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画龛论述》的价值

《石画龛论述》的价值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画龛论述》作为一部内容如此丰富的杂文全集,其对于研究杜堮本人思想、杜氏家族文化及当时的历史问题、政治问题、军事问题等内容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面试作简略论述。当然,《石画龛论述》的文献学价值还表现在其收录了一些为其他史籍、文献、档案所不载的资料。另外,《石画龛论述》还充分展现出杜氏家族思想文化中的“家国同构”观。其四,《石画龛论述》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石画龛论述》的价值_家族·文化·社会:明清黄河三角洲杜氏家族文化研究

《石画龛论述》作为一部内容如此丰富的杂文全集,其对于研究杜堮本人思想、杜氏家族文化及当时的历史问题、政治问题、军事问题等内容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面试作简略论述。

其一,《石画龛论述》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杜堮一生论著颇多,既有诗集也有文集,但《石画龛论述》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四库未收书辑刊》本《石画龛论述》保留了该文集的原貌,通过《石画龛论述》可以看到杜堮高超的书法艺术。杜堮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清画家诗史》一书对杜堮评价道:“能山水,工书。”《石画龛论述》为杜堮晚年所作,通篇用小楷撰写,间用行书及草书,字迹清秀、隽美又不失灵气与生动,是杜堮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本著的书法表现形式,不仅使我们可以探讨杜堮的书法风格,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整个杜氏家族书法艺术的家族继承性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因此说,《石画龛论述》首先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

其二,《石画龛论述》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

就《石画龛论述》的内容而言,《石画龛论述》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石画龛论述》保存了杜堮本人、杜氏家族以及他人的诸多重要文献,这些文献资料有一些可以和现行的版本相印证、相比较,如《达生编节要》,对于研究《达生编》的版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达生编》“其书自康熙五十四年刊行后,因篇幅短小而实用价值极高,曾重刊多次。又因作者强调‘好生者见之,宜为广布。有力者重刻通行,无力者手抄数册,口传数人,随分所至,亦未必非吾儒同胞同与之一事。吾人利济为怀,原非求福,然积吾余庆,必有攸归’。这样后世多有为行善积德而重刊者,亦有手抄口传利人便己者。只是由于‘重刻’‘手抄’‘口传’等原因,各种版本文字出入,题目错互的问题较多,已经违背了作者‘凡重刊手抄,不必改动’的初衷。然而此书‘原为妇人而设’,其‘言语俚俗’,所以各版本虽然文字互有出入,文意大体一致,极少歧义。本书有多处藏本,目前发现的刻本以道光二十年孔繁灏刻本为最早。另有光绪三年赵子南文乐斋本,光绪四年心耕堂重刻本,光绪十九年江南城聚宝门三山街李光明家刻本,光绪二十四年北京富文斋刻本,宣统元年石印本等。其中,以文乐斋赵子南刻本最为精善”[156]。《石画龛论述》本《达生编》可以与传世本相参照,发现不同版本之间的关系和问题。

当然,《石画龛论述》的文献学价值还表现在其收录了一些为其他史籍、文献、档案所不载的资料。如杜堮本人的作品,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没有在其他文集中收载,因此通过《石画龛论述》可以得见杜堮作品的原貌。如关于他人撰写的墓志铭、家传,为寺院撰写的碑文等等,这些内容成为研究墓志主人、相关家族及其他机构相关问题的重要一手资料。另外,杜堮撰写的关于杜氏家族文化及其他内容的一些材料,是研究杜氏家族诸问题的重要文献。如《杜氏述训》,从杜氏家族七修家谱开始,《杜氏述训》便被附于家谱之后,成为了家族文化的瑰宝和灵魂。然而经家谱转抄的《杜氏述训》虽然保留了原文的基本内容,但却存在很多错讹,家谱本《杜氏述训》四十八则几乎则则与原文有出入,如杜氏家谱本《杜氏述训》第四十三则言“宋人空谈性命”,今人对于此语颇为费解,但原文却是“宋儒空谈心性”,将“心性”变成了“性命”是如何都无法讲通的,因此,通过《石画龛论述》人们见到了《杜氏述训》原貌,对于纠正家谱本《杜氏述训》的错误,进而研究《杜氏述训》、杜氏家族文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当然《石画龛论述》对于杜氏家族文化的价值还不仅在于此,《石画龛论述》收录的《申明祖茔先代族约碑记》《公田志文》《家祠记》等文,以及杜氏家族成员诸多劄子、奏折等,这些资料是研究杜氏家族的源流、经济祭祀以及家族成员的政治活动等内容的第一手资料,其价值自不待言。

