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论研究的意义

价值论研究的意义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次,价值论研究为历史辩证法、意识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的统一搭起了桥梁,对于哲学体系一体化有重要的作用。价值论的研究在深化对实践、主体和客体关系认识的基础上,为三者的统一搭起了桥梁。价值论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有巨大的价值。但也不可否认,他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都有先天不足,这也导致了价值论研究的裹足不前,并使价值论笼罩着悲观主义、神秘主义的气氛。

(四)价值论研究的意义

价值论的兴起,是哲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它拓宽了认识的领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无论对认识的发展或对人们的实际活动,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价值论对哲学理论发展的意义

随着实践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人类的能动性日益增强,思维的触角不仅深入到客观世界的内层,而且对自身的反思也不断深化和精确。表现在哲学上,就是主体化的倾向愈来愈突出,愈来愈明显。但是纵观现有的哲学体系,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其不合时宜的地方。在我们的哲学体系中,要素尚不够完整,结构尚不够合理,功能尚不够健全,在认识、解释世界和指导改造世界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价值论研究的兴起,拓宽了哲学研究的领域,提供了新的认识世界的视角,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为弥补现存的缺陷,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首先,价值论研究深化了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主客体之间的两种关系,或主客体关系的两种形式,即认识和实践,往往从形式上去理解,而较少展开它们的现实内容。价值范畴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在人类的实践和认识中所实现、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不是抽象的、毫无独立意义的。仅仅为了说明价值和评价在实践和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为主客体关系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设立了新的目标,展现了新的前景。还应看到,主体、客体不只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更是哲学的基本范畴。因此,对主客体关系认识的深化,必然引起对整个哲学内容认识的深化,引起对哲学体系的重构。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突出、更加明显。

其次,价值论研究加深了对主体的认识,也加深了对认识和实践的认识,为理解全面的反映论提供了重要条件。

现行的认识论模式,侧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及其结果,常常把丰富的认识过程片面化、简单化。同时,对主体、主体的能动性,作为既定的前提加以设定,表现出一种客体至上的倾向。对于价值的研究,则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主体自身,引向主体多方面的需要,这就在更深的层次上触及了主体丰富的规定性,触及了主体能动性的根源,因而也加深了对认识和实践的认识。

对主体认识的深化,包含了对主观、意识的认识的深化。人的意识绝不只是知,而是知、情、意的统一,知、情、意相互作用,才有认识的发生和行为的发动。因此人们认识(意识)的内容,除了对客体的反映,还有对主体的状态、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条件、能力的反映。或者说,一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一是对内在世界的反省。作为行动的目的,也不仅仅在于真,而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综合了对客体的知识、对实践的知识和对需要的意识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认识论,将不再是片面的认知论,而是全面的认识论或全面的反映论。

再次,价值论研究为历史辩证法、意识辩证法和自然辩证法的统一搭起了桥梁,对于哲学体系一体化有重要的作用。历史辩证法、意识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不仅就其内容而且就其存在的形态来说,都是统一的。但在现存的体系中,它们却成了三个东西,成了三大块。价值论的研究在深化对实践、主体和客体关系认识的基础上,为三者的统一搭起了桥梁。自然界,就其为实践提供了对象又受实践的影响而言,始终是人化的自然,是实践的领域和前提,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历史活动是人通过实践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意识则是人对其活动(包括活动的对象,对象的规律,活动的主体,活动的条件及规律,等等)的反映。因此它们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的,这个统一又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表现和确证的。既然如此,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来说,应当以实践作为重构哲学体系的起点,以三者的统一作为体系的基本骨架。

