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涵及其外延

内涵及其外延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省会经济的发展,理应在知识经济层次上高于其他城市经济。
内涵及其外延_科学发展观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一、内涵及其外延

所谓省会经济,是指在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一定经济区域内,逐步形成的特色鲜明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1.省会经济的定位是中观层次的经济综合体

省会经济属于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以周边中小城市为节点、以广阔的城乡为腹地的极化型区域经济的范畴,是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层次的经济综合体。从外延上看,它包括区域经济系统及其子系统(如省级区域下的市域经济、县域经济和乡镇经济);从内涵上看,它包括省会城市经济运行、结构、组织、目标,以及该系统与外部经济系统(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下对微观企业经济系统)的各种联系。它既可以按照产业、行业、部门进行区别,也可以从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等角度进行划分。

2.省会经济的特点是具有现代化的产业结构

城市的产业结构直接反映着城市未来经济的发展取向,是城市价值活动和价值流的重要支撑。一个省会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科学并且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省会经济的战略模式和省会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水平,是省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核。现代化、高度化的省会经济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以发达的第二产业为支撑,以第三产业为重心的新城市经济模式。在第二产业中,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是核心;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应该占主体。

3.省会经济的载体是发达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省会城市功能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一是基础性功能,主要体现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这是城市价值功能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二是价值功能,是指省会城市在省会经济系统中的经济地位和价值体现。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应当具备并充分地发挥区域性政治中心功能、金融中心功能、科教文化中心功能、商贸中心功能、交通物流中心功能和现代制造业中心功能等等。

4.省会经济的重点是整合区域性生产力要素

加强省会经济的区域内联合以及与周边城市、其他经济区域的协作,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构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这是省会经济成长和发展的必要空间。要尽快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间协商、协调机制,确定省会经济内外利益调整的基本原则和框架,谋划和推进合作与发展各领域的具体任务以及实施方案,以形成协调的区域布局。

5.省会经济的动力是建立高度化的内生机制

省会经济的发展动力,来自于省会经济系统有效利用和配置资源的能力。其大小取决于省会经济系统内企业活跃度、资本市场成熟度、市场开放度,以及创新环境和中心城市的治理结构。企业活跃度是省会经济活力的核心。一批优秀的大企业是省会经济的发动机和孵化器,不仅会改变省会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而且会改变省会经济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资本市场成熟度是省会经济活力的必要条件。资本市场成熟度与资本要素的有效集聚与配置直接相关。市场开放度是省会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创新环境是提升省会经济活力的动力,资源整合的最佳手段就是在不断地创新中重组。通过制度方式建立一个以公共参与为基础的政府、市场、社会互动的省会城市治理结构,是提升省会经济活力的保障。

省会是省区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科教文化中心,这是省会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本质特征。因此,省会经济除了具有一般城市经济的属性外,还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一是开放性。省会经济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实行广泛的对内对外开放。以省会城市为中心,以特定区域为依托,充分利用区域内外资源、市场,构筑更大空间的经济协作体系。二是示范性。在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如经济结构、经济布局、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管理以及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省会经济通常都走在全省前列。三是保障性。省会经济发展要保障党政和军队领导机关的高效运转,为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创造内生的经济环境,以有利于它们做长产业链、做大其旁侧系统。四是知识性。省会经济的发展,理应在知识经济层次上高于其他城市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制度投入,取代传统的大规模物质投入成为省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以知识经济为导向的产业类型大量涌现,产业替代升级的速度加快。五是系统性。省会经济是和不同层次区域经济相联系的系统经济。对南京来说,发展省会经济,眼界应当更为开阔。六是先进性。正是因为省会城市特殊的城市地位和城市功能,以及省会经济的上述典型特征,近几年来,一些崭新的经济形态开始成为省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