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漫画心理疏导的基本模式

探讨漫画心理疏导的基本模式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五年级三个班学生调查发现,几乎85%孩子认为家长对自己的学习不满意,落后的要求追上去,好的要求更好。一开始,辅导者就要求儿童展示搜集到的各类有关“学习”的漫画。当他们了解到学习的烦恼现象普遍存在时。父母老师多次教育,小凯屡教不改。辅导者通过漫画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引发小凯思考。赏析漫画为小凯的行为改变带来可能。

四、探讨漫画心理疏导的基本模式

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不断发展,他们有时也是敏感、脆弱的。面对这样一群儿童,应该极为谨慎。因此,构建一套运用漫画手段进行心理疏导的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本次漫画疏导研究试着从赏画机制、导画机制入手,并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疏导的形式,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一)赏析漫画,引导调节

漫画以其夸张变形的特点来描绘生活中的人和事,它常常利用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具有强烈讽刺性和幽默感。它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相比其他的绘画作品,它常常更关注内在的人性,常常触动观赏者最深层的心理层面。因此,漫画是一种关注、是一种理解。儿童赏析漫画,接受漫画的心理暗示,合理宣泄、释放情感,平衡心态,在自然的状态下,接受心理疏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赏画机制的基本模式如图2.25所示。

img36

图2.25 赏画机制的基本模式

在赏画辅导中,辅导者首先观察儿童的行为状态,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洞察儿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或防患于未然,或关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找准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找漫画作品,这一步是漫画心理疏导的关键,提供的作品不仅需要针对性,力求触及儿童心灵深处,还要注意作品的引导性、宣泄性、调节身心的能力,更要考虑作品有可能带给儿童的消极影响。总之,要从儿童的心理需要,找到合适的漫画作品作为突破口。之后,儿童赏析漫画、感知漫画,进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有益交流,引发心灵的“共振”,达到平衡心理、调节心理的目的。在辅导结束后,辅导者反思辅导的整个过程,反思漫画作品在本次辅导中作用,以及本次辅导的成效。在确定前一段心理疏导的有效性之后,辅导者根据儿童现有的心理状况,进行新一轮心理层面的探索,使儿童心理成长呈现螺旋式健康上升的状态。

要注意的是,如果赏析倾向消极情绪的漫画作品,例如表达忧郁情感的宣泄类漫画作品,要注意通过辅助方式,引导到积极健康的一面上来。

1.赏画机制中的团体辅导

赏画团体辅导的对象是需要心理健康辅导的普通儿童群体。

赏画团体辅导利用漫画反映生活、投射生活的特点,通过前瞻性以及解决问题式的辅导模式,给予儿童积极的心理暗示或指导,帮助儿童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感困扰,使团体辅导中的每个个体增强心理抗挫折能力,逐渐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完善人格,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它通过团体欣赏漫画,团体间交流漫画,实现心理平衡,保持良好心态。

赏画团体辅导要注意找到共性的问题,同时要关注个别问题学生的具体问题。可以由辅导者选择合适的漫画供儿童欣赏体会,也可以让儿童共同搜集提供漫画作品,用于互相交流。

案例3.1 “学习与我”

现代社会家庭独生子女为主,因为唯一,家庭对孩子期望值越来越高,真是户户望子成龙,家家望女成凤。对五年级三个班学生调查发现,几乎85%孩子认为家长对自己的学习不满意,落后的要求追上去,好的要求更好。学习成了儿童评价的主要依据,儿童的学习压力日益加重,影响了儿童对自身的认同,影响个体形成乐观向上的良好情绪。

为此,在五年级一班开展了“学习与我”团体漫画辅导活动。一开始,辅导者就要求儿童展示搜集到的各类有关“学习”的漫画。漫画各式各样,其中有如下图所示的三幅。

图a:一个女生戴着画着很多圈圈的深度眼镜,埋首在书山文海中拼命地做作业,头已经碰到了桌子。

图b:伴随着开学,画面中的儿童想着年幼的自己背着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书包,满头大汗地走在上学路上,心里哀叹:又要受累了!

图3.34c:父亲正指着一张成绩为“50”的试卷大骂儿子,头上火苗直冒,唾沫横飞,孩子们胆战心惊。然而仔细一看,却是父亲小时候的试卷,父亲顿时垂头丧气,儿子则志得意满。

img37

儿童在多种多样以学习为主题的漫画中,看到了疲于奔命的儿童,看到了处处受指责的儿童,看到了痛苦挣扎的儿童,甚至还看到了作为指责者父母孩童时学习的囧事。在观看漫画的过程中,儿童产生强烈的共鸣,儿童联想到自己学习中受到的“磨难”,仿佛从漫画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一次次会心的微笑中,他们的心理抑郁得以宣泄。当他们了解到学习的烦恼现象普遍存在时。在“共情”过程中,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抗挫折能力得以加强。

随后辅导者引导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找原因,寻方法,与父母老师多交流,学会减轻外部压力。告诉儿童,学习的压力人人存在,尽力而为,不要苛责自己。这时给儿童指出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压力和挫折,可谓水到渠成。

