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加与评估

增加与评估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信息是一种经验商品,这使得信息价值的评价十分复杂。信息资料的准确性是信息价值的关键,不真实的信息将毫无价值,并将进一步给决策带来危害。此外以光盘、网络形式直接出版的数字化图书、期刊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出现。信息作为一种新的原材料,发展迅速,数量不断扩大,价格不断下降。人们必须掌握新的知识,掌握处理、使用这些信息的技能,才能有效地开发信息这种“原材料”。

从信息到情报:价值的产生、增加与评估[1]

尚海洋

一、信息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商品,而信息的价值和价值如何确定等问题,一直是情报学研究所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而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社会、经济发展各种决策的依据,是战略情报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信息必须经过汇总、整合、分析才能产生价值,成为战略情报,而零散的信息只能是新闻性的,无法体现真正的价值。

正如普通商品价值的大小会影响人们对该商品的消费一样,人们对信息的感觉(主观价值)会影响对它的需求,因而这是影响战略情报研究的重要因素。但信息不同于普通的商品,由于信息的独特特征,使得它难于评价。信息在生产、分配、成本、消费等方面都不是一种普通的商品。信息既是一种成品,又是一种工具或输入产品。它初次生产昂贵,再生产却很廉价。事实上,它的再生产主要是通过复制完成的。一种信息可以用不同的媒介进行分配,而且它的价值往往是从这种媒介中得到而不是从信息本身内容的交换价值中得到。另一方面,信息并不会因为消费而减少。人们消费信息的方式,一是与别人分享公共信息,二是通过购买他人的私人信息,而其他大多数的商品是通过购买来消费的。信息的费用可能是直接的,也有可能是间接的。由于信息是一种经验商品(意思是信息只能在消费后才能获得),这使得信息价值的评价十分复杂。

1986年,Ahituv和Neumann在《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一书中,总结了对信息价值的三种规定:标准价值、实际价值和主观价值。但上面介绍信息商品的特殊性,信息的价值既不可能是标准价值也不可能用实际价值来衡量,信息价值是人们对信息的一种感觉价值,是一种主观价值。

二、影响信息价值的主要因素

1.价值的观念性

实际工作中,由于决策的时间性、信息的可获得性等方面原因,决策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传统的“经验”式的感性决策,发展决策的制定缺乏有力的平台支撑;同时,相当一部分决策者仍认为收集信息是浪费时间、价值不大的行为,能够真正作为战略决策支撑的信息产品及服务并创造价值的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决策者对信息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不足。

2.决策者的行动性和积极性

信息的价值还取决于决策者如何看待信息的作用,以及情报工作者收集、提供信息的能力。导致决策者不能有效使用信息研究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服务的本身能力和质量存在一些问题,信息资料整合的质量控制、分析研究能力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得出的分析结论无法很好地作为决策的支撑,从而使决策者产生怀疑,影响决策者对信息响应的行动性和积极性。

3.信息的准确性

信息资料的准确性是信息价值的关键,不真实的信息将毫无价值,并将进一步给决策带来危害。因此信息研究工作一定要客观,要站在中间立场。信息准确性不仅包括信息来源的可靠性,还包括研究分析的客观性。为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在时间性、内容性及信息背景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防止各种伪劣数据的干扰。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都同样重要。

4.信息的时间性

信息强调时间价值。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在速度和数量方面快速提高,谁首先获得信息谁将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信息价值的时间性有短期和长期的区别,信息价值的短期性表现为信息出现后,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为决策者使用,而有效期一过信息价值将为零。信息价值的长期性表现为信息价值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存在,其价值或随时间递减,或保持不变。

5.信息价值的针对性

信息价值需要通过实际的需求来体现。信息发布应满足决策的需要,有选择地收集、整理与编译,以确保信息价值的最大化,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提高效率。

6.信息的新闻性和知识性

信息具有一定的新闻的特点,但信息和新闻不同,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且一般在有限的范围内传播,新闻则具有宣传性,以受众的广度为特点。不能把信息作为新闻来看待,应加以分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延伸,发掘它的价值点。信息具有长期积累的知识性特点,通过信息的汇总、整合、分析能反应事件的发展趋势,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影响信息价值的因素还包括不确定、决策的喜好等方面。

三、信息价值的途径

1.提供附加值高的信息产品

当人们进行决策时,不可能孤立地只依据一条信息,而是将多种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新的信息,新信息的价值往往远大于所依据信息的价值之和。以图书馆的业态为例,图书馆、情报所所从事的许多传统信息服务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信息的增值处理,也是提供增值信息服务。而现在则是要求用全新的电脑、网络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高速公路的构筑,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使信息用户可直接上网,满足其基本的、简单的信息需求,从而使信息机构专业人员的中介地位有所削弱;但提交给信息专业机构和人员的检索任务和信息获取要求则在综合性、复杂性、有序性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2.运用高层次的信息载体

