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态势探析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态势探析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有机会来到生物医药学院作民办高校发展态势的讲座,和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感到十分的高兴。第三个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高等教育体制的多元化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民办院校的这种体制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公办院校的体制变革,这无疑是民办院校的功劳。从国际上来说,民办教育一般称为私立教育。在国外,私立大学是优质教育、个性教育的标志,这跟我们中国恰恰相反。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态势探析——在西安生物医药专修学院的专题讲座

各位领导,全体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有机会来到生物医药学院作民办高校发展态势的讲座,和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感到十分的高兴。咱们学院成立已有五年的时间,在建校初我去了一次,那时的办学条件及各方面和今天相比差距很大。学院在短短五年里能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建立起一所具备较好办学条件的新校园和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这在全省还是少有的,所以我殷切地希望这所学校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也是我今天来这里的主要目的。

昨天,省教育厅杨希文厅长亲临咱们学院,这是他对市属民办学校的第一次视察。结束后我们通了电话,他对我们学校办学给予了很高评价,还要求其他有关同志到咱们学院进一步考察,多指导,多支持,为学院进一步升高职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天这个讲座分十一个部分,时间尽量掌握在一个半小时。

一、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为什么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不发展行不行?记得在学院2007的开学典礼上我讲过一个问题,我国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穷国。大到什么程度,从全球来讲,如果有100人上学,就有20个是中国人。穷到什么地步呢,如果世界上拿出100块钱来投资教育,我们中国只能拿出1块钱。也就是说,我们在用占世界教育经费的1%支撑着20%的受教育人口。发展教育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我国每年的教育经费占全国总盘子的比例不足4%,的确是一个穷教育大国。这里举一个例子:国人每年用于化妆品的投资要远远大于对教育的投资,即用在脸上的钱比用在武装脑子的钱还多。现在我们每年的教育经费仅仅是4000亿人民币,4000亿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私立大学——哈佛大学的教育基金是500亿美金,也就是说在国外,一所私立大学的教育基金相当于我们国家整个教育经费投资的总额,差距竟是这样巨大。有钱才能谈得上办更多、更好、更高层次的教育。所以,缺钱是我们开办民办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只有通过社会力量筹集资金,才能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地发展教育事业。这也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里指出的“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就是拿社会的钱来办教育。按2007年我们省的统计,民办教育的总资产是68.7亿元,也就是说发展民办教育为国家节约了68.7亿元,如果由国家全部投资这些民办教育的话,那就要拿出60多个亿来,这可就不是一笔小数字了!所以,为什么要发展民办教育,第一个就是为了筹措教育经费,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显现的。

第二个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们现在的经济体制已经不是“文革”以前单一的国有经济体制,已经发展出十几种经济体制,而原来公办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只能分到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入到私营企业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工作。因为国家没有安排为私营企业和其他类型社会组织培养人才。可私营企业的发展也需要人才,这些人才从何而来呢?这就为由社会各界举办民办教育提供了必要性,民办学校为多元化的经济体制提供了人才支撑。

第三个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我们原来的教育体制都是苏联的一套,就是国家投资办学校,不存在社会投资、个人投资办学的模式。在这样的体制下,单一的高教体制使很多事情举步维艰,比如招生规模小、专业设置僵化,人才不流动等。高等教育体制的多元化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我们原来上大学不收费,毕业还包分配,现在上学不仅要交费,毕业还不包分配,这种体制的改革就是从民办高校开始实施。民办高校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走上了“断奶”的道路。实践证明,民办高校的这条路子走得通!正是在民办高校的带领和影响下,公办高校才冲破原有体制的羁绊,勇敢地迈出了改革的步伐,毕业生走上了由双向选择到完全市场化的道路。另外,还有教师聘任制,过去公办大学的老师绝对是铁饭碗,不实行聘任制。而现在新进入公办高校工作的教职工也开始实行聘任制。再说经费筹措,过去公办院校完全是国家拨款,现在除了国家拨款外还要收取学费,学校接受社会各界的捐款、资助等,另外还通过与企业合作,承担科研课题和其他一些服务来争取更多的资金,所以公办院校的经费来源现在也是多元化,不少高校的社会资金已超过国家投资。近年来向银行大额度贷款也是支撑公办院校发展的主要力量。民办院校的这种体制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公办院校的体制变革,这无疑是民办院校的功劳。总之,为什么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简单概括有三个理由:一是筹措经费的需要;二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三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国内外私立大学、民办高校发展历史

