档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要按照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所提出的研究假设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并随时将资料按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归档,为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提供方便。在分类归档时,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时间的纵向维度或研究目标任务的横向维度进行分类归档,也可以纵横交错进行分类归档,也可以按照资料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归档,等等。如果是数据资料,还要在对数据进行准确性和完整性检查的基础上,编制统计表或者绘制统计图,有利于对数据进行更加直观、清晰的比较和分析。

(3)及时进行总结

在一项周期比较长的实验研究中,研究人员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和终结。阶段性总结是按照实验规划中的阶段性目标任务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可以是全面的总结,也可以是分专题的总结,目的是及时了解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在实验的后期要进行终结性总结,得出实验研究的最后结果。

在对实验资料进行初步归类整理的基础上,还必须对资料进行分析,从理论上对实验结果加以总结和解释。资料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详细论述见第八章)。

撰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研究工作的最后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将实验研究的结果以书面语言的形式反映出来,便于汇报交流。

研究者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对实验研究的全过程进行了仔细回顾,进一步理清和熟悉了研究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思考和发现新问题和提升研究者的研究能力。通过用语言文字对实验研究过程、结果和成果的表述,可以锻炼研究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附录等内容组成部分。

教育实验科学水平的评价是对教育实验的再研究,评价的核心问题是评价活动和评价标准的合理性。

根据教育实验过程所涉及的对象,将教育实验评价的范围分为三个领域。

1.目标评价

目标评价是教育实验过程评价的基础和起点,教育实验的目标决定着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教育实验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教育实验水平的价值判断进行评价

价值效应是一个教育实验能否生存和发展以及能否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的首要问题。它规范、调节着研究者对教育实验的理解、取舍与设计,同时影响着教育实验体系的表达方式和风格,是构成研究者进行教育实验的动力因素。

因此,价值判断是一个教育实验科学水平的首要检验标准。评价过程中,既要对教育实验选题的价值效益进行评价,又要评价实验者所掌握的价值标准。

(2)对教育实验假设的科学性分析

实验假设是根据已有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是教育实验的理论构想,是教育实验进行科学探索的关键和基础。

假设的形成,一方面,要以一定的经验事实为基础,要有对研究课题现状的清晰了解,有对掌握材料的分析;另一方面,要以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为依据,并遵循科学方法论和一定的逻辑原则,一是要考察研究理论的实践基础,二是要考察理论基础的科学性、严谨性。教育实验越具有探索性就越需要强调理论的指导,强调提供事实的可靠性

(3)对教育实验目标的可操作性进行评价

教育实验的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要能够通过教育实验加以检验证明。

2.过程评价

这是对教育实验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进行的评价。

教育实验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这是一个相对稳定有序的系统结构。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决定教育实验过程评价的基本内容。

其一,准备阶段的一般程序包括构建实验的理论框架;选择被试及形成被试组;确定控制的无关变量,及控制方法;确定实验设计的类型并形成实验方案。

准备阶段的评价内容有教育实验理论构思的合理性评价,教育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及效度水平评价。

其二,实施阶段的一般程序是实施方案并收集资料数据。评价内容是对教育实验数据资料收集与分析的科学性评价。

其三,总结阶段的一般程序是分析研究结果,形成结论并撰写实验报告(进行重复性实验或扩大实验)。评价内容是对教育实验总结的可靠性及报告撰写的规范性评价。

3.成果评价

这是对教育实验效益的价值判断。成果评价的内容取决于教育实验成果的界定及成果的基本构成形态。

教育实验成果是指某一研究课题通过实验研究取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效果。教育实验成果不仅具有物化的形态,表现出较强的现实性、实践性,而且也具有非物化的形态,表现出较强的理论性、学术性和创新性。

其一,理论研究成果的评价主要考察点有:所依据的历史和现实材料的全面充分性和客观性;能否付诸实践、指导实践的现实性;理论分析着眼点的正确性;是否有新的研究思路、视角和方法;概念的准确性和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性。总之,要对理论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进行评价。

其二,实践研究成果的评价项目有: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方法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评价);课程内容和结构改革(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管理水平评价)等。评价既要强调有价值的理论构思,又要关注资料提出的说服力的解释。

总之,由于教育实验自身的复杂性以及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特点,有的成果(如学生学习能力或品行的改变)很难论证是某个教育实验的结果,需要实验者和评价者持科学客观的态度。此外,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教育过程周期长、效果的迟效性所决定,教育实验的追踪评价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1.含义

评价指标体系是体现实验目标的客观的具体可测的一组指标,是关于被评价对象的全部因素的集合。

在教育实验中,将评价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或水平,每个层次或水平即为层次目标。评价指标是目标的一个方面的规定,是具体的、可测量的、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目标。

2.意义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保证教育实验评价的基础,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能较好的保证评价工作客观、准确、全面和有效,防止评价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化对实验理论、实验特色的认识的过程。

3.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

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含三个层次:评价总目标→次级目标→指标。

总目标是实验者所期待的目的,它很大程度上是在概念化的术语中被确定的,是难以直接测量的。

次级目标是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特质,有所具体化。

指标实际上是行为目标,在操作上用具体的行为词语下定义,可以直接进行测量。

4.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建立评级指标体系是为了解决评价的标准问题。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应具有以下特性。

第一,内容上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即指标必须与目的要求相符合。

第二,结构上的完备性与独立性。指标体系的上下层之间是一种充分的、必要的构成关系;同一层次的指标之间是并列关系,各指标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包容关系,每个指标都能独立地提供信息。

第三,操作上的可比性和可测性。

5.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第一,对实验目标进行分析。

第二,了解编制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程序。实验目标分解,确定一级、二级指标→转换为可操作的语言(形成三级指标)→筛选评价指标体系的主项目→筛选评价指标体系的次项目→检验修改项目,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检验指标体系。

第四,要使评价指标有个性特点。

第一,有较为明确具体的理论假说。一个好的教育实验,其假说一定要明确而具体,形成较为完整的结构。假说中应包括:①表明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指导思想;②为实现研究目的而实施改革的内容、措施及创设条件;③实验研究的战略规划;④实验研究的预想效果。

第二,有合理的控制。一方面,既要实施一定的控制,又要保证正常的教育活动,保证受教育者身心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要合理地控制无关变量。

第三,实验的设计规范。

第四,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即教育实验既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又能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创新,形成特色。

1.什么是教育实验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它们分别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中小学常用的教育实验研究设计类型有哪些?怎样使用和评价它们?

4.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5.教育实验评价的内容和范围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