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继续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启示

国外继续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启示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中,继续教育的比重越来越大,其特点也根据各国的国情呈现出多样性。绝大部分发达国家把继续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部门和企业均把继续教育看做保持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不断增加赢利的重要措施;而国民则把继续教育视作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期间曾大声疾呼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资金投入。

第三节 国外继续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启示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中,继续教育的比重越来越大,其特点也根据各国的国情呈现出多样性。通过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面临的差距和挑战,这些差距与挑战是影响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的重要因素。

一、部分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发展状况

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体系相当完善,规模也十分宏大。绝大部分发达国家把继续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部门和企业均把继续教育看做保持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不断增加赢利的重要措施;而国民则把继续教育视作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美国:政策支持、引进商业投资、注重普及

美国是继续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美国继续教育结构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是一个与其市场经济调节,尤其是与劳动力市场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综观美国继续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以下特点。

1.政策支持和确保资金投入。

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期间曾大声疾呼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的资金投入。为此,克林顿要求企业雇主拿出相当于工人工资的1.5%的资金对工人进行培训。[28]目前美国私人企业每年用于员工培训的经费可与全美的高等教育经费相抗衡。为了方便成人继续学习,将社会资源整合起来,美国政府决定由联邦政府资助,由地方、社区、学校和民间组织共同投资组建200多个“21世纪社区教育中心”。为此,1999年克林顿总统拨实验款6亿美元,2000年又拨款23亿美元。这些社区教育中心成为儿童放学以后活动的安全场所,社区居民学习和参与教育的场所,青年人工作转变和再就业的“回归学习和训练”的场所,年长者学习、娱乐休闲的场所。[29]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资金大量的投入成为美国继续教育飞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2.法律保障与支持。

1997年美国通过《高中后教育希望和机会法》,为了帮助中低收入家庭的成员能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该法案规定,如果这类家庭中的父母或子女参加相应的继续学习,就可以用一定的个人应交税款来抵缴学费。另外,为了促进终身学习的推广,美国在财政资助上还设有各种助学金,如佩尔奖学金、帕金斯贷款、联邦直接贷款等,这一做法使更多的处境不利的人群参加了继续学习活动。

3.鼓励商业投资继续教育。

美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和个人举办营利性质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如美国国际数据公司显示,1999年美国远程教育的年收入大约为6亿美元。到了2002年,这个数字跃升到1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效益前景使得远程继续教育备受企业界青睐,成为美国国内投资竞争的热点。短短几年间,投资市场就出现了2200多所与远程教育相关的公司,其中包括以营利为目的的学校、软件开发商、出版商等。[30]美国政府为了构建“学习之国”,积极支持企业把新技术运用到继续教育领域,在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信息传播上提供便利。

2.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注重教育的普及性。

美国的继续教育形式依据办学部门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等学校设立的继续教育部门,即使是研究型大学也兴办继续教育。美国共有3600多所大学(其中私立大学2000余所,社区学院1100余所),无普通高校与成人学校之分,学生年龄一般在16~60岁之间,甚至有80多岁获博士学位的学生。第二类是工厂、银行等大企业及机关部门组织的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第三类是美国的行业协会例如律师协会、工程师教育协会、医学继续教育协会等组织的面向本行业的继续教育。除此之外,从美国教育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看,对继续教育需求量最大的还是普通劳动者,与之相适应的便是普及型的高等教育,即两年制社区学院,它是广大劳动者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与通往更高层次教育的桥梁,也是美国继续教育的一大特色。两年制社区学院学费低廉、课程丰富,大门几乎为所有人敞开,它为那些渴望提高自身技能的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那些渴求人才的地方提供了人才资源。社区学院开办以来,学生人数从50余万增加到530余万,占美国大学学生人数的40%以上,教育学家称这种两年制的社区学院为“20世纪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发明”。[31]

