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教育教学评价的方法

人文教育教学评价的方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性和特殊性,而这种多元与特殊的评价方式方法在人文教育教学评价中体现得更为丰富多彩,归纳起来主要有内省式评价、他评式评价和综合式评价等几个方面。人本主义认为,自我评价的关键是对学习的反思。传统的教学评价,为了达到甄别和选拔的目的,往往把学生置于严格的个人环境中,严格禁止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人文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细微的、多方面的、逐步的。

二、人文教育教学评价的方法

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性和特殊性,而这种多元与特殊的评价方式方法在人文教育教学评价中体现得更为丰富多彩,归纳起来主要有内省式评价、他评式评价和综合式评价等几个方面。

(一)内省式评价

内省式评价是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人本主义认为,自我评价的关键是对学习的反思。学习反思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向思考,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的审视和调控。它是学习者提高自我觉知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自己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途径。

学习反思的内容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的反思。包括反思学习的内容、策略、途径等,如学习者反思自己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策略的采用与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习结果如何或学习目的的达成度等。二是观念层面的反思。这是反思学习得以推进所依赖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假定,如关于学习目标的预设、学习内容的性质,以及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可行性,还包括对自己自我监控与调节能力的认定与预期。三是背景层面的反思。即学习者反思学习所依赖的各种背景,如学习者主体能力发挥程度,学习在什么样的场所下展开,以及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习处在什么样的阶段上等。

强调学习反思,重视内省式评价,改变了只有教师参与的倾向,确立了学生评价主体的地位。这反映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现代教学观,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一般来讲,内省式评价可以通过问卷测试和反思性材料两种方法进行。

1.问卷测试法

问卷测试法就是测验者编制与学习任务相近或相关的一些题目,组成一组测试题目(即问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对自我进行反省,作出回答,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及其他情况的评价方法。问卷测试法较为高效、便捷,能在较短时间内测试较多的数据,并且能够使测验数字化,把定性评价建立在定量化的基础之上。不过,问卷测试法要注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下面用两个题例加以说明。

例一:关于语文阅读学习的十个内省式测试题

(1)在课前是否有预习的习惯?(是、有时是、不是)

(2)遇到疑难的字词和术语,是否习惯于查阅工具书或问人解决?(是、有时是、不是)

(3)预习或复习课文时,是否喜欢参读相关文章?(是、有时是、不是)

(4)阅读读文章时,是否喜欢使用不同的标记、线条或颜色?(是、有时是、不是)

(5)阅读时是否先看目录、前言?(是、有时是、不是)

(6)读一本书是否会使用多种阅读方法?(是、有时是、不是)

(7)是否有隔段时间再复读一本书的情况?(是、有时是、不是)

(8)阅读过程中是否经常产生问题?(是、有时是、不是)

(9)书(文章)中的人物和思想是否经常触动你?(是、有时是、不是)

(10)在讨论、作文时是否经常想起或运用阅读过的内容?(是、有时是、不是)

例二:关于高中历史学习的九个内省式测试题

(1)我对高中历史是否有兴趣和好奇心?

(2)我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吗?

(3)学史有无“学以致用”?

(4)我注意到历史知识本身及知识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吗?

(5)我理解并掌握了多少历史概念、历史规律?

(6)我是否把历史和其他科目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

(7)我是否积极投入历史问题的讨论和争论?

(8)我是否想尽一切办法去学好历史?

(9)我是否能和同学一道去学历史?

2.反思性资料法

学习的反思性资料从时间维度上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学习活动中的反思、学习活动后的反思和为开展学习活动的反思。学习活动中的反思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自我监控和即时反馈,利用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解决学习问题;学习活动后的反思是个体在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对自己的行动、想法、做法和结果等的反思;为开展学习活动的反思是前两种反思预期的结果,以前两种反思为基础形成起点反思以指导后续的学习活动。其实,学习反思不光是寻找学习的问题与答案,更是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与能力进行学习,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可以说,学习反思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是指向未来。

反思性资料既可以用书面形式进行,如学习计划、总结、日记等,也可以用口头形式进行,如交流会的发言、课堂中的总结、要求学生对一节课的收获当堂反思等。反思性资料可以是针对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的,也可以是针对一节课的;可以是针对一个宏观问题的,也可以针对一个具体环节的。

下面是一位学生期末的学习反思:

今天,期末考试结果公布了,我的情况之糟糕程度远超出我的想象。在此之前的整个学习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为什么结果不能尽如人意呢?看来,我的学习情况属于第三种(1.学习过程顺利,结果成功;2.学习过程不顺利,结果成功;3.学习过程顺利,结果失败;4.学习过程不顺利,结果失败),是结构不良的学习类型。回想课堂学习时,消化当堂的内容感觉比较容易,看来,我太大意了,低估了潜在的困难。许多知识限于“知道”,其实理解并不透彻,“情境”稍有变化,就难以应对。回想班里几位优秀同学的学习表现,我应该先从两方面来尝试一下:第一,多阅读相关材料,站在一个比较开阔的背景下审视历史;第二,多与同学交流、讨论,拓展学习资源和思维角度。

