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学院德育工作探析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学院德育工作探析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9年,国内提出“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国民教育宗旨。

基于内涵式发展的学院德育工作探析

许金根 周 燕

(浙江工商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文章基于高校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对学院增强德育工作进行探析;提出在理念上,以培养“专业的人、文化的人、世界的人”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以深化“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建设“三型”学生党支部,构建系列文化品牌,实施“三项工程”为目标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德育工作 全人教育

2012年3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今后我国高校要“坚持内涵式发展”,“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我国高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作为承担育人具体任务的学院分党委,必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开展有本学院特色的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为例,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进行一些探析。

一、理念上,以培养“专业的人、文化的人、世界的人”为目标

(一)德育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战略主题”部分提出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二)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是一种整合以往“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的两种教育观点,形成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教育新理念。全人教育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是具有整合思维的地球公民。

早在1903年,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提出,教育之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

1919年,国内提出“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的国民教育宗旨。“所谓健全人格须包括: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

1921年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提出全人教育,认为理想的教育应包含人类的全部文化,理想的人应是全人,应具备全部人类的文化,即培养真(学问)、善(道德)、美(艺术)、圣(宗教)、健(身体)、富(生活)全面发展的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批有关全人教育的期刊与著作。目前全人教育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三)高校如何办出特色

大学须有特色。《浙江工商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实施“创新强校,特色名校,加快转型,跻身百强”的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

在大学特色的众多体现中,人才培养特色是根本,是核心,是聚焦点。

香港大学的“全人教育”已形成特色。笔者有幸于2012年8月赴香港大学参加“高校学生事务及综合管理培训团”,实地考察香港一些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香港大学对“全人教育”的理解和模式可能跟其他大学不一样。香港大学的教育理念认为,全人教育并不只是课程,而是大学的态度。香港大学学生除了安排在课室以内受到的教育之外,还安排学生参加其他活动,宿舍不单单是让学生吃饭和睡觉的地方……香港大学教务长说:“我们不是学哪一个国家,比如英国、美国的模式,我们把所有我们觉得最有效、对学生最有益的一些教育模式混合起来,因为我们不是在英国,不是在美国,我们在国际城市(香港),我们有这个优势做这些事情。”

2011年,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蒋承勇同志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呼唤精神人格更完满的人(Well-rounded Person)的时代,也是一个能够产生精神人格更完满的人的时代!”什么是“精神人格完满”的人?蒋书记概括为“专业的人、文化的人、世界的人”,这三者是依次迭进、有机融合的“三位一体”。

在以商科为特色的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学院却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见长。信息学院能否以培养“专业的人、文化的人、世界的人”为目标?

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美名、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承担高级领导工作,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因为“麻省理工毕业生的命运不能总是以为普林斯顿和哈佛毕业生打工而告终”。

信息学院学生也需要为今后走上管理领导岗位做好准备,浙江工商大学商科特色也可以成为信息学院人才培养特色,为信息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认真建设创先争优党建示范点,深化“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2012年,信息学院第二次申报浙江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获得成功。2011年上半年组织材料第一次申报没有成功,学院分党委积极从自身查找原因,深化和改进“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提出了党建“与学院实际、学校发展相结合;与学生培养、教师科研相结合;与文化建设、服务社会相结合”的“三结合”工作思路,确立了“夯实基础,深化改革,彰显特色,树立品牌”的争创目标。

(一)学院对“三全育人”有明确思路与举措

通过实施“教授上讲台、博士下班级”,使教师党员冲在教学第一线;通过落实科技导师制、班主任制度等,有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通过组织新教师岗位培训和教学比赛,做到教师培养有途径、有措施;通过评选“学生最欣赏的老师”,不断增强教师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推选“教师闪光言行”,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有示范、有推动;通过“成长导师110计划”“寝室之友”等活动,全体教职工深入学生寝室,真正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寝室之友”;通过“相约信息楼”,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为贯彻校“TREES”学工文化,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爱岗敬业、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辅导员队伍,根据学院学生工作的特点,结合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学院决定先实施“辅导员TOP计划”。“TOP”三个字母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团队(Team)、乐观(Optimism)、执着(Persistence)。团队就是战斗力,乐观能引人向上,执着才可成功。