信息服务机构不但要向用户提供图书、报刊等平面媒体,还要提供音像、光盘等。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信息获取方式、获取数量及信息交流形式等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知识信息的共享而言,图书、期刊、报纸、论文集、快报、电台电视节目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全面、系统、便捷地获取知识信息的需要。数字化的信息资源集之大成,便产生了近些年来在图书情报界方兴未艾的“数字化图书馆”。此外以光盘、网络形式直接出版的数字化图书、期刊在我国也已经开始出现。

3.利用大功能的基础设施

信息高速公路的构筑,使信息传播的速度与以往以邮电、书报为载体的传统的传播方式比较有数百倍的提高,社会化、大众化、高覆盖率的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有很好的条件,可方便快速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信息产品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球信息服务产品的市场通道是广阔的,使用这一通道的费用也不算高,这对信息增值是起积极作用的。

4.培养高技术人才

信息作为一种新的原材料,发展迅速,数量不断扩大,价格不断下降。这些信息多数处在一种原始状态,压缩在无数的数据库内。就信息本身来说,它的经济价值并不一定马上能体现出来。信息咨询人员所掌握的从图书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虽不会完全被替代,但必须与新兴的先进信息存取技术相结合,尽快形成综合性信息获取方式,实现这种方式的前提是熟悉和掌握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的技巧。人们必须掌握新的知识,掌握处理、使用这些信息的技能,才能有效地开发信息这种“原材料”。只有通过教育、培训和研究,人们才能充分利用信息,才能开发出新的产业,把信息转化为新的财富

四、情报价值产生的重要环节

1.情报与情报研究

情报、知识、信息三者又具有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情报强调的是“活化的知识”,知识是信息系统化组合之后的产物,“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中所包含的内容”,因此在对情报的价值进行度量研究的文献中,大多研究文献认为信息的度量和情报的度量有某些相通之处,一些文献也借助了信息论中的度量理论对情报量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

情报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属于一种知识体系和社会现象,不仅具有数量时空特征,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属性。情报研究活动的成果——情报产品,不仅具有宏观数量、质量和价值上的时空特征,还具有微观数量、质量和价值特征。因此,情报研究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知识活动。这种知识活动价值的度量、转移和分配是值得学者们关注的课题。情报研究的定位是服务于决策,是“耳目、尖兵、参谋”。情报侧重于为决策服务。

2.情报价值产生的主要环节

(1)信息的搜集

①间接信息

这是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思维主要体察了解客体情况的主要信源。当今是信息高度发展的社会,也可以说是“信息社会”,要想做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就必须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网络。除去大众传媒以外,如果我们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搜集各种专著、报告、报刊、门类数据库等“一次文献”。但由于信息广泛,信息源众多,各方面的专家教授便不可能读完本专业的全部论文和专著,这样就需要通过信息情报技术来提供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供研究者代读原文,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扩大了搜集范围,掌握了更加全面的信息。另外,还有有关情报单位提供的综述、述评,以及各类工具书和教材等“三次文献”,汇总了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主要的信息源之一。搜集这些间接信息的关键在于,搜集者要事先做好有关调查,结合有关的需求,根据自己的思维结构,对信息进行选择和筛选。

②直接的信息交流

直接的信息交流主要指各种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讲学、访问等活动。这些活动实际上也是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和主要义务之一。通过学者间的直接交往、访谈,可以有效地扩大信息的来源。这实际上是获得最具权威、最为前沿、最新颖的学术信息的一个极好途径。面对面的交流,具有情感的诱惑力和激发力,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这是一种零距离文献,它的价值是非常高的。从情报思维的角度来考察,可以说这是多思维主体交流,它的沟通是全方位的,是更务实的。事实上,各个思维主体都会展示出自己的思维特点、思维方式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这种交流,因为气氛活跃,人们的激情高涨,最容易激发灵感、产生直觉,更有利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激发。

(2)情报的整理、储存、检索

①创造性组织信息、利用信息

就情报的整理、储存、检索而言,实际上,从回忆中提取信息就相当于信息检索。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考虑参照文献检索的某些方法和技术来扩大、加强和发展人们的记忆力。不管未来科技进步发展多么迅速,有关基础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仍然得依靠人脑来记忆。可以说,在所有记忆工具中,人脑是最为可靠、最为便捷、最能够长久保存的工具。所以,有许多需要记忆的东西,应该通过锻炼记忆长期保持,才有可能在头脑中综合思考这些基本资料进行重组,并且在适当的契机触发下,不失时机地捕获灵感机遇,实现创造。创造性地组织信息、利用信息是情报人员的重要职能之一。

