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觉传达方向个性化实践教学

视觉传达方向个性化实践教学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视觉传达方向是艺术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具有视觉性、形象性、创新性、商品性、综合性等特点。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市场需要,千人一面的固定教育方式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发展个性设计。在目前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有不少学生都过分看重和依赖电脑技术,他们把出色的专业设计能力理解为对电脑软件的精通。

视觉传达方向个性化实践教学

罗小涛

视觉传达方向是艺术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具有视觉性、形象性、创新性、商品性、综合性等特点。随着中国创意产业的大发展,社会对于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同层次的企业所需设计人才的差异,给高等艺术教育提出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要求。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市场需要,千人一面的固定教育方式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对于走上设计教育讲台只有短短不到5年时间的我来说,在个性化教育中,也在摸索中探寻新形势下的设计教育观念。现将自己几年的初探总结如下。

一、树立设计学科个性化教育观念

艺术设计专业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维能力的开发,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对商业项目有务实的设计能力。一直以来,我给学生上课时总强调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设计师。设计师最核心的能力并不是造型能力或表现能力,而是正确的创意概念并把其转化为视觉表达的思想能力。强调教师说过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他们要能够找到不同的路子,并且能够融合别人的不同观念。这等于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观。对将来的设计师来讲,具有国际性的视野和观念,是最起码的。

如在专业基础课图形创意中,让学生明白视觉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奇思妙想,要求学生突破原有经验的限制,做到一题多解,答案不重要,过程更有益;倡议实验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中常以钉子、牙刷等司空见惯的物品让学生去想象,创造新的视觉形象;倡导学生不拘泥于一本教科书,要多看与设计有关和无关的书,使自己的设计融入一些不同的理念。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发展个性设计。有个学生喜欢画插画,但还没有开插画课,上其他的课自己又没有兴趣,不太认真。于是我让其用插画的方式去表现我布置的图形创意课题。她很高兴,一连画了三张,效果不错。这件事鼓励了周围同学,她也被推荐参加学院的设计比赛。

二、利用课外阅读和活动,启发个性思维,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是需要互动的,互动性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中国与国际之间,不同文化、不同经验、不同理念思想之间相互交融。设计最重要的已经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了,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观念的传授,是理念和观念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很难用标准去评判的,而是一种认知,信息社会中设计师如果对该知道的不知道,就很难有设计的客观性。所以在每门课的第一堂课上,我都会相应列出一些读书单,告诉学生,阅读很重要,虽然我们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应用的是视觉思维,但越是多用视觉说话,越需要文字的思想补充。我倡导学生阅读最新的专业设计书籍和杂志,要有连续性和一定的深入性,不能走马观花;同时力尽所能邀请业界专业人士来学校讲座,开阔学生视野。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我会结合一定的课题给出一定的范围让学生自主选题,收集资料,整理成文,讨论并分享收获。尤其理论课程教学中,本有点枯燥的内容,纯讲很容易使学生疲惫。我努力让学生摆脱以往对理论学习的认知,通过学生自我参与、组织课题的方式,让学生将眼界打开。

具体操作如下:

(1)提供与课程相关的阅读内容并布置课题讨论;

(2)播放相关的设计专题视频;

(3)学生自行整理专题,形成PPT材料汇报;

(4)随机选择学生做自己整理专题的汇报。

平面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概论与美学原理这三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我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利用便利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最大化地发挥它的转述功能。在一定理论常识的介绍后,选择对课程有帮助的视频讲座,同时布置相关内容的课题,让学生自己按兴趣组题,做成PPT,自己上台来讲。上课效果很不错,学生完成质量也比较高。通过自由选择课题和整理资料,把学生个性调动起来,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而对于设计专业课,如海报设计、广告设计与市场营销,我要求学生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案构思,解读并传达自己设计画面的意图。同时注重分享,鼓励他们向周围同学学习,因为设计不能关起门来做,学习重要的不是只向教师学,不然容易成一个模子、一种思维。

三、培养学生出色的专业设计能力

在目前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有不少学生都过分看重和依赖电脑技术,他们把出色的专业设计能力理解为对电脑软件的精通。诚然,熟练掌握电脑技术本身无可厚非,也确是必备的一种能力。但由此片面地认为这就是专业设计能力的全部,或者认为造型基础能力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重要的,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必须通过造型训练去培养视觉反应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这种情况:由于学生的造型基础能力比较薄弱,在进行设计时,往往不能将自己心中所想的形象生动准确地表现在纸上,最终不得不放弃原先的设想而改从电脑图库中抽取现成的资料图片进行拼凑,最后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所以,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较强的造型能力,他们才能把设计构想以美的视觉形象表现出来,这也是设计得以实现的第一步。

鉴于这种情况,我常鼓励学生手绘去表达想法,不要被技术所左右。基于学生自身对软件技术掌握程度的限制,在执行的时候共同去找寻解决手绘稿执行成正稿的最大化表现的方法。让学生不拒绝手绘表达,重视草图思路,坚持执行选中的思路。尽管设计作品不一定完善,但总会体现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框架和构想。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来提高。艺术类设计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鼓励学生参与设计课题的研究和设计实践,有步骤地训练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解决问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提高学生对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我会对学生的实践提出明确而合理的要求,布置难度适宜的任务,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分阶段检查学生实践“作品”并予以及时、有效的评论。有时任务的布置就是征集试题,让学生明白市场需要的设计是什么样的,培养实战经验。

提倡学生在设计训练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例如,广告设计与市场营销课程与市场联系较紧,我一般采取社会征集的题目或针对学生的比赛活动,让学生参与设计。通过自主调查、小组协作的方式制作完整的设计策划方案,促进学生了解市场发展,认识设计与生产,学习管理与营销,掌握相关操作技术,从而提高有效驾驭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意识。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设计需要协作精神,了解了团队的精神,对设计师有新的理解,而且尝试之后,更清楚自己适合哪种设计职位,提高了现代职业素质和为人素养,有助于早日与社会接轨。

五、加强艺术文化教育,扩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

在掌握了本专业课程之外,学生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喜好,全面提高审美修养和品位。俗话说“功夫在诗外”,这同样适用于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修养的高低,常常决定了一件设计作品的品位。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艺术设计为主导,综合了传播学、心理学、市场学等诸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还要使学生广泛涉猎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培养他们广阔的知识面。除了在课程教学中提供一定数目的设计书籍,我也利用身边资源,向学生提供各种讲座或展览信息。例如省艺术馆的设计展、艺术展,还有兄弟院校举办的毕业设计展和相关的设计讲座,帮助学生建立设计师的视野观。

六、以参与设计竞赛、实习、参观等方式,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设计竞赛主要反映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参加设计竞赛,像每两年一次的湖北美术学院主办的“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设计比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等,让学生走出去,学会与外界交流;组织学生到设计公司参观(如组织学生去奇境动画公司参观),让学生提前感受职业设计师是怎样的,感受设计公司的运作方式,早点为自己的设计职业做规划;推荐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设计公司实习,多锤炼,学会自我打拼。

将需求容纳到课程中去,从实际案例中解决问题。重视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将毕业设计与企业课题相结合。部分2006级学生就采用真题来做毕业设计,并且有的设计方案被采纳。通过真题做设计,能较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让学生早点实现与企业对接,能更好地适应企业所需。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认识到,坚持个性化教育方向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视觉反应力,即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开发想象的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这种个性化教育,其目标就是使学生能以无缝连接的方式进入企业,同时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适应未来创意人才的需求。而对于正在教育实践路上的我而言,唯有在干学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预见问题。

(作者系文华学院城市建设工程学部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