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价格论(即价值论)

价格论(即价值论)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价格论_外国经济思想通史在马歇尔的经济学中,名义上是讨论价值问题,但实际上是偷梁换柱,只谈价格,不谈价值。这是庸俗价值学说中供求论的翻版。他认为需求价格的变动是受到边际效用递减律的支配的。m4表示相应的一系列购买量。马歇尔认为一种商品的总效用是每一个增加单位连续的边际效用的总和。然而,资本主义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现实却驳斥了这种谎言。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中,名义上是讨论价值问题,但实际上是偷梁换柱,只谈价格,不谈价值。因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纯粹是相对的,它是一种表示在交易过程中此物与彼物的比率关系,这种比率在现代市场体系内已不是用铅、锡、木材、谷物等来表示,而是用货币把它表现出来。这样,价值便早已成为价格了。所以对价格的分析,即是对价值的分析。

价格(价值)由什么决定呢?马歇尔说,边际主义者把它说成决定于需求,需求依存于边际效用;古典经济学家把它说成决定于供给,供给依存于生产成本,亦即依存于劳动时间和节欲的牺牲。他认为两种解释皆失之偏执,都不是科学的解释;应该说,决定于需求和供给。需求的后面是递减的边际效用;供给的后面是主观的生产成本。因此,“我们讨论价值是由效用决定还是由生产成本决定,和讨论一张纸是由剪刀的上边裁还是由剪刀的下边裁是同样合理的。的确,当剪刀的一边拿着不动时,纸的剪裁是通过另一边的移动来实现的,我们大致可以说,纸是由第二边剪裁的。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十分确切,只有把它当作对现象的一种通俗的解释,而不是当作一种精确的科学解释时,才可以那样说”[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译本下册,第40页。

通过这种拼凑手法,马歇尔被冠以“伟大的综合家”的称号(然而,马歇尔却厌恶人们说他扮演这个综合家的角色),在这个“综合”基础上,他建立了“均衡价格”学说,即价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的均衡。这是庸俗价值学说中供求论的翻版。

(一)边际效用与需求

马歇尔把需求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律”和边际效用均等律的基础上。这就是说,一个消费者购买商品,一直买到从最后一个货币价值的购买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而购买者的购买是受着个人动机的力量支配的;个人动机的力量由货币支付来予以衡量。在马歇尔看来,货币支付对动机的确切衡量,就如像化学家的天平使化学比大部分物理学更为准确一样。因此他宣称,货币支付是测量市场上人们心理倾向最好的方法。他承认人们不能直接比较两个人从吸烟中所得到的效用(快乐),也不能比较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从吸烟中所得到的效用(快乐)。但他辩护说,如果发现一个人犹豫不决:是花几个便士去购买一支雪茄烟呢,还是用来喝一杯茶,还是用来坐车回家?那么就可以断言,这个人从上述三件事情中得到的快乐是均等的。货币衡量了它们的边际效用。他继续说:“假如我们想比较即使是物质上的满足,我们必然不能直接去比较,而是间接地用这些满足对行动所提供的动力去比较。假如想要得到两种快乐的任何一种,会诱使环境相同的人各去做刚好是一小时的额外工作,或者将诱使身份相同和财力相同的人各为这一小时工作而支付一个先令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说,这两种快乐作为我们研究的目的是相等的,因为要满足这些愉快的欲望,对同样情况的人而言,是激励行动的同样强有力的动力。”[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英文第8版,第15-16页,参见中译上册,第36页。

他还指出,两个人使用同样的收入,不一定获得同等的好处;从他们每个人拿去一镑,两个人放弃愉快的程度也不会相等。但是如果涉及许多人,那么,各个人的独特性会趋于互相平衡,于是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同等收入的人用货币去获得一种利益或者避免一种损害,是对利益或损害的一种很好的衡量。

总之,马歇尔所要说明的就是“让我们用货币作为衡量动机的力量”。这对需求来说,就是用货币支付来衡量购买者满足欲望的心理倾向。由此需求便转化为需求价格。他认为需求价格的变动是受到边际效用递减律的支配的。他说:“一个人所有的一物的数量越大,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即货币购买力和在他支配下的货币数量不变),则他对此物稍多一点所愿付的价格就越小;换句话说,他对此物的边际需求价格是递减的。”[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译本上册,第114页。商品的边际效用曲线列为需求表,便成为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

上图:OX横轴表示购买量;OY纵轴表示价格;DD′表示需求曲线;P1,P2,……P4表示一系列价格;m1,m2,……m4表示相应的一系列购买量。DD′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说明需求是随着价格下跌而增大,随着价格上涨而减少;它意味着,买者将愿意在单位时间内按照边际需求价格去购买或多或少的商品。