(二)他评式评价

“他评式评价”中的他人主要指和被评价者接触较多的家长、同学、教师、社区等。他评式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如,“猜猜他是谁”测评法、观察法、谈话法、评语法、即时评价法等。下面主要分析其中的三种方法。

1.“猜猜他是谁”测评法

这是学生之间的一种相互评价的方法。传统的教学评价,为了达到甄别和选拔的目的,往往把学生置于严格的个人环境中,严格禁止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实际上,学生之间的合作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反省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之间亲密接触,了解较多,又能避免自我评价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可信赖性。

学生互评可以通过小组、班级的讨论进行。国外学者曾提出了“猜猜他是谁测评法”,这是在综合相互了解同班同学的意见之后而作出判断的方法。根据专家的研究,这种方法的可信赖度达到0.7-0.8,对于难于测定的态度、行为、能力的评价来说,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下面是一个运用“猜猜他是谁测评法”评价学习态度的例子。

(1)A:在班上的讨论中,总是静静地、认真地听取他人意见的是谁?

B:相反,根本不想听别人意见的是谁?

(2)A:在班上的讨论中,能够经常勇于发表个人意见的是谁?

B:相反,基本上不发表意见的是谁?

(3)A:认真预习和思考之后发表意见的是谁?

B:相反,不经过认真预习和思考,随便发表意见的是谁?

(4)A:在讨论中,当自己的意见遭到反对时,积极寻找双方共同点的是谁?

B:相反,被别人反对后,马上就不说话的人是谁?

(5)A:能从相反的意见中吸取合理因素,完善自我认识的是谁?

B:相反,固执己见的是谁?

2.细节观察法

细节观察法指教师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记录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能力、情感、

态度,并加以判断。运用这种方法,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又为期末总评提供了评价参数。

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时,往往是把眼光放在了一些所谓的大事上,比如某位同学获奖了,某位同学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或是考试不及格等,而对学习生活中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态度、性情、心理等方面的微妙变化的细节却不加重视。

人文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细微的、多方面的、逐步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展示的更多的是学习中的细节,教师如果缺乏对学生学习细节的关注和体察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会感到无东西可评,特别是对班级中表现平平的学生,教师往往没有特别的印象。这样一来,教师对学生的评语中,就会频繁出现诸如“学习比较认真,有所进步,望继续努力”的词语,千篇一律,千人一词,这种评价对学生的指导意义是不大的。

孔子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就是观察法。对于学生的性情禀赋和日常生活,孔子了如指掌,不管别人问到哪一位弟子,他都能脱口而谈。如季康子向他打问仲由、端木赐、冉求的情况,他不假思索便说“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即子路果敢决断,子贡通情达理,冉有多才多艺。他还说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的话,意为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表现出对各位弟子习性的深知。对学生的课外生活,孔子也无不知晓。他不但知道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且还知道子贡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每每猜中,发了大财,即所谓“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要注意观察并详细记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种种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与细节,以此作为测评学生学习情况的佐证材料。由于细节在日常学习中是不断演绎与变化的,要从如此多的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对某位学生有特殊意义的细节,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要转变自己对学习细节的认识,加强细节测评的观念,提高自己细节测评的能力。

在运用细节观察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细节观察是在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种种学习行为、习惯、情绪的细微的观察,它与教师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不是对所有的教师都适用。如果没有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教师的丰富经验作基础,细节观察也会主观、偏颇。

(2)细节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因此,对细节的解释必须结合具体情境,不能脱离特定的情境人为地过度解释推论,更不能把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偶发行为看作是学生的典型行为。

下面是一位教师对一位初一年级学生的细节观察记录:

A是我班的一个比较特别的学生。她的特别是因为她缺乏安全感,虽然她表现的方式不一样。作为班级里面最大的孩子,学东西速度也比较快,但是她总是很刻意地在老师的面前表现得很好,希望老师关注她,喜欢指责别的学生的不对,老师不关注她的时候,她会情绪低落,会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行为。上周我去教室,老远就看到她站在教室门口张望,她也看到了我,缩着脖子跑回教室。等我走进教室时,她正在认真的看书,显然,她刚才在门口等待我的出现。

她的脸看上去不太有稚气,很少有开心的笑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也许她的家教太严了,爱和关注在她看来都是有条件的,必须做得好才能引起关注吧!