②辐射思维的运用

随着情报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诸如利用激光判读的码盘存储资料以及局域、校际甚至国际联机检索文献的实现,便可以把人类几千年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用现代信息情报技术存储起来,而且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国科技情报发展的新动向。现在,在高等院校,已经基本实现了每人一台电脑,这样就可以通过电脑随时随手调用古今中外的各种情报信息。这就使得人脑从旧的脑力劳动——繁琐的记忆与检索中解放出来,从而把人们的智慧集中运用到整理资料和科学研究上去。通过全面考虑、融会贯通,从而创造出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这种辐射式的思维运用,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情报思维

①同化与顺应

就情报的分析研究而言,可以说,主要是根据任务和课题需要,把死材料变成活情报;思维主体对信息的加工也是按照思维结构或者是思维模式的要求,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同化”式或者“顺应”式加工,从而将其转化为思维成果。

②思维模式

在思维过程中加工信息要依靠主体的思维模式,在情报分析当中也要有一个具体的框架、具体的模型。思维主体把收集整理好的情报准确地放入框架中,情报的整体情况自然就出来了。如果在没有模型或者缺乏模型时,情报学上一般则要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从分析数据中摸清情报的趋向性,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系统辨识,也就是通过有关系统输入和输出的数据来辨识、识别乃至猜测头脑中的内容。如果把这种对信息情报分析研究的技术移植到思维的信息加工中来,那必然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某种过程的结果(输出)而分析判定数据的原因(输入)和过程的动态结构,从而促使新的发明、发现的诞生。

情报思维的价值对于情报信息的分析研究非常重要。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情报信息的分析研究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情报思维的价值。正因为有了对于情报信息的正确分析研究,才使得有关的情报信息变得富有价值。

(3)情报价值评估的现状与不足

目前学术界对情报价值度量的研究角度主要包括5个方面:对军事情报价值的度量、竞争情报价值的度量、情报概念的数学描述、情报过程的数学化描述、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的情报产品价值的度量。智能信息学派给出了普遍意义上的情报价值的描述公式(叶鹰,2005);尚学武等根据科技情报价值的影响因素设立多个变量,并分别采取加权平均法和模糊评价的方法来评判科技情报的价值(尚学武,2003)。胡昌平等曾研究情报产生的总体模型,并认为人类情报总量即是总情报价值,以此给出了用于交流过程中的情报价值的定量化表达函数(胡昌平,1988)。钟义信提出了从语义、语用和语法3个层面对信息进行测度,其理论基础是在Shannon熵理论量度信息不确定基础上的改良和完善,并提出了全信息的测度方法(钟信义,1996)。信息经济学理论则直接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情报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关系(李辉,1990)。在情报价值量化的研究上,国外对情报价值量的研究始于19世纪后半叶,大量的数学公式用于测度情报,并用数学公式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其中热力学中的“熵”理论在国外情报学领域被广泛借鉴(Gell Mann,1996)。美国比较重视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并资助的研究课题第一个就是情报的计量与标准,重点研究情报量的含义、复杂性、效用和价值的定量测定等问题(严怡民,1992),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情报量与情报的结构特性之间的关系,人类对情报的组织、识别、分析、检索等能力都进行客观度量。除美国外,日本、英国等国家也从不同层面探讨了情报的量化方法(张新华,1992)。

对信息、情报价值测度研究,有不少的理论与方法支撑,但依然存在如下问题:①割裂情报内容和情报的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研究情报的内容,就是单纯研究情报的物理学意义上的数量值,忽视了传递中语义层面的情报真正的价值;②大多数对情报测度方法的研究侧重于单纯从信息拥有量上进行直接度量,而忽视了接受者的特性,没有结合情报生产出来之后的受众,即使用情报的用户——决策者进行具体分析;③情报决策学派构建的情报价值度量模型,其通用模型存在缺陷,度量的角度有局限性,只考虑了决策者的行为模式,忽视了情报生产者的情报行为;④重视情报价值中的经济价值的度量以及情报产品的定价问题,而没有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其价值的本质,是否引起决策者行为改变,如何影响其改变,对用户决策行为改变的机理研究不够;⑤实践中,对情报价值的测度领域多放在企业、军事等领域,忽视情报价值在科技战略决策中的应用。

五、一种可能的新评估方法——条件估值法

虽然目前对情报、信息的价值测度与计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情报价值测度依然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研究课题。其最大的难点在于其对情报受众的行为改变是无形的,情报的基本计量难以科学准确地确定,因此无论是传输中的情报量,还是情报主体的价值,都需要通过间接的方式与方法来实现。如何解释情报生产过程中各种价值的理论基础,如何科学地量化情报生成过程中的价值增值,这一切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1.条件估值法(CVM)及主要研究进展

