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电学部在教学实践中推进个性化教育

机电学部在教学实践中推进个性化教育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快速稳健的发展,得力于学院全方位开展的个性化教育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个性化教育体系。个性化教育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的机械、材料、船舶、热动和电气等工科专业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在个性化教育中探索实施“强专业、重实践、个性化”教学计划。“个性化”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关键。

机电学部在教学实践中推进个性化教育

孙亲锡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快速稳健的发展,得力于学院全方位开展的个性化教育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个性化教育体系。个性化教育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以下简称机电学部)的机械、材料、船舶、热动和电气等工科专业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在个性化教育中探索实施“强专业、重实践、个性化”教学计划。“强专业”就是强化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看家本领课程包括电路理论、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电力工程基础、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些电气工程专业所必需的知识。“重实践”就是加大实验技能训练力度,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各安排了2周的课程设计;“数控技术”和“CAD技术”各安排了2周的课程培训,“工程实训”安排了4周的金工实习;学生在十堰东风汽车公司进行为期2周的生产实习,在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钢铁公司和神龙汽车公司进行1周的认识实习。通过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具有工程所需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个性化”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关键。它改变课程体系千人一面的统一性,课程设置初显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在能力、志趣和发展差异面前,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学院实施的个性化教育造就了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给创新专业教育和创新教学方法带来了实践的机会。

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凸显个性化教育

要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就必须了解学生。一本还是三本,我们认为这不是大学生智商的标量,确切地说,它是一个矢量,具有明显的趋向性。兴趣所在,智商就高。文华学院的学生兴趣更具广泛性,虽然学习基础比一本学生差点,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毫不逊色。学生在自我规划、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凸显出每个学生之间的能力、志趣和发展是存在差异的。社会既需要能攻克高精尖技术难点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擅长各类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

个性化教育就是给予学生选择权,各专业中一部分学生是高考失利来到文华学院的,他们不甘示弱,考研成为其奋斗目标,而一部分学生把找一份心仪的好工作作为首选。我们尊重学生选择,并顺势培养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适于其自身需要的学习,我们在“施教”上下工夫。

(1)改革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调查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工科毕业生的共同看法是“缺乏特色和个性”——如果翻看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记录,会发现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情况:无论出自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90%以上工科学生读的课程和科目是一样的!我们认为专业特色就在于课程体系的区别,在于课程设置的不同,因此在课程设置中砍掉了主校区开设的理论性强的井深类课程和专业性特强的高端课程。如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砍掉了“电磁场”和“电力系统分析”两门课程,但又增加了主校区不开设的面向基层工作所需的课程“发电厂动力部分”和“发电厂电气部分”。实践证明,这样的增减改变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我们“面向基层,错位竞争”的培养方向是吻合的,与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对接的。几年来我们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2010年在专业评估的毕业生质量调查中,佛山市伊戈尔电业制造有限公司对2007届毕业生黎彪的评价是“业务素质好,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将学校所学专业知识同工作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来公司后各方面表现突出,成长很快,已成为公司滤波器项目方面业务骨干,综合素质在同届毕业生中处于前列”。2011年黎彪已升为公司华东区副总。近年来,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2010年热动与动力工程专业为10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9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97%。2011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第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达到了100%。许多用人单位是一年年地追加对我们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

(2)改变教学方法,让教学适应学生。个性化教育模式的特征就是参与式。经过几年的磨合,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逐步采用了启发式、交流式等教学方法,课堂上的互动,使学生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了给予性或依赖性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机电学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时切实把学生当做真正的教学主体,一切教学措施都是为学生而设计的,使教学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学。在教学的实践中已有多人获得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或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被学生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3)设置灵活的选修课和专业提高课。针对学生的就业和考研,开设了“电路理论”、“自动控制理论”和“传热学”等考研辅导选修课,为就业的学生开设了“数控培训”和“CAD培训”课程。这些针对性极强的课程和技能培训成为学生的最爱,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体现出学院和教师的一种关爱,是帮助学生的实际行动,是个性化教育的人文关怀。

