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继续教育将为未来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继续教育将为未来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继续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人才离不开物质生产部门的支持,继续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结构的变化都是由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为继续教育的发展不但要满足当前经济与社会教育的需要,更应着眼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也就是“适度超前”发展。继续教育发展的“适度超前”理论是在现有社会资源总量框架内的超前,继续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波动周期不会相离。

第二节 继续教育将为未来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继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增强社会就业竞争力、推动社会进步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促进经济发展,因此继续教育的发展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持续原动力。

一、继续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继续教育与经济发展是一种双向关系。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

(一)经济发展决定继续教育发展的水平

继续教育受到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十分明显,尤其表现在经济方面。这一点,在疆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更是如此。继续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满足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一个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继续教育的区域性决定了继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成为决定继续教育发展水平的基础。[8]

区域经济发展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是继续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继续教育活动是直接或间接地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条件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继续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人才离不开物质生产部门的支持,继续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结构的变化都是由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决定的。只有区域经济总量扩大、发展速度加快时,对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继续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才会扩大。

(二)继续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虽然继续教育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但继续教育不是被动适应经济发展的。它对经济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继续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即继续教育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和某一阶段与经济发展的某一方面、某一对应部分和某一阶段之间相互促进,产生联动效应,它处于继续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宏观层面。例如,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当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继续教育也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此时继续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明显;当经济发展过渡到工业社会,继续教育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此时继续教育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都产生了积极而巨大的影响;当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社会,也就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继续教育也进入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此时继续教育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对知识的创新和生产的作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都是空前的。

(2)继续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协调、主动适应。继续教育应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以及自身发展的规律,通过主体的鉴别、判断和选择,再做出积极的回应,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关系形式。具体表现为继续教育的发展不但要满足当前经济与社会教育的需要,更应着眼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也就是“适度超前”发展。继续教育发展的“适度超前”理论是在现有社会资源总量框架内的超前,继续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波动周期不会相离。

二、继续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继续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渠道来实现的,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

(一)从人力资本的要素和效率的生产功能来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其具有要素和效率两个方面的生产功能。前者指人力资本是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或投入要素;后者指人力资本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因为人力资本投入的增加,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自身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

(二)从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和外部效应来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主要包括知识进步的需求效应、收入效应及替代效应三个方面。知识进步的需求效应是指在经济发展中有用的新知识要求新形式的物质资本,或者是要求新的劳动技能,甚至这两者都十分需要;收入效应是指受过教育、培训,具有更多知识与能力的人会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因为他们具有更高的分辨力,能随时随地抓住投资获利的机会。替代效应首先表现在人们能够通过知识的进步来增加资源,人力资本在各种要素间相比较,其补充和替代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9]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卢卡斯的理论,人力资本分为社会共有的一般知识形式的人力资本和体现在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中的特殊化的人力资本。而在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看来,在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普通教育只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形式之一,而不是全部形式。与普通教育相对比,继续教育是一种学习周期较短、学习方式灵活的教育形式,而且继续教育就业风险比普通教育相对较小,因此继续教育在就业方面要优于普通教育。

相比较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中国在人力资源的数量上的确具有相对优势,但是人力资本的质量较低,而且,高级技工和各类专业人才的缺乏是目前我国人力资本面临的一个危机。显然,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中的优势并不是人力资本的优势,而是人力资源上的优势。继续教育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来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三、继续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径

(一)路径之一:继续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来推动经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现代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正是通过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不断传递,提高现有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来推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发展。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人们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和劳动力的大量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这种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后果,是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以及经济的不可持续,因此它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慢慢地被人们所抛弃。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国政府为了能够在21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纷纷将人力资源的开发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从人口数量上来看是人口大国,但是人口的质量特别是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为了能够在今后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变人口劣势为人才优势,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同自然资源一样,人口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资源,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在所有生产要素中,资本和资源属于被动的生产要素,只有人才是能动的生产要素。人通过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推动国家向前发展。总之,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特别是经过继续教育而培养出来的具有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路径之二:继续教育通过增强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资源不断重新配置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资源不断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这也是资源不断由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业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的过程。在这种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中,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许多新的企业或经济组织会不断出现,而一些陈旧老化的企业又将会被淘汰、消失。总的来说,社会上企业数量会不断增加,社会分工也会越来越细,从而衍生出更多的新职业和新岗位,同时也会淘汰一些过时、陈旧的职业岗位。劳动者就面临着转换工作岗位或另谋职业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继续教育就承担起了培训劳动者,使其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增强劳动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任。不仅如此,继续教育还给予劳动者全新的劳动观念,培养出多方面、多层次的新型劳动者,满足各方面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进而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10]