《石画龛论述》的文献学价值,还在于收录了他人的一些资料。如林则徐的奏章、裕谦的《钦差大臣裕治奏治河情形》《钦差裕奏定海失守事》等文,这些资料是研究林则徐、裕谦思想的重要第一手资料。另外,《石画龛论述》还收录当时的世界地图、英吉利地图,这些地图也是研究近代中国的世界地形观念,以及当时中国地理学发展情况的珍贵图形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

其三,《石画龛论述》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

《石画龛论述》内容极其丰富,如上文所述,涉及杜堮的家庭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文学思想、史学思想等多个方面,对研究杜堮的思想及杜氏家族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另外,《石画龛论述》还充分展现出杜氏家族思想文化中的“家国同构”观。如在《石画龛论述》所包含的内容中,除杜堮对于诗歌的品评,对于学问的阐释之外,他用更多的篇幅在介绍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如《梦余因话录》下开篇即说“此录因禁止鸦片英吉利滋事始末近两载,故所论居其大半,因粘英国地图以备稽考”。在文中,不仅载有《英吉利考》、英国地图,同时将大部分篇幅用于分析天津、登州等地的守战形式,分析汉奸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等等。不仅如此,杜堮的《治安本论》《读鉴余论》等篇,也无不展现出一位长者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于国家未来出路的探索和思考。这些内容充分展现出杜氏家族中“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思想。如杜堮提出“学者不可以不知兵,以备国家之用”[157],以及“凡人须思有益于人有补于世乃不虚此生”的思想。这些思想的产生,应当说是杜堮对其家族思想文化中的“家国同构”观的继承和发展,这对于研究杜氏家族思想,进而研究明清时期仕宦家族的思想风貌都具有重要价值。

其四,《石画龛论述》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石画龛论述》内容驳杂,涉及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学术等多个领域,而对于史学研究而言,《石画龛论述》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中收录了鸦片战争期间当时一些重要官员的奏章,这些奏章对于研究鸦片战争期间的相关内容提供了难得一见的珍贵史料。如在鸦片战争之后,林则徐向道光帝呈送的奏章,奏章最终落款时明确写明“密陈”。在这份奏章中,林则徐详细阐述了鸦片的危害,鸦片战争的原因,以及战后“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若使威不能克,即恐患无已时,且他国效尤更不可不虑”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愿“带罪前赴浙省,随营效力”的决心。末尾落款时间为“八月廿九日”。虽然没有年号,但根据此文的上篇所载时间为“道光二十一年”可知,本件奏章的撰拟时间当为“道光二十一年”,而当时林则徐已被革职,因此,这份奏章对于研究鸦片战争后我国国内外的形势,林则徐的思想,以及清代密奏制度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除此之外,《石画龛论述》还收录了鸦片战争与各地守战相关的大量奏章,如《钦差大臣裕治奏治河情形折》《钦差裕奏定海失守及我兵力战六昼夜屡胜终败情形》等等,这些内容成为研究鸦片战争期间当时的政治、军事问题重要一手资料,尤其是文章收录的英国地图及当时的世界地图,这几份地图资料,对于研究各国国名的演变以及当时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总之,《石画龛论述》是杜堮也是明清时期黄河三角洲杜氏家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作品,《石画龛论述》内容之丰富,不仅是研究杜氏家族文化的重要宝藏,同时也是研究明清时期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一手文献,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杜立晖,本文系首发。)

