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导与探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引导与探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应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创设一些激疑性、诱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造成“心求通而未得”的教学境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究学习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接受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提出质疑,通过教师的提示点拨、交流讨论而共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教师的提示点拨要适时适度,要“点”在学生似懂非懂处,“拨”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处。

引导与探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余于华

引导与探究英语教学法以孔子的启发式和布鲁纳的发现法以及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变“教我学”为“我会学”、“要我学”为“我要学”,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激疑——自主与合作探究——质疑并解决问题——拓展提升”为主线,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点拨为主导。

一、激疑——以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激疑,即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学习情境。教师应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创设一些激疑性、诱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造成“心求通而未得”的教学境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然,设疑也可以是由学生自己提问。波利亚认为“对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老师应坚持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怎样提出问题,从而为“自主探究学习”作心理与智能的准备。

我们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但不是放任学生无序发展。一味强调由学生自由探究和发现,最终必演变成学习上的放任自流,引起教学上的混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明确“这堂课我要学什么”、“我想发现什么”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解决问题的迫切心理,让学生在“我要学习”意识的强烈驱动下,自觉主动的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例如,在复习一般现在时的基本用法时,可以先让学生看一则选自《环球时报》的新闻:

What hasn’t happened in the past is a former FBI agent that is charged with colluding(串通)with the wise guys in a murder.That doesn’t happen and that’s shocking.(过去还从来没有发生过联邦调查局的退休特工被指控同一些自以为聪明的家伙一起参与谋杀的事。这可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简直匪夷所思。)

让学生尝试翻译这段话。这时,大多数学生都会对划线部分的意思感到困惑:这件事到底有没有发生?带着这个疑问,学生也就基本明确这堂课“我要学什么”了。

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既要努力营造一种愉快而浓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喜爱学习,又要以真挚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去感染、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通过语言描绘、表演、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讨论、竞赛、辩论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激疑。例如,在学习人教版《Sounds of the World》时,可以让学生听几段来自五大洲,风格各异的音乐,在同学们的踊跃猜测中导入新课。学习《The world around us》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一段动物世界的剪辑。画面中动物之间或相互追逐残杀的惊心动魄,或和平共处的祥和,或遭受人类无情杀戮的凄惨,都可以深深地感染学生,使学生提出质疑:世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动物才那么美好,为什么人不可以和它们和谐相处呢?

渊博的专业或社会知识、独到而精辟的见解和睿智幽默的语言往往能在渲染课堂气氛方面起到显著的效果。例如,学习《Merchant Of Venice》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对现代英语的贡献、他的十四行诗、四大喜剧、四大悲剧等。

二、自主与合作探究——让学习的责任真正的从老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所谓探究,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教学内容,从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现代教育理论强调,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和条件,通过学生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收集反馈信息,然后加以启发引导。当学生思维断裂时,要引导衔接;当学生思维散乱时,要帮其梳理;当学生思维堵塞时,要进行疏导;当学生思维模糊时,要适当点拨。

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或任务去探究,或由能力较强的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讨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学习《Under the Volcano》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my uncle作为一位科学家和朋友在面临生死危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学习《No Smoking》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讨论抽烟的害处。

探究学习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接受学习。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并不一定是矛盾的。只要呈现的言语材料能够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或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并且学生具有内部学习动机和意义学习的意向,接受学习也完全可以产生有意义的过程和结果,即接受学习也可以是有意义的,而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中,学生要经过积极思考,才能在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建立非人为的有机联系,而这个过程便有学生的能动作用,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探究的因素或体现出一定的探究性。所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也应该被视为探究教学的模式之一并且得到广泛应用。对要学习的内容,教师该引的引,该问的问,该点的点,该讲的讲,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掌握。

三、质疑——在学生的质疑和教师的点拨中解决问题

通过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提出质疑,通过教师的提示点拨、交流讨论而共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适时适度地点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的提示点拨要适时适度,要“点”在学生似懂非懂处,“拨”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处。例如,非谓语动词是大多数学生畏惧的一个语法难点,其实,只要老师能点在“非谓语动词”即“动词不作谓语”上,学生就不难理解非谓语动词就是用动词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表语、同位语、补足语等谓语之外的成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引导质疑这一过程就显得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之处,故意地顺着学生的思维定势弄出错误来,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摆出理由据理力争,最终让老师这个“权威”认输。这种与“权威”争论的过程,既是学生再现和论证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精神。例如,我在讲“such...as...”与“such...that...”的区别时,就故意说“He is such a good teacher that we all like.”这时,基础较好又细心的同学就会尖叫着说“老师,你错了。”然后我就假装糊涂和他(她)辩,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和学生一同研究“He is such a good teacher that we all like him.”和“He is such a good teacher as we all like.”的区别。

四、拓展提升——通过迁移性练习,变知识为能力,向新知识延伸拓展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这些知识来完成各种任务。教师应精心设计有梯度的、开放性、迁移性、发散性的练习,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时整理、归纳有关知识,使之系统化。在对所学知识和旧知识综合的同时,更要向新知识有所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向更深更高的境界迈进。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再发现问题,为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夯实基础。例如,学习《Great Women》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仿写一篇关于著名的英国动物生态学家珍妮-古道尔的简介。再如,归纳祈使句的用法时,老师可以在学生知道了用加助动词do的办法对祈使句进行强调后,设置问题“怎样对否定的祈使句进行强调”,然后让他们区别“Don’t you forget it?”和“Don’t you forget it!”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出可以通过在Don’t后面加主语you来对否定的祈使句进行强调。

富兰克林说过“Tell me,I will forget; Show me,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I will learn.”《荀子·儒效篇》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引导与探究英语教学法”围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能丰富课堂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而且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胡勇健.高中数学(新课程)自主探索的理论与实践

3.孔祥田.探索性学习与其它学习模式的比较

4.靳玉乐.探究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

5.高洪德.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商务印书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