3.即时评价法

即时评价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教师对于学生某一行为表现,给以适时鼓励和价值判断。它一般没有预定的评价计划和方案,是一种应急性的评价,能够彰显出教师的学识和机智。与行为观察、日记、情境测验、成长记录袋等质性评价方法相比,即时评价更具有直接、明确、简易、激励和广泛等特点,它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即时评价既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和学生评价教师,也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不过,这里的即时评价属于他评式评价,暂不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即时评价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保持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在受到不断激励的情景下学习、发展,这就要使评价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真正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当好评价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运用好即时评价的操作策略。

(1)恰当使用激励性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可以创造和谐愉悦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面向全体,教师的眼神要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做到“眼观八方”,不仅从眼神,而且从语气、态度、表情等方面调控自己,使每一个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受到激励和赏识。

(2)把握好即时评价的时机。评价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不应该过多地占用教学时间,而应该追求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善于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捕捉瞬时评价时机,即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并且要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3)灵活采用延时评价。由于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因此可以采用延时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不应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应该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或主张。延时评价实际上是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

(4)及时运用开放式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操作原则。“要保底”就是确保每位学生在每日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即使是学困生,也同样要通过教师的帮助、同学的影响而感受到“只要我努力,我也会提高,会成功”。也就是说,对于学困生,评价不是追求其最全与最好,而是侧重于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发展要求,只要与自己以前相比有所进步,就应该予以一定的鼓励。“不封顶”就是注重教育的层次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大部分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多元奇秀的“领头雁”。

(5)巧妙运用无声评价。教师在评价时,除了进行口头评价外,还可以采用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书面语言评价方式,如纸上评语、成长记录等,给学生一种阅读评语的渴望欲,给学生相互学习的选择权,给学生一种学习存盘的足迹感。

总之,即时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看起来是最细小的、最琐碎的,但它也是经常性的、最基础的、随时随地的,它能够自始至终对学生进行关注。所以,即时评价应该尽量避免过“滥”,使评价多一点“价值”,让学生倍加珍惜;尽量避免过“露”,多一点“隐秘”,让学生倍感“诱惑”;尽量避免过“假”,多一点“真实”,让学生倍添“生机”。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应该“含蓄而不失教益,温和而不乏指点”。

(三)综合式评价

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很强,人文教育教学评价应努力体现综合性的原则。表现性评价能够承载日常生活和任务表现,记录袋评价综合了所有定量与定性评价资料,综合性试题评价有利于考察和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1.表现性评价

20世纪60年代以来,表现性评价作为质性评价的典范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教育评价者的广泛重视。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评价改革中,表现性评价也以其发展性特征而备受人们关注,是当前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经验与趋势之一。

表现性评价是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在真实情境中设置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及其成果进行的评价,即“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不提供备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表现性评价需要记录学生的实际操作(如口头陈述、角色扮演等)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分等级或贴标签,而是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作为一种评价的新趋势,表现性评价的优点在于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对学习的自我反思,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并将自己的今日跟昨日纵向比较,从而减少与同学之间横向比较的压力。从教师角度看,表现性评价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些学科、某些问题的认知程度、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及时发现问题予以指导。现代学习理论主张学生在学习中是意义建构的积极参与者,表现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参与和投入学习的程度,能帮助他们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批判性思考和自我表达的能力等。

表现性评价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展示的作品来评价学生,是基于评分规则的一种质性评价。因此,表现性评价能否用于学生评价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表现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保证表现性评价的客观和公正。使用表现性评价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表现性评价要与课程、教学相整合。只有将表现性评价作为课程与教学的一部分,才能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课程与教学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而且,表现性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与教学的过程,可以随时发现和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操作目标中的内容要与学科内容相整合。由于学科内容总是通过教师所教的具体学科体现出来的,所以操作目标中的内容首先应与教师所教的内容相一致。也就是说,将操作目标的内容要与学科内容相整合,就是教师将抽象的操作目标具体化的过程,就是教师理解和运用表现性评价的过程。

(3)表现性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交流和自我评价。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要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就必须与学生交流,让他们在完成任务之前充分理解操作目标及评分规则的内涵,明确学习任务应达到的水平。这样,学生才能理解表现性评价的意义,明白自己的现有水平与期望水平的差距,从而进行自我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教师必须接受专门培训。表现性评价需要教师明确操作目标,构建评分规则,指导学生完成真实性学习任务。因此,教师不仅要转变思想认识,而且要具备相应的学生评价技能和技术。这些都要求教师接受专门培训,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念、方法和策略。

2.记录袋评价

记录袋评价是表现性评价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记录袋”也称学生成长记录袋,是经过长期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而形成的。“记录袋资料”并不是指学生分数的成绩档案,而是所有定量与定性评价资料的集合,也就是说,它不仅有学习的结果,也有学习过程的记录,有在学习过程多方面表现的记录,它是质性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典范。使用“记录袋”,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长期的、稳定的跟踪反馈,有利于综合考察和较为全面的评价。若以“历史与社会”课程为例,成长记录袋的内容主要有:

(1)学生作品

即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如学生的作业样本、练习册样本、填充图册样本;阶段性测验试卷及成绩单、成绩通知书;自编的历史与社会故事和文学、编演的小历史剧;小制作、漫画、摄影作品、贺卡等。

(2)相关资料

即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有关资料,如配合教学自我收集的文字材料、图片、图表、影像资料或计算机课件;师生共同讨论决定的历史与社会“作品”、“作品”挑选的指导说明书、“作品”判断的要点;读书的体会、小论文、课堂随感、历史与社会反思、学习计划、期末学习总结;卡片记录、口头报告;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建议书、历史与社会题材的调查报告和采访报告、历史与社会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活动成果等。

(3)综合评价资料

如学生自评结论、个案分析、教师评价结论、同学互评结论、家长评价结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结论等资料。

“记录袋”记述了学生成长的整个历程,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包括了学生、教师、家长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也包括了提供给教师判断学生发展进步的信息,提供给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的材料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受到自己在进步中的成长。记录袋评定是评价学生进步程度、努力状态、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同时,它也为评价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开放的、动态的、连续的、多层次的、丰富多彩的评价资料。

3.综合性试题评价

由于许多试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所以运用试题进行教学评价时,能够体现评价的综合性。试题的“综合”,主要指的是视野综合、知识综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综合,而不是综合性能力考查的“大锅烩”。

下面是2005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与社会”的一个试题: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切会见,这是国共两党继近代史上两次合作后最高层的又一次亲密接触。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是革命统一战线和统一战线。(2分)

(2)这两次国共合作对当时的中国革命各起了怎样的推动作用?(4分)

(3)2005年4月国共两党最高层的亲密接触,对发展两岸关系有何积极影响?(3分)

海峡两岸的交流是当前的时代热点,事隔60年之后的国共两党最高层的会晤更备受世人关注。试题以时政材料创设背景,联系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及对中国革命进程的积极影响,并在对过去历史了解的基础上,展望这次国共高层接触对两岸关系的影响,重在考查学生在已有学习经验基础上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充分体现了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法——因果联系法,引导教师注意在教学中不能将史实与见解割裂,而应建构其内在联系,以及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随着考试和评价的变革,一种新的综合性试题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这种试题运用“三维空间”法多角度、多层面、系统地考查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其主要的特点就在于答案的发散性。其具体构筑为:“大三维、小三维、微三维”模式。下面以高中历史课程为例予以说明。

“大三维”就是把一个重要的社会时政热点从政治、历史和地理三个学科去寻找连接点和切入口,以历史为经(时间纵向)、地理为维(空间横向)、政治为结(政治原理、观点和理论),对社会热点进行全方位分析、多层次比较、宽领域阐释。这类试题内容不同程度上在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学生的生存体验、突出学生的真实感悟、贴近社会生活现实、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等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学生在分析这类试题的过程中,就是要把政、史、地三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如西部大开发:

历史:比较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对西部的开发与美国对西部的开发以及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开发,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

地理:开发与自然条件、经济、技术、环境的关系。

政治:开发所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意义。

“小三维”是指对某个现实社会热点从背景材料、教材结合点、设问作答三个方面去归纳和解析。如中共中央对农村工作问题:

背景材料: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和农业工作问题的会议及有关材料。

中国在古代和近代对农业的政策和措施

教材合结点:中共从党的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后对农民的土地政策

世界史如美、俄、英、日等国家对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

设问与答案(略):特征、影响、启示分别是什么?

“微三维”是从历史学科内部出发,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剖析。也有从政治、经济、文化的某一个方面出发,多维度、小口径、深视角设置试题。

总的来说,人文教育综合性试题的设置,从内容上应当洋溢着历史浑厚的艺术和挚爱的人文关怀,直指学生的内心深处和灵魂世界,从技术上应当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想象和思维的重新构造。这样的试题,好像是一座天平,教师和学生在天平的两边,为二者提供一个充分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双方在所规定的范围内达到某种思维的默契和统一,这样的试题就可以真正地发挥人文教育教学评价的功能和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地评价学生。

思考练习题:

1.教育评价的四个发展阶段是什么?并说明每个阶段的特点。

2.如何理解人文教育评价的内涵及其实质?

3.人文教育教学评价有哪些类型?

4.进行人文教育教学评价时,应遵循什么样的评价原则?

5.我国传统教学评价存在哪些问题?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6.目前人文教育教学评价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新理念?

7.什么是发展性评价?如何理解多元智能理论?

8.结合实际,谈谈人文教育教学评价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注释】

(1)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布卢姆著,邱渊、王刚等译.教育评价.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3)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