2.价值论研究对具体科学发展的意义

具体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它的各个环节,如课题的确定、方法的选择、理论的评估、成果的确认和推广,都离不开科学家们及社会的价值要求和价值评价。然而,由于价值的多样性、历时性,评价标准的易变性、相对性,使得科学发展的道路荆棘丛生,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极大的失误,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任何一个科学成果的取得,都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人们了解自然和支配自然的能力,都是对人类有价值的。但是,科学绝不是只有有利、有价值的一面。它是一柄双刃利剑,如果弄得不好,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科学技术的发展既为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前提,也为一些反文明的行为提供了物质条件。正因为如此,诺贝尔发明了安全炸药后,欣喜之余,又为它的杀人威力所震惊,在科学发展和社会责任之间,深受价值分裂之苦。约里奥·居里在发现了铀裂变的链式反应之后,也曾认真严肃地同助手们讨论,继续进行这种研究是否道德,因为这个发现可以导致原子武器的制造,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遗传工程,已使得改变生物(包括人自身)的性状成为可能,人们也不得不考虑它的严重后果。总之,科学的发展,使得其社会价值问题更加突出,要求人类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协助,哲学确实也应帮助科学校正发展的方向。这就要求哲学不仅要揭示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的最一般的规律,而且还要揭示人的活动的规律,揭示价值生成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价值评价的规律。哲学缺少价值论,恰似车子丢掉一个轮子,必然要影响它的功能的发挥。因此,价值论的兴起,在丰富和完善哲学内容的同时,肯定会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3.价值论研究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重大的经济项目的论证,大规模的社会行为的预测,一个科学成果的推广,一项技术发明的普及,某个改革方针的实施,某项对外政策的制定,都需要对之进行综合的价值研究。不仅要注意到功利价值,即有利还是不利,利大还是害大,而且要注意到其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不仅要注意其近期的价值,还要考虑到长远的价值。所有这些,离开了价值论,缺乏对价值和评价的正确认识,就将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会造成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价值论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有巨大的价值。西方哲学家对价值论的提倡和研究,其功绩不可磨灭。但也不可否认,他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都有先天不足,这也导致了价值论研究的裹足不前,并使价值论笼罩着悲观主义、神秘主义的气氛。因此,我们在批判地吸取其合理因素的同时,应当拿出我们的成果,证明价值论并不是资产阶级所独有的,无产阶级比任何一个阶级都更关心价值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在价值论领域也同样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建设。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人民的认识能力、欣赏能力、价值评判能力,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思想建设方面,根本的、核心的问题是树立无产阶级的价值观。价值论的研究和普及,其任务就是要说明什么是善的、美的,什么是恶的、丑的,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不利的,什么是人的价值,如何实现人的价值,以及为什么如此,其根据何在,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等等。可以想见,若缺乏价值论的研究,缺乏对价值的正确认识和论证,精神文明的宣传就有可能沦为空洞的说教,人们也不可能有效地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蚀,不可能较好地实现同“传统观念”的决裂,实现价值观念的变革。

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带来了人们交往的普遍化。新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出现,使得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加迅速。从一方面来说世界在变大,人们的视野拓宽了;从另一方面来说世界又在变小,人们的实际交往越来越容易、越密切。在这个背景下,人们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空前复杂化、多样化;影响一个事件的原因以及一个事件所产生的后果,也日益复杂和多样。从主体方面看,一方面主体能动性空前提高,另一方面主体行为的影响又空前深刻和深远广泛,这样就突出了选择的重要性。而选择是以价值评价为前提的。没有正确的评价和预测,就不会有恰当的选择。人类越是发展,对真、善、美的要求就越强烈。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真、善、美统一的世界,人的全面的发展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可以想见,在未来的理论建设中,价值论将越来越居于重要的和突出的地位。

(原载于《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8页。

[4]转引自《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讲座》,上海市哲学学会,1985年版,第138页。

[5]转引自《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讲座》,上海市哲学学会,1985年版,第139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47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9]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第576页。

[10]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第576页。

[11]罗素:《宗教与科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3页。

[12]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

[13]李德顺:《论评价认识的对象——价值事实》,《哲学研究》,1986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