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疏导

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疏导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城市中,老年人多数都是有组织的,无论是单位、社区,还是在养老机构内,这些组织应该承担起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在对于有关死亡的问题上,临终老年人可能有一段心理否认期,在这段时间里,应允许老年人保持这种“否认”。从一定意义上讲,否认是心理保护的屏障,要允许老年人逐渐地面对临终和死亡这个严酷的现实。
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疏导_心理疏导技术

1.养老护理心理疏导工作内容

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非常重要,对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工作要从一进入老年期开始,其主要内容是:

【宣传心理保健的知识,引导老年人自己进行心理调适】

生老病死是世间万物发展的规律,老年人进入颐养天年的人生阶段,不应再给自己增加太多的负担,制订更多的计划和更高的目标。如果老年人身体与精力尚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此种情况应该给予鼓励。老年人进行心理调适主要是从社会角色的定位上,给自己找到恰当的位置,无论过去从事什么工作,担当什么样的领导职务,都要使角色转变到实际情况上来。这是老年人心理保健的第一步,如果角色定位不能转变,感到自己仍然在原来的岗位上,但却没有人像过去自己在位时的热情和关照,经常感到“人走茶凉”,这样会产生较大的失落感,给心理调适带来困难。

【保持心理活动适度】

老年人心理护理研究表明,应使老年人长时期地把心理活动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度的状态,使老年人愉快地、有所作为地度过晚年,继续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养老护理员要尊敬老年人、关心老年人,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并尽可能多地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保持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

【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

社会的支持是很多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在城市中,老年人多数都是有组织的,无论是单位、社区,还是在养老机构内,这些组织应该承担起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如经常组织老年人在一起进行文艺体育活动、谈心、书画练习等,对于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社区与单位应及时解决。养老护理员应经常和老年人谈心,并鼓励老年人多参加有益的活动,不断扩大人际沟通的范围,让老年人相互交流,这有益于老年人之间加强沟通,宣泄烦恼,分享快乐。

【子女应依法负担老年人的赡养义务】

这是无条件的,但除此之外,还应该从心理层面多关心和照顾老年人,如果子女只是尽经济上的赡养义务,而不从精神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仍然会感到孤独、无助。如因工作、学习的需要与老年人分居两地,要经常到老年人的住处探望,有孙辈的应多让他们与老年人相聚,以满足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心理要求。

【消除老年人的隔离感】

对空巢家庭或独居的老年人,对听力、视力有明显下降的老年人,在本来就孤独的情况下,态度越发冷淡,心情也越发寂寞,对于这种老年人,养老护理员应采取相应措施,相应地改善他们的听觉、视觉,并经常和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走出个人世界,重建生活信心,融入正常的人际交往中。

【积极采取社会措施】

如果子女不愿意对老年人尽赡养义务的,应从法律上进行干预,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对低经济收入者,应在国家财力可能的情况下,对低收入人群给以适当的补贴;对于就医难的问题,如挂号难、无人陪伴,医疗费用相对偏高等实际问题,应结合发展社区卫生机构,不断地加以完善。社会还应发动更多的“义工”,用“储存”劳动工时的办法,发动社会力量帮助老年人。如果上述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心理疏导的作用就会很小。

2.临终老年人的心理与社会需求

【临终老年人的心理表现】

(1)恐惧。

一般年轻人虽然也生病,但生病后一般不会考虑与死有关的问题,而老年人则不同。老年人生病后,特别是患有当前认为不可治愈的疾病时,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感会加深,而且老年人自己的想象常常比实际情况更可怕。这种心理可以称其为临终恐惧,这种恐惧感是很自然的,这是每一个人求生本能的反应。但是如果没有处理好,由此产生的恐惧感会使老年人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可能导致一些人轻生或自杀。这样的老年人可能由于不愿再忍受疾病的痛苦,也可能由于经济困难,或者害怕增加子女的负担。

(2)对子女的眷恋情感加深。

如果老年人的子女工作、学习都比较理想,身体也比较健康,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担心相对会少一些;相反,如果子女工作、学习都不甚满意,身体不好,或有残疾,这就使老年人放心不下。如果子女又不在身边,思念之情在临终前更加强烈,此时,老年人对子女的眷恋之情,可能超过对自己身体的担心。由此产生的焦虑也是极为常见的心理现象。

(3)临终前对配偶的担心。

有的老年人感叹“谁先走谁幸福”,这里的“走”是指死亡。如果仔细分析老年人的这种感叹也不无道理。先“走”者,还有老伴照顾,后“走”者靠谁?先“走”者,所担心的是留下了配偶谁来照顾。如果配偶身体尚可,有一定经济收入,医疗条件有所保证,临终老年人会安心一些,如果留下的老年人经济条件较差,身体欠佳,这会对临终老年人构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满足临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临终老年人主要是希望得到子女的亲切关怀、照顾及社会的支持。据北京首家临终关怀医院对上万例临终老年人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人的临终期大约为280 天,这与妇女妊娠期几乎是相同的,人在临终期需要子女和社会像孕育胎儿一样,关心和照顾大约280天。所以,家庭和社会要为临终老年人营造温暖、舒适的环境,使临终老年人得到社会和亲人的关心与照顾。

(1)营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养老护理员应保持心境平和的态度,对临终老年人要温柔、体贴,努力减轻临终老年人的心理痛苦。养老护理员应按时给老年人进餐、洗漱,保持被褥的清洁、整齐,以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对于受严重疼痛折磨的老年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应用止痛剂,以减少老年人临终前的痛苦。对于确实证明救治无望的老年人,逐渐减少药物治疗,增加心理疏导,使老年人能安心地面对死亡,临终老年人休养、居住的环境应温馨、舒适。

(2)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死亡是任何人都不愿意面对的事实。在对于有关死亡的问题上,临终老年人可能有一段心理否认期,在这段时间里,应允许老年人保持这种“否认”。从一定意义上讲,否认是心理保护的屏障,要允许老年人逐渐地面对临终和死亡这个严酷的现实。一旦老年人心理上接受了这个事实,养老护理员应及时了解老年人所关心的问题,提供信息,澄清疑问,让老年人充分抒发他的感情,养老护理员应认真倾听,并如实给予回答,尽量满足老年人的要求,以解除临终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

(3)创造与子女团聚的机会。

养老护理员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子女回到老年人身边。给老年人以充足的时间,向子女诉说心愿,必要时,应给老年人书写和诉说遗嘱的机会。子女及其养老护理员应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临终决定,以减少临终前的焦虑与担心;要妥善安置临终老年人的配偶,使老年人能放心地离去,以减轻老年人对配偶日后生活的担忧,减轻由此产生的心理焦虑。

(4)正确对待宣泄。

有些临终老年人虽然心理上接受了死亡事实,但想让其坦然面对是有困难的。还可能因为在临终前大脑的抑制系统先衰竭,大脑的兴奋性相对提高,这时临终老年人的反应可能是异常兴奋、情绪烦躁或表现极为愤怒,这时养老护理员应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此时,和老年人最亲近的人或养老护理员,经常成为他们不良心理的发泄对象。对此,养老护理员要努力劝说老年人保持相对平静的心态。对心理压力严重的临终老年人,应设有专人看护,采取保护措施,以防范老年人自伤、自杀。

(5)尊重风俗习惯。

如果临终老年人有宗教信仰的,应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信仰,满足老年人对正当宗教仪式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