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内涵式发展

学校内涵式发展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学校而言,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存在以下主要区别。相反,内涵式发展立足自我,能极大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辞海》解释,“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5]。从词义上来看,事物发展存在两个不同的方面,或者说事物发展有着两种路径或模式,即量的增加和扩张与质的提高和进步。“发展”因此而分为“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两种不同模式。此两种模式的关系正如“质”与“量”的关系:“量”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形式,“质”体现事物的本质属性;“量”的增加为“质”的发展提供条件,但并不能决定“质”的发展;在事物的初创阶段,“量”的扩张处于主导地位,发展到一定程度,“质”的作用逐渐凸显。

就学校而言,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存在以下主要区别。第一,外延式发展侧重于学校发展中可计量的要素,如学生的及格率、毕业率,教师的数量、资格达标率等;内涵式发展注重学校发展的本质方面,如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程度、工作满意度、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状况、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素质提高等。第二,外延式发展奉行“拿来主义”,走的是“消耗”路线。外延式发展主要依靠资源的投入、条件的改善来“发展”自身,发展的程度完全取决于“拿来”的多少,往往出现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的结果。内涵式发展坚守“自强不息”,走的是“创造”之路,它注重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多方面积蓄力量以实现自我提高与改进。第三,学校外延式发展往往以己为重,更多地倾向于索取。因此,在更大范围内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反,内涵式发展立足自我,能极大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上述分析,此处将学校内涵式发展定义为:学校在资源投入及办学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增强发展能力并形成发展机制,以实现不断改进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的发展。立足自我为基础,以人为本为动力,能力建设是核心,质量效益为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