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格教学模式

微格教学模式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听设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格教学模式。微格教学模式又称微型教学,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微格教学模式形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微格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声像技术的教学应用是分不开的。

第二节 微格教学模式

以往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不可授受的,使教学艺术蒙上了一层“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神秘色彩。现代教学观则认为,教学是科学、是技术又是艺术。教学作为科学是有规可循的,作为技术是能够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的,并把教学的科学性、技术性看作是教学艺术掌握的基础,而教学艺术则是教学达到的“神乎其技”的理想境界。以往的教学研究主要是宏观层次上的研究,而对如何把教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技术研究很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听设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格教学模式。

一、微格教学模式涵义及其特点

(一)微格教学模式的涵义及背景

微格教学模式又称微型教学,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取自“格物致知”,是推究、探讨及变革的意思,又可理解为定格或规格,它还限制着“微”的量级标准(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范围内)。

微格教学模式形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斯坦福大学的W.区伦等人在“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摄录像设备实录受培训者的教学行为并分析评价,以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后来逐步完善形成了一门微格教学课程。在20世纪70年代末,微格教学已逐步被一些国家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采用。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乔治·布朗,将微格教学发展改进,提出备课、感知、执教为“微格教学”三要素。

90%以上的英国教师培训院校开设了微格教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经过210学时的学习后再到中学实习。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系总结外校经验,于1972-1976年间由国家投资开发这门课程,编写了《悉尼基本教学技能》五册教材,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本国80%的师资培训机构以及英国、印尼、泰国、香港、加拿大、美国的一些师范院校都采用了这套教材。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日本、泰国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研究微格教学、探索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这种教学方法,广州师院、华南师大等院所较早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87—1990年间,北京地区一些师范院校在与日本合作的“中日教育工程”中进一步开发了这一课程。

(二)微格教学模式的特点

微格教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如导入、应变、提问、媒体使用、学习策略辅导、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等。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并借助先进音像设备、信息技术,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系统培训的微型、小步教学。

1.学习规模小、参与性强

一般来讲,参加培训的教师采取分组的方式,小组人数一般4-6人,最多不超过10人,每人讲课时间一般5-10分钟,听讲人由指导教师和其他受训者组成。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位受训者不仅有机会登台讲课,展示自己对某项技能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情况,真实体验教师的生活,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学习其他人的讲课技巧,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总结经验。这种小组式教学机动灵活,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得到训练和个别指导,并可穿插其他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方法体系化。

2.学习目标明确、具体

微格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明显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对教学过程进行分解,从简单的单项教学技能入手,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每一项技能的达成目标要求翔实、具体,常用行为目标表述,具有可操作性。在对教学技能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构成完善的目标系统。

3.教学过程声像化,反馈及时、客观

微格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声像技术的教学应用是分不开的。利用声像设备把每一位受培训者的讲课过程如实客观地记录下来,为小组讨论及自评提供了直观的现场资料。受培训者能及时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自我反馈信息。有些不太注意的教学细节如多余的习惯性动作、口头禅,经细节放大以后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利于及时修正,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产生“镜像效应”。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指导教师的教学负担,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对学生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指导,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也可利用录音带、录像带的存储功能,经过一定阶段后再次视听音像带,实现延时反馈,对受训人员进行教学技能的再强化,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利用积累的大量教学声像素材,可编辑制作典型的微格教学片,构成微格教学系列教材,用于微格教学实录前的观摩及第二课堂学习。

4.评价技术科学合理

传统的教师技能培训中的评价主要是凭经验和印象,评价指标也不明确、系统。微格教学中不仅对教学技能进行系统分类、明确学习内容,并对教学技能要达到的目标尽量做到细化,提高可操作性,制定科学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对每项技能进行公正评价。参评人员不仅仅是指导教师,而且包括试讲人自己和其他受训教师,使信息反馈多元化、教学评议民主化。评价方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评价与议论相结合,构成综合评价系统,而且评价是对照着声像记录结果,更有针对性,更直观、具体,评价结果更客观、符合实际。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大量运用于教学实践,我们可以把大量评价数据输入计算机,从而构建评价模型,使评价结果更直观、可靠。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微格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

5.观摩示范与模仿创新相结合

新时期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为了增加对教学技能的感性认识,对某项技能除做理论阐述外,同时提供一些优秀范例(文字的或声像的)。在观摩、评论的基础上结合给定的题目进行教学设计,并鼓励受培训者积极发挥主动性,在模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避免过于机械的学习。由于听讲“学生”是指导教师和其他受培训者,即使在过程中出现差错也不必担心对学校教学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心理压力小,有利于增强掌握教学技能的信心。每一阶段的训练项目要尽量集中,在重点进行单项训练的同时,注意多种教学技能的组合运用,由线性训练转向综合训练,使各种教学技能运用自如,达到融会贯通。