2.赏画机制中的个别辅导

赏画中的个别辅导的对象是出现心理问题、认知有偏差、情绪有波动的儿童个体。

赏画中的个别辅导需要关注问题学生的具体问题,从个体儿童的心理状态、个性需要出发,找到合适的漫画作品作为突破口,借助漫画幽默夸张或宣泄作者灰色情感的特点,让儿童通过欣赏轻松幽默的图画来放松身心,并通过漫画投射的生活,找到自己的影子,引起共鸣,平衡心态,宣泄情感,或得到暗示,或形成意识,借此矫正行为。

在提供的漫画作品中,忌有明显引导倾向或强制接纳倾向的漫画作品,更不能出现讽刺挖苦当事人形象的作品,防止引起来访者的警惕、反感,甚至对立。

案例3.5 不愿做作业的小凯

小凯,五年级学生,个性活跃调皮,喜欢到处玩耍。学习虽有上进心,但自我控制能力低,上课听讲还可以,做作业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尤其是家庭作业。家里父亲也喜欢吃完晚饭到外面闲逛,母亲早晚班交替,常管不到儿子。自小凯一年级上学以来,随着小凯成绩的每况愈下,夫妻间互相埋怨,责怪对方,吵声不断。父母老师多次教育,小凯屡教不改。升入五年级后,随着批评次数增多,小凯还与父母、老师产生言语上的冲撞。在又一次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后,小凯来到了辅导室。

走进绘画辅导室,小凯垂头丧气。辅导者撇开作业话题从“谈家”说起:你喜欢你的家吗,你喜欢你的爸爸、妈妈吗?引导小凯回忆家庭温馨画面。在略作暖身后,辅导者出示了如右下图所示的这样一幅漫画。

漫画以诙谐的形式,展示了一个家庭的解体过程。辅导者问小凯,画中的父母你觉得是为什么事吵架的?你觉得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些矛盾,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孩子吵架的?作为家庭的成员,你觉得画面中的男孩可以做些什么?辅导者通过漫画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引发小凯思考。这幅漫画仿佛展示的是小凯家从幸福到不幸的过程,又仿佛投射了小凯家的未来,给予小凯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连接了小凯这位儿童来访者内心的伤痛,使他不由自主与现实的家庭联系起来,并给予小凯深刻的心理暗示,触及他潜意识中的忧虑。而辅导者也希望这幅生活漫画图“记忆”在小凯的脑中,使他了解到家庭的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形成家庭是脆弱的、每个家庭成员都需维护家庭的意识。赏析漫画为小凯的行为改变带来可能。

之后的随访,发现对待父母、教师的劝说,小凯的对立情绪基本消除,自我控制意识逐渐恢复,主动做作业的意识出现。接下来,我们还为小凯进行了强化行为的一些辅导,在父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小凯做作业的自制力、自主性逐渐加强,个人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

img38

(二)绘制漫画,疏导宣泄

绘制漫画是儿童情感生活的一个潜在载体,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儿童喜欢借助临摹和绘制漫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趣、意向,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当儿童觉得矛盾、困惑,以至郁闷不平时,诙谐夸张的漫画就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缓解压力的有效工具。而辅导者有意识地引导儿童绘制漫画,能呈现儿童的心理状态以便“对症下药”。当儿童沉浸在幽默、有趣的漫画绘制中,他们的情绪得以安全释放,内心冲突得以解决,从而促进认知意识行为的改变。而团体的漫画创作,能促进团员间的互相交流,促进团员间心灵的沟通,常使心理疏导效能成倍増长。

在导画辅导中,跟赏画辅导相同的是,辅导者首先需要洞察儿童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或防患于未然,或关注儿童发展过程中心理的矛盾和冲突,然后找到适合群体绘制的漫画制作主题。绘画前也可以给予一些漫画创作辅导,让儿童在支持性的环境中,在充分信任的条件下,通过合适的漫画主题展开创作。在绘画时的交流中,辅导者要观察儿童,从儿童的绘制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同时,辅导者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夸张图形、讽刺对象,幽默自我,藉以宣泄压抑的情感。绘画后,心理辅导和儿童个体或团体间进行交流,增进了解,互相启发,相互作用,有机引导,从而改善行为意识。然后辅导者进一步反思刚才的辅导过程,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应对策略,提高调节心理能力的水平,追踪反馈,巩固和发展疏导成效。导画机制的基本模式如图2.26所示。

img39

图2.26 导画机制的基本模式

运用导画机制时要注意的是,在辅导者引导儿童运用夸张图形、讽刺对象、幽默自我等方式时,要注意度的把握,切忌消极情绪的无限扩张,以至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1.导画机制中的团体辅导

导画机制中团体辅导对象是有一定绘制漫画基础、需要心理健康辅导的普通儿童群体。

较之赏画,绘制漫画更能帮助儿童宣泄情感,调整身心,辅导者根据儿童存在的普遍问题,借助具体的辅导题材、合适的漫画主题,让被辅导者在辅导者的引导下,通过群体中愉快的共同绘制、交流漫画的过程,达到“被治者以自治”,解决被辅导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体验团体给予帮助的心理力量。