(4)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我们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灵活的课程设置适合分流培养。选修课程帮助考研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既提高了专业课程的考试成绩,又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机电学部连续3年考研录取率居学院第一,2009年为13.3%,2010年为19.6%,2011年高达22.22%。其中,近50%的学生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985”或“211”学校深造,并且受到录用学校的好评。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亲自考核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0届毕业生王小星后对文华学院党委书记说:“没想到文华学院的学生这么厉害!”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继2010年录取我们10名学生后,2011年又录取了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名学生。学部通过“强专业”夯实的专业基础,使学生具有“继往开来”的能力,他们用自己的良好表现,既为自己也为文华的师弟师妹铺就了希望之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7届毕业生程亮,2007年考取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文华学院打下的坚实基础使他成为学习的佼佼者,现已在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航天八院)从事火箭研究。2008届毕业生吴云飞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完硕士后,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二、活跃第二课堂,展示个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环境熏陶,既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等无形育人环境的影响,又包括有形的丰富多彩和富有活力的各类课外活动的影响。个性化发展只能存在于自主的实践活动之中,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将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多年来,机电学部承办文华学院大学生科技节,使“重实践”的教学得以延伸。科技节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个性,激发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项。科技节上既有学生的奇思妙想,又有身边的简单易事。从卫生筷自动箱、自动控制台灯到高层逃离窗,都是学生的创新之作。个性化教育就是强调发掘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即寻找每一个学生个性的最强点和闪光点。潜能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潜能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学部承办的科技节搭建了让学生施展能力、展示潜能的大舞台。学部精心组织,认真辅导,严格答辩,仔细讲解,肯定成绩,表彰优秀,参与一年一度的文华科技节的学生越来越多。

科技节的活动又引发了学生的社团热。船舶专业的学生成立了“船进社”,机械专业的学生创立了“张帆创新工作室”,热动专业的学生建立了“节能减排研究室”,电气专业的学生有了“电子设计兴趣小组”。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是社团学习提高的主要方法。思想碰撞产生的创新火花,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转化为研究成果。截至目前,带有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应用技术已在“张帆创新工作室”产生,“节能减排研究室”研发的样机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实践活动是创新之魂。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独自支撑起个性化培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中做,做中学,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注重个人专长、兴趣的发展。

为了给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平台,机电学部以第二课堂活动中产生的专业学科社团为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与全国主要学科竞赛紧密结合起来。事实证明,这种经常性的以参赛为途径的专业社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相互学习的能力,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同时学生们的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合作精神都得以锻炼提升。中铁大桥局九江船舶分公司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09届毕业生王健的评价是:“服从岗位安排,能融入集体,做人踏实,吃苦耐劳。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工作思路清晰,不古板教条。动手能力强,工作干练、自信,有一定的号召力,是个有思想、有主见的青年。”

200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张帆在潜能导师李元科的帮助下,积极组队参加全国性的比赛。2010年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他们研制的可以绕开障碍物的太阳能车获得湖北省二等奖。赛后他深有感受地说:“工科学生要务实,创新源于务实的生活态度,有时候,创新就在你我身边,就在微小之处。”张帆已成功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4项个人专利。2011年4月21日,一场主题为“提倡创新,展现自我”的张帆个人报告会在文华学院举行。在学院的推荐下,2011年他参加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入围200强。

三、不畏强手,勇于拼搏,在实践中成长

学院提倡的个性化教育非常适合大学生的创新发展。创新源于实践,学生只有接触过真实的机械制作,才能够有独特的思想,才会逐渐有创新的底蕴。机电学部以各专业学生社团为基础,组建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创新团队。在学院政策支持下,我们精心组织,积极备战有关的学科竞赛。“漫漫参赛路,我们陪伴左右”已成为学部教师的工作态度,举学部之力支持是学部的工作方式。在教育部举办的几项大赛中,从校内海选、初赛、组建队伍、开展培训到外出参赛,紧张的学习工作增长了知识,拓展了能力,也磨炼了意志。

机电学部的学生不畏强手,敢于拼搏。2010年,机电学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并获团体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个人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并获团体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湖北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11年8月在哈尔滨举行的学科大赛中,机电学部又创佳绩,夺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及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能与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获奖是我们对学生的美好希望,但学部更重视的是竞赛的过程,因为这是学生挑战自我的过程,是一段令学生终生难忘的经历。

刘献君院长在潜能导师表彰大会上讲过,个性化发展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创新的范围是无限的,创新的方向也是无限的。这要求我们要充分挖掘每个人的优势潜能,找准学生可能的创新方向和创新点,最大限度地去创新。机电学部的个性化教育实践,就是要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发掘自己的优势,明晰他们各自的创新方向,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

(作者系文华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常务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