总之,美国政府在政策和经费投入方面的大力支持、完善的法律保障、引进商业投资兴办教育、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等措施,不仅解决了大批劳动者的教育和就业问题,普遍提高了国民素质,而且形成了上通下达的人才竞争发展机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地发展。

(二)英国:制度完善、开放办学、治学严谨

英国号称“继续教育之乡”。1944年《巴特勒教育法》就首次使用了“继续教育”一词,继续教育在英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英国的继续教育指中学后教育,学业水平有高低之分。

1.制订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

职业教育、正规的成人教育、社交和娱乐教育是英国的三大继续教育领域。学生可选择全日制、工读交替制、部分时间制、夜校制等学习形式。毕业的学生可通过参加考试获得各种证书和文凭。2003年英国颁布了继续教育白皮书——《技能策略》,强调为所有不具备良好技能的成人提供免费学习;为一些继续学习者提供每周30英镑的拨款,用于资助他们的全日制学习;实施闲暇教育、开展文化和社区学习,特别针对那些抚恤金、救济金领取者和低收入者。

2.开放办学以扩大教育途径。

英国的继续教育形式极为广阔,有大量的广播电视教育,有地方开设的教育中心和民间团体举办的单科讲座和学期讲座。

英国的继续教育形式中比较有特色的就是1971年创办的开放大学,它以独特的形式为英国的继续教育开辟了新途径,旨在向全社会开放高等教育,以扩大教育途径。开放办学是它的方针,任何一个有志于继续学习的人都可以跨入大学的门槛。随着招生面的扩大,它很快被人们称为本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机构。20世纪90年代的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表明,二十几年来,开放大学已广为人知,有90%的成人知道它,在英国每四个成人中就有一个曾在该校就读过。[32]

英国开放大学的特点是开放、灵活和严谨。开放性表现在:不受学历限制,实行学分制,欲上该校不必具有正式的入学资格;不受年龄限制,该校毕业生中,迄今为止年龄最大的为92岁;面向全社会各行各业招生,学生有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军人、残障人士甚至还有囚犯;面向国际,接受欧盟12个国家以外的学生入学,所以它也被称为一所“国际开放大学”。[33]灵活性是由开放性的特点所决定的。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采取了函授制和导师制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力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设置各类专业,让学生在课程设置、学分制、教学环节等方面灵活选择,以保证教学质量。严谨性表现为宽进严出的高淘汰率。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开放大学具有高淘汰率的特点。据统计,自1971年以来,申请就读的大约有100万人,有40万人注册,然而毕业生共计只有10.8万人。[34]

总之,广开门路招人才的开放性、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英国开放大学为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开辟了一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全新的高等教育形式。

(三)日本:强化理念、设施齐全、注重教育的连贯性

日本是一个高学历社会,但仍十分重视继续教育。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教育界不断提出终身教育的呼声,80年代初,日本开始注重教育体制的改革,政府部门对继续教育负责立法、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公务员培训,特别是在1988年度的教育白皮书中,政府重申了加强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今后教育改革的基本观点是设法向终身学习体制过渡”,准备推行终身学习的教育体制,改变以往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思想。②多年来,日本在终身教育方面作出了许多成绩,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形式。

1.形成并强化终身教育的教育观念。

日本的终身教育强调人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从纵向看,终身教育制度体现了上下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强调学前、学校和学后各教育在组织和内容上的一体化。从横向看,它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日本在从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向终身教育的过渡中,强调了终身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强化家庭教育中,日本主要加强对妇女的教育,使已婚妇女懂得如何按科学方法教育婴幼儿和子女,起到家庭教师的作用。在学前教育中就开始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中小学教育则注重“培养终身教育的基础”,主张中小学教育精减内容,突出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自主探索精神、自学能力和职业观,为一生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强调高等教育并不是人生受教育的终点,而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大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场所,更是创造知识的场所。在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正是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富有创造力的时期,所以高等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创造能力。与此相适应,高等教育推行“产学合作”体制,除了利用课堂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还注意培养学生取得专利的能力。