导画机制中的团体漫画心理辅导,可以在团体绘画前给予一些漫画创作辅导。具体的绘制方式,可以是团员共同绘制一幅作品,也可以是团员各自绘制同一主题的作品。绘画后进行交流,增进了解,互相启发,形成心理调节的“合力”。

案例3.6 “请你认识我”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是互相依存、休戚相关的。按照马罗斯的理论,作为人——儿童也有交友的需要。满足自己交友的愿望,处理好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儿童的自身全面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次漫画心理辅导的主题是“请你认识我”,系人际交往辅导,辅导的对象是五年级部分孩子。辅导伊始,辅导者在黑板上简笔绘制了自己的漫画头像,用激情的语言希望自己能成为大家的朋友。然后,辅导者激发儿童:“你想让别人成为你的朋友吗?快来介绍你自己吧!”在一系列的暖身活动后,要求儿童绘制“自画像”,用漫画的形式突出自己的特点。大约二十分钟后,儿童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我。下面是其中两个儿童的作品和介绍。

img40

嗨!大家好!你一定很奇怪,这个像蜡笔小新一样的人是谁呀?就是我,大大的脑门,胖嘟嘟的身体,像不像蜡笔小新呢?是的,我最喜欢蜡笔小新了,不仅因为外表像,而且我还喜欢蜡笔小新有趣的生活,以至于人家说我说话的腔调也像蜡笔小新。我还喜欢画一些像《蜡笔小新》一样搞笑的漫画。这就是我,一个蜡笔小新的铁杆粉丝。你认识我了吗?我期盼与你交流。

img41

我是一个爱拉小提琴的男孩。我虽已学得很久了,可还是拉不好。大家可不要笑我。记得我初学小提琴时的情景:我拿着小提琴东看看西瞧瞧,觉得挺好玩的。当看到琴上有几根“绳子”,我立刻弹起了“吉它”,“叮~~”,我惊呆了……

我还是一个爱足球的男孩。你看我脚踩足球,叉着腰,多神气。我可是班级足球男1号呢!

我期待着与我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你与我交友!

在辅导现场,儿童用幽默、夸张的漫画头像凸显自己的个性,用风趣搞笑的语言介绍自己,辅导室欢声阵阵。随后,辅导者让儿童们把他们的漫画头像张贴在房屋四周。很快,儿童自成交流小组,互相观画、析画。漫画似一剂灵药,拉近彼此的距离,消除了隔阂。儿童以画为友,交流情感,寻找知音,结为伙伴。纵观整个过程,儿童以漫画为媒介,有效沟通,相互吸引,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导画机制中的个别辅导

导画机制中的个别辅导对象是遭受较为严重的情感困扰,无法合理宣泄的儿童。被辅导的儿童需要一些漫画绘制的基础。

漫画以其夸张变形的特点来描绘生活中的人和事,它常常利用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具有强烈讽刺性和幽默感。在实际操作中,让受到情感困扰的儿童通过绘制漫画,促进身心健康:他们或变形对象、讽刺对象;或绘制作品、体现自己心底深深地忧伤,藉以宣泄;或描画生活,投射情感,缓解压力。

在对个体儿童进行具体的导画心理疏导时,辅导者要坚持“儿童不是问题,问题总能解决”的原则,以利建立信任接纳关系,使儿童积极地参与绘制,帮助儿童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3.4 被欺侮的小泉

小泉,三年级学生,生性胆小,在班内常常被高大的小杰欺侮。他心里怨恨不平,但又无能为力,整天闷闷不乐,个性越来越内向。班主任了解了一些情况,把小泉带到了辅导室。

一走进治疗室(绘画室),辅导老师就很喜欢他,他个子小小的,有大大的眼睛,扑闪扑闪的。进来时,他显得小心翼翼。辅导老师跟他聊了许多家常,逐渐取得小泉信任。慢慢的,话题转到“我们不喜欢的人”。辅导者说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讨厌他什么,最希望他干什么,边说边画。在辅导者的引导下,小泉也就上面三个问题画了三幅画。

第一幅画的是他最讨厌的小杰整天暴跳如雷的形象:歪着嘴,头上的火苗夸张似的熊熊燃烧。第二幅画的是小杰最喜欢做的事——乱摘树叶的情景,他双手大把大把的拿着树叶,叶子在他的身边飞舞。第三幅图画的是小杰在树林里忙碌植树的情景。

原来爱欺侮他的小杰课余喜欢破坏花草树木。在小泉用夸张幽默的笔调画出小杰生气时扭曲变形的脸,特别是当他画了小杰在树林间忙碌的情景时,画着画着,小泉自己也不禁笑了起来,刚进门的抑郁在此时一扫而空。随后辅导者联系了班主任,在外围做了一些工作,消除小泉的外部压力,小泉在几次漫画疏导后,趋向开朗活泼。

img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