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品专业建设的措施

精品专业建设的措施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院校正确的自我定位是顺利实施精品专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的精品专业建设是与学校整体的发展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因此,高职院校的精品专业建设应该符合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高职院校在制订精品专业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这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精品专业建设的措施

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服务为宗旨,就是要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以就业为导向,是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变我国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局面的需要;产学研相结合是创建特色,提高质量,吸收社会资源的必由之路。体现在精品专业建设上,归根到底,一是加强学校的自身建设,二是重视外部环境建设。

(一)加强学校的自身建设

1.高职院校要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

高职院校正确的自我定位是顺利实施精品专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正确定位既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又要按发展的观点积极进取。高职院校要给自身进行正确定位,首先要搞清自身属于哪一类型、哪种性质的高校。我国高职院校不是科研型、教学科研型、教学型高等学校,而是技能教学型;根据性质可划分为:省部共建的高职院校、省属高职院校、地方性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办的高职院校等不同性质的高职院校。他们既有自己的特点与长处,也有各自的服务面向。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技能教学型教育和所属性质建设相应的精品专业,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挥其潜能。

2.做好精品专业发展规划

精品专业发展规划是高职院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自身状况制订的中长期的专业体系建设的设想,它使高职院校在精品专业建设上,一是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二是有利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得到优化,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指明一个大的方向。规划必须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紧贴市场。高职院校在对自身合理定位的基础上,精品专业的发展规划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省情、区情各不相同,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技术水平、劳动力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不平衡性决定了区域发展对高职教育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在数量、种类、规格等方面的需要也各不相同。所以,高职院校在制订精品专业发展规划时必须从所在区域的实际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出发,把精品专业的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才就业结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考虑自身发展需要。每所高职院校都有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这种规划应是在充分考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考虑国际国内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的定位而做出的。高职院校的精品专业建设是与学校整体的发展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因此,高职院校的精品专业建设应该符合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3)考虑自身办学条件。不同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甚至这种差别还很大。高职院校在制订精品专业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这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所高职院校如果不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人云亦云,设置自身条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专业,必然会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不高,进而影响学校的声誉并不利于学校以后的发展;同时,这也是一种对教育资源的浪费现象,高职院校应集中有限资源举办特色、优势专业,以促进学校更好地发展。

3.做好专业人才需求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1)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收集。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作为人才市场一部分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也逐渐形成。就业市场中各专业毕业生的供求情况,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情况,各类专业毕业生工资待遇的高低,个人素质、能力、知识结构与市场的需要是否符合都决定着毕业生的就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情况必然影响到高职院校入学者的专业选择,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适应市场需要而对专业设置进行相应调整。同时就业市场中各类毕业生的供求比、竞争性、工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对各专业的需求情况,也可为高职院校精品专业建设指明一个大致的方向。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的收集,并形成一种快速反馈、处理及应用的信号系统。

(2)入学者的专业选择信息收集。入学者对各专业的选择反映着社会和个人对接受高职教育的市场需求,也是反映各高职院校不同专业质量及办学水平声誉的重要指标,它对高职院校的精品专业建设有重要影响,也是指导高职院校精品专业建设的一种重要信息。高职院校应重视这一信息,不但要收集本校入学者对各专业的需求情况,而且要了解并收集本地区高职院校和国家整体高职教育系统入学者对各专业的选择情况,并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整理以作为进一步建设精品专业的重要依据。

(3)专业发展信息的跟踪与收集。国内外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信息也可作为高职院校进行精品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参考。高职院校可建立永久性、可持续的专业发展信息跟踪与收集系统。其主要工作是收集全国和国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信息,并密切注意、时刻跟踪其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新情况、新动向。