2.挖掘社会潜在的教育资源,完善社会教育设施。

日本继续教育的场所在以学校为主的基础上,依托机关、机构、民众活动中心、寺庙、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及集会场所等,充分挖掘社会潜在的教育资源以完善社会教育设施,极大地节约了教育投资的成本。

公民馆是日本独特的社会教育设施,日本的《社会教育法》倡导地方政府建立公民馆作为推进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设施。1959年日本还曾专门颁布有关公民馆的设置和管理使用的规定:公民馆的目的与任务是适应本地区广大民众的需要,承担开展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比如组织各种课程学习班、讲座、展览、出借图书以及举办体育锻炼和文娱方面的活动集会等,公民馆对于公民自由组织的活动也同样开放。现在日本90%以上的市镇村都设有公民馆,利用率也很高。[35]

日本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努力使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设施。图书馆不仅是日本民众独立进行学习与调查研究的场所,也是对本地区民众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和提供信息的中心,除提供借阅图书的服务,还举办读书会、研究会、鉴赏会、资料展览会等活动。日本的博物馆则通过历史、艺术、科学等有关实物对人们进行文化教育。另外,一些体现地区文化和特点的历史博物馆、美术馆、科学博物馆也为民众进行科学实验、创作等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条件。

3.日本的终身雇佣制推动了公司、企业内继续教育的发展。

在日本的许多企业中,工程师一般每四年调动一次岗位,薪金由受教育情况、年龄、工作时间长短决定,加上工业结构变革,引起职业资格不断变化,所以,几乎所有企业都为工程师继续教育制订了妥善计划。企业内继续教育除担负解决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陈旧问题外,还结合终身雇佣制,对新人员的实习培训、老人员的职务升迁、人员结构比例调整等发挥作用。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继续教育。

二、国外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继续教育的终身化

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终身教育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影响深远,已经成为各发达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各国都把终身教育作为保持竞争优势的手段,从综合国力的提高、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等角度和高度进行规划、实施。

(二)继续教育的国际化

目前,继续教育主要以国家为实施主体,其教育方式、范围、对象、特色无不打上国家的烙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继续教育将逐步超越国界,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日益广泛而深入,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居民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直接沟通,使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共享成为可能,这为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物质条件。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国际化教育成为必需,与教育产业伴随的经济利益为教育的国际化提供了原始动力。继续教育国际化、全球化已成为时代潮流。

(三)继续教育的管理法制化

法国、美国、德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继续教育发展的法规,使继续教育的实施有法律依据。立法强化继续教育,标志着继续教育已由初始阶段的自发状态上升到国家强制管理的高度,发展继续教育成为国家的责任。这些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法规的主要特点是突出了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权利。例如,法国就以法律条款的形式明确企业、事业单位对科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义务和经费的管理方式;德国为了发展继续教育,建立了带薪教育休假制。这些法规既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干预、管理和控制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继续教育的体系完善化

在发达国家,由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社区组织等举办的继续教育,组成了比较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其中高等院校和企业是进行继续教育的两大基地。高等院校因其拥有大批高水平的教师、良好的教学环境、丰富的图书资料、先进的实验设备,始终扮演着开展高层次继续教育的重要角色。此外,企业为提高所属职工的司职能力而在企业组织中进行的教育训练也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继续教育的内容实效化、高端化

继续教育所培养的是适合社会生产需要的人才,市场的变化和社会需求对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授课内容等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因此各国继续教育的目标大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美国整个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结构、行动方案均来自于对地方劳动力市场和培训机构的分析;荷兰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开设都是从人才市场需要出发,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开设课程,实行对口培训;澳大利亚所有培训课程都是在严格认真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基础上确定。[36]