(二)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一直被吹嘘为马歇尔很富有特色的思想,它后来成为“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论述这个问题时,他首先把它解释为消费者所能买到的一种商品的价格低于他愿支付(不愿没有它)的价格而获得的效用的货币价值。然后,他又把个人连续购买的一系列剩余加在一起,求得总的消费者剩余。马歇尔认为一种商品的总效用是每一个增加单位连续的边际效用的总和。一个人购买一件东西所支付的价格绝不会超过而且也很少达到他宁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一般说来,只是在边际上的价格,一个人才愿意购买。随后他指出,如果考虑到一个人对一种商品的总购买,他所获得的满足(总效用)超过他因购买这一商品而放弃的满足(或效用),其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所以,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可表述为:消费者所得到的一特定商品的总效用,不是表现为最后一个单位货币价值的边际效用乘以所购得的与单位货币等价的产品单位数,而是连续增加的边际效用的总和,因为边际效用是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减少,所以消费者购得商品的总效用量必然大于产品的边际效用乘以消费单位数(等于价格乘以消费数量);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为了容易说明问题,他以消费茶叶为例:假设每磅茶叶的价格是20先令,这个人一年将购买1磅茶叶;价格是14先令,他将购买2磅;价格是10先令将购买3磅;6先令将购买4磅;4先令将购买5磅;3先令将购买6磅。如果价格实际上是2先令,他一年买7磅茶叶。这个人所得到的7磅茶叶每磅都是2先令,尽管第一磅茶叶给他的满足价值是20先令。所以,他的消费者剩余从第一磅看是18先令,第二磅是12先令,以此类推,总的消费者剩余是45先令。从这个概念出发,马歇尔力图说明:在一个工业发达的社会里,由于更有效地生产商品,从而商品日益便宜,人们所得到的利益即消费者剩余就越大。然而,资本主义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现实却驳斥了这种谎言。

现在用下图来表示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的测量:

上图DA′P1区即市场价格为P1时的消费者剩余,DB′P0区则是价格为P0时的消费者剩余。所以,个人边际上的消费在需求曲线上越为低落(因为价格越低,他购买的商品越多),他的消费者剩余就越为增大。马歇尔并且认为,上述以茶叶为例的解释,它在个人消费的总支出中只占一个很小部分;如果考虑到总的消费支出,消费者剩余就将成倍地计算。他还有一种全凭玄想的说法:从一个人消费总支出的观点来看,消费者剩余大约等于他的现时的储蓄。

显然,这种消费者剩余的论述也是主观臆造的。即使从心理上来解释,也与事实不符。在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中,劳动大众的消费者总觉得市场上物价太高,他根据很有限的购买力,愿意付出的价格都低于市场价格,何来消费者剩余?

(三)需求弹性原理

马歇尔对需求弹性的研究,把前人的成果大大推向前一步。他分析这个问题时,图解和数学都用上了。他说,一个人对商品的欲望的普遍规律虽然是商品供应增多,欲望递减,从而价格下降,引起更多的购买,价格上涨,则购买减少,但是,当商品数量增多时,欲望的减少或快或慢;价格下降后,购买的增加或多或少。这是价格变动对需求所产生的敏感问题,也就是需求弹性问题。需求弹性表示价格下降或上升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两者形成相反的变化关系。

需求弹性研究的必要性,在于它能提供某类商品的市场信息。最简单的应用是: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时,从购买这种商品的总支出,可以看出需求弹性的有无或大小。假如价格低时的总支出大于价格高时的总支出,需求就是有弹性的,或者叫作需求弹性大;反之,假如价格低时的总支出小于价格高时的总支出,需求就是无弹性的,或者需求弹性小。如价格升降与需求量同比率减少或增加,则需求弹性为一,或叫作单位弹性,又叫单一弹性。但是,这种方法的限制是:它不能指出有弹性或无弹性的强度;也就是说它不能表示每一商品价格涨落的一定比率将会引起需求发生多大的变化率。

需求弹性也能用需求曲线的斜率来衡量,但马歇尔认为这种方法靠不住,弹性的大小程度应由弹性系数来精确表示。由此他提出计算弹性系数的公式:当两者的变动无限小的时候,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用符号表示为:

