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教育教学评价的类型

人文教育教学评价的类型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文教育教学评价有许多类型。尤其人文教育的教师,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终结性评价不同于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反馈信息,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行为的变化,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等。而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就是给学生评定成绩,并将成绩报告给学生、家长和学校行政部门。

三、人文教育教学评价的类型

人文教育教学评价有许多类型。如果按照评价的目的、功能、标准、主体以及是否采用数学方法等,可以把人文教育教学评价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评价目的划分

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可以把人文教育教学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它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计划而进行的摸底性的测试和评价。一般而言,教师在接任一个班级的教学工作以后都要进行这种测试。尤其人文教育的教师,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为人文学科不是科学性较强的数理学科,学生同样的入学成绩却常常有不同的实际水平。人文学科的学习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远远超出数理学科,不同的家庭背景,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智力、能力都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诊断性评价能给教师提供个别化教学的依据。初一的教师和高一的教师都可以通过诊断性评价来了解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同样,在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或寒假后,教师也可通过摸底测验来了解学生。

2.形成性评价。在学生评价中,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不断地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特别注重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具体的学习错误。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实际是“不带有任何要评成绩的联想”的一种动态评价,(2)它是为了减少终结性评价带来的消极情感而设计的一种测验。换言之,它是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鼓舞学习信心,减少恐惧心理而设计的一种评价方式。传统考试以成绩评定为目的,往往会引起学生的焦虑和抵触情绪,分数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的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师可以通过必要的手段减少平时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失败或挫折的情感。形成性评价通过平时的随堂测试、单元小测验、口试等方法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改变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

3.终结性评价。它指的是某一阶段、某一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测试评价。目的是给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评定成绩。它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判断,同时也提供了教学目标适当性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信息。终结性评价不同于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反馈信息,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行为的变化,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等。而终结性评价的目的就是给学生评定成绩,并将成绩报告给学生、家长和学校行政部门。终结性评价应该坚持客观性和公正性,即坚持“教考一致”,做到教学内容与测评一致;坚持评分标准科学化,力求做到评分客观公正。

(二)按照评价标准划分

按照评价的不同标准,可以把人文教育教学评价划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性评价。它是一种依据评价对象的集合来确定评价标准,然后利用这个标准来评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的相对位置的教学评价。它的基本特点是:由评价对象组成的群体的整体状况决定着每个群体成员的水平,标准源于该群体,也只适用于该群体,并且标准依群体变化而变化。相对性评价的标准常常以群体的平均水平(即均分)为基点。智力测验、标准化学绩测验(如我国的中考、高考等)是常见的相对性评价的具体例子。

相对性评价是以某一类评价对象的群体的整体状况为参照系的,无论这个群体的状况,都可以在群体内进行比较,因而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尤其适合于以选拔为宗旨的教学评价活动。但是,相对性评价并不必然表示评价对象的实际水平,体现的只是其在群体中的相对位子;它既可能降低客观标准,出现“矮子里拔将军”的现象,也可能抬高标准,出现“强中更有强中手”的局面。另外,还容易导致激烈的竞争,使应试教育很难向素质教育转变。

2.绝对性评价。它是一种在评价对象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对象的教学评价。它的基本特点是:标准不受评价对象群体状况的影响,评价结果的好坏,只与对象自身的水平相关,而和其所处的群体无关。绝对性评价是一种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教学评价方法。西方的目标参考测验(又称标准参考测验)就是典型的绝对性评价,我国初中、高中实行的会考,也属于绝对性评价。会考是以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为评价标准,这一标准不因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而变化,是相对固定的。会考成绩反映学生掌握课程标准的程度,即学习某一学科所实际达到的程度。

绝对性评价具有标准比较客观的特色,特别适应于以鉴定资格或水平为宗旨的教学评教活动。只要评价过程是科学合理的,那么绝对性评价的结果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评价对象掌握客观标准的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确保评价标准的稳定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是提高绝对性评价科学化水平的关键。

3.个体内差异评价。它是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评价。它以评价对象个体自身状况作为参照系。其宗旨为断定评价对象的进步情况,考察其长处或不足。个体内差异评价照顾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会给评价对象造成竞争压力,同时,能综合地和动态地考察学生的发展变化。因而,在教学实际中,它常作为改变差生的措施被使用并收到过好的效果。但它也有局限性。由于不存在客观标准,又没有同他人比较,很难确定评价对象的真实水平,提供给学生的有效反馈也较有限。

(三)按照评价功能划分

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可以把人文教育教学评价划分为:水平性评价、选拔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1.水平性评价。它是把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差距的评价。水平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非常相似,也是在评价对象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理想的标准,然后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对象。我们常见的英语水平考试、计算机水平考试等,就属于水平性评价。

2.选拔性评价。它是在一个群体、行业之中甄别出更有利于接受某方面教育或从事某方面工作的对象的评价。选拔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有相似之处,也是在一个相对大小的群体中选择其中的优秀者。这个群体可能较大,如我国的高考、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就属于全国范围,也许这个群体比较小,如某一个市或县的中考、公务员考试等。

3.发展性评价。它是综合发挥教学评价的多种功能,运用多种科学的评价手段,诊断出事物发展中产生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激励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发现问题,对照问题改进自己、完善自己,然后求得发展的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一种最新的教学评价理念,它是针对现行评价存在的弊端并为解决这些弊端而提出来的。与以往的评价相比,以往的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发展性评价十分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以往的评价注重的是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价,而发展性评价关注的是多次性的形成性评价。

(四)按照评价主体划分

按照评价的不同主体,可以把人文教育教学评价划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也称内省式评价,它是指由教学活动实施者作为主体的评价。自我可能是组织、群体、个体等。若自我是组织或群体,自我评价是对其行为的指导思想、行为过程、现实状态和结果等的评价。若自我是个体,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行为等的评价。自我评价可以使用问卷测试法和反思性资料等方法。

2.他人评价。它是指由教学活动实施者以外的人作为主体的评价。这里的他人是相对于活动实施者而言,既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小组或机构。它主要包括与被评价者接触较多的家长、同学、教师、社区等。他人评价可以使用“猜猜他是谁”测试法和细节观察法等方法。

(五)按照评价是否采用数量方法划分

按照评价是否采用数量方法,可以把人文教育教学评价划分为: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

1.量化评价。它是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信息,运用数学方法做出结论。其特点是具有客观性,能体现出具体数字。

2.质性评价。它是指采用质的方法开展评定活动以及指向学生学习特性的质的评估。质的方法要求学生、教师、家长和同学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法是动态的、多元的和情境化的。质性评价的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强调“行为、感受和努力”的描述。评语就是一种常见的质性评价方法。除此之外,质性评价方法还有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角色模拟、实践活动和成长记录袋等。质性评价十分注重学生的现实表现,较为接近发展性评价的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