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课题的提出

研究课题的提出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势在必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亟须突破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而提高质量必须健全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与人们的期望和要求相差甚远,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民办高校生源危机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民办高等教育集体信任危机,民办高校信任危机的根源是民办高校教育的质量危机。保障与提高民办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是永恒的追求。

一、研究课题的提出

(一)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问题是民办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无不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国际上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关注,已从单纯的教育评价研究转向包括评价在内的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从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研究转向注重质量保障的机制研究[1]。近30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政策,特别是从2003年起,国家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了提高教学质量上。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现行的政策、制度、措施和学者专家的研究重点更多地关注公立高校、重点大学,对于民办高校关注不够。即使稍有涉及,也有很大的趋同性,没有注意到民办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已成长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热点、新亮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将从2900多万增加到355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明确指出:“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鼓励出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从国外情况看,国家通过立法、资助大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形成公私立并举的办学体制。日本私立高校的数量占高校总数的80%以上,美国私立高校约占到高校总数的60%,韩国、菲律宾、比利时、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等国私立高校招生规模也都占全国50%以上。而我国截至2010年12月,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的数量仅占全国高校的28.66%。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程中,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下,需要民办高校积极参与。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势在必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亟须突破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而提高质量必须健全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994年,朱兰博士曾说:“20世纪以‘生产力的世纪’加载史册,未来的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质量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质量也是民办高校良性健康发展并迈向成功的基石。民办高校在建校初期,为了积累资金,曾拼命追求过招生数量,办学规模一度膨胀,由此带来系列问题:民办高校校园人满为患,教育教学投入不足,校舍条件较差,实训、实验条件和图书资料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学生管理和教学改革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学生的素质修养、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难达到较高水平。教学质量与人们的期望和要求相差甚远,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私立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苓先生曾说过:“高等教育重质不重量。学校创立之始,即限定学生人数,十五年来,无论经费困难如何,亦不肯多招学生、多设大班为解决困难之方法……”随着高中生源持续减少,我国高等教育拐点在即,大学的“生态圈”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重新洗牌现实,最先感到生源危机的是民办高校。为了提高生源数量,一些民办学校不得不降低入学门槛,导致生源素质更差,管理难度更大,教育教学质量自然就更难以保证。与此同时,由于大规模扩招所带来的民办高等院校师资和教学条件不足、管理工作乏力、功利主义泛滥等问题,给民办院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民办高校生源危机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民办高等教育集体信任危机,民办高校信任危机的根源是民办高校教育的质量危机。可见,生源危机实质上是质量危机。以质量求生存,走出自己的特色质量之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民办高等教育,是民办教育摆脱困境的出路。因此,当务之急,民办高校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危机即生机,当生源减少的危机出现,也就意味着民办高等教育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到来,那就是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机遇。教学质量是民办高等学校的生命和灵魂。保障与提高民办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是永恒的追求。民办高校要生存,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社会发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兴起,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就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90年代中期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也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关注,一批学者一直在追踪着这一领域国际发展的趋势。

1.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20世纪下半叶是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时期,绝大多数国家走完了自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程,不少发达国家率先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种种问题,许多国家开始为改善高等教育质量做出不懈的努力,并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发展为一项国际性运动,进而演变成一项重要的制度体系。

如美国建立了以认证制度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英国建立了以院校审核为特色的高等教育保障体系,澳大利亚建立了“五位一体”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法国建立了以“国家评估委员会”集权为特征的质量保障体系,日本建立了统分结合型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印度建立了外、内部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虽然各国由于理念和路径不同,环境与条件各异,质量保障体系形式与特征不尽相同,但这些质量保障体系在各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快速发展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总的来说,国外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世界各国建立高等教育体系的背景、认识和进程基本相似。

(2)各国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都是外、内部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高校通过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是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

(3)各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是国家、市场、高校三方力量博弈和制衡的结果,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靠拢的趋同现象。

(4)各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国家、政府、社会和高校各方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政府之外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中介机构,对高校进行间接管理和监控,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做法。

(5)世界各国和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重点在教学领域。

2.国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我国正式启动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是以1990年国家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为标志的。1999年后,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积极发展政策,连续的扩招使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凸显。对此,国家及时通过政策、法规,通过推行教育评估等活动,把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活动提上日程。目前,我国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基本上包括以下几部分:

(1)政策法规等制度层面的保障。

至目前为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逐步出台了专门性法规及若干政策条例,从制度上保障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合法性,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并对高等教育评估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构成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府组织实施的质量保障活动。

政府主导的质量保障活动包括:教育部组织、由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实施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建立了五年一轮次的评估制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同委托、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实施的重点学科评估、一级学科排名评估、学位授权审核、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查评估等;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审核高等学校的设置;社会科学研究所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则具有组织和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和专业专项评估,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及评估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理论研究,组织评估培训,履行质量监控等行政职能。从地方上看,各省区市教育主管机构也都设立了相应的评估与监控部门。此外,政府还采取其他一系列措施,例如,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评选优秀教学成果,设立“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以进一步保障和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3)半官方或民间机构组织实施的质量保障活动。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出现了一些准官方的事业性中介评估机构,如北京高等学校教育质量评议中心(1993年成立)、上海市高等教育评估事务所(1996年成立,2000年更名为上海市评估院)、江苏教育评估院(1997年成立)、广东省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2000年成立)等十余家评估机构。这些事业性评估机构受教育部或省教育厅委托,开展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评估活动。半官方或民间机构组织的质量保障活动包括大学排行榜(1993年,我国第一家民间评估机构首次发布大学综合排行榜)、研究生院排行榜、学科专业排行榜等,其社会影响在不断扩大。社会评估中介机构的参与,对完善我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起到了补充的作用。

总体上来说,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政府、社会、中介三方参与的外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是发展的、多样化的,同样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也是多元全方位的。然而,针对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法规不完善、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政府组织的质量评估活动不具有民办教育特色,适应性差;政府主导开展的“质量工程”活动,民办高校参与率低。针对民办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分类评估尚不完善,民办高校仍在高等教育的边缘徘徊。在此背景下应当结合民办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探索适合民办高校特点的、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