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教育教学方法

人文教育教学方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方法论基础。事实上,在课程内容、教学设施确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性依据。法由质生,即“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应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表明不仅不同的学科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方法的工具,而不是教学方法。

二、人文教育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涵义和分类

教学方法是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教学活动的直接方法论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关系到教学目的的实现与否及实现程度。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指出:“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改革灌输式以及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事实上,在课程内容、教学设施确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性依据。所以,掌握教学方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学方法的涵义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其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方法必须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法由旨遣,即方法要服务于目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为前提,即运用教学方法最终要促成学生有效地学习,否则教师就不可能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活动。

其次,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本质乃是教学方法的双边性,即:教学方法始终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如教师讲述,学生则聆听、想象;教师提问,学生则思考、回答;教师演示,学生则观察、分析。同样,学生在操作、练习,教师则巡视、指导;学生在讨论,教师则倾听、启发。并且教与学是相互渗透、紧密相联的。教师教的方法制约着学生学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也反馈于教师教的方法;教师的教法必然通过学生的学法反映出来,学生的学法实际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单纯考虑教师活动的教学方法,只会使教学陷入不可取的“填鸭式”、“注入式”的境地。

第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法由质生,即“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应当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表明不仅不同的学科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同一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

第四,教学方法包含师生活动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也就是说,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系列活动的方式、步骤以及所采用的一切手段和技术的总和。教学方法可以包含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不能把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同起来,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1)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

教学方式的概念在我国教育科学著作中,专题研究的不是太多。而在前苏联教育学论著中,这个概念有着明确的定义:“方式是方法的细节”。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虽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涵义有着根本区别。

教学方法是一个独立的结构单位,它服从于一定的教学目的,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带来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方式不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它只是服务于一定的教学方法,其本身不能完成一项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方法包括方式,方式的总和构成方法。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

一方面,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由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组成,并可以分解为多种教学方式。例如,若把谈话法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那么,构成这种方法的主要教学方式有:教师按一定逻辑顺序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教师评定问题答案,校正错误,作出概括结论等,所有这些细节都是谈话法的教学方式。再如,如果把逻辑的归纳法或演绎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那么,这种方法所包括的主要方式有:区分重点分类比较、解释说明、系统化、具体化、概括、论证、反驳等。如果把读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那么,编写阅读提纲、作摘要、转述内容大意,则成为教学方式。

另一方面,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可以利用和包括相同的教学方式;相同的教学方式也可构成性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研究法中,可以把使用教科书、利用文献资料、看录像、进行讨论等,作为教学方式;而在复现法中,也可以把这些教学活动的细节作为教学方式。相同的教学方式,如对比、分析、评价、概括等教学活动的细节,既可以构成谈话法,也可以构成直观法。

教学方法的概念大于教学方式,而一系列方式的总和构成方法。但是,这种总和并不是简单的拼凑或相加,更不能否定教学方式在各种教学方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同作用。教学方式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同一种教学方式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教学方法的性质决定教学方式的地位。例如,识记作为教学方式,它在再现性教学方法中是最基本的方式,凌驾于其他一些方式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在研究法中,虽然也难以缺少,但不占中心地位,只起辅助其他方式的作用。

二是相同的方式可运用于不同的方法,但在某一种方法中,大都包含着某种不可缺少的特定的教学方式。例如在问题研究法中,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任务、假设、证明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方式。一定的方法大都由相对稳固的一种或几种方式表现出来。

三是“方式是细节”,不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特征,主要是通过教学方式而不是教学方法体现出来的。

因此,教学方法是由教学方式组成的,但相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方法中,其地位和作用会有不同的变化。同时,方式和方法虽然关系密切,但这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

教学工作不能凭空进行,它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技术为基础,这就是教学手段问题。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方法的工具,而不是教学方法。但是,现在的许多论著,往往把教学手段混同于教学方法,例如把计算机作为手段,就命名为计算机教学法;教学中运用图表,就称之为图示教学法,等等。

