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化条件下的教学投入

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化条件下的教学投入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办学格局。民办高等教育与公立高等教育的差别是制度的安排,主要是举办和投资的主体不同。公共财政补助民办教育将通过温州市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和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资金两种方式实现。

二、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化条件下的教学投入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得益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办学格局。民办高校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经费的来源有如下几个渠道:主要是学历教育的学生学费收入、住宿费收入,其次是校内外各种培训的社会服务收入和校办企业收入,再次是举办单位的法人投入,第四是银行贷款,第五是少量的政府补助收入,还有个别的社会捐助。但就其总体而言,经费来源相对单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和公办高校平等、规范的经济政策环境并没有建立起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运作机制在许多方面没有得到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中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以及许多政策对民办高等教育采取的是“歧视”政策。因此,必须优化对民办教育投资的政策环境。

(一)多元化筹措办学经费

多元化筹措民办高等教育资金的基本思路是:打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国内外市场,政府、市场(社会、企事业单位、个人)、公益性投入以及民办高校自身四大投入主体共同为经费来源贡献力量,从而在整个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制度上较好地解决经费不足以及因经费问题引起的各种矛盾。政府应给予民办高等学校必要的财政资助与政策扶持,激励社会各界的捐赠投入,引导企业和个人投资,规定民办高校的收费标准。

1.政府投入与政策支持。

民办高等教育与公立高等教育的差别是制度的安排,主要是举办和投资的主体不同。制度安排的差异决定了民办高校主要通过民间资金举办并依靠学费运作,公办学校则主要由政府举办并依靠政府维持。事实上民办高校的发展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因为她和公立高校一样具有公益性,其逻辑是民办教育也应当像公办高校一样获得政府的资助和支持。

我国政府目前除提供一定的土地使用优惠、事业收入等税费减免外,很少提供直接的财政资助,且资助的经费在其经费来源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可以理解,政府教育经费有限,单纯地资助公办教育已捉襟见肘,依靠政府直接资助民办高等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资助更多的应是政策上的扶持,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如在政治待遇上,政府要切实解决民办高校的学生待遇(如半价火车票、助学贷款、报考公务员、毕业生就业)、教师待遇(如工作业绩的政府评奖、人才的流动、科研基金申请、教师的人事档案保管和养老保险金缴纳)、干部待遇(如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能否参加组织部组织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等方面政策措施,在民办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即产权上明确界定,赋予民办高校自主性空间,赋予民办高校公平的招生录取政策等。

2011年底,温州出台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借助温州教育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探索组建由国资引导、民资参与的教育担保公司,为民办学校提供贷款担保等服务。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民办学校提供用于扩大和改善办学条件为目的的信贷支持。根据政策,学校学费收费权和知识产权可作质押;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学校非教学设施可用作抵押,登记为企业法人的民办学校,学校设施可作抵押。该政策探索教育信托投资,支持民办学校依照国家规定利用捐赠资金和办学结余设立教育基金,通过专业基金运营机构运作,实现保值增值,收益用于学校发展;鼓励登记为企业法人的民办学校探索创建教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教育产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建立民办学校低息贷款政策,支持民办学校融资。对于办学规范、信誉良好的民办学校,当地政府可建立贴息贷款机制。公共财政补助民办教育将通过温州市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和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资金两种方式实现。自2011学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温州市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民办教育各项财政扶持项目支出。各县(市、区)也要参照公办学校经费拨款水平,结合民办教育规模,设立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加大民办教育财政奖补力度。该市坚持公办、民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的原则,取得相应教师任职资格、参加人事代理并从事相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民办学校教师,均按公办学校教师标准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

2.社会捐资。

一般来说,富有的个人是个别民办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然而,我们目前是没钱人才办教育,穷人办教育,富人投资企业,企业做大了找个母体公办高校,直接办民办本科——独立学院,少奋斗十年,并有强烈的营利企图。我们的富豪有捐赠义务教育的,但很少捐赠给高等教育,更少捐赠给个人办的私立高校,因为考虑个人资金风险。而国外高校则不然,有一个强健而稳定的捐赠系统。美国私立大学所依赖的捐赠人市场主要有三个:基金会、企业和个人。笔者建议有捐赠意图和树立社会形象的有关企业建立起类似日本和韩国的教育财团,在挖掘企业更大的捐赠潜力的同时,和民办高校可以互惠互利。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的捐赠明显高于低教育的人群。在美国,“1991年将近90%的捐赠者受过大学教育”[3]。对比我国内地和香港私立教育捐赠事业可知,香港有李嘉诚,而内地却少有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人捐赠民办高校。受访专家就此认为:内地当代富翁少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享受其好处,自然不愿掏腰包。中国的捐赠没有相关优惠政策,无法激励潜在捐赠人的慈善义举,致使很多民办高校便不去争取这一笔笔可观的捐赠经费。

