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全新的人”,也就是思想素质高、人的先天与后天的各种才能获得充分发展的人。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面临着新问题与新的挑战。如同其他普通高校一样,当前,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处于一个开放、多元、竞争、变动的环境。近年来,民族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进,取得了较大成绩。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汤振华

(中南民族大学)

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最新认识成果和理论概括,是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的重要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说过,未来新社会的建设需要一种“全新的人”。所谓“全新的人”,也就是思想素质高、人的先天与后天的各种才能获得充分发展的人。在马克思看来,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化社会生产的客观要求,“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求人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而且要求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协调,同时,人们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还要立足长远并坚持对自身的不断超越。因此,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脱离发展这个主题。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审视、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

二、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起着基础性导向作用。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般特征,又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是我国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民族高校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科学文化素质高、能有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各类人才的重任。而做好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证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建国50多年来,我国各民族高校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批批政治素质较高的各类人才,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就实际情况而言,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高校一切工作生命线”的作用,“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总体说来,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积极向上:他们政治态度端正,思想积极进步;爱国热情强烈,维护祖国统一繁荣;价值取向的主流与社会发展潮流基本合拍,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和实际利益;自立自强,正确对待生活困难。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内容、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样面临着新问题与新的挑战。

(1)环境发生新变化。如同其他普通高校一样,当前,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处于一个开放、多元、竞争、变动的环境。从国际环境看,西方敌对势力和反华势力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愈演愈烈;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会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出现了对党的基本理论指导意义认识不足、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价值取向功利化、人际交往存在障碍、民族意识强化等问题。

(2)教育对象出现新情况。民族高校的在校学生主要是各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能力等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存有明显差异。“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准确掌握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探讨不同群体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共性和差异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进入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日益增多,民族高校在校学生的构成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90后”“00后”大学生群体的出现,民族高校在校学生人格和心理特征表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差异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3)工作机制尚待健全。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往往只强调管理的力度,不能真正地从实际考虑学生主体的需求,难以实现与学生进行顺畅的双向良性互动。近年来,民族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改进,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部分高校依然存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制度建设不到位、经费投入与工作任务不匹配等问题。特别是包括学校党政团学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奖惩机制、评估监督机制在内的工作机制尚待进一步健全。

(4)队伍建设亟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具有高风险性,因而需要一支整体素质精良的工作队伍承担起这一重任。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规模不断壮大,出现了师生比例超标,高校学生政工干部严重缺编现象;有人错误地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只是“两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工作,而不能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导致政工干部工作任务繁重,难以将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高校辅导员的待遇相对较低,职称职务较难解决,个人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等直接影响到了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了他们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机制等变化的准确把握及创新工作的开展。

(5)工作内容与方法面临挑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人们价值取向也日益多样性,这种影响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内外各种民族分裂势力一直试图利用多种方式向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同样会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是非判断上产生困惑。传统单纯说教式的工作方法,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政治立场,淡化或回避政治问题,企图用心理层面甚至心理咨询的东西取代德育工作,无法实现德育的根本目的。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冲击了高校传统伦理道德,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等产生了极大影响,给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民族问题依然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重大问题。民族高校一直承担着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来审视和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并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工作中去,不断推进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宗旨

“以人为本”源自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本质上是人本主义思潮的精炼概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是对中国传统发展观念和伦理道德的一种全新改变。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以“以人为本”为基本宗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和基础。民族高校以少数民族学生居多,他们几乎都保留着各自的民族习俗或宗教信仰。同时,受居住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他们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民族狭隘心理或自卑、敏感等心理特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比,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为复杂。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宗旨,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各项具体工作始终围绕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这个中心展开。实践中,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习俗,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深入学生中间,充分掌握他们在政治、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困惑;注重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提供精神关怀;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唯其如此,才能赢得少数民族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才能有效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标

2.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从三个不同方面展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对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

首先,全面发展。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范围广泛、特点鲜明、影响重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在范围上具有普遍性,要通盘考虑而不能顾此失彼;在布局上具有全局性,要整体推进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架构上具有系统性,要保证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在运作中突出重点,善于抓关键,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次,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综观其与相关因素之间以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它们能够和谐相处,相互促进,产生合力。一方面,就是要协调好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打破传统错误认识,确立思想政治工作是“全校所有教师的任务”理念,建设一支包括学校政工干部、共青团干部、“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在内的工作队伍,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另一方面,就是要协调好“课堂教学”与“日常辅导”的关系,把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最后,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我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民族问题依然存在。民族高校的重任决定了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方面,要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细抓实,并不断优化学生成长成才环境,保证工作资源的延续性;另一方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创新,为民族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构建社会实践、科研创新、服务平台等保障机制。

3.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从根本上讲,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启发大学生的自觉性,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青年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格健全、立场坚定、作风优良、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是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又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在所有素质当中,最关键的则是思想政治素质。一直以来,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是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分裂势力渗透的重点。如果不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保证他们在反对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那么,就不仅不能实现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目标,反而会危及到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个中心,不断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全面加强民族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就要坚持以“两课”为主渠道,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健全思想政治管理体制,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发展路径,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