4.确立精品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精品专业是高等教育机构为自己的专业在市场上树立一个明确的、有别于竞争对手品牌的、符合受教育者需要的形象,其目的是在受教育者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对高职院校来说,精口专业是高职院校寻找品牌形象与目标市场最佳结合的过程,是确立品牌个性的战略,是占领和拓展高职教育市场的前提,是进行品牌整合的开端。高职院校精品专业的建设首先要考虑专业自身的特点,其次要考虑高职院校的资源条件,第三要考虑成本收益率,第四要考虑同类院校精品专业建设情况。有些高职院校不顾自身资源有限,贪大求全,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高职院校的专业趋同,各个专业都需要建设、需要宣传,学校的品牌也许可以打出去,但是品牌的定位是不明确的,大而全的品牌定位需要雄厚的资金和实力的支撑,我们的许多高职院校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必须明确高职院校的专业定位,明确目标市场,准确定位自己的精品专业。

5.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与人才培养模式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对于学生的专业选择和培养,施行的是一次定终身,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进校后学非所长、学无兴趣,毕业后又往往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高职院校专业、社会发展需要、未来的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的信息都不了解,其专业选择必然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况且市场经济需要的是多样化的人才,而且人才市场又是多变化的,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不少高职院校都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了积极努力。如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按“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招生时与企业共同进行招生面试,单独招生,在校进行两年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专业基础课等的学习,在合作企业进行一年的顶岗实习,毕业生因其熟练性、应用性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还有的高职院实行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2+1”等培养模式,这些都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6.建设以精品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

所谓专业群,是针对职业岗位群而言,是指由若干个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相近的专业技能、面向同一个工程对象或技术领域)的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建设是以精品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专业群建设有利于形成专业优势,增强市场适应性和岗位针对性,从整体上提升高职院校在行业和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将分散的实验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习实训基地,降低实习实训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优势,形成专业教师团队,增强专业竞争力,办学实力;有利于以涵盖未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支撑重点专业形成特色和品牌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学校知名度。

以精品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对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专业群建设要从学校所处的行业背景、区位优势出发,本地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自身所具有的办学基础条件,逐步建立起若干个专业群,特别是将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作为建设的重点,将这些核心专业建设成为精品专业,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同时,专业群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要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院拓展新专业的可能性,逐步推出新的专业方向或相近相关的新专业,构建起一个以精品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独具特色的专业体系。

7.优化教师队伍,合理配置精品专业建设资源

教师是专业的一大要素,精品专业建设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根据精品专业建设的发展规划,抓好现有教师的适应性转型;二是加强现有教师的培养,使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适应精品专业建设的需要;三是面向社会招聘优秀教师,采取措施留住现有优秀教师;四是活化教师的归属,根据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和教师的学术能力,可在多个岗位聘任一位教师;五是在教师中适当引进竞争机制,激发教师活力。以优化的教师队伍推动精品专业发展和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精品专业建设所需资源包括实验仪器、教学设备、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应改变这些资源的专业归属,实现资源的共享。学校可对各种资源实行统一配置、统一管理,根据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让教师和学生无障碍使用。这可避免资源的重复购置和浪费现象,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专业调整和教学改革的畅通进行。

8.完善精品专业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开发工作

高职专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精品专业的发展和完善需要落实到课程设置上。传统的分科教学方式割裂了职业工作流程的完整性,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完整性,忽视学科的实践应用训练,已经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技术更新的要求。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为使高职教育的受教育者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要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开发适应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它的发展应该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课程的设计不应该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课程的组织不应该再囿于学科领域,而应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可以以现场作业流程为蓝本开发课程,建立适应生产需求的新的课程体系以改善高职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9.加强对精品专业的管理

高职院校在精品专业建设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的阻力和困难,如果没有良好的精品专业管理机制,很难保证精品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可设立校级精品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对全校专业建设的管理、协调、监督和评估工作。根据社会发展和专业体系发展规划,需要淘汰、更新或新设立的专业,按照专业的学科归属,专业设置管理部门应让有关系(部)具体负责实施;对于各系(部)提出的专业调整申请,专业设置管理部门要充分论证、详细考虑,并尽快予以解决;对于跨系(部)设置的专业,专业设置管理部门要协调好有关系(部)之间的关系、明确分工;监督各系(部)专业设置的进行情况;加强对各系(部)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评估,对于出现的问题,应责成有关系(部)及时处理。

10.确立有效合理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机制

有了自我激励,高职院校的精品专业建设才有较强的动力,也就有了活力。而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是为了使精品专业建设既能充分适应市场需要,又遵循教育规律,从而有较强的合理性。