随着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高科技在生产中普遍应用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国际继续教育培训层次呈现出高移的趋势。比如,美国企业科研人员大多数受过本科以上的教育,甚至是硕士或博士毕业生,这决定了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机构和人员须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才能够对他们开展高端化的教育培训。再如,斯坦福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联盟,共同投资开办远程学习项目,向他们的校友提供文、理科方面的高端知识资源。

(六)继续教育的实施手段现代化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不受时空和地域限制的E-learning的新型学习方式,给继续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而有效的现代化实施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为继续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便利,也给继续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发展空间,极大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将成为继续教育的主流趋势。

(七)继续教育的产业化

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际经贸组织将教育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统计在国际贸易服务之中,继续教育成为国际教育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许多国家围绕继续教育供求关系这个市场,把继续教育当成产业来运作。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企业与高校合作,采取委托、联合、进修、聘请讲授等多种途径,使继续教育向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作为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者,将逐渐远离国家福利义务的特色,而在未来的经济领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所经营的“知识”产品,将在未来社会的经济交换中获取巨大的利润,从而迅速确立其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无可争辩的产业地位,就像工业社会里机器大生产替代农业成为主导产业一样,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作为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行业,将逐渐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37]

三、国外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全力培养适合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合格人才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共性。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的素质培养和提高对经济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国外继续教育历史演变、不同形式和特点的研究,可以为我国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一)加强继续教育立法

一些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有赖于法律上的支持与保障。法国早在1971年就颁布了《继续教育法令》;美国1982年制定了《职业训练合作法案》;法国1984年重新制定了《职业继续教育法》;英国1975年颁布了《继续教育奖学金规定》,1992年的《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加大了中央政府对继续教育活动的干预力度。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1988年,日本文部省设立终身学习局;1990年,内阁通过文部省提出的《终身学习振兴法案》;同年,国会通过《终身学习振兴法》。日本专门为终身学习的建设而设立国家级行政管理机构堪称世界首创,而由国会专门通过的《终身学习振兴法》在世界上也史无前例。

而我国继续教育的立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虽然在1995年人事部颁布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了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但由于各企事业单位对继续教育认识不一,缺乏有效监督,使许多规定流于形式,除少数行业实行法定性培训外,大多数行业还做不到,只重使用、不重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38]我们必须尽快健全继续教育法规,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保障公民有接受继续教育的合法权利。

(二)发挥高校和企业的重要作用

高等院校具有齐全的专业门类、优良的师资队伍、浓厚的学术氛围、前沿的科学技术等优势,因而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高等院校在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际上一些著名大学,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丰桥科技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法国的法兰西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等,都承担着为国家或企业培训在职人员的任务。这些国家已把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一起列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教育观念还相当落后,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很不适应。我国高等院校应首先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从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来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重视和大力投入继续教育,充分有效地利用普通高校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好地为开发我国的人才资源、提高全民族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继续教育是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产实际结合最为紧密的人才资源开发的有效手段,需要充分利用和借助行业平台,树立服务企业的主导思想,紧密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实际,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将企业作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主体。一方面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市场经营战略和再就业工程开展继续教育,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参与继续教育,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发挥企业资金优势、经营优势和开发优势,拓宽筹资渠道,为发展我国继续教育输入活力,增强发展继续教育实力。

(三)紧密联系社会发展需求

综观发达国家继续教育蓬勃发展的现状以及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皆离不开将继续教育紧密贴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想社会之所想,办社会之所办,急社会之所急。无论是从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到开设的专业、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的选择,还是从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发展策略到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无不联系和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例如法国的继续教育一改1980年前的传统教育形式,从培训单位的市场转换为委托单位的市场,培训单位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拟定培训合同、方式和方法,经过与企业协商,征得企业的同意,才实施教学计划。