Ed代表需求弹性系数;P代表价格;dP代表价格变动量;Q代表需求量;dQ代表需求变动量。

由于求算出来的结果(系数)是来自一个百分比被另一个百分比所除,所以它不依赖于被衡量的价格和需求量所根据的单位。系数所表示的弹性总是负数,因为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方向相反的,从而所得的数是负号。然而谈到需求弹性,习惯上是不顾负号的,故经常省掉负号,它只需指明弹性大小的数字价值简单地等于1,大于1,或小于1。如果弹性系数等于1,它指的是单位弹性;如果大于1,它说明需求是有弹性的;如果小于1,就说明无弹性。

马歇尔的上述公式,后来成为计算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或反应强度的标准分析工具,已被使用于经济分析和制定政策等广泛的领域。比如,有的国家制定税收政策时,对无弹性需求的商品(谷物、布、糖、烟等)课税,而不对有需求弹性的商品(高级食品)课税。垄断价格往往把需求无弹性的商品(如特殊疗效的药品)的价格定得很高。又如政府限制需求无弹性的农产品的产量,则农业资本家就获得较大的收益。

需求弹性分析是马歇尔的价格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它是有用的,它可用来研究一种商品价格涨跌率及其所引起的需求变化率的关系;或者说可用来测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强度;也可在租税政策上合理地予以使用(如对烟、酒课税)。总之,弄清楚商品的价格弹性系数,就能确切地了解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所以,这种分析方法对社会主义国家规划生产、销售以及市场调节,是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

(一)生产成本与供给

马歇尔把生产成本分为实际成本和货币成本。他认为除短期之外,当一种商品的供给已经生产出来时,生产成本就形成企业供给价格的基础,即供给价格决定于生产成本。根据供给表他把供给设想为一根曲线,它表示一系列的供给量和一系列的供给价格。所以生产成本必然表现为货币成本;但是在货币成本的背后,存在着实际成本。实际成本包括:①各种形式的直接劳动。这里所说的劳动不是指生产商品时所投下的劳动,而是指劳动者心理上的牺牲,即主观感受的身心疲劳、工作厌倦,娱乐、智力活动所需时间的丧失;②各种形式的资本,即间接劳动。因为资本来自储蓄,所以被认为是资本家的节欲或延期消费亦即“等待”(马歇尔用等待代替“节欲”)所忍受的牺牲。这两项构成实际成本的内容,即劳动和延期消费的心理上的两种牺牲或痛苦,马歇尔称为“负商品”或“反效用”两个分类。“供给主要是决定于克服不愿遭受‘负商品’的心理。”[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译本上册,第159页。对实际成本所必须支付的货币额,就叫作商品的货币成本,或者叫作商品的生产费用。具体说来正常的货币成本或生产费用包括:①原料的价格;②固定资本折旧;③全部资本的利息和保险费;④职工工资;⑤企业家监督业务的报酬。这些生产费用就是生产一定数量某种商品的各生产要素相应数量的供给价格。它们的总和就构成一定数量的商品的供给价格。

在短期分析中,马歇尔还把货币成本分为两种形态:主要成本和辅助成本。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又把这两者叫作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可变成本是指在短期内随着产出规模的改变而改变的成本,因为在短期内可变的投入能够增加或减少,如劳动和原料等。不变成本是指固定的或间接的成本,如全部设备的维修费用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等,它们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全部可变成本在短期内可以得到补偿;但是一些固定成本则不能全部得到补偿,例如继续使用的铁路。在短期内供给价格以可变价格为基础。

在长期内,全部成本都是可变的,并且它们必然得到补偿,如果厂商继续经营的话。

马歇尔认为,供给价格的规律,一般地说,它和需求价格相反:在生产条件不变情况下,供给价格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增多而上升(因边际生产费用随生产增加而递增);反之,价格低,供给量减少,供给价格亦随之下降。供给价格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甚至交替增减。现在假定供给价格是随着供给量而增加的,用一个坐标图及供给曲线来表示,如下图:

在上图中,OX表示测量商品的数量,OY表示测量价格。在OX的任何一点M作一垂线MP,测量数量OM的供给价格,它的极点P可以叫做供给点;价格MP是由数量OM每单位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所构成的。但必须指出,这种供给价格并不是几种生产要素的单位价格的总和,而是生产一个单位(比如生产一码麻布)所需要的那些要素的数量的价格的总和。

(二)短期成本、长期成本与供给曲线

前面说过,在短期内供给价格会因增加产量而上升,因为一定规模的工厂,当工人增加时,劳动收益是递减的,它会由生产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反映出来。马歇尔认为,在边际物质产量最大化时,平均主要成本和边际成本是最小的;反过来,边际物质产量减少时,平均主要成本和边际成本则上升。这种现象尤以边际成本最为明显。既然边际成本代表一个厂商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所需要增加的成本,那么,在各个产出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就是厂商的产出的供给价格。厂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必然按照利润最大化(损失最小化)的原则来规划其产出(即MC=MR),结果促使厂商按上升的边际成本曲线进行生产,直到与边际收益相等。由此提高了它的短期供给曲线。