6.微小的心理负担

由于上课持续时间短,教学内容少,且小组的人数少,可以使受训者的紧张感与焦虑感减少到比较弱的程度,从而减缓受训者的心理紧张,增加自信心与成功感。

二、微格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微格教学的训练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一个模式:事前的理论学习和研究→确定微格教学培训技能→提供微格教学示范→微格教学实践(微型课程、角色扮演、录音录像)→对教学过程进行反馈评价(重放录像、自我分析、讨论评价)→修改微格教学教案,继续进行教学实习,然后再进行反馈评价……直至培训教师掌握某一教学技能。

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微格教学可分成四个步骤:一是教学者被告知特定的教学技巧;二是进行5~10分钟该技巧之教学;三是教学者与指导者加以批判教学之优缺;四是教学者根据反馈再进行教学。

也有一部分研究者将微格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知。这一阶段包括两项活动:一是通过指导教师的讲解,使参训教师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及各项技能的要求;二是通过观看3节优秀课堂教学的录像,使参训教师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达到对课堂教学技能的整体认知。

第二阶段:原型的建立。“原型”指规范的课堂教学技能的示范,具有榜样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主要的活动有:指导教师讲解、说明单项教学技能的要领,并作出必要的示范;观察优秀教师的课堂示范。

第三阶段:模仿练习。系统地模仿原型和实际的练习,是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关键。在这一阶段,参训小组和教师在微格教室内,组成一个小型的教学组织,参训教师就某一项具体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模仿练习。这一过程通过室内的摄像机录制下来,以备下一阶段使用。

第四阶段:评价反馈。这一阶段包括:①参训教师自我评价:根据自己的实际模仿练习的感受,对自己的技能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不足;②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观点,对模仿者进行评价,指出其不足,并提出改进性的建议;③指导教师的评价: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对参训教师所展示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分析和评价;④录像评价:微格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运用现代录像设备将参训教师的教学技能记录下来,使受训者获得其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通过小组成员和教师的共同观看,并对其展示的教学技能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参训者对自己的教学技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可以在下一循环中逐步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

三、微格教学模式类型

(一)美国爱伦模式的新旧比较

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是微格教学的起源地。爱伦和他的同事们经过数年的探索、试验、研究,在1963年确立了微格教学的基本模式,从此微格教学从美国迅速走向世界。微格教学在许多国家推广、应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些变化模式。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非洲一些国家的应用中,由于当地教育环境较差、教育资源匮乏,必须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对较复杂、正规的早期微格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由此产生了新的模式。新旧微格教学模式的主要变化对比如下。

教学时间:微格教学实习片断的时间从原来长达20分钟缩短为5分钟,新模式认为5分钟即可形成单一概念的片断课。

微格教学的学生:过去在微格教学实习时,要从中小学请来真正的学生,这会带来接送、管理、资金等一系列的问题,在新模式中启用同伴(peers),即由教师扮演者的同伴来扮演学生。

小组规模:从原来全组约20人减为4到5名学生为一组。

反馈与评价:原来的微格教学模式对每项技能有完整的评价表。在微格教学新模式中,爱伦教授提出了“2+2”的重点反馈方式,即小组每位成员听完课后要提出2条表扬性的意见及2条改进性建议,最后指导教师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总结出2条表扬性意见和2条改进性建议。

(二)澳大利亚悉尼模式

澳大利亚大学对微格教学的开发应用及研究是很有成效的。悉尼的微格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

第一,开发出完整的微格教学教材:澳大利亚的微格教学教材是包括文字教材和示范录像的完整教材;

第二,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澳大利亚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在学校教育中十分注意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重视发现个人的特点,并给以引导发展,希望每个人都获得成功;

第三,自我评价贯穿微格教学始终:澳大利亚的微格教学模式中,评价是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的。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打分,给出一个成绩,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实习效果。

澳大利亚的微格教学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几步。

第一步是示范:播放教学技能的示范录像,讲解教学技能的构成、有关理论知识及要求,帮助师范生认识教学技能,有重点地观察,用不同的类型示范同一技能,促进对技能的掌握;第二步是角色扮演:为师范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自信心;

第三步是反馈:为师范生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明确、具体的帮助;

第四步是重教:当师范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非常不满意时才进行,对大多数师范生来说这一步可取消。

从上述步骤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微格教学强调四个环节:示范、角色扮演、反馈和重教。没有列出评价这一环节,因为评价是贯穿于全过程中的,而且主要是启发学生自我评价,这正体现了尊重学生的教育原则。

(三)我国的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引入我国以后,各地教育工作者在应用微格教学时都结合了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微格教学的基本模式有所变通和发展,使之成为发展我国师资培训教育的有效方式。在某些学校推行的“微格教研”采用了微格教学的合理内核,提取微格教学流程中的重要环节,采取录像方式,供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进行局部的定格研讨。这样,教师既学习了有关理论,也探讨了具体操作方法,从而获得完整的认识,提高了整体能力和素质。

微格教研的基本结构是:先进行在特定课题理论指导下的实际教学的现场观摩与实况录像;再通过重放录像,观摩录像,进行自我反思与直观再现式同伴研讨;然后进行理性总结、理论升华;最后还要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予以检验、拓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