(1)自我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励是指:外界给予系统一定的能量,促使系统内各个体在获得该能量后而充分发挥各自能动性,从而使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的过程。系统内个体在激励作用下,为了取得个体最大能量效益,个体之间展开了竞争,形成激励竞争性的一面。它更多地体现在“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激励动力效应。激励的主要方法是奖优罚劣。高职院校在精品专业建设上建立激励机制可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来实现:确立明确的奖惩标准和完善的手段方法体系;统计各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情况、各专业的招生情况、课程设置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等;依据奖惩标准和方法体系,做出相应的奖惩。

(2)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学校在建设精品专业时,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包括人才市场目前和未来可能的需求情况、是否符合专业的发展变化要求、是否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的办学条件是否达到等;在精品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可对专业的调整情况、教学情况等实施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精品专业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并建立评估的标准、手段方法、指标体系,依据评估体系进行评估;反馈评估结果,使评估结果既作为奖惩的依据,又作为进行新的精品专业设置与建设的参考。

(二)重视外部环境建设

精品专业的建设不仅需要高职院校内部各项工作的有效完成,也需要加强精品专业与校外的联系,这才能完善其品牌宣传性,提升高职院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1.进一步下放专业设置权,确立高职院校依法自主办学的主体地位

虽然国家已下放一定的专业设置权给高职院校,而且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控制和管理仍比较强,高职的专业设置自主权仍然很小。高职院校需要获得更大的专业设置自主权。面对这一问题,我们的改革方向不应当是强化原有体制,而是应当朝着有利于放权的、使高职院校面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市场变化具有应变能力的改革的总体方向迈进。应改变专业设置由教育部门统一审批的制度,逐步将专业设置权下放到学校,让高职院校自主地进行专业设置的改革和创新,专业目录不再作为学校举办专业的唯一标准,而只作为学校专业设置的参考和指导。

2.完善高职教育市场

市场机制对精品专业建设的影响和调节作用主要通过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招生市场表现出来,并且逐渐成为精品专业建设的主要调节和影响因素。因此,完善这类市场对高职精品专业建设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市场逐渐形成,其中最先显露出来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或者说是高校毕业生形成的劳动力市场。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毕业生就业市场开始形成。此后国家多次颁布政策规定,使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步趋于完善。但目前这一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协调。相对于毕业生就业市场,招生市场的改革步伐是比较慢的,基本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下。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招生市场的不完善将给我国高职精品专业建设造成较大的障碍。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招生市场是高职教育市场的一部分,而且高职教育市场中的其他部分也对精品专业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以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招生市场为主的高职教育市场。

3.积极向社会介绍和宣传精品专业

合理的宣传和推广能帮助高职院校在竞争中站稳脚跟。高职院校要建立知名品牌也必须积极宣传自己。高职院校宣传精品专业一是考生的需要。考生对高职院校的信息需求是巨大的,而从高职院校发布的信息进行相关专业的了解是最可靠的信息来源。二是高职毕业生的需要。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了解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毕业生所在院校和专业的了解,高职院校宣传精品专业并得到企业的关注对高职毕业生是极其有利的。

4.控制控制招生数量,提高教学质量

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是我国高职教育从规模发展走向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契机。精品专业应合理地控制招生规模,在满足高职院校正常招生数量的同时努力改进教学质量。摒弃只注重招生数量不顾师资和配置、只顾学费收入不顾教学质量的严重损害学生的利益的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高职教育必须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

5.实现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精品专业建设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有利于高职教育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高职院校实力的增强,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当前高职院校在校内的实际训练条件是相当有限的,这极大地限制了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仅希望通过高职院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是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的,自然不能保证教学质量。通过进行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人才优势,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产品更新、技术咨询、信息引进等方面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可以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弥补教学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购置先进仪器设备,提高学校自身的办学实力。校企合作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是企业实现人才战略的途径。企业面对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必须要有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资本。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只有能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所受的专业教育才称得上是成功的专业教育。

【注释】

[1]温家宝: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R],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年11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