三、建设“三型”学生党支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党支部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党能否在知识层次较高的大学生中保持其先进性和凝聚力,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支部以建设规范型、学习型和实践型支部为目标,以党建促团建,以党建引领学风建设,认真做好支部各项工作。

第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从制度建设规范化、入党程序规范化、支委选举规范化和支部活动规范化四方面着手,加强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是提高支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关键。

第二,搭建党员教育实践平台。从2011年开始,学院分党委在全体新生中推行党员“小先生”制度,选拔部分优秀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新生各寝室的“小先生”,在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促进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和管理。目前学院已有近百位高年级学生党员分别担任2011、2012级新生各寝室的党员“小先生”。他们秉承“专业、深入、细致”的工作理念,采取传、帮、带的工作方式,利用课余时间与自己结对的新生寝室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2012年6月,学院党委开始推行“党员小先生”131计划,即1位学生党员联系1—3个学生寝室,并提出了要在所联系的寝室中争创1个先进寝室的具体要求。通过学生党员下寝室,营造和谐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

第三,树典型、学先进。学院分党委按照省委、学校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寻找身边的感动”“闪光言行”“成才先锋”评选等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鲍福光同学2009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2010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佳大学生”,2012年入选浙江省教育系统“十大成才先锋”。

信息学院自1985年正式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学院特色文化建设,先后成功创立了“电脑文化节”和“电脑医院”两大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形成了较深厚的学院文化底蕴。

2011年起,学院分党委把学院文化建设有效纳入学院发展的整体工作格局之中,与学院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有机结合。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品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目标,推进学生活动系统化、品牌化,在思想教育、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五个方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及成果培育工作,积极探索出“E路E家”系列活动特色项目。

(一)以3E驱动

3E即Encourage(鼓励)、Experience(体验)、Elevation(提升),从方法上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过程中体验、激发责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参与中提升素质和能力,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E路云帆济沧海”系列特色活动

注重提升学生的抱负水平,对学生教育培养成才进行正确引导,内容包括E路起航(新生教育)、E路扬帆(电脑文化节)、E路先锋(党员活动)、E路阳光(电脑医院等志愿者活动)、E路彩虹(学生科技)等。

(三)“E家和谐助成长”系列特色活动

注重为学生快乐生活成长提供贴心服务,内容包括梦想E家(重要典礼)、缘聚E家(加强学生、校友、教师间的交流)、E家讲坛、E家风采、E家讯息(刊物、网站、微博等)等。

五、实施“三项工程”,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实效,2012年,信息学院启动“学风建设”“文明工程”“学院文化建设”这三项工程,并系统考虑制订实施计划。

四、构建“3E”驱动系列文化品牌,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本院特色的学院文化

(一)学风建设工程

学风是学院的灵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根据学院在学风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并完善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

(二)文明工程

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希望青年“为世界进文明”。我国的中学教育,由于在高考指挥棒下,与考分无关的事都由老师和父母长期包办代替等,造成学生文明素养不足,大学亟须补上文明教育。学院已先期启动推出“宜学宜居”寝室文明工程,以塑造良好的寝室文化为切入点,同期推出“成长导师110计划”和“党员小先生”131计划,通过两项计划,结合礼仪教育,努力以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活热情,提升学院精神文明的新局面。

(三)学院文化建设工程

信息学院通过学院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工作格局,形成良好的学术文化和育人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学院凝聚力,实现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和谐统一,进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推进学校、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M]//王国维文选:注释本.姜东赋,刘顺利,选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陶行知.教育改进[M]//陶行知文集:上.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蔡元培.教育独立议[M]//蔡元培选集:上卷.沈善洪,主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蒋承勇.专业的人 文化的人 世界的人——寄语新青年[N].浙江日报,2011-12-30(22).

[5]董国强.“德育为先”理念及有效途径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6]杨亚辉.全人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