【注释】

[1]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

[2]李熙龄:《滨州志》,咸丰十年(1860)刊本,成文出版社1976年版,第575—578页。

[3]李熙龄:《滨州志》,咸丰十年(1860)刊本,成文出版社1976年版,第220页。

[4]李之芳:《李文襄公奏议》,《续修四库全书》,第49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4—135页。

[5]《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卷一三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42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86—187页。

[6]参见胡铁球、霍维洮《“歇家”概况》一文第23页。

[7]高寿仙:《明代揽纳考论——以解京钱粮物料为中心》,《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127页。

[8]高寿仙:《明代揽纳考论——以解京钱粮物料为中心》,《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129页。

[9]高寿仙:《明代揽纳考论——以解京钱粮物料为中心》,《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135页。

[10]高寿仙:《明代揽纳考论——以解京钱粮物料为中心》,《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143页。

[11]以上内容参见李靖莉:《黄河三角洲古代商业考论》,《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14页。

[12]以上内容参考《“歇家”概况》一文第22页。

[13]胡铁球:《“歇家牙行”经营模式的形成与演变》,《历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106页。

[14]相关的研究文章有:蒲涵文:《湟源的“歇家”和“刁郎子”》(《青海文史资料》第八辑);王致中:《“歇家”考》(《青海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马明忠、何佩龙:《青海地区的“歇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李刚、卫红丽:《明清时期山陕商人与青海歇家关系探微》(《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第2期);徐继文:《明清小说中的“歇家”》(《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4期);马安君:《近代青海歇家与洋行关系初探》(《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第3期);张世明:《清代班房考释》(《清史研究》2006年第8期);谷口规矩雄:《关于明代的歇家》(《明代史论集》);胡铁球、霍维洮:《“歇家”概况》(《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胡铁球:《“歇家牙行”经营模式的形成与演变》(《历史研究》2007年第3期);胡铁球:《明及清初“歇家”参与赋役领域的原因和方式》(《史林》2007年第3期);胡铁球:《“歇家”介入司法领域的原因和方式》(《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胡铁球:《“歇家牙行”经营模式在近代西北地区的沿袭与嬗变》(《史林》2008年第2期);胡铁球:《明清贸易领域中的“客店”、“歇家”、“牙家”等名异实同考》(《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胡铁球:《明清保歇制度初探——以县域“保歇”为中心》(《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等。

[15]胡铁球、霍维洮:《“歇家”概况》,《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22页。

[16]胡铁球、霍维洮:《“歇家”概况》,《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22页。

[17]马安君:《近代青海歇家与洋行关系初探》,《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年第3期,第81页。

[18]陈大康注评:《短篇小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页。

[19]胡铁球、霍维洮:《“歇家”概况》,《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23页。

[20]胡铁球、霍维洮:《“歇家”概况》,《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22页。

[21]杜立晖、王爱民:《清代批头考——以〈滨州革除歇家批头记〉为中心》,《历史档案》2010年第3期,第81页。

[22]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二四四《朱克简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9613页。

[23]于成龙:《于清端政书》卷七《两江书·兴利除弊条约》,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318册,第741页。

[24]参见徐继文的《明清小说中的“歇家”》;胡铁球的《明及清初“歇家”参与赋役领域的原因和方式》等文章。

[25]杨一清:《关中奏议》卷三《茶马类》,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428册,第69页。

[26]赵尔巽等:《清史稿》卷五二二《青海额鲁特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4467页。

[27]钱来忠:《四川民俗大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9页。

[28]刘郁芬:《甘肃通志稿》,甘肃图书馆油印本,第34—35页。

[29]《大明会典》卷八〇,广陵书社2007年版,第1262页。

[30]《大清律例》卷三四,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673册,第90页。

[31]张世明:《清代班房考释》,《清史研究》2006年第8期,第4页。

[32]《钦定国子监志》卷二九《附吏役》,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600册,第301页。

[33]孙连庆:《〈通粮厅志〉赏析》,《北京地方志》2006年第2期,第23页。

[34]胡铁球:《明及清初“歇家”参与赋役领域的原因和方式》,《史林》2007年第3期,第62页。

[35]《御选明臣奏议》卷二九,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445册,第463页。

[36]温纯:《温恭毅集》卷五《纠监督主事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88册,第484页。