(三)路径之三:继续教育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力,劳动力技能越高,它创造的财富就可能越多。劳动者的素质大部分主要是通过后天的训练形成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依靠教育和训练培养出来的熟练劳动力或科技人才是不同于简单劳动力的。劳动力通过教育这一“桥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再生产,只有通过教育培养出掌握科学技术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使潜在的因素转化为现实的因素,特别是对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劳动者的培养更为突出。

有资料显示,一个受过初等教育的工人,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30%,一个熟练工人进修一年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然而,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有80%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或在转化过程中搁浅,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力的技能素质较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工人不但量少而且素质也达不到要求。现实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一线劳动者职业素质的原因影响新工艺、新技术实现转换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显然,当知识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经济成就和国家实力的关键因素时,继续教育则通过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加速生产技术的更新,通过培养适合经济需求的各类人才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四)路径之四:继续教育通过推动技术进步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但技术进步又依赖于专业化劳动力的推动,因此,专业化劳动力在产业结构升级中有着重要作用。技术进步的过程包括发明、创新、扩散和应用四个阶段,专业化劳动力与技术进步的这四个阶段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继续教育的职业性就包含了专业化的特点,它通过根据职业要求来培养人才的方式突出了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性。继续教育在技术进步的四个阶段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扩散和应用环节更是如此。

继续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不断提高从事生产的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生产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继续教育在让劳动者掌握基本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让劳动者学会操作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通晓生产的工艺流程,让他们掌握最新的技术,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扩散技术,发挥技术优势,加速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经济更快发展。

以我国为代表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为迅速提高技术水平,曾经从发达国家大量引进先进设备,但由于本国人力资本的缺乏,这些设备未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发展中国家利用同样的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其性能和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作为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水平的继续教育,在引进先进技术并且合理应用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显而易见。而且继续教育拥有基于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继续教育的学校可以联合生产部门和企业共同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合作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将学校的研发智力资源直接输入产业系统,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和应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路径之五:继续教育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推动生产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新的产业部门逐渐发展起来,产业不断分化;同一产业内一些价值增值环节也逐渐独立出来,发展为新的产业部门,产业结构日趋复杂,并不断趋向高级化。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生产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只有接受相应的教育水平的劳动力才能成为合格的生产要素而进入生产过程。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形式等也在不断演变。传统的以“帮传带”方式传授生产经验的非专门教育形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培训大批量技术人才的专门继续教育机构应运而生,满足了人们求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为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教育条件。继续教育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训练,实现了工业化时代所要求的专门化人力资本,而且通过科学研究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效率。

20世纪中后期,新科技革命使科学成为生产力的作用和过程发生了质的变化,科学技术已然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发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时间也大为缩短。科学技术不仅物化在生产的物质条件下,还体现在高度熟练的劳动力以及生产的科学组织和管理上。这样一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价值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现代继续教育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功能显得越来越突出,教育的内容、形式、理念以及教育结构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发展需要也在不断创新,现代继续教育体系日渐完善。[11]

四、21世纪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的文化引擎——继续教育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是软件投入质量的竞争而非硬件投入质量的竞争。虽然物质资源是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性条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经济体制、政策体系和劳动者积极性等非科技型软件投入质量。国际经验表明,21世纪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世纪,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区域板块、区域经济带、区域经济区之间的竞争,世界经济的竞争日益依托区域大城市群的支撑。实现区域经济的大发展需要的产业大军要靠继续教育来培养。实施经济发展规划,必须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加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人力资本质量,这将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2009年,在美国《时代》杂志揭晓的年度人物中,“中国工人”作为唯一入选的群体位列第二。《时代》杂志称中国工人为中国8%的GDP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道琼斯公司旗下知名财经杂志《财智》选出了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继2009年入选《时代》年度人物后,“中国工人”再次作为一个群体榜上有名。《财智》评价称,数以亿计的中国工人是世界经济最强大的力量之一。目前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工人,但是技术工人和创新型人才紧缺,技术工人仅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高级技工和技师的严重匮乏,人力资本质量较低成为一块短板已明显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实现未来若干年的继续教育发展的目标,将十分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满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引擎。第一,继续教育直接培养生产和经营一线所急需的技能型人才,而拥有大量的“金边蓝领”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持续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第二,继续教育极大地加快了区域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更新速度;第三,继续教育可为特定区域提供更为实用的继续教育服务,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第四,继续教育机构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灵活地调整教育服务内容,更易于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区域内人力资源与供给结构的动态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宏观软件投入质量不断提高的结果。强劲的社会需求表明,未来我国的继续教育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提高生产一线劳动者人力资本质量,不仅需要就业前的职业学校教育,还需要就业后接受的继续教育,且后续的继续教育是应对当今世界技术快速变化时代所需要的柔性人力资本。从一定意义上说,又好又快地发展继续教育,提高各产业部门生产一线劳动者人力资本质量,成为转型期的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极其重要的有利条件。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以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帮助广大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健康、繁荣、发达的继续教育制度一定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新的文化引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