但是马歇尔认为,不能设想个别厂商的成本曲线在短期内是相同的,即使全部厂商都在纯粹竞争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也会有的厂商由于有优越的资本设备、有利的地理位置、较好的管理方法而享有低成本的好处。这些有利条件在短期内会产生马歇尔所谓的“准地租”。这种收入是在短期内使用固定要素得来的,类似于土地的地租。但是,在长期内准地租会由于再生产要素的供给的增加,或者由于使用有利生产要素的竞争出价所造成的要素价格的上涨而趋于消灭。

马歇尔不研究个别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只是研究某个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他所设想的产业长期供给曲线的形状决定于收益不变(不变成本),或者收益递减(递增成本),或者收益递增(递减成本)。他认为,从主要倾向看,每个产业将表明自己就是“代表性厂商”。这种厂商“已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和相当的成功,它是由正常的能力来经营的,它能正常地获得属于那个总生产量的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而对于它所生产的货物的种类,货物的销售情况以及一般经济环境,也是要加以考虑的”[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译本,第327页。。但这种厂商不是实际的厂商,而是马歇尔为了鉴定长期生产成本,因而鉴定一种商品的供给表的目的而设想的分析工具。他说:“我们假定该商品的任何数量的正常供给价格可以看作是该厂对它的正常生产费用包括经营方面的毛利。”同上书,下册,第34-35页。这样,马歇尔就根据代表性厂商的成本来考察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他认为,在纯粹竞争下,产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可能不变、向上倾斜,或由于产业适应增加的需求而扩大规模出现向下倾斜。长期供给曲线不变,即成本不变的情况,是指生产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被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所抵消。所以,产品的递增量能按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来供给。长期供给曲线也可能向上倾斜,是指这种情况,例如,假设产业的扩充提高了每个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是因为某些绝不可能再增生的生产要素的日益缺乏而增加了使用成本。因此产品的递增量只可能按递增的长期平均成本来供给,产业的供给曲线便向上倾斜。

马歇尔相信,在一个竞争性产业内,长期供给曲线也会向下倾斜。例如,当厂商从外在节约因素得到的好处,使它们在扩大产业规模时,产生下降的平均成本,就会出现这种供给曲线,从而会给这类厂商带来增殖的利益。这样,递增的产品数量可能按递减的长期成本来供给。马歇尔这个长期成本递减的观点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拒绝。因为鉴定外在节约因素的来源是很困难的事情。

以上是马歇尔对供给价格的说明,它的内容是有严重错误的:第一,他把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和资本都说成工人和资本家共同的牺牲,抹杀了劳动和资本的根本区别和对立;第二,用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即生产费用的价格来说明供给价格,完全陷入以价格说明价格的循环推理;第三,他不仅把生产成本说成主观心理的东西,而且还歪曲了生产成本的概念,把剩余价值形态的利息和利润也列入生产成本中,妄图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真相。

(三)供给弹性原理

马歇尔的供给弹性的概念,是和需求弹性相对应的,用它来衡量商品价格一定比率的变动(上升或下降)将对供给量发生多大程度的影响。但是,马歇尔认为,由于生产情况的不同,有些商品的供给量是容易随着价格的高低(增加或减少)而发生变动的,有些商品的供给量则不易变动。这种供给变动的难易程度被叫作“供给弹性”。如果供给量能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增加,或者能随着价格的低落而减少,这就叫作“有弹性的供给”;反之,就是“无弹性的供给”。其公式与需求弹性系数公式相似(正数),只是把公式中的Ed变成Es。那么,供给弹性又是怎样决定的呢?马歇尔认为,它决定于产量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关系。他把生产成本分为三种:渐增成本、渐减成本和固定成本。渐增成本是指随着商品生产量的增加,每件商品的生产成本也随之上升;渐减成本是指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每件商品的生产成本即随之下降;固定成本是指无论生产多少商品,每件商品的生产成本总是不变。根据这种概念,马歇尔得出三条原则:成本渐增(即报酬递减)原则,适用于农业和采伐业;成本渐减(报酬递增)原则,适用于大机器工业和大规模的现代企业;固定成本(报酬固定)原则,适用于手工业。的确,价格对商品供给的影响是存在的,也可用来调节供求关系,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总是把它用来谋取最大利润。