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先从有计划地“经常性小额捐助”开始筹划募集,再学做重大捐赠,形成年度捐赠,由此演化出新的内在规则;进而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再由国家出面制定出相应的捐赠免税制度,逐步促成社会各个阶层捐赠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风气。当然,不管想获得何种捐赠,各层各级民办高校都还是得从自身出发,要想“他救必先自救”,也就是以改善自身的办学质量和知名度为前提。只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才能在捐赠市场上获得瞩目,才有获得更多捐资的机会。

表1 美国大学捐助基金总量排名榜

img71

3.学费。

从某种程度上说,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个人预期就业机会增多,预期收入也会增加,因而“越是享受较高教育的人越要根据所受教育的多少缴纳一部分学费,以补偿社会为他们所支付的费用”[4]。但是,毕竟高等教育产品服务不是纯粹的消费品,其功能和价值在于传递文化知识和社会价值准则,以提高人的素质,使社会更加稳定和民主。如此看来,高等教育除了个人和家庭收益外,社会全体成员当然是受益者。根据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社会全体成员均应支付教育经费。整个教育的投入应当从个别家庭的投资转变为整个社会全体家庭的投资,民办高等教育自然也不例外。

家庭以学费形式投入民办高等教育中时,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收费不规范。这一问题若不能较好地解决,不仅影响了全体家庭投资教育的积极性,更影响了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源。有学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科学成本核算。政府在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中设定好民办高等教育学费的某一上限后,可由各民办高校根据市场对其需求程度、对其所设专业科目的需要程度以及需求价格弹性来制定适合的服务价格。这不仅是对市场机制的遵循,更是对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尊重。

4.多样化的融资新渠道。

公益事业的多元投资举办己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形势之所趋,而且一般认为教育消费的社会溢出效应为正,也就是全社会都在消费教育的过程或结果中受益。因此,秉着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解决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长期短缺的问题,需要调动全社会资源投入,共同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目前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私立高等教育都多方采用了适合自己的筹资渠道和方式,其中有不少经过改良可以拿来拓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渠道。

(1)销售服务收入。

虽然社会服务与销售收入的范围很广,但据上文分析,各国的统计口径还是不尽相同,大致包括三部分:教育活动收入(即一些诸如宿舍、食堂、小卖部、浴室等辅助设施与设备经营业务的所得)、附属医院收入、附属企业收入(类似经营旅店、校办工厂、场地出租、房地产等的创收)。在普及型私立高等教育的美国、日本以及双轨型私立高等教育的韩国,其教育经费10%以上几乎都来自这类销售与服务的收入。因此,借鉴国外私立高校获得社会服务与销售收入的经验,对于我国民办高校自求发展、拓宽教育经费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股份制形式。

以股份制这种资本市场上较为成熟的融资方式为民办高等教育资本增值,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而且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资本运作实践中也有很好的例证。说到用股份制形式办学筹资,有必要谈谈广东省第一家民办高校——私立华联大学,也是我国创办较早的民办高校。私立华联大学是广州市部分高校离退休教授及教育工作者以知识投入、智力奉献为主的集体智慧、集体劳动成果的积累而形成的、知识经济型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它的全部资产是由知识投入和私人集资入股组成,以知识投入为主导,股权结构为30%的法人基金股、25%的创办人股、45%的普通股(即社会股)[5],而且学校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将所有收入全部用于了发展学校教育事业,属于非营利的民办教育单位。有条件的民办高校可予以效仿,以调动创办者和参与学校创建、发展的工作者的积极性,为自己学校的发展共同承担责任。另外,通过向社会投放普通股,即可以使个人或企业来参股,以积聚社会闲散资金投入教育事业。

(3)高等教育政策性银行。

民办高等教育在筹措经费时,除了政府、个人和企业以直接形式投入外,“不以营利为目标和有偿性要求”[6]的政策性金融也是筹资的上佳选择,而且亟须加快建设政策性金融机制。政策性金融资金筹集的思路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性银行,为各类高等教育全面提供政策性金融资助。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也只是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从性质上讲,政策性银行毕竟不是商业银行,不需要承担广泛的金融业务,只在专门贯彻政府的某些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从事在特定业务领域内的融资活动,以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因此,在高等教育经费普遍匮乏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建立健全专业性较强的高等教育政策性银行是十分必要的。

(4)教育债券。

采用政策性金融筹集资金的又一思路,就是发行由政府担保的教育金融债券。“发行教育债券是一种兼顾或依靠财政和社会两个方面,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良好策略。”[7]的确,教育债券不仅是国家出面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方式,也是购买者对未来教育投入的储备。