一般来说,教学手段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指教学的物质手段。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广义的和狭义的手段各自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广义的教学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教学实物。如教学中使用的文物、复制品、动植物遗体、标本、模型等。这种手段属于现实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源泉之一。②教学用书及图表。如教科书、手册、词典、习题集、表格、地图、示意图以及其他直观教具。这种手段大都为印刷类教学用品,是教学内容的直接载体。③现代化视听辅助用具。如计算机、放映机、录像机、电视机、投影机等硬件以及与其配套的教学软件。④教学专用设施。如语言专用教室、历史专用教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等。这些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能把教学内容形象化,满足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狭义的教学手段,不包括教学硬件和专用教学设施,仅指作为知识源泉的某些客体和作为知识载体的印刷品和软件。

另外,教学方法也与教学模式不同。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它是线性的,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模型和过程,即教学模式不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末,甚至可能延伸至课外。而教学方法是点式的,它一般出现在课堂教学某个具体的环节之中。

2.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分类,就是建立教学方法的次序和系统,即把众多的教学方法,按照某些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属到一起;又按照某些不同的特点,把它们区分开来,以便更好地分析、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它们起作用的范围和条件,以及它们发展运动的规律。(1)

人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众多的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巴班斯基就列出了40多种,我国出版的一部《教学法全书》列出的国内“新教学法”达200多种。可见,教学方法的分类是随着教学方法的发展而日趋复杂的。最初,人们只是采取简单的二分法,把教学方法分为启发式和注入式两类。后来,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把教学方法分为启发式、注入式、研究式和传授现成知识式四类。20世纪70年代,巴班斯基在《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一书中,把40多种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组、九个亚组,每个亚组又分若干类别。这些年来,教学方法的分类也引起了我国教学论界的广泛关注,各种不同的分类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例如,齐亮祖的“四分法”,即讲授的、训练的、自学的、开放的四种教学方法体系;严成志的“五分法”,即示范教学法、概括教学法、求解教学法、推理教学法、反馈教学法;李刊文的“三个层级分类法”,即以语言文字为传媒的方法、以实物为媒介的方法、新的综合的方法;金屏的“五分法”,即着眼于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着眼于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着眼于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着眼于情感熏陶的教学方法,等等。

在西方教育理论中,教学方法与学习的科目内容以及教育的机构设置,构成了教育实践问题的三个主要领域。在涉及学习的科目内容中,存在着重要的实践问题与一般的哲学思考之分。前者属于教学方法的领域,通常叫做“特殊教学方法”,是同教学原理相一致的教授特殊科目的方法。后者涉及一般精神态度和操作与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要解决一些理论上问题。这样,在特殊实践领域与一般理论领域之间,就出现了一个将思想应用于不同科目的方法问题。有关这种居间问题的方法就被称为“一般教学方法”。因而,西方国家把教学方法定位在教学科目上,并将教学方法的概念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特殊教学方法,即与教学原理相一致的教授特殊科目的方式;另一个层次是一般教学方法,即把教学思想、观念应用于学校各个科目教学的统一方法,处于教学思想与学校各科教学实践的中间。前者属于具体的、可操作的范畴,后者属于抽象的和概括性的范畴,但两者是统一的。

这种把教学方法分为既联系又区别的两个层次的认识思路,为我们深入探讨教学方法的分类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方法是“做某事的方式、程序和计划的顺序。”实质上,方法包含了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意向和程序,即包含了思想、技术和操作三个层次。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把我国教学理论中的各种教学方法,从抽象到具体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1)原理性教学方法。第一个层次是原理性教学方法。它属于思想观念性问题,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等。原理性教学方法是要解决教学规律、教学哲学思想、新教学理论与学校教学实践之间的连接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不具有固定的程序和步骤。它们不具有操作性,不能直接运用于学校各科的教学之中,而是通过影响教学主体的思想、观念,渗透到各科具体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具体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具有原理性,所以被称为原理性教学方法。这一层次的教学方法有四大特点:抽象性、内容的广泛适用性、程序的非特定性和原理指导性。

