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谱牒资源的研究价值

论谱牒资源的研究价值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谱牒又称家谱、族谱、宗谱等,它是同宗共族的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谱。家谱和谱牒学是伴随宗族及其制度的存在而产生的。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开发谱牒资源的价值作了精辟论述:“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世。”收录的56种朝鲜谱牒包含的朝鲜姓氏和地域范围十分广泛。

论谱牒资源的研究价值

杨 莉

【摘 要】文章从谱牒的学术史料价值、寻根认祖价值、道德教化价值、旅游文化价值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谱牒资源的史学地位和谱牒文献的开发、实用意义。认为谱牒文献的开发必将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和世界各国华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中大放异彩,发挥出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谱牒资源 研究 价值

谱牒又称家谱、族谱、宗谱等,它是同宗共族的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谱。家谱起源于上古时期,兴起于秦汉时代。家谱和谱牒学是伴随宗族及其制度的存在而产生的。成书于周代的《世本》记录了从黄帝以来至春秋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都邑、制作、名号等,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家谱的开山之作。

谱牒文化是人类血缘关系的记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关于家庭起源、家庭形式、民族融合及其繁衍生存、迁徙分布、发展兴衰的重要史籍,凝结着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传播以及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蕴涵有大量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民俗学、经济学、伦理学、经学哲学及人物传记和地方史料,其数量之巨大、内涵之丰富不亚于正史、方志。因此,与正史、方志被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主任李吉教授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对开发谱牒资源的价值作了精辟论述:“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界瑰宝,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家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世。”

一、谱牒的学术史料价值

在现实生活和历史研究过程中有许多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由于时代久远,往往是众说纷纭、迷雾重重,而谜底从新发现的族谱中却可得到准确答案。如发明印刷的毕img26,过去疑为徽州人,近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氏家谱,证明毕img27是英山人;根据族谱,证明鲁迅和周恩来是绍兴同宗。而《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载有李鸿章《文正公神道碑》,郭嵩焘《毅勇侯曾文正公墓志铭》,汪士铎《祭文公文》,陈兰彬撰《太傅一等毅勇侯文正公祭文》等,卷三族训,即“文正公遗训”;还有清同治、光绪皇帝褒奖曾国藩兄弟的诏敕、御制碑文、祭文等;《湘乡大界曾氏五修族谱》十九卷首一卷,则详记曾氏世脉,谱尊曾参为宗圣,一派祖,传四十二派孟鲁公迁茶陵,四十五派霸公南宋时迁衡阳唐福,六十二派孟学公明清之际迁湘乡大界,大界曾氏出了曾国藩兄弟。曾国藩属大界老四房贞桢房,第七十派,谱名传豫,下有长篇传记,其父毓济,名麟书,号竹亭;其族父兴,名玉屏,号星冈;其弟传晋(国潢)、传谦(国华)、传恒(国荃)、传履(国葆),都有文字介绍,这些资料都是研究曾国藩必须参考的确证史料。

当代社会学家汇百家而成的经典著作,更是学术研究中的史料宝典。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何光岳研究员,于2003年9月,正式出版了705万字的《中华姓氏源流史》惊世著作,载录姓氏总计多达1.6万个,成为目前全国最多最全的姓氏典籍。如“夏支姓系”,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彤城氏、斟寻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中华姓氏源流史》则列出了约175个姓,并将其主要姓氏代系上下几千年的演变史进行了论述,提供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史料和观点。中外研究周史的人很多,但对周人后裔的情况能说其详的人并不多,《中华姓氏源流史》的第八编“周支姓氏”(含周姓封国后裔姓氏),列出约112个姓,并以确凿证据认为:蒋介石、毛泽东同源于周文王之裔,今日许多姓氏都可溯源于姬姓的周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是国内第一次对各民族家谱文献的大规模整理。“民族卷”以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为基础,更兼收了部分兄弟馆的馆藏,首次对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家谱、族谱文献进行大规模、成系统的搜集整理,共收入蒙、满、回、朝鲜、达斡尔、锡伯、纳西等民族家谱一百五十余部,涉及姓氏近百个,这部专题家谱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是研究民族起源、民族迁徙、民族战争、民族融合以及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如元宗室《鲁氏世谱》采用编年和纪传结合的方式记载了从明洪武间脱欢内附明朝到清咸丰间十五世鲁纪勋的鲁氏族史;《恩荣奕叶》以档案形式记载蒙古厄鲁特部历世享受清王朝恩宠的情况;《铁畲氏大族谱》记载了元成宗铁穆耳后代事迹及改姓经过。《八旗满洲氏族通牒》,记载除爱新觉罗以外的八旗满族姓氏654个、归附的蒙古、汉、高丽姓氏521个,鲁氏族史记载人物超过2万人。收录的56种朝鲜谱牒包含的朝鲜姓氏和地域范围十分广泛。姓氏有金、朴、郑、崔、李、成、全、白、吴、尹、申、孔、孟、安、柳、朱、罗、林、梁、孙、严、韩、洪、黄、张等25姓,其中仅著名的金氏就涉及庆州、鸡林、金海、安东、善山、锦城、全州、罗州、江陵、铁原、镇川、青州、金宁、开城等地,分脉特点十分清晰。这些朝鲜谱牒反映了朝鲜族历史和文化存在的“跨境”问题,为今天中华民族各姓氏溯本追源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