从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论述,马歇尔得到他的价格决定的依据,即价格决定于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的均衡。这种均衡是由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当需求价格大于供给价格时,引起价格上涨,这时卖主会因供给这种商品获得较大利益,而产生一种倾向于增加出售数额的积极力量,增加供给,结果价格下落,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趋于一致;反之,当需求价格小于供给价格时,引起价格下落,这时卖主会因供应市场遭到损失,而产生倾向于减少出售额的消极力量,减少供给,结果价格上涨,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趋于一致。当两者相等时,供给量既不出现增加也不出现减少的趋势,处于均衡状态之中。这时,一个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量就叫作均衡产量;它的售价就叫作均衡价格。图示如下:

图中,OY表示价格,OX表示商品供给量;DD′为需求价格曲线,SS′为供给价格曲线。假定OR代表实际生产数量,当需求价格Rd大于供给价格Rs时,对生产非常有利,因而增加供给量,产量指标R将向右移动。反之,假定Rd小于Rs,对生产非常不利,因而减少供给量,产量指标将向左移动。只有Rd等于Rs时,即两条曲线交叉于A点,产量指标为OH时,需求与供给才能达于均衡。这个均衡点A决定商品的均衡价格。

马歇尔把时间因素介入均衡价格的分析。认为,时间的短长,会造成供给和需求对均衡价格的形成,起到不同的影响作用。他把均衡价格分为现时的均衡价格、短期的均衡价格和长期的均衡价格。

现时的均衡价格,指的就是现在或者说一天的市场价格。马歇尔说,作为一般规律,在这样极短的时间内,需求对价格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为时间不允许调整供给以适应需求的变动,结果市场价格只能由需求和市场上现有的商品的供给关系来决定。比如说在一个城市中经营鞋的生意,鞋的供给不能在一天或两天内生产出来送到零售店以满足突然增长的需求;也不能立刻减少供给以适应突然下降的需求,因为收缩生产和降低存货需要时间。

他还说,如果是一种易于腐坏的商品,现时市场的供给曲线便成为一根垂直直线,商人宁肯一分钱一磅出售他的鲜鱼而不愿让它们坏掉。所以,需求是现时市场价格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而且市场的供给曲线不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因为成本已经支出不能收回。

正常的短期的均衡价格,是指这一时期长到足够用现有的工艺和机器设备与企业组织来调节原料和劳动力数量进行生产以适应需求,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这些生产条件,如厂房、设备、技术和企业组织等。这个短时期也许是几个月或一年,价格一般由供给和需求相等的力量来决定。

正常的长期的均衡价格,情况则有所不同,长期平均的生产成本或者说供给价格是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因为在长期内,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协调力量包括设备、技术条件、企业组织管理等,有足够的时间来全部予以变动,所以,时间越长,生产成本对价格的影响便越大。

上述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显然是从流通领域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来论证价格即价值的形成,它完全回避了价值的实际内容和产生价值的源泉。弄清楚产生价值的源泉后,就会懂得价值是供求关系借以发生作用的基础,在说明基础以前,供求关系是绝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

马歇尔在论述了商品价格正常趋势是等于生产的长期成本之后,随着指出,除现时的竞争价格外,还主要有两种情况使产品价格反映需求状况,而不是反映生产成本。

第一种情况是:联合产品的个别价格不受生产它们的成本的支配。这因为联合产品的个别成本不可能明确决定。就是说,如果生产两个以上的联合产品,则每一种产品的边际成本不复存在,只能计算总产量的联合单位的边际成本。比如,一蒲式耳小麦和许多磅麦秆的边际成本,无法把小麦的成本和麦秆的成本区别开来。因此马歇尔断言,一种特定的联合产品的价格,甚至在长期内,是受市场需求的相对强度而不是受生产成本的支配的。而且无论联合产品中哪一种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都引起联合供给的变化,它们的价格会按相反的方向改变。马歇尔举例说,假如对羊毛的需求增加,则羊毛和羊肉的供给将随羊毛的高价格而增加,由此刺激了绵羊的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产品成本的增加,既归因于羊肉的额外产出,也归因于羊毛的额外产出。但由于羊肉的需求不变,其价格必然下落。两种联合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变动一致,即两种联合产品的需求表完全相同,只是偶然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是:在垄断情况下,生产成本并不是索价的依据。因为“垄断者的利益显然不是在于把供给和需求调节得使他出售商品所能取得的售价恰够补偿它的生产费用,而是在于把它们调节得能够给他提供最大可能的纯收入总额”[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译本下册,第155页。。马歇尔说,垄断者所索取的价格,在已知他们产品的需求的情况下,可能通过不同数量的产出的销售量的垄断收益的计算来决定,全然不是按生产成本来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