美国的继续教育更是一个很好的佐证。美国继续教育始终针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其目标呈现多样性,诸如基础教育补习、职业技能培训、家庭与个人生活问题的解决、社交与闲暇的需要等,鲜明地表现出务实性,注重直接、有效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国的继续教育的发展也应积极吸取这一有益经验,将继续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继续教育机构应树立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对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从而科学地把握社会需求的变动,在教育中以市场导向调整教育方法,拓宽服务领域,使继续教育服务能真正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继续教育

早在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开展远程继续教育,并将其作为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把教育延伸到校外。

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手段还比较落后,制约着继续教育广泛、深入的发展。我们应在继续教育中引入多种技术手段,如多媒体传输、虚拟场景等,将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引入课堂,使继续教育不出国门而融入世界,大大提高继续教育受益面,提高继续教育管理的效率,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务。

(五)实现继续教育产业化与国际化

从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教育产业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发达国家教育产业化的实践也显示了教育产业化发展的诸多优势:吸引广泛的社会投资,增强教育的发展实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成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适应国民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提供了优质教育服务;通过公平有序竞争,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密切科技、教育、经济的联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形成的新兴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创造了大量利润。

继续教育的国际化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组织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在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经常广泛的相互交流,实行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培养出能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才。西方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早已把触角伸到了海外,除了培养人才之外,各发达国家每年还从中赚取数额相当可观的外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继续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也必将全球化,我国应顺应这一趋势,提前做好准备,把本国的继续教育推向海外。

考察和梳理继续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国内外发展状况,对我们认清当前继续教育发展的大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形成和稳固,这些都影响着继续教育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继续教育是大有可为的。继续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释】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术语[M].[出版地不详],1974.

[2]唐生富.职工教育辞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

[3]张维.世界成人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4]关世雄.成人教育辞典[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

[5]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6]张伟远.继续教育应是一种全民化教育——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关系[J].中国远程教育,2007(1).

[7](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M].滕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8]王瑾.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J].成人教育,2008(5).

[9]《中国成人教育词汇》编写组.中国成人教育词汇[M].北京:[出版者不详],1982.

[10]齐高岱,赵世平.成人教育大辞典[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2]陈希.与时俱进服务社会不断开创继续教育新局面: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20周年暨夜大学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J].继续教育,2005(7).

[13]张焕庭.教育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14]③张蕊.我国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5]冯恒.从美国继续教育的特点看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策略[J].世界教育信息,2004(3).

[16]熊卫平.教育的经济功能探析[J].娄底师专学报,2001(2).

[17]武汉52名大学生毕业后“回炉”读技校[N/OL].楚天都市报,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html/2009-09/14/content-93182.htm.

[18]何向东.中国成人教育管理运作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19]崔振凤.继续教育学概论[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87.

[20]何向东.中国成人教育管理运作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21]晋银峰.论中国继续教育内涵的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1(1).

[22]冯飞.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跨国公司的全球调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3]网络高等教育科技人力资源培养新形式[EB/OL].http://www.cdce.cn/details.apx?id=2716.

[24]单培勇.中国国民素质学论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25]胡泽民,李兵.对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问题的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26]胡泽民,李兵.对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问题的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27]易长发,李春峰.国内外成人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略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5).

[28]姚远峰.OECD继续教育投资的基本政策取向[J].继续教育,2006(1).

[29]张舒予.美国远程教育:市场竞争的机遇和挑战[J].远程教育杂志,2004(3).

[30]王志红.日本、英国、美国继续教育特点比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4).

[31]范国睿,刘涛,王佳佳.美国公众眼中的公立学校——1969-2007年卡潘/盖洛普教育民意调查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2]王志红.日本、英国、美国继续教育特点比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4).

[33]王志红.日本、英国、美国继续教育特点比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4).

[34]王志红.日本、英国、美国继续教育特点比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4).

[35]黄鸿鸿.日本继续教育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1(4).

[36]肖胜春,肖晓华.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5(5).

[37]肖胜春,肖晓华.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5(5).

[38]胡锐.国际继续教育发展趋势及借鉴[J].继续教育,201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