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

“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学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以人为核心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都得到最优配置,进而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学校教育管理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核心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的开发与挖掘。同时学校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学历进修,近年来学校有中青年教师多人参加高层次的学历进修,并取得了研究生学历。

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

李永智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一种社会活动,管理对象中的各个不同因素和环节,都需要人去掌握和推动。一个学校如果不能明确地、坚定地抓住“人”这个核心,时时刻刻不抓住做人的工作这个根本,忘掉或忽视人的积极性这一动力,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人以外的因素和环节上,那就是舍本逐末,难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目标。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学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以人为核心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都得到最优配置,进而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

一、学校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对象是人,实施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也是人,我们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理念: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因此,学校管理应该“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一方面要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将教育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教师置于突出的位置,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另一方面要有对于教师的正确认识,在物质生活已经大为改善的条件下,教师投身教育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他们热爱和忠诚教育事业,愿意在教育事业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以教师为本、德法兼治,把制度管理化与情感内化相结合,坚持用制度塑造人、用机制发展人、用情感凝聚人,使学校在人与人互动的环境中和谐发展。

教育教学管理主体——教师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是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组织自身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集中起来就是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人才,打造品牌,树立形象,以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教育的发展。实践证明,一所学校是否有发展前景,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有利位置,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是有好的生源,也不是有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而是要有一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二、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以教师为本”开发拓展教师潜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肩负历史重任,是塑造一代接班人的工程师。教师的道德情操、文化素养、业务水平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需要不断更新,组织教师经常“充电”,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方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管理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核心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的开发与挖掘。为此,我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制订近期及远期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取得高学历,以达到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加大校本培训力度,通过校本培训达到:一是加强师德修养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教书育人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通过培养学习型组织,让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心胸、提升境界、净化情操,成为一个既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又有高尚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师。在培养组织学习方面,我校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方式来实现。从层次上分有校中层干部培训,年级组长、班主任培训,教研组长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等。从内容上分有时政等各类理论学习、外语学习、专家讲座、电脑技能、课件制作、课题研讨等。从形式上分有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结合专题内容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进行专题讲座和辅导;走出去是学校委派校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师等多人到各兄弟学校进行短期的参观学习,参加校外各类培训及各类研讨会等。同时学校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学历进修,近年来学校有中青年教师多人参加高层次的学历进修,并取得了研究生学历。学校多渠道培养教师的积极进取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为教师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积累资本。

管理的真谛在于“开发教师的潜能”,只有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并有效开发教师的潜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组织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学校在对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教师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尊重、理解、支持、信任、依赖。以此,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克服生源差的劣势,在近年的高、中考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三、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真情打动人

教育部长周济指出:关心教师生活,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是党和政府不懈努力的目标。要依靠改革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要使每一个教职工都把工作作为人生的第一需要,在工作中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这就要靠学校进行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来实现。要尽力满足教职工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愉悦的氛围和日益改善的工作条件。从“人人有事做”到“人人兢兢业业做事”,再到“人人高兴地做事”是管理的质的飞跃,其核心是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人的需要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有合理需要和非合理需要。努力挖掘各种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师生员工的合理需要。教师也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有父母子女,由于受过高等教育因而对生活质量有较高的期望,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很理性但又表现得很含蓄,分配的不合理或者与参照系比较偏差,都会造成心理失衡而影响情绪;正因为教师是知识分子,是从事高尚职业有奉献精神的人,所以他们的物质需求是理性的。因此,结合本校经济实力和所处周边的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学校内部分配机制和分配标准,以积极的态度和措施主动地、及时地给教职工以理解和关怀,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为此,我校逐步实现公平公正、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管理目标,同时还以不同形式积极帮助教师解决调动、孩子入学、住房、户口等问题,消除了教师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性评价教师

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鉴定功能。发展性评价是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一种理念,其功能是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它的基本思想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评价中只有通过诊断性、激励性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效的激励是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能使他们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能自觉地从学校的利益考虑问题,更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激励中促发展。

