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时间:2022-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3.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人的工作日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组成。3.3.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由于无限制地延长工作日要受到生理上、道德上的限制以及工人的反抗,于是资本家设法采取一种更巧妙、更隐蔽的手法,即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前提的。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总是千方百计地设法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其主要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3.3.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工人的工作日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组成。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用延长工作日的办法,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假定,原来工人的一个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4小时是必要劳动时间,4小时是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是100%。 资本家如果把工作日绝对延长到10小时,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剩余劳动时间就绝对延长了2小时。 于是,剩余价值率就是150%。 这种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作绝对剩余价值。

工作日是一个可变量,它的长度是可以变动的,但是它只能在一定限度内变动。 如果它的长度恰恰和必要劳动时间相等,资本家就无法获得剩余价值,资本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因此,工作日决不会与必要劳动时间相等。 但是,工作日也不能无限制地延长,它有一个最高界限。 它的最高界限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生理界限。 一个人在一昼夜24小时内,只能支出一定的劳动力,劳动者每天总要有吃饭、睡觉的时间,这是生理上所必需的时间,否则就不能恢复劳动能力。 第二,道德的界限。 工人必须有时间满足精神和社会的需要,如看书看报、抚育子女和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等。 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般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决定。 所以,工作日的长短虽然可变,但只能在一定的界限内进行,不可能过分延长。 而且,资本家延长工作日,必然要遭到无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但是,工作日的生理界限和道德界限都有很大的伸缩性,资本家在必要劳动时间外延长工作日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资本家总是尽量地延长工作日。 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 马克思说:“资本是死劳动,它像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

资本主义早期,由于生产技术改进比较缓慢,资本家主要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来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19世纪前期,英国工人的工作日一般长达12~15小时,旧中国工人工作日一般长达15~16小时,有的甚至达18小时。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作日,才逐步缩小到8小时或8小时以下。

3.3.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由于无限制地延长工作日要受到生理上、道德上的限制以及工人的反抗,于是资本家设法采取一种更巧妙、更隐蔽的手法,即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如果工人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占4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 如果工作日长度不变,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相应地由4小时延长为6小时,剩余价值率则为300%。 这种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实现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只有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要使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 这就要提高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和为生活资料的生产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这些部门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了,生活资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也随之降低,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就可相应延长。 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前提的。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资本家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 例如,一般的皮鞋厂,工人一天工作8小时生产1双皮鞋,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24元,8小时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是6元,因此,1双皮鞋的价值是30元。 假定现在有一个皮鞋厂首先改进了生产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倍,工人在8小时可以生产2双皮鞋,即生产1双皮鞋需要4小时,2双皮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是48元,8小时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仍为6元,那么,2双皮鞋的总价值是54元,每双皮鞋的价值是27元,1双皮鞋的价值下降了3元。 可是,商品的价值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这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以这个皮鞋厂的资本家,仍然可以按照社会价值每双30元出卖他的皮鞋,即高于商品的个别价值3元出售。 这样,这个资本家每天便可以得到6元的超额剩余价值。 各个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各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 因为每一个资本家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都要采用新技术,当新技术被普遍采用后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商品的社会价值也会随之降低。 例如前例,如果大多数皮鞋厂都能在8小时生产2双皮鞋,那么每双皮鞋的价值就由30元降到27元,这样资本家在每双皮鞋上所获得的3元的超额剩余价值便会消失。 但是,超额剩余价值在一个企业中消失,又会在另一个使用更新技术的企业出现。 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使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皮鞋生产部门是这样,其他部门也会这样。 结果,许多商品都便宜了,劳动力的价值就要降低,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相对剩余价值就会由此形成。 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现实生活中是作为各个资本家狂热地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

3.3.3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用种种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一切活动的目的。 资本家开设一个工厂,如果不能生产剩余价值,使资本家赚钱,资本家就要把这家工厂关闭,另外开设有利可图的工厂。 所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离开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就不会有资本主义的生产。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剩余价值的多少。 资本家所采取的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手段,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从事商品流通,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和实现过程,并且各个资本家集团为了瓜分剩余价值而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剩余价值生产为前提。 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了提供继续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力。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主要方面和它的运动过程,都服从于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需要,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 剩余价值生产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过程。 资本家为了攫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不断改进技术,采用新的机器设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为追逐剩余价值而发展起来的生产力,越来越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使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 但是,在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下,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使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扩大,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的破坏,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总之,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支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