从国际上来说,民办教育一般称为私立教育。注意这个“私”和“民”的区别在哪呢?私隐含的个人成分多一些,民隐含的集体成分更多一些,它们不太一样。但对这个“私”我要作出以下解释:这个“私”不是现代人理解的“自私”,也不是说私人办的大学就叫私立大学,这个“私”指的是以一己之力勇敢地承担一个国民对社会的责任,才叫私立大学。古今中外私立大学的校产都不属于个人所有,因此捐资办学是国外私立大学的主要经费来源。它的所有权不是属于某一个人。我国的民办高校从法律上讲叫学校法人财产权,说透了还是社会财产,属于学校这个社会组织,它是作为公益事业而存在的,这个定位很重要。在私立大学的发展史上,国际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能够延续到今天且有详细考证的最著名的是牛津大学,截至今天已经有837年的历史。该校有五个大型的博物馆,其中有一部分博物馆收藏着中国的文物,包括我们三寸金莲、中药铺称药的戥子、不同地域人种的头盖骨等。很多东西在我国的博物馆中都属稀缺之物,而在那里却非常的丰富。这里有世界级的图书馆,其中博德利图书馆1602年开放,比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还早15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私立大学在世界各地相继建立。如哈佛大学,建校也已经370年了,该校培养出罗斯福、肯尼迪等6位美国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培养出了基辛格、马英九、比尔·盖茨等政治家和社会精英。其藏书多达1200万册,这足以说明其办学实力和社会贡献。在国外,私立大学是优质教育、个性教育的标志,这跟我们中国恰恰相反。在国外公立大学、国办大学多是平民大学,需要解决多数人上学的问题,所以起点比较低,教学质量一般。而私立大学收费比较高,讲究的是优质教育。在历史上,除了像美国这样私立教育如此发达以外,在亚洲,日本的私立教育也非常发达,比例已经占到84%。日本人非常聪明,在二战后的四五年间,它为了向其他的战胜国进行战争赔偿,连自己的渔船、渔网也卖光了,经济已经陷入崩溃的边缘。当时他们面临两大问题:一要恢复经济,二要恢复教育。于是日本出台了私立大学法,就是把私立教育的办学权利交给社会承担,国家不再参与,众多的私立大学由此发展起来。而国家将有限的财力全部集中起来恢复和发展经济。经过20年的努力,日本经济发展起来,新培养的一代人才也成熟起来。1966年,中国的经济状况和日本的经济状况是不相上下的,但是我国经过十年动乱,经济陷入了崩溃边缘,而日本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俗话说,不怕慢,单怕站。10年的差距导致我们在后来的30年里都无法追赶上日本。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力在于发展了私立高等教育。我们周边的韩国、印度、泰国、菲律宾私立教育也极其发达。而中国自从1952年之后,把81所私立大学进行合并、撤销,从此私立大学消亡,直到到20世纪80年才逐渐恢复。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孔夫子建立私学到现在已经2500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是在唐朝,当时从陕西长安发展起来的瀛洲书院比官府举办的丽正书院还要早近百年。事实上,旧中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也是很有影响的。如北京大学的前身叫燕京大学是私立的;南开大学是私立的,主要的投资人就是张学良,如果说南开有什么主要的贡献,便是培养了两位总理;南京大学的前身金陵大学也是私立大学;还有复旦大学,它的前身叫圣约翰大学,李岚清、吴敬琏、陈至立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厦门大学也是私立的,中国政界的很多领导人都是从私立大学毕业的。了解这段历史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认识到,民办教育有过辉煌的历史,也必将会有美好的未来,民办教育大有作为,民办高校将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我国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现状

2007年,全国现在有民办高校287所,在校生150万人,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185万人。另外,像我们这样的高等教育机构900余所,在校生100余万人,总体共有435万人左右。全国现有大学在校生2200万人,民办院校在校人数占到总数的19.7%,接近1/5。这里需要解释的一点是关于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在成立初期,是公办高校参与,按民办机制运行,但未明确其性质。最近教育部发布的26号令,已经明确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也是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所以现在已把独立学院列入民办高等教育类。