案例:

美伊州发行大学教育储蓄债券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重视教育,他提出了不少加强教育的措施,包括提出在全美逐渐普及高中后二年制教育。这意味着把过去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提高到大学预科水平。伊利诺伊州(下称“伊州”)现任州长艾德加也很重视教育。1997年,他提出了筹措6亿美元教育经费的法案,虽几经周折,但最后州议会还是通过了。为响应联邦政府逐渐普及高中后二年制教育的倡议,增加伊州公民上大学的机会,州政府决定在1998年10月份发行免税的大学储蓄债券,发行额至少为1.25亿美元;根据发行情况,额度还可增加。

据州长办公室发布的消息说,如果一对刚生孩子的父母现在购买1700美元的大学储蓄债券,到该孩子上大学时,这笔钱则变成了5000美元。经过多年的试验,伊州实行大学储蓄债券的办法证明是有效的。州长呼吁家长积极购买大学储蓄债券。据介绍,伊州发行大学储蓄债券通过专门银行和经纪人出售。债券还债期分为3年至22年不等。3年期的债券利息为3.7%,22年的债券利息为5%。根据发行计划,从2001年起每年8月还债。

据了解,伊州发行大学教育储蓄债券得到了公民的支持,这不仅是伊州筹措教育经费的一种措施,也是引导公民消费的一种投资行为,可谓一举两得。

(选自戴荣光:《美伊州发行大学教育储蓄债券》,载《世界教育信息》1999年第12期)

(5)教育彩票。

利用教育彩票为民办高等教育融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庞大的资金,而政府的财政拨款数量有限,给予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就更有限,而捐资和学费等收入不足以动员全社会的经费投入其中。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拥有购买彩票的热情、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对于教育彩票的购买可以使可有可无的“钱”变得身价倍增。像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一流私立大学也都曾得益于彩票收入。虽然我国也曾计划扩大彩票收益用于教育领域,但是并未单独发行教育彩票,因此并无前车之鉴。但我国可以吸取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尝试教育彩票这种创新投入方式。

(6)外资投入。

“用国外的钱办中国的教育。”[8]毫无疑问,全球化市场的开放,又为民办高校经费筹措提供了充足的来源。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现实可行的做法有二:一是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来引入国外资金和各种先进的教育机制;二是国际贷款,由我国政府协助,通过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申请项目贷款,以获取民办高校运行中所需补充的经费。

(二)加大对教学的投入

加大办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民办高校有限的经费应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是衡量一个学校实力的硬指标之一。教学经费是学校学费收入中主要用于日常教学工作所需的费用和教学设备购置和维护的费用,具体包括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不少学校每年投入的日常教学经费在当年收取学费的30%以上,一般在25%以上。民办院校不低于20%,才能确保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修理、教学差旅、体育等基本教学经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将“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和“生均四项经费增长情况”作为主要的观测点,把“本专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教学经费”的投入比例来评估高校的教学条件与利用情况,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目的。各民办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设立教学专项经费,加强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改善扩招后的办学条件,保证生均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各项教学经费,民办本科院校要达到并力争高于教育部制订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民办专科学校要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规定的要求。

民办高校要保证生均教学经费的逐年增长,将教学经费从其他经费中分离出来单独管理和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把关,制止不合理或不必要的支出。

每年在安排全年综合财务预算时,坚持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设备等项目列入专项投入;在坚持“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优先安排教学经费,在财务预算安排上要体现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要优先保证计划内教学的需要,优先考虑学生的直接利益;充分满足学生受益面大的基础课、专业课及学科专业的建设需要,保障学生学习基本要求和日常教学运行。

要合理分配教学设备费,加大对实验室、实践基地和教学实验设备的投入,保证生均教学设备值不低于教育部规定标准,并逐年增长,保障教学实验设备的及时维修更新及正常运转。要重视教学资料的建设,加强对教学资料的管理,注意教学资料的及时补充,特别是新教材、多媒体资料的补充。要增加图书资料购置经费,保证生均每年新增图书不少于4册。

为确保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民办高校应加大教学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保证分配到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经费能够足额、充分、高效地使用。

【注释】

[1]罗建文.高校的办学规模与融资规模[J].教育财会研究,2000(3).

[2]刘伟.民办高校的办学取向: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1(6).

[3]〔美〕科特勒,等.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M].盂延春,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忠元、向洪.教育资本[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5]张向元、向洪.教育资本[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6]张万朋.高等教育经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孙霄兵,孟庆瑜.教育的公正与利益:中外教育经济政策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刘勤果,孙大峰,张蔚文.民办高校融资难及其应对措施[J].财会研究,200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