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才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才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才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老年人才的数量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数学公式是:老年人才数=老年人才所占人口比例×老年人口。人口老龄化的直接结果是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相应地,也就使老年人才数量增加。老年人才是国家人才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才_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才

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老年人才的数量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其数学公式是:老年人才数=老年人才所占人口比例×老年人口。老年人才所占人口比例和老年人口都是变量,老年人才所占人口比例提高会导致老年人才数量增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亦可导致老年人才数量增加。人口老龄化的直接结果是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相应地,也就使老年人才数量增加。

什么是老年人才?老年人才,是指老年人口群体中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创造性劳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那一部分人口。老年人才是国家人才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农业生产是一种经验型生产,老年人以其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而胜出年轻人,年轻人对老年人以经验积累而凝结成的生产智慧只能望其项背。因此,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老年人才有“越老越有用,越老越吃香”的特点。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步入“知识经济”(know ledge economy)时代,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呈加速度态势。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升级换代由过去的五年为期,缩短到三年两年,甚至于一年。计算机和因特网使知识信息的传输、交流、积累、提升以每秒亿兆级的速度冲击社会,“知识爆炸”(know ledge explosion)一词已由最初的形象比喻变成现今的真实情形。学习速度赶不上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知识老化”(know ledge aging)便成为知识爆炸的副产品,并成为一个专门术语频频见诸报刊和网络文章。与传统农业社会里老年人才“越老越有用,越老越吃香”相反,现代知识经济和知识爆炸使老年人才出现“越老越无用,越老越贬值”的倾向。这里用“倾向”二字是为了说明,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一种或然,并不是不可变更的定势。新的因素和条件的介入,比如老年教育的普及与发达,会改变这种情况,并且现实中相当多的情况下老年人才的“无用”和“贬值”情形根本就没有出现。

“姜是老的辣”,这句习语在今天依然成立。老年人才的独特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政治与思想优势。现今老年人才大多经历过新中国创建时艰苦岁月的锤炼,爱国爱民,爱社会主义,富有集体主义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责任心强,吃苦耐劳,克己奉公,是真正意义上德才兼备的人才,经得起烈火金刚的考验,能够在逆境中奋起,在困厄中创造辉煌。“两弹一星”即是高科技中的典型例证。如果让历史重演,现代青年人才能否像先辈人才那样,也创造同样的辉煌?!品格裂变与价值错位,使现代青年人才大多醉心于个性张扬和自我实现,有好的一面,但也往往失之自私自利、个人主义和个人享受,使坏的一面时时显露。

才因有德而益善,因缺德而愈恶。老年人才在正邪善恶的人欲世界中有正气,有善心,经得起血火考验,担当得起复兴大任,是现代青年人才的学习楷模。现代青年人才在接过老年人才传下来的接力棒时,不仅要接过“才”的这一棒,还要接过“德”的那一棒,也做到德才兼备,才能真正堪当大任。仅凭老年人才在传“德”方面的独特优势与作用,就不能说老年人才“无用”、“贬值”。

二是经验与智慧优势。经验是感性知识的结晶,智慧是经验与理性知识的升华。老年人才与青年人才相比,往往有我们形象比喻的那种“过的桥比走的路多”的优势。他们往往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独特的技术专长,有的老年人才在专业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是青年人才望尘莫及的。老年人才与青年人才相比,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强,能够正确把握大势与整体,高瞻远瞩,避免大的失误。这种战略上的智力优势是青年人才难以企及和有待跟进的。

三是资历与声望优势。资历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智慧资本,是时间与经历凝聚成的有用价值。声望是通过德才与业绩确立的高端地位和社会权威。资历和声望都必须假以时日,经以有年。即使“一举成名天下知”的顶级人才和快速走红的公众人物,要想在业内获取资历与声望,也还得用时间与岁月来换取和证明。老年人才资历深,声望高,是以青丝白发的代价换取的正面结果,是社会理应馈赠给老年人才的奖赏与荣誉,对青年人才有示范作用,有利于激励青年人才热爱本职,留守专业。资历深,声望高,有利于老年人才领导和管理青年人才,起到不怒而威、整肃秩序的作用,是行业内凝聚力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中国社会科学院熊必俊研究员提出:“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讲,掌握知识的人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主体,作为社会资深公民,老年人积累一生的知识和技能,正是人生最成熟的阶段。”[1]老年人因资历深而“最成熟”,因“最成熟”而声望高,这是合乎逻辑的。

四是社会资源优势。老年人经过一生的积累,到晚年形成了广泛的人际网络和可资利用的人脉关系,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这是青年人难以拥有的。丰富的社会资源使老年人做事比青年人更能在社会上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老年人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社会资源从事社会工作,发挥“余热”,特别是从旁协助青年人工作,更能取得良好效果。[2]

正因为老年人才有以上四个方面的优势,老年人才成为民族生存竞争中的重要人才资源,受到社会的重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和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上出现一些歧视老年人的现象,例如河南、山东等省出现的“躲儿庄”,但歧视老年人的现象主要针对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老年人,对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老年人,即老年人才,社会上还是比较敬重的。

马克思曾对劳动作出这样的阐释:“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3]按照马克思对劳动力的阐释,劳动力是由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构成的。老年人的衰老主要是体力上的衰老而不是智力上的衰老。老年人的智力主要体现在“凝聚智力”而不是“流动智力”上[4],体力衰弱只会减缓智力的发展速度,但已经积累起来的智慧并不会因体力衰弱而破坏。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的《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老年只是每一个人生命期、事业和经验的自然延续,而其知识、能力和潜力,在整个生命期都一直存在。”老年人才以其凝练的智慧、高超的技能,甚至身怀“绝技”、“绝活”,不会因岁月的无情流逝而消失。老有所为,老有所成,在古今中外都不胜枚举。那些“无用论”、“包袱论”、“抢饭碗论”等对老年人才的偏见和误解,在知识经济时代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凡知识皆有价,凡人才皆有用。老年人才同年轻人才一样,同样是科学技术的载体。老年人才既然是人才就有用,用有大小之分、类别之分,孙中山先生早年即提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理想目标,老年人才亦应当人尽其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