(2)技术性教学方法。第二个层次是技术性教学方法。它包括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图例讲解法等,每一种方法都适用于学校各科目或几个科目的教学。这个层次具有技术性特点,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上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下与学校不同科目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发挥着中介作用,因此,被称为技术性教学方法。

(3)操作性教学方法。第三个层次是操作性教学方法。它包括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教学法、美术课的写生教学法、音乐课中的视唱教学法,标枪课中的小步子教学法、外语课的听说教学法、语文课的分散识字等等。操作性教学方法是学校不同科目各自具有的特殊而具体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方法只适用于特定的科目教学中,具有与各科目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基本固定的程序和方式,教师一旦掌握便可立即操作应用,其根本特点就是可操作性。这一层次称为操作性教学方法,是学校不同科目各自独具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总和。这一层次的教学方法具有四大特点:具体性、与特定内容的不可分割性、程序的固定性和操作性。

这样,三个层次的教学方法,即原理性教学方法、技术性教学方法和操作性教学方法,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能够把教学理论中较为杂乱的教学方法梳理出了一个基本思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教学方法体系,也为我们分析人文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二)人文教育主要的教学方法

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怎样让学生心中把现代文明与传统美德融合起来,塑造新时代具有民族特色和世界品质的人文精神?华中科技大学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思路和途径就是在专业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其主要方式有:起于知识,启迪精神,渗透美育,行为互动,营造氛围,以悟导悟,以人为本,止于境界。(2)结合这一经验,我们主要分析以下几种培养学生情感的方法:

1.以文育情法

以文育情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会新教材的意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教材的优势,通过一定的形式表露出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情境教学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热爱可以通过语言情感的表达而发散,并在课堂中制造出一种氛围,表达出一种情境,无形之中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与教师的情感相融汇,逐渐产生情感共鸣。可以说,新教材恰恰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表达教学情境的良好空间。因为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语言优美、流畅、精炼、准确、朗朗上口。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一降生就开始书写自己的历史,就像树有根、水有源一样;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有来龙去脉,都经历了变化的过程,这就是历史,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之中”。尤其是每单元、每课的序语,往往有诗的意境、散文的哲理、知识的内涵。当教师充满情感的语调荡漾在课堂中时,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融入这种情感之中,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品位和对文本的理解。当有过几次成功之后,可以将这一形式布置给学生参与。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良好方法。中学文史地政教材中都有许多感人肺腑、启迪人生的案例,它们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和个性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体现出情感教学的特点。例如,初中地理第三册开篇就是《歌唱祖国》:“……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可爱的家乡。”优美的歌词,激昂的旋律,促使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以情育情法

教学是一个储满情感的海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理念。不能培养健全情感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不能培养学生健全情感的教学是有缺陷的教学。为人师者,更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做到“以情育情”。以情育情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向学生传情,激发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以情育情法的特点是具有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他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同样,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自己,使自己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感情。

教育是人与人情感上最微妙、最细腻的相互接触。教师自身的情感、品格、为人对学生人生观及个性的发展影响极大。教师对学生要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这会使学生感知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并产生模仿意向。学生因与老师感情融洽,学习上就会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更好地去探究,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巴拉诺夫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因此,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以此来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以情育情的目的。

教师怎样向学生有效地传情呢?其一,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对待学生要耐心帮助,细心关怀,付出真爱,当学生强烈地感染到教师的这份热情时,就会转化为自己对学科的热爱,对学科学习的激情。其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生动传情。讲黄河的治理,不妨引用一位外国朋友的话:“……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同时,还可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把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以境育情法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们相应的情感。因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以境育情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和创设一定的具有情感色彩的生动情境,很好地扣击学生的心灵情弦,感染他们的情绪,引起情感共鸣,达到培育情感的目的。