在推行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我校首先从评价的观念入手,分清评价的目的究竟是挑选还是发展,是激励、诊断还是鉴定、选拔,布鲁姆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根据这种见解,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发展能使学生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地生活的那些特性。学校的主要资源应当用于增进每个人的工作能力,而不是用于预测或选拔英才。”基于此理念,我校在对教师的评价中侧重于激励功能。比如在参加校外的各项单科竞赛中,学校同步奖励获奖的学生和教师;参加校内外的各类演讲比赛等活动中,既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又同步奖励组织、指导表现优秀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期末奖励优秀班级的同时也奖励其班主任。再如在家长座谈会、学生评价教师问卷中的发言、设问等用激励性语气,一方面引导家长、学生正确评价教师,另一方面又使教师了解家长、学生的期望和学校的要求,了解自己哪些做好了,哪些还需做得更好。对于这样的评价,教师不仅从心理上接受,而且主动参与进来,渴望尽快地看到反馈意见,以便调整自己的工作。教师不再把评价者放在对立面,而是希望学校能表彰自己与众不同的长处,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现在我校已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各领域,为学校、为师生员工的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五、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

蔡元培先生说:“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唐太宗也说过:“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学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体现在任人唯贤,爱护和重用人才,将真正的人才提拔任用到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营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让他们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传统价值取向。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以教师为主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人才是第一资源。集聚一批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坚持人才强校,是教育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教师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知人善任就显得尤其重要。知人善任,重在“知人”,难也在“知人”。为此学校领导在用人上,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最大限度地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把一些热心教育工作,有责任心,严格要求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富有一定特长,具有班主任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招纳进来,让他们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尽心尽力、增光添彩。事实证明学校在挑选师资时特别注重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知人善用,用人唯贤;选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岗位,发挥了老师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益。印证了学校领导的远见卓识和科学管理水平,印证了“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其发展中具有现实与深远的意义。学校成了锻炼人的舞台,教师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学生得到了培养和塑造。

六、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制度刚柔相济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在学校管理中,过分地强调严格的制度去约束教师,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会受到严重的挫伤,这种管理,其本质还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非人本管理。事实上,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相比,自尊性更强,更有尊重和理解的需要。我们深深懂得,以人为本的管理并不是不要竞争,采取激励与引导相结合的办法,从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通过以“过程与绩效同等重要”为原则的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克服少数教师不可避免存在的惰性,激发他们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我校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发展,千方百计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使每一个人都有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岗位,每一件事都有适当的人去管(或干),要靠制度保证。首先科学合理地做好“五定”,即定岗、定员、定人、定工作量和定工作岗位职责。杜绝因人设岗或简单的因事设岗;要根据岗位性质的不同和人的个性、特长、能力、水平的差异择优上岗;工作数量和质量标准要高、要具体;岗位职责要易于检查。其次要认真落实“五制”,即落实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质量考核制和绩效结构工资制。使每一个教职工都做到“三明确”,即明确教育者的角色,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明确自己在工作和集体中的位置,增强协调感;明确学校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的目标,增强事业心和成就感。

七、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

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学校把学生既看做教育管理对象,又看做服务对象,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在学校管理方面,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反对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坚决摒弃那些用贬损人格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做法。在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不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强行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甚至质疑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爱是真正的教育”,有爱才有一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让教育充满爱”的活动,给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以特殊的关爱。发动每一位教职员工设身处地地为贫困孩子考虑,积极主动地为贫困学生服务,真心诚意地为贫困学生办事。与此同时,多给他们一些真诚的鼓励和引导,我们不但要扶贫、帮困、助弱,更要教会他们立言、立德、立行,教会他们贫困“不堕青云之志”,逆境更当“上下求索”,使他们成人成才。为此,在学校党支部的倡导下,全校党员、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建立固原回中特困生救助基金会,通过多种渠道筹集救助资金,救助特困生。

关爱每一位学生,使教师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也会更尊敬老师,收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真情付出就有真情回报,老师们真心关爱着每一位学生,学生也尊重老师,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们用良好的成绩回报学校。

回顾我校教育管理工作走过的历程,既有迈出可喜一步的喜悦,又深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我校教育管理,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认真解决。只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好教育教学常规,稳步推进课程改革,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不断开创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简介】

李永智,1967年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固原回中校长,党支部书记,市政协委员。有《加强班主任之我见》等5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其中一篇获全国语文学会“二等奖”。曾被评为自治区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固原市优秀校长。在2005年纪念安徒生200周年全球性庆典中国区项目活动中获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