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彰显时代特色,突出国际意识教育内容

彰显时代特色,突出国际意识教育内容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养和教育各民族学生对各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自觉地维护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坚决反对各种制造民族矛盾、煽动国家分裂的言论和行为。因此,生态意识教育必然是在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彰显时代特色,突出国际意识教育内容

1.国家主权观教育。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无论是商品还是技术,无论是资本还是人才都似乎正朝着一个可以超越国境的、实现全世界大流动的时代迈进。但安东尼·D.史密斯却在其《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提出“在世界日益一体化和相互联系愈加密切的时刻,在族群和民族之间的壁垒正在消失且日渐成为不合时宜的东西的时候,为什么族裔冲突和民族主义会再次出现”[23]的问题。显然,经济全球化并没有解决民族问题,反而更为突显。主要表现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产生的民族问题。他们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对别国进行武装干预,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分化”,他们打着“人权”“民主”的旗号干涉他国内政,等等。这一系列严峻的国际形势,昭示着爱国主义教育仍然要从世界的范围、从国际的角度来加强主权教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大民族,只要还没有民族独立,历史地看,就甚至不能严肃地讨论任何内政问题”,“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24]。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政治风波后,面临对中国“制裁”的压力,指出:“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要中国乞求,办不到。哪怕是拖一百年,中国人也不会乞求取消制裁。如果中国不尊重自己,中国就站不住。国格没有了,关系太大了。”[25]民族院校大学生由于来自民族地区,因而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松对他们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进行“西化”“分化”。因此,在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行构建时,必须强调主权观教育的内容,以让各民族学生认清严峻的国际形势,更自觉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开展国家主权观教育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观。培养和教育各民族学生对各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自觉地维护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坚决反对各种制造民族矛盾、煽动国家分裂的言论和行为。②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观。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所决定的,是一个国家的主权和内政,绝不容许他国插手和干涉。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各民族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独立,通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是最适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的社会制度。因此,要教育和培养各族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自觉地抵制和反对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图谋,维护国家主权。③开放包容的国家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经济互相依存度也越来越高,产业分工和相互协作机制产生,这就对传统的国家意识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要教育和培养各民族学生树立开放包容的国家观,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及发展现实,树立平等理性的国际竞争与合作观。

2.生态意识教育。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得生态意识的教育成为国际性的问题。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换句话说,所谓的生态意识,就是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观点、看法。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文明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人类社会也陷入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困境,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和挑战。为此各国纷纷出台相关的条款,保护环境。我国也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高校大学生是全社会政治素养、文化层次最高,未来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角,理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而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所来自的边远地区,有着美丽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宝贵的不能再生的财富。因此,在校期间对其进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风貌和自然资源方面的生态意识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以带动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生态意识教育必然是在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注释】

[1]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64.

[2]潘龙海,郎毅怀,田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通论[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91-92.

[3]宗慧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月刊:下半月,2011(2):86.

[4]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论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1.

[5]江泽民.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N].光明日报,1996-10-10.

[6]赵馥洁,段建海,董小龙.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60.

[7]曾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创新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135.

[8]江泽民.论“三个代表”[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0.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7.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7.

[11]毛泽东.在接见西藏国庆观礼团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54-06-29.

[12]熊建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31.

[13]敏浩(金炳镐).论民族意识[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2):28.

[14]赵馥洁,段建海,董小龙.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145-147.

[15]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363.

[16]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58.

[17]江泽民.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N].光明日报,1996-10-10.

[18]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1994-09-06.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2133.

[20]邹日新,阙贵频.构建有特色的民族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体系[J].思想教育研究,2003(11):40.

[2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78.

[22]吴仕民.在2009年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2009-07-21.

[23][英]安东尼·D.史密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2.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60-261.

[2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1-3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