条件估值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是目前评估生态环境等非市场公共物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CVM是从主观满意度出发,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让被调查者在假想的市场和环境中回答对某物品的最大支付意愿(maximum Willingness to Pay,WTP),或者是最小接受补偿意愿(minimum Willingness toAccept,WTA),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计算其价值。CVM的思想最初是由Ciriacy-Wantrup提出,他们意识到土壤侵蚀防治措施会产生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正的外部效益(extra market benefits)”,这种效益无法直接测定,但是可以通过调查人们对这些效益的支付意愿来评价这些效益。

2.CVM经济原理与情报价值评估

CVM假设个人的效用受市场商品x、环境物品或服务q以及个人偏好s的影响,假定个人偏好s不变,则个人效用函数可表示为u(x,q)。在收入y和市场商品价格p的约束下,个人消费效用(u)最大化可以通过求解方程(1)实现:

Mar u(x,q)  (1)

s.t:∑pixi≤y(i=1,2,3…,n,为市场商品的种类)

通过方程(1)可求得一组需求函数:xi=hi(p,q,y),在此基础上可定义间接效用函数v(p,q,y)=u(h(p,q,y),q)。假设p不变,环境物品和服务q从q0变为q1,如果这种变化是环境的改进,则个人的效用会提高,即u1=v(p,q1,y)叟u0=(p,q0,y)。可以用间接效用函数来表示这种效用的提高:

v(p,q1,y-C)=v(p,q0,y)  (2)

(2)式中的收入补偿变化量C指,当环境改善,由q0变化到q1,个人为保持效用不变所愿支付的金钱数量。CVM方法就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引导出被调查者的补偿变化C。

从经济角度对情报价值的分析认为,情报产品的价值是由其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共同组成的,情报产品的价值不完全是内在的,还取决于对使用情报的用户的界定,即认为情报产品的价值除了显性价值之外,还有潜在价值。CVM广泛应用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中,特别是对于非使用价值,潜在价值的评估。该方法有可能将成为情报价值量化的新方法。

六、结论

在辨析信息、信息价值的概念之后,详细列举了影响信息价值的主要因素,并简要讨论了信息与情报间的关系,分析了情报价值产生的重要环节。最后,简要总结当前主要的情报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可以用于情报价值评估的新方法——条件估值法,该方法有望补充和完善情报价值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寿青.军事情报定量研究方法初探.情报杂志,1994(9):28-29.

[2]刘姝丽,韩中庚,谷玉.军事情报信息价值的度量方法.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 2006(12):52-56.

[3]陈远,罗琳,陈子夏.竞争情报价值的度量探究.图书情报知识,2007(5):15-19.

[4]陈远,成全,彭哲.竞争情报价值及其析取模型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92-95.

[5]温有奎,徐国华.信息与知识交换.情报学报,2002(5):613-617.

[6]杨松河.论情报价值.情报杂志,1991(2):9-15.

[7]何吉成.情报过程的定量化描述.情报科学,1981(5):7-12.

[8]胡昌平.情报控制论基础.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176-178.

[9]杨昌.谈情报产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格的形成.现代情报,2002(7):21-22.

[10]GELL-MANN M,LLOYD S.Information measures,effectivecomplexity and total information.Complexity,1996,2(1):44-52.

[11]严怡民.情报研究导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25-26.

[12]伍晓华,林春应.对军事情报价值度量的一种方法.情报杂志,2006,(2): 65-67.

[13]张新华.情报学理论流派研究纲要.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27,152,163.

[14]金振玉.信息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12-14.

[15]BROOKES B C.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science part I:philosophical aspects.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s,1980(2):125-133.

[16]苏瑞竹.论情报学的认知观点.情报科学,2000,18(6):511-514.

[17]Ahituv N.,Neumann S.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Management, W.C.Brown Company Publishers,Dubuque,Iowa.1986:25-34,73.

[18]Davis,Robert K.The Value of Big Game Hunting in a Private Forest.Truncations of the 29th North American Wildlife and Natural Resources Conference(Washington,D.C.,Wildlife Management Institute).1964:127-138.

[19]Mitchell R.C.,Carson R.T.An Experiment in Measuring Willingness to Pay for Intrinsic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Benefits.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Report.1981:34-49.

[20]Paulo A.L.D.Nunes,Jerorn C.J.M.,van den Bergh,Economic valuation of biodiversity:sense or nonsense.Ecological Economics.2001,39:203-222.

(尚海洋,男,满族,兰州商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生态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注释】

[1]本文为国家科学图书馆青年人才领域前沿基金项目,项目课题为“提高国家科学图书馆‘动态监测快报’情报价值的途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