从全省来讲,我们省对外宣称的民办高校及教育机构37所,其中5所本科,12所高职,20所助学机构,在校生23.7万人,其中统招生13.0万人,占总数的54.8%。2007年的招生统计数量显示,统招生在招生人数上第一次超过非统招生。今后的统招生比例将逐渐加大,非统招生比例将逐渐减少。目前我省民办高校的教工1.95万人,其中专职教师1.03万人,占52.8%。我省在全国有几个第一:民办本科院校全国25所,我省占了5所,名列第一;统招生总计13.6万人,在全国名列第一;万人民办高校全国一共40所,我省有9所,占1/4的比重;另外,校园土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所以在“十五”期间,省委在总结我们“十五”期间工作成绩的时候,李建国书记讲陕西有三个在全国是第一,第一个苹果产量,第二个退耕还林,第三个就是民办高校。前两个第一是自然因素占很大影响的结果。而民办教育的发展是人为因素占很大影响的结果,因为从人口上讲我省在全国不算最多,高校数现在名列第九,经济还属欠发达地区,但为什么能把民办高等教育做到全国第一呢?关键是我们大家努力的结果,不是自然因素决定的,所以在三个第一里真正的第一当属于民办高校。

四、陕西的民办高校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陕西民办教育为什么会走在全国第一,有六个字可以概括:天时、地利、人和。所谓的天时,就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家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这个大环境对陕西的民办教育发展至关重要。陕西民办高校的发展,最直接的还是得到省上主要领导和当地政策的扶持。陕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无一不关心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2005年我们4所民办高职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揭牌大会上,省人大主任、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等主要领导都参加了,省委书记李建国和省长陈德铭亲自为学校揭牌,这样的规模及影响在全省乃至全国民办院校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大会前排就座的还有我们30多所公办院校的负责人。可见民办高校的发展得到了公办院校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所谓地利。陕西历史悠久,这里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年。在陕西的这片土地上,经考证有封建帝王114个,其中有详细记载并有陵园遗址的77个。一个皇帝代表了一个王朝,他的陪葬都是当时政治、文化的浓缩,所以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像陕西这样的历史积淀全国唯一,世界独有,必然也会给当地的老百姓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唯有读书高”的重视教育的潜在意识。老百姓都把送子求学作为一生的主要追求,哪怕砸锅卖铁都要让孩子上学,因为有这样的土壤,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就有了群众基础。陕西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中国腹部,泾阳是中国大地的原点,位置居中。全国各地的学生来这里求学交通比较方便。另外西安的物价比较低,高等教育资源又极为丰富,而且学科门类、教学质量等都绝对不亚于其他地方。特别在五六十年代,国家把大量的科技机构设立在西安,大批的科技人员到西安来搞三线建设,使我省的研究机构达到3000多所,中国的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都聚集在这里。另外,陕西还有军事院校10所,现在我们很多民办院校的中层以上管理干部都是从军事院校的干部中遴选的。全省雄厚的高等教育资源和科技实力支撑着陕西民办教育的发展,这点是不可忽视的。在这块不用较多投资,就能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风水宝地,无疑成为全国各地莘莘学子纷纷到西安求学的主要选择。陕西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中外省生源曾占到70%,现在仍然保持在50%的比例。从这些因素来看陕西确实是办教育的好地方,地理优势是其他很多城市所不具备的。

所谓人和。陕西的人和我想用“三纬一经”来形容。“一纬”是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省政协对民办高校给予很多政策上的支持。“二纬”是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包括省教育厅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服务,没有过多的钳制。“三纬”是民办学校之间相对来讲比较和谐,大家互相学习,鼓励支持,共同发展。“一经”指的是各级领导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我们很多民办学校的校长和省长的关系都很好,这主要就是一个互相理解和支持的问题。当然,人和最主要的表现在我们民办院校有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举办者、专家、教授。生物医药学院的迅猛发展和刘院长是分不开的,如果他没有恒心、意志、学识、交往,学院不可能走到今天。人和是办好民办教育的核心因素。

五、民办高等教育地位和作用

民办高等教育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孤立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正在日益显现。它的作用在于:

一是为国家解了难。首先在筹措教育经费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拉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所学校就可以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民办高校都在城乡结合部扎根,没有学校的时候,这里一片荒芜,当学校建立后,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将当地经济拉动起来了。而经济的带动,又拉动了交通、通讯、基建、城建、管网、建材、印刷等行业的发展。同时是对当地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思想意识的转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最为深远的。

