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人文教育教学论的方法_人文教育教学论

学习人文教育教学论的方法_人文教育教学论

时间:2022-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此心理,教师的思维必然开阔活跃、深邃、富有创造性,态度必然倾向于心灵和人格的追求。(三)创造一种思与诗相融合的文化氛围要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活动当中,文化氛围是很重要的,它一定要突出“思”的魅力,即人文教育中要有哲学味和历史感。

学习人文教育教学论的方法_人文教育教学论

二、学习人文教育教学论的方法

学习人文教育教学论,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文教育的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熟悉人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掌握人文教育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从教之后能够很快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开展人文教育教学活动。为此,学习人文教育教学论不仅需要进行文献查阅、理论储备、课堂听讲等方法,还要具有一些人文教育较为独特的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唤起学生学习人文学科的内在欲求

内在欲求是由个体的内部需要引起的,即因个体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适感,它们促使个体通过一定的行动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解除这种紧张状态。内在欲求来自人对周围世界的内在兴趣和自发的探索精神,它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意义。如果人类没有这种内在欲求,就不可能去探索和发现自然界的规律,不可能去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也不可能成为自然界当中最有力量的物种。为什么内在欲求的力量有时候如此强大,以至于它可以推动人去完成像做出诺贝尔奖水平的高难度的工作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一个人在内在欲求驱使下完成了一个动作、一个行为、一个任务,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他会获得巨大的内在的满足感,他会因为能够掌握周围环境、征服原来难以征服的环境而感到兴奋,他会为自己的成长和自我超越而愉快、而振奋,当他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成功时,他会产生一种攀越高峰的快感和情绪体验,甚至堕入一种自我陶醉的心境中。所有这一切,都是不需要别人提醒、鼓励的,完全是他自己的内部感受。从人的成长来说,这种由自我满足而获得的快乐体验是非常强大的,它在很多时候具有超过一切外部刺激的无坚不摧的力量。

柏拉图曾经说过:“……只有当学生自觉自愿地受教育时,才有可能达到目的。”可见,学习欲求对于学生的学习多么重要!由于人文学科不具有科学技术那种实用性,所以,要在这个技术理性至上、商业价值凌驾于其他一切价值的时代里,唤起学生对人文学科的热情和兴趣绝非一件容易的事。但人不是仅仅生物意义上的人,他对形而上的沉思,对信仰、对艺术的追求皆出自于人的天性,是人的一种本源性欲求。康德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里谈到:“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人对超验性东西的这种景仰和敬畏并非出自于后天习得,而是先天所成。它常常成为人们追求真理的内驱力。这种天性虽然在这个不适宜的时代遭到拒斥,从而处于抑制状态,但它并未消失。处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快速发展时代,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追求变得更为突出和迫切,作为教师,必须善于挖掘和唤醒它。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学习人文学科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广泛阅读其中的文化经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培育学生的艺术和情感特质,从而真正让学生产生一种攀越高峰的快感和情绪体验。(www.guayunfan.com)

(二)实现师生熏陶与体验的完美结合

人文教育是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教师与学生都不能将自己置于教学内容之外,成为与其对峙的主体,而是要与教育内容“物我为一,身心俱化”。首先是教师,其本身的存在和人格就是其所传授内容的昭示。只有教师自己在精神上被深深打动并身体力行,才能打动和引导学生。教师自己要在精神上被教育内容所打动,就需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事业心,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情绪特征,有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更要有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自信心。有此心理,教师的思维必然开阔活跃、深邃、富有创造性,态度必然倾向于心灵和人格的追求。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崇尚美,力求教育智慧的优化,教育人格的丰满,努力完善自身的精神面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养,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因为坚定的信心和昂扬的精神面貌,是跨越教师与学生之间“代沟”的桥梁,是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精神黏合剂,也是教师发挥“熏陶”作用的标示牌。

其次,学生要用自己的身心性命去体验教育内容,并与对象同化。这种同化常常可使人超出现实生活,逗留于对象之中,分享其本质,并催生出某种新质。它颇类似艺术欣赏中的“物我两忘”的境界。只要学生开始关注和沉思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注和沉思生命和生活的意义等问题,哪怕他找不到或暂时找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也会在精神上充实和成长起来,自觉投入学科教育的热情会逐步高涨起来。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知识结构中,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以概念、命题、原理、原则、事实为表征,而隐性知识则以态度、价值、信念、习惯等来到作了表征。显性知识往往可以通过理性的方法来获得,而隐性知识的获得则要复杂得多,一般说来,丰富而深刻的感情与体验是获得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感悟是指通过有效的心理活动使主体有所感觉而领悟,主体也只有所领悟才能去进行心理的体验;体验是以生活情境为依托,以生命存在为前提的。体验主体往往用自己整个生命去领悟和体会生活的意义,探寻生命存在的价值。学生一旦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体验感悟到生命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并将之内化,便会形成一定的态度、价值和信念等,进而将之转化为教养,实现对象世界与生命意识的整合。因而,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对教学对象的感悟,调动学生相应的情绪情感,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身心和活动的变化,从而达到通过感悟体验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的教学目的。

(三)创造一种思与诗相融合的文化氛围

要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活动当中,文化氛围是很重要的,它一定要突出“思”的魅力,即人文教育中要有哲学味和历史感。这种“思”非技术理性的思,而是对生命、生活意义,对终极关怀和绝对价值的一种思。这种思与技术理性的思不同,它不是把学生引向实用功利的目标,而是引领学生超出在场的东西,到达不在场的东西,它能唤起学生本源的求知欲,而不是为了通过考试或为了谋得好的职业而求知。

另外,这种文化氛围还需要富有诗意,生动而富有艺术感染力,即人文教育中要有文学美和艺术性。理性的东西往往不能打动人的情感,没有情感的参与的学习只是认知,而不是生命的体认。人文教育往往牵涉到学生的非理性因素。雅斯贝尔斯曾说:“数学、天文学及医学知识的内容与熟练的技巧都可以以简单的、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但是,关涉人的存在本源和根本处境的哲学却无法传递。因为诸如真理是什么?真理的正确性又在何处?可传授的知识与全部生命之意义从何而来,又将到何处去?这一切是人设定的标准么?怎样才能是可能传达和可教的呢?等等一系列问题,要想加以回答,实在是绝非易事。”“哲学是不能教的,只能靠自身的悟性去参悟人生与世界……”(11)人文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它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了然,也不应强求它一定要给学生精确统一的结论,它要能引起学生发自生命的叩问和沉思。为了创造这种文化氛围,一是要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的“三位一体”整合,把对人的理解、宽容、尊重和爱护,对人终极价值的追求,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等作为人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建构优良的人文教育精神环境,只有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情感融洽,才能形成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气氛和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三是要注意动静结合、课内课外联结,努力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体验和实践机会;四是要提倡人性化的教学评价,在评价中有激励、在评价中有交流,使评价能够感动到学生心灵深处。

思考练习题:

1.如何理解人文教育教学与人文教育教学论的涵义?

2.人文教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3.人文教育教学论的任务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你认为学习人文教育教学论有何意义?

5.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人文教育教学论学习的主要方法。

【注释】

(1)李维武.人文科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王国席.人文科学概论.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杜成宪著.早期儒家学习范畴研究.台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4)施良方,崔允廓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方严编.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1947.

(6)王策三著:《教学论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7)李秉德主编.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8)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9)汪刘生.我国教学论研究发展态势与反思.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1)

(10)周春英.化学问题的分类与“问题教学法”的灵活实施.化学教学2001(6)

(1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