[37]《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卷一二五之一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420册,第680页。

[38]明代的郑若曾、戚继光等人多次提到有关“歇家”参与军事活动的情况,胡铁球等直接称这种“歇家”为“兵歇家”,详见胡铁球、霍维洮:《“歇家”概况》第25页。

[39]胡铁球:《明及清初“歇家”参与赋役领域的原因和方式》,《史林》2007年第3期,第62页。

[40]《通粮厅志》为明万历年间周之翰奉使通州坐粮厅时期修纂,本书内容涉及通州地理、沿革、漕务、防卫以及漕运制度的演变。

[41]孙连庆:《〈通粮厅志〉赏析》,第23页。

[42]黄训:《名臣经济录》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第443册,第108—109页。

[43]胡铁球、霍维洮:《“歇家”概况》,《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22页。

[44]胡铁球、霍维洮:《“歇家”概况》,《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第23页。

[45]杜立晖、王爱民:《清代批头考——以〈滨州革除歇家批头记〉为中心》,《历史档案》2010年第3期,第84页。

[46]杜立晖、王爱民:《清代批头考——以〈滨州革除歇家批头记〉为中心》,《历史档案》2010年第3期,第85页。

[47]王彬,徐秀珊:《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245页。

[48]李华:《明清以来工行会馆碑刻汇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23页。

[49]何炳棣:《中国会馆史论》,台湾学生书局1966年版,第25页。

[50]李华:《明清以来工行会馆碑刻汇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27—28页。

[51]李华:《明清以来工行会馆碑刻汇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第23页。

[52]胡春焕、白鹤群:《北京的会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201页。

[53]中国会馆志编撰委员会:《中国会馆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54]中国会馆志编撰委员会:《中国会馆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年版,第382—396页。

[55]宋伦:《明清时期陕山会馆研究》,博士论文未刊稿,第121页。

[56]张正明:《晋商兴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83页。

[57]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第880页。

[58]田口宏二朗、张玉林译:《2001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1期。

[59]《清代吏治史料·官员管理史料》,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3433页。

[60]《清代吏治史料·官员管理史料》,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1916页。

[61]《清代吏治史料·官员管理史料》,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1793页。

[62]《清代吏治史料·官员管理史料》,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2987页。

[63]《清代吏治史料·官员管理史料》,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9690页。

[64]《清代吏治史料·官员管理史料》,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9698页。

[65]王力平:《中古杜氏家族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1页。

[66]关增岭:《杜堮诗选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页。

[67]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3页。

[68]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69]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70]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71]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72]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73]陈祥道:《论语全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74]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75]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76]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77]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78]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79]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80]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81]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82]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83]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84]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85]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86]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87]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88]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89]②③④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90]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91]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92]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93]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94]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95]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96]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97]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98]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99]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00]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01]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02]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03]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04]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05]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06]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07]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08]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09]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10]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11]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12]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13]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14]袁北星:《〈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观》,《江汉论坛》2004第12期,第80页。

[115]王力平:《中古杜氏家族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1页。

[116]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17]杜堮编,杜续编:《杜文端公自订年谱》,咸丰九年(1859)刻本。

[118]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19]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20]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21]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22]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23]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24]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25]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26]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27]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28]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29]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30]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31]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32]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33]王士祯:《带经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34]王士祯:《带经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35]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36]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37]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38]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39]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40]侯玉杰、冯美荣、刘雪燕等:《滨州杜氏家族研究》,齐鲁书社2003年版,附录四。

[141]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389页。

[142]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408页。

[143]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412—413页。

[144]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417页。

[145]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418页。

[146]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420页。

[147]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468—469页。

[148]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644页。

[149]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554页。

[150]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553页。

[151]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4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412页。

[152]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4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413页。

[153]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678页。

[154]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4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155]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4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408页。

[156]牛兵占:《〈达生编〉评介》,《中医文献杂志》2002年第4期。

[157]杜堮:《石画龛论述》,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13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69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