二、寻根认祖价值

家谱是一个民族联系的纽带,对促进民族的向心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所记载的内容,能为海内外华人提供“寻根认祖”的资料佐证。古人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对中华民族来说,寻根认祖甚于其他民族。我们可以说,家谱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的血脉之源。《孙文文集》记载,孙中山曾指出:“祖谱记载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民祖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观念,应妥加运用。”

当代国内外都掀起了寻“根”热,美国白人到欧洲爱尔兰等地去寻“根”,美国黑人到非洲去寻“根”,日本人常到中国来寻“根”。大批的海外游子回到大陆寻根问祖,形成了寻根谒祖热、家谱撰修热。原新加坡总统李光耀根据族谱知道自己祖籍广东,原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根据祖谱确认自己为福建鸿渐村的女儿。1994年9月30日,马来西亚华人、香港嘉里集团董事长郭鹤年先生到太原寻“根”,经“家谱研究中心”仔细查证,确认郭鹤年先生是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嫡传后裔,郭甚为高兴,当即和山西矿物局签订了合资经营太原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合同。安徽从包拯家谱中查到香港船工包玉刚是包公后代,包玉刚夫妇专程来到安徽合肥瞻仰包公祠,并投资建立一所医院。

《中华姓氏源流史》详记约1.6万个姓氏,成为各族人民及海外华侨寻根问祖的实用工具书。如,上古扑朔迷离的华胥总系姓氏下,作者搜集、罗列了华胥、伏羲、伏氏、籬氏、宓氏、庖氏、泡氏、风氏等,计82个姓。在炎帝系氏下罗列了324个姓氏。在黄帝系姓氏下罗列了约700个姓氏。如东方(今山东)的太昊后裔少昊部落,加入黄帝与炎帝后裔部落较早,从族源地说归为东夷。仅“少昊支姓系”中,作者就列出236个姓,从古研究至今,以确凿证据得出孙中山、胡耀邦同为舜帝后裔的结论。一般姓氏书的内容多是华夏——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姓氏只是有所涉及。《中华姓氏源流史》则是古代五民族集团族系相提并论,一视同仁。不仅为汉族人寻根问祖提供了依据,而且也为另外55个兄弟民族提供了寻根问祖的依据。

三、道德教化价值

家谱中大多载有“族规”、“家法”、“族训”、“家训”、“家诫”之类的内容。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起着积极作用。如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友兄弟、睦近邻、慎婚姻、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忌荒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是辩证统一的,一个国家特定的生产方式,只能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民国16年张氏族谱班辈:“树德行天道,明良可定邦,人心相与善,万事永能昌。”它的班辈蕴涵着一种正义与期望。民国29年武冈《林氏总谱》的班序韵语:“国运亨盛,亲睦道彰。肇维殷世,浚哲发祥,忠孝克笃,英才赓扬。愿益勉励,永代芬芳。”体现了时代特征,表达了林氏族人民国时期的思想观点和精神风貌。“家训”、“治家格言”,是教育族人、规范行为的准则,是让后人学会怎样治家,怎样做人的理论依据。民国9年的《邵陵许氏三修族谱》载:敦孝弟,勤耕织,崇学校,睦族堂,重祠堂的祖训,以及身戒、家戒、官戒的“三戒”内容。《龙船港李氏六修族谱》“家训”“谨丧葬”:“慎终之礼,人生大故。附身附棺,诚信是务,遵制成服,速营封墓,水火不虞,防之宜预,毋信堪舆,致滋延误,土厚水深,葬之孔固,既葬复迁,情同抛露,期我族人,谨於平素”。家规曰:“丧葬,称家有无,随力丰俭,此属定论。若一味简略得为而不为,与一味张皇不得为而为之,均为不孝。”这些族规、家法资料,反映了本族人在所处时代的一种思想观念和具体修身、齐家的行为规范。

四、旅游文化价值

家谱中记载的名胜古迹人文史料,是当今我们重修旅游景区特别是人文景点必要的参考资料,家谱中的风俗资料,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地区,一个家族不同时期的风土人情;家谱中的人物事迹因其真实性,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认知和追思、敬拜。如《中华姓氏源流史》对“三皇”、“五帝”等传说人物及其后代姓氏的形成和流传、使人们知道这些人物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母系、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人物,对它们在全国各地传说遗迹与故事也更加明确,从而为祖国兴起的旅游历史文化热提供了可靠证据,对振兴中华经济和凝聚民族精神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综上所述,史之瑰宝谱牒资源因其蕴涵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等学科方面的重要资料,为开展学术研究起着正史、方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为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血缘关系依据,其必将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和世界各国华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中大放异彩,发挥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光岳.中华姓氏源流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2)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3)崔广社.河北大学图书馆馆藏历史文献及其特色.图书馆工作与建设,200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