以境育情法有很多具体类型,如问题激情、故事引情、图像载情、直观语言表情等。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基础教育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图文并茂,图片精美,富有色彩,更含有很多信息,让人耳目一新。“图片说明”、“问题与思考”将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情境。教师适时地针对图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再总结归纳,课堂中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这恰恰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实际体现,展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行为。

新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形成学生的社会主体观,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发展社会。在新教材中,基于案例学习、问题学习、活动学习的设置,课堂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要以平等、理解和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调查和探究,努力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让学生扮演讲解员、充当主持人、担任小老师、参与收集、整理资料、总结归纳结论等,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展示了自我,弘扬了个性,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与社会观念的变迁的教学,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等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预习、自学、互相提问、答辩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具体方法是:第一步,老师先将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难度不同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来源于课本,但又在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第二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并在自学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咨询有关专家。第三步,小组内部总结知识结构,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之间提出的问题,以使小组各成员都能完成大纲要求。第四步,小组间相互提问与解答。在这一过程中,各小组轮流主持,提出问题,其他小组进行抢答,并统计得分,评出优胜小组。第五步,教师总结。总结的主要目的,一是点拨学生还比较模糊的内容,二是进—步突出重点,三是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这样的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它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知教学内容,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作好知识和情感的铺垫。

运用以境育情法必须注意二点:一是情境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二是情境必须生动具体,极富感染力,以形象为主体,音、形、境相互配合。

4.以美育情法

蔡无培曾说:“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以美育情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美的语言、美的技巧、美的自然和美的人文等美育因素让学生充分感知美、体验美和评价美,在知美赏美中养成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首先,要用教学语言美来熏陶学生。一方面,要求教师语言流畅,表达事物的思路简捷,条理性强,环环紧扣,给学生以严密的逻辑美感。另一方面教师语言要具有文学性。例如:讲地球在宇宙中,可朗诵《天上的街市》;讲天气和气候,可背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以此唤美激情。

其次,要用教学技巧美来感染学生。教师板书条理清晰,板图、板画勾划逼真,色彩得当,演示利落准确等,都会使学生受到严谨和谐的美的熏陶,并对教师产生尊敬钦佩的情感。

第三,要用大自然的美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书中揽胜,体验山水之情,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审美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第四,要用历史人文的美诱导学生。古有万里长城、金字塔,今有苏伊士运河、三峡工程,这些都是人类辛勤劳动的结晶。要使学生在感受这些“奇迹”之形态美或景观美的同时,感受劳动的美,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人类改造自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这是因为人类不适当的活动,违背自然规律造成的。讲到这些内容,既要让学生清楚人地的辩证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又要让学生明白,当今世界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任务是何等的艰巨,教育学生感知环境美,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及对人类生存环境——地球的热爱之情。

如在讲《如画的梯田》时,首先“欣赏画”,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奠定了学生审美的基调,造成探索美的悬念。然后,水到渠成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分析、想象各地理事物与人类活动的内在联系──探索“画”。而后,归纳出“画”的主创人──哈尼族人的民族精神并加以讴歌和礼赞。充分注重以民族精神、优秀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从而使课堂既传承了人类文明,彰显了民族精神,又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在课堂小结中,老师通过“对比画”,引导学生鉴别两种发展观,使学生更坚定了保护自然、和谐发展的信仰。在思维拓展部分,展望哈尼族人发展前景,实质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运用,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教学。从学生活跃的思维、富有情感和充满理智的金点子中,足见本课教学对学生成长进步、适应社会的帮助。最后,屏幕显示结束语激励学生用科学思想武装头脑,“创造更美的画”。整个教学过程跌宕有致,诗趣盎然,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教师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明显显现出来了。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教学得法才能事半功倍。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掌握运用已有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优选使用,也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