二是为家长分了忧。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能不能上学,有没有出路,牵扯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爷爷奶奶,甚至牵扯到十几个人。如果孩子成才能有出路,这些人都能安心生活,孩子不能成才,那全家都不得安宁。

三是为青年人成才铺了路。我们说,18岁中学毕业后,能不能上大学决定了这个孩子的一生。上大学需要花很大的代价,但如果不上大学则将付出终身的代价,上大学需要花费四五万元,但不上大学损失的可能是四五十万元,甚至更多。所以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将会改变人的一生。经过几年的培养,为青年的一生奠定了基础,他学了多少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有了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环境和氛围,接受众多的影响,接触众多的同学和老师。一个宿舍8个人住在一起,即使不到教室上课,也可以接触到很多知识。日本有一个学校,它只招收世界五百强的第二代,这些学生到学校就可以互相交流,没有什么理论体系,但是它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所学校之所以能把学生招来,是因为在这里能给他以影响和熏陶,这比什么都重要。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在这个环境中互相学习、交流、碰撞、吸纳、组合的结果,不在于教了多少个1+1=2。当然没有知识也是不行的,但核心问题是培养素质。

四是为教育改革创新。民办教育为我们的教育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原来的教育体制是单一的公办教育,政府包办,现在发展成为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很多优势是公办院校所不具备的,它决策比较快,筹措经费比较灵活,解决问题也是雷厉风行。公办院校在经费的运用上规定特别多而且死板,用于哪些方面是有明文规定的,但是民办院校没那么多的规矩,因为它的机制比较灵活。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中,规定太死就会制约发展。另外像课程设置、专业设置,都有自主权,民办院校有自己的优势,这给我们的发展也带来很多的新气象,对公办教育也会逐渐形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公办院校在很多方面正向民办院校学习,民办院校也有很多地方要学习公办院校。比如,遵照教育教学规律、严格管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重视教师水平的提高、培训等。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现在是两个并行不悖的车,但在未来要相近,要结合,不能离得太远,这是由中国的政治体制所决定的。我们是一党执政,在一个执政党的领导下,如果体制分的过远,在各方面就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给民办高校选派党委书记就是公办民办接近的主要标志。原来公办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高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两种体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甚至可以说是分道扬镳的。现在民办学校必须有党委,党委书记是由教育工委派来的,党在民办高校的核心地位作用将逐渐显现,否则只有董事会决定一切很难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很难防范重大事件的发生。

六、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五种模式

目前民办院校发展有五种模式:

第一种,政策扶持型。比如我们陕西,陕西民办高校为什么能够发展,依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但核心是政策扶持的结果。我们没有多少资源,特别是没有雄厚的办学资金,但是能有这么大的办学规模,主要是靠政策扶持,政策是中国发展民办教育的根本保证。

第二种,经济拉动型。江西的位置依靠珠江三角洲、闽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它的位置非常好,周边工业企业非常多。因为经济的拉动,对当地的办学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种地域优势型。如北京,北京民办高校招生时的优势是首都的地位,学校的办学条件或许不如我们,但是首都高校林立,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学科专业齐全,师资比较好,这是他的优势。加之就业面宽,需求量大,容易就业。

第四种人口支撑型。像山东、四川、河南这几个人口大省,都是七八千万或近一亿人,而陕西才3700万人,像这些地方办学就比较有优势。山东民办高校今年第一次超过我省的在校生人数。2006年我省是23.9万在校生,2007年是23.7万人,下滑了一些。山东省曾委托十个大型企业,每一家企业办一所大学,政府给一些优惠政策,这样来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企业办学为自身培养人才,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从人口大省到人才大省是有希望的。

第五种投资驱动型。就是依靠投资来把民办教育搞起来,如江苏、浙江、广东。这几个地方经济很发达,社会资金很多,一个县比我们一个市的财政收入还高,所以办学条件优良。这五种模式是我国目前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主要模式。当然,这五种模式的结合体是最好的办学模式。即一有政策优势,二有经济优势,三有地域优势,四有人口优势,五有投资优势。或具有其中的两种、三种、四种也就不错了。

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规模受到控制。我们原来普通高校比较少,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3%,今年年底已经达到了23%。现在由于就业率比较低,公布的就业率是80%左右,其实沉淀就业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人名义上就业了,实际没有就业,或者刚就业,不到一个月又失业了,这个也不能算就业。因为大量的毕业生不能就业,加上还不断的扩招,这个矛盾就越来越大,所以从就业角度来考虑,招生的规模需要控制。控制规模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的任务。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统招计划实行“五五四四三”的政策,即2006年、2007年扩招5%,2008年、2009年扩招4%,2010年扩招3%,每年虽然扩招,但是数量在逐年控制。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下降。2008年陕西省达到最高值,后边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我们去年的报考人数41万,今年增加2000人,但录取率增加了7%。去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和录取的人数各占50%,今年可以增加到56%,以后逐年会有提高。2006年统计我省小学一年级在校人数49万人,2007年45万人,就是说2013年、2014年后高考人数最多不超过49万、45万人,所以大学规模过快扩大会显得生源不足。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资源,这里主要指校园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能够支撑100年的教育发展。今后民办大学的发展必须跨过现在的原始积累期,尽快进入资本积累期,否则以后发展空间会很小。当然控制不等于停滞,只是速度比会比前几年放慢。

第二,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现在办学没有相当的物质条件是不行的,包括土地、房舍、实验设备和师资等,每一个方面都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设置标准,而且要有土地使用证、房产证等相关手续,已远远不同于前五年。办学条件的不断提高为我们办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三,管理更加细化和规范。民办高校在初创阶段没有很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办学活动受限较少,发展空间较大。现在对办学条件要求越来越苛刻,在管理方面也更加规范,条条框框也越来越多。许多规章制度相继颁布,对民办院校的管理也就越来越细化,规范办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向举办者和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民办高校在初创阶段主要以培训班的形式存在,以后发展为进行高教自考和高教学历文凭考试。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以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办学层次,同时还有一部分进行本科层次教育,个别学院走联合办学的路子培养研究生。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五,审批各类民办院校更加严格。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和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审批都日趋制度化。既看办学的可行性,更看设立各类学校的必要性,这与以前审核主要看办学条件和社会需要是截然不同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必要设置,即使具备办学条件也不一定批准。特别对申办高职、更加严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办学亦具有相当风险,一旦进行巨额投资又没申办成功,则后果严重。

八、民办高等教育有关法规

国家2002年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目前规范民办教育的最高法律。2004年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这个是法规。陕西在2004年也出台了《陕西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这个也是法规。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陆续颁发了中组部的31号文件、国务院的101号文件、教育部的25号令,今年2月4日又颁布了26号令。我们把这些文件统称为文件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指导、规范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里也包括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国务院和省人大颁布的法规,教育部和省政府、包括教育厅颁布的行政规章等。我们国家颁布的法律有380多部,其中用到“促进”的有三部:《中小企业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就业促进法》,可见国家在立法上是把促进民办教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九、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策略与思路

1.张弛有度。发展民办教育必须张弛有度,如果把紧比做规范,把松比做扶持。扶持和规范就要结合起来,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把好紧和松的度,把鼓励和规范结合好。学校发展初级阶段规模小,国家政策应该以鼓励为主,尽量扶持发展,不应过多强调条件和规范,但当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档次的时候,应该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健全、自我约束,即使别人不要求自己,自己也应该做得更好一些。因为你的品牌初步形成,不能自毁长城。

2.第一战略。占住了第一就等于把握住了命脉。当然这个第一是多样化的第一,包括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学科最好、师资最强或设备最好等都可列为第一。第一战略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决定着民办学校是否能在某些方面乘势发展,甚至影响全盘。

3.蓝海战略。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避免针锋相对、互相残杀。我们民办学校每年招生时,都会遭遇生源大战,如果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专业,大战也就无从谈起。

4.品牌战略。品牌效应不可低估。没有牌子的时候做得再好也没有人认同,有了牌子以后,就是很一般都有人抢着要,因为有可信度。品牌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到了一定程度,品牌自然就出来了。要多做一些公益性、宣传性的活动,树立自己的品牌。

5.特色战略。一个学校全面开花的联合国时代已经过去了。学校特色在发展中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抓特色。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6.合作战略。学校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力量,也不是某几个人的力量,所以要走合作道路。首先举办者要合作,专业设置要合作,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二是校企要合作。如果光凭几个人或一个部门,是不能把这个学校办好的。

7.制度战略。中国人喜欢以人管人,学校小的时候还是可以的。如果一个队伍有100人的时候,你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振臂一呼,带领队伍一并前进,因为队伍可以看见你。如果这个队伍有1000人的时候,你要站在队伍的中间,以拜佛的虔诚,感动每一位中层来协助你的工作。如果有10000人的时候,你要站在队伍的后面,以一种理念和思想影响整个队伍的前进。所以一个学校有几千人的时候就要以制度管理。通过制度才能把它管得更加科学、公正和合理。

十、对生物学院发展的六条建议

一是目标明确。我们学校要发展,首先要把我们的目标定下来。我们的目标应从目前的非学历教育发展到学历教育,从自学考试发展到高职教育再到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这个路要定下来,然后才可能有一个合理化的安排。发展规划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实际,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的政策,在政策的指导下把思路明确。

二是筹措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发展到现在需要一个相当雄厚的资金支撑,所以筹集大批资金是现在办学的重要前提。校长主要任务是筹集资金,国外大学校长是不管教学的,管教学的往往是副校长。筹措资金一定要多元化,要有长期的投资项目,也要有短期的投资安排,筹资一方面包括举办者的投资和社会的筹资、金融机构的贷款等都要考虑进来,加大筹资力度。

三是人才建设。人才建设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决策层。董事会成员,包括顾问班子,要有一批德才兼备的能人,高水平的决策者,能给你把握方向,能够使你每迈出一步都能落到实处不踏空,否则一步踏空损失都很大。第二个是执行层。就是学校的中层,各级、各处、各系的主任,包括各个实验室主任,必须是实干家,有经验的工作者,由从事过教育的人来承担。第三个是落实层也是基层。就是建设一支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和科研队伍等,这些教师要对自己的工作熟悉,交给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在我们来讲,教师是核心,一个学校的主体是教师,所以教师是我们学院发展的根本因素。有的学校把一般行政人员看得很重,其实教师更重要。教师把课讲得好,学生就能稳定,如果一个教师不能把课讲好,学生骂的是学校而不仅仅是某个教师。

四是制度建设。把董事会章程、院委会章程、工会章程、教代会的章程、各系的规章制度、各班的守则等都应该汇集成册。把制度建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学校的管理就能更加科学、规范。其实减少管理才叫管理。早上每个员工到位,就知道今天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不用多说什么,这样的管理才算是到位了。

五是树立以规模求生存、以质量求认同、以信誉求发展、以特色求创新的观念。现在是我们学院准备升高职的启动阶段,目前有两个要素:一是筹款。办学要支出也要有收入,要用规模来支撑学院的经费来源,有了生源才有财源,有了财源才有再发展的可能性。所以维持一定的规模对我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二是信誉和质量。对我们来说必须把这一个问题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来认识。申办材料要尽量把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学校实际相结合,为实现“十一五”期间我省的经济发展需求服务,这样才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机会就会多一些。要紧扣生物医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把我们的品牌做得更好一些。我们学校现阶段的特色还需要有更多的外延支持,作进一步的宣传,让人们了解、认识学院,加强与学院的合作。

六是关于升格高职院校的问题。能升格为高职院校是学校一个质的变化。前面都是量的积累,只有升到高职才有国家招生计划的保障,才能有社会的认同度,才能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扶持,学校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十一、对生物学院青年教师的三点希望

1.忠诚。个人的人品、行为、能力对从事教师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应该是我们教育战线的同志对教育工作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你来到学校就要忠诚于教育事业,服务于这个集体,从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磨炼,才有更多的提升机会。

2.学习。学习就像一棵大树,树根扎得越深,枝叶就越茂盛,果实才能结得越多。现在我们强调学习力,学习力包含:学习的兴趣、动力和能力。首先要有兴趣,有从事教育的热情,另外要有把工作做的更好的动力,要有学习的技巧、方法。

3.探索。要掌握民办教育规律和熟悉民办学校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在学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个人才能在教育事业上有大的发展。

中国的富强依赖经济,经济的发展依赖科技,科技的进步依赖人才,人才的拥有依赖教育。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座能给大家一些启迪,希望生物学院未来发展更加美好、灿烂